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中頻聽力障礙及其致病基因EYA4_第1頁
遺傳性中頻聽力障礙及其致病基因EYA4_第2頁
遺傳性中頻聽力障礙及其致病基因EYA4_第3頁
遺傳性中頻聽力障礙及其致病基因EYA4_第4頁
遺傳性中頻聽力障礙及其致病基因EYA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遺傳性中頻聽力障礙及其致病基因EYA4            【關鍵詞】  聽力障礙    聽力障礙是一種很常見的言語交流障礙疾病。1991年Morton的調查顯示:以言語頻率平均聽閾大于25 dB HL為標準,15% 20% 的成年人患有聽力障礙,而在大于80歲的人群中,該比例接近50%1。我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公布患聽力殘疾者占殘疾人總數的2%。引起聽力障礙的環境因素包括噪聲、藥物、感染和外傷等;遺傳因素則可以通過單基因

2、突變,多基因協同作用,或基因突變引起對環境損傷(如噪聲、藥物)的異常敏感而致聾。大于50%的語前聾是由遺傳因素引起的,隨著年齡增加,人群中的耳聾患病率也增加,反映了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起重要作用2。隨著環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由環境因素致聾的比例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相應的,遺傳因素在聽力障礙中的作用顯得越來越明顯。所以,臨床耳鼻喉科醫生有必要關注遺傳性耳聾。而某些遺傳性耳聾具有較典型的臨床表現,這是重要的診斷和研究線索。比如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耳聾DFNA10的患者發病早期聽力損失集中于中頻。為更好認識這種遺傳性耳聾,現將DFNA10的臨床表現及其致病基因EYA4做如下綜述。1DFNA10的臨床表

3、現特點遺傳性耳聾可以分為綜合征性和非綜合征性兩類。非綜合征性耳聾(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是指耳聾為單一遺傳癥狀,在遺傳性耳聾中占70%以上3。大約30%為綜合征性耳聾(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 SHI)2。SHI 除表現聽力障礙外,還合并全身其他器官、系統的異常。引起非綜合征性耳聾的基因座位被命名為 “DFN”(DeaFNess)。常染色體顯性、隱性,X-連鎖遺傳的基因座位分別被稱為DFNA、DFNB、DFN,名稱之后的數字代表該基因座位被定位或提前預留的順序。非綜合征性耳聾的發病比例如下:DFNA約占22

4、%,DFNB約占77%,DFN約占1%, 線粒體遺傳約占1%1。目前命名的DFNA1到DFNA5中有43個基因座位被定位,22個基因被克隆(Van Camp , Smith R. Hereditary Hearing Loss Homepage2008-05-28)。大多數DFNA表現為遲發性耳聾(late-onset hearing loss),發病初期以高頻聽力損失最常見,逐漸累及其他頻率。但也有一部分DFNA發病初期以低頻或中頻聽力損失為主。當中頻(.5 2 kHz)的聽力損失比低、高頻更嚴重,則呈現谷型聽力曲線,國外文獻中也稱之為“咬餅樣聽力圖(cookie-bite audiogra

5、m)”。表現為中頻聽力障礙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耳聾有DFNA10,DFNA134;而報道的DFNA8/125, 6、DFNA287家系中有些聽力障礙首先發生在高頻,也有些家系首先發生在中頻。到目前為止,文獻報道的DFNA10家系共有5個(見表1)。1996年,O'Neill等8對一個常染色體顯性耳聾的美國家系進行連鎖分析,在6號染色體上發現了一個新的耳聾基因座位,定位于6q22 23上15 cM遺傳距離的范圍之內,命名為DFNA10。之后通過增加該家系成員,將范圍縮小至6.0 cM,EYA4位于其中。胚胎發育過程中,包括聽囊在內的許多組織中均表達EYA4,所以EYA4成為DFNA10位

6、置和功能候選基因中的首選。年Wayne9通過研究上述的美國家系和另一個比利時家系,將EYA4確定為DFNA10的致病基因。這些DFNA10家系在臨床表現上具有共同點:均是遲發性耳聾,發病年齡6 歲。發病初期中頻聽力損失最明顯,故聽力曲線為谷型,之后高頻、低頻聽力也逐漸下降而顯示出下降型或平坦型聽力曲線。   除耳聾之外沒有伴發癥狀。關于耳聾的進展速度,          Verstreken10對比利時家系進行了詳細記錄和報道,0.5   4 kHz平均聽閾每年下降1.08

