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語六則教案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出現的成語、格言、名句 2、掌握文言文翻譯原則,背誦默寫課文 3、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方法和態度 教學重點: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難點:明確并理解作者的觀點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 1、 關于文言文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這些遺產需要我們去學習、繼承。而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大多數是文言文。需要我們掌握一點文言文的翻譯方法。 嚴復在翻譯外文時首倡“信、達、雅”,我們不妨借用一下。 “信”,就是要求譯文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也不隨意增減意思,也就是不走樣。 “
2、達”,就是要求譯文明白通順,符合現代漢語的表述習慣,沒有語病。 “雅”,就是進而要求譯文用詞造句比較考究,文筆優美。 就中學生來說,后一點是較高的要求。但前兩點是應該做到的,否則就不算好譯文。 2、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直譯,要求原文 字字在譯文中有著落,譯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據,句式特點、風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譯則是譯出原文大意。翻譯時應以直譯為主,實在難以直譯時可輔以意譯。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節選自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展示預習成果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1、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
3、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為商后宋國貴族。少“貧且賤”,及長在魯曾任相禮(司儀)、委吏(管理糧倉)、乘田(管理畜養)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約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滿意魯國執政季桓子所為,離魯而周游衛、宋、陳、蔡、楚列國,都不為時君所用,歸死于魯。曾長期聚徒講學,開私人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藝者72人。 古文學家說他曾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稱“六經”。雖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經典,可能曾作過某種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動,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學派,對后世有重大影響。 他的學說以“仁”為核心,以“禮”為手段,“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在
4、政治態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權勢者維持舊秩序的要求。通過自漢代董仲舒以來儒家的補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經過系統化,成為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治者奉為至圣先師。 2、論語是記錄關于孔子言行 的一部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二十篇,行文以對話體為主,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 3、教師補充: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啟發意義的見解。他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弟子有三千,著名學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視“學稼”、“學圃”,看不起勞動人民。 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維護奴隸制秩序,在維護貴族統治的基礎上提
5、倡教化。 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統,影響極大。 三、師生互動 課文賞析 (一)、整體感知 1、教師放朗讀全文的錄音,學生聽清朗讀節奏的劃分、停頓,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課文中的注釋理解課文內容,疏通文義。 3、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提出疑問,教師適當引導、點撥,師生共同探討。 (二)結合注解,關于一、二則學生提出難解的字詞 亦(y):也。 說(yu):愉快、高興。 樂(l):喜形于色。 知:了解。 慍(yn):怨恨,心里不滿。 可:可以。 以:憑借。 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的原則:人名、地名不譯;單音節詞語翻譯成雙音節詞語。 3、抽查學生朗讀課文,結合
6、注解翻譯課文一、二則。 4、學生誦讀課文一、二則,背誦課文一、二則: 教師抽背,學生互背。 板書設計: 論語 論語 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 聽寫生字 2、 默寫論語一、二則 二、 課文分析 、 合作探究 1、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注釋, 疏通3、4、5、6則文義。 重點詞句: 罔(wng):迷惑不解 殆(di):危險 何以(hy):憑什么 是以:因此。(是:這(代);以:因) 識(zh):記,記住。 厭(yn):滿足 誨(hu):誘導,教導 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哉?):對于我有
7、哪一樣呢? 三:表示數量少,不是確數 2、抽查學生朗讀課文,結合注解翻譯課文。 3、在五分鐘內完成本文后四則的背誦,以小組為單位。 4、總結: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5、課堂討論 ,從下面幾個方面展開: 1)在學習態度上,你從本文中得到的啟示是什么? 2)在學習方法上,你從本文中得到的啟示是什么? 3)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方面,你從本文中得到什么啟示? 三、總結古文翻譯方法。 翻譯原則: 1、“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2、“達”(表意
8、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3、“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翻譯方法: 1、留(專有名詞,人名等照譯。) 2、補(補出省略成分,如主語,賓語)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 4、換(把古詞換成現代詞)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 6、選(根據上下文,選用恰當的詞義) 7、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幫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 9、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 四、補充練習 1、用課文的原句回答問題。 (1)作者闡述學和思辨正關系的句子的哪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作者說明孔文子稱“文”的原
9、因是什么?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作者強調“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根據是什么?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論語中很多話后來成為,下面句中各含一個請找出來。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亦樂乎)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知新)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不恥下問)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人行必有我師) (5)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擇善而從) 3、“而”的用法有:A表順接,B表轉接等,請區別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學而時習之( ) 人不知而不慍( ) 溫故而知新( ) 學而不思則( ) 敏而好學( )學而不厭( ) 擇其善者而從之( ) 五、在關于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方面,你還積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請舉出兩例。 知識就是力量培 根 智慧是經驗之母達芬奇 無知識的熱心,猶如在黑暗中遠征。-牛 頓業精于勤,荒于嬉。-韓 愈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熟航權時刻協調員社會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四單元 生命的思考 第八課 探問生命 第一框 生命可以永恒嗎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三單元 第9課 世界戰火的重燃教學設計 冀教版
-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4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教案
- 人教版五至六年級第六章 球類運動第二節 小足球教學設計
- 五年級信息技術上冊 第3課 未來的電腦教學設計 華中師大版
- 人教精通版三年級下冊Recycle 1教案
- 初中物理第2節 光的反射教學設計及反思
- 服務話術規范與標準培訓
- 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18 富饒的西沙群島表格教案及反思
- 茶葉委托加工協議書
- 談判:如何在博弈中獲得更多
- 社會學知識競賽(58道含答案)
- 中國理念的世界意義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東北師范大學
-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期中復習
- 2023年深圳市醫療保障局光明分局公開招聘一般類崗位專干1人模擬檢測試卷【共1000題含答案解析】
- 常用消毒劑分類及消毒方法演示文稿
- GB/T 1174-1992鑄造軸承合金
- 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大腸菌群計數
- 化學反應的限度和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 課件
- GA 526-2010監室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