7、dB HL。而在美國家系,當聽力損失不超過50 dB HL時, 0.25,4,8 kHz三個頻率平均聽閾每年損失0.6 dB HL,其中一名患病成員6歲到32歲縱向聽力資料顯示0.25 kHz 到8 kHz平均聽閾每年損失2     3 dB HL11。EYA4和Eya基因家族EYA4是脊椎動物Eya基因家族成員。脊椎動物Eya基因家族由四種轉錄激活因子(Eya1Eya4)組成,是果蠅eya(eye absent)基因的同源基因。果蠅eya基因參與眼睛的形成15,攜帶eya基因突變的果蠅,眼睛發育障礙。2.1Eya基因家族蛋白Eya基因家族的蛋白結構均有兩部分組成

8、:高度保守的羧基末端,由271個氨基酸組成,被稱為eya同源區域(eya-homologous region,eyaHR);多變的氨基末端(eya variable region,eyaVR)16(見圖2)。對果蠅的研究顯示17, 18,eyaHR和so(sine oculis)及dac(dachshund)基因的翻譯產物共同參與調節蛋白-蛋白之間相互作用,ey (eyeless)能引起eya和so的表達。脊椎動物so基因的同源基因是Six基因家族成員,so和Eya蛋白結合,引起蛋白復合體的核轉運19。果蠅eya和鼠類Eya13基因翻譯產物的氨基末端具有轉錄激活作用,并且Eya基因的協同作用及

9、其途徑在物種之間具有保守性18。eyaHR在EYA蛋白家族中有重要作用,能調節和PAX、SIX、DACH的作用20。Eya1HR和Eya4HR蛋白都能和Six1結合,并伴隨核轉運。同時,Six1能結合特異性DNA啟動子,結合親和力被EyaVR調節。EyaHR突變蛋白不能和Six1相互作用,并在哺乳動物體內快速降解。2.2Eya基因家族表達的組織特異性胚胎發育早期,Eya基因在組織中廣泛表達。Eya基因家族的每個基因具有獨特的表達方式,同時存在廣泛重疊。比如,對鼠科動物的研究顯示Eya1、Eya2和Eya4在胚胎期的中胚層和頭部間充質都有表達,而在聽囊表達的只有Eya1和Eya4。Eya3的表達

10、局限于顱面和腮弓間充質,而在顱基板之下或周圍有Eya1、 Eya2或Eya4的表達21。2.3人類EYA4基因的不同剪接形式人類EYA4基因共有21個外顯子,第一外顯子不參與翻譯。由于EYA4 不同的剪接形式而產生了不同亞型22(如圖1)。為了確定在耳蝸表達的是哪種亞型,Wayne9對人胚胎耳蝸EYA4mRNA利用相應外顯子5、16、19/20的引物進行了RT-PCR及測序,并且篩查了成人和人胚胎EYA4 的cDNA文庫。 結果顯示:人胚胎耳蝸中外顯子5和較短形式的外顯子16得不到擴增,但能擴增出外顯子19和20。胚胎期大腦中只有外顯子19表達。成人大腦中外顯子19少量表達,但外顯子20表達豐

11、富。3 EYA4和EYA1突變引起不同的臨床表現目前發現EYA基因家族突變可導致3種與耳聾有關的人類遺傳病。EYA1突變可引起腮-耳-腎(branchio-oto-renal,BRO)綜合征23,BRO綜合征最常見的特征表現是耳聾(98.5%),耳前瘺管(83.6%),腮器官的畸形(68.5%),腎臟畸形(38.2%),外耳畸形(31.5%)24。EYA4突變引起非綜合征性耳聾DFNA10和一種綜合征性耳聾:耳聾和擴張性心肌病25。Eya基因家族的蛋白結構彼此相似,為什么EYA1和EYA4突變引起的臨床表現卻不相同?嚙齒動物胚胎早期Eya1和Eya4在聽囊都有表達,但Eya4的空間分布比Eya

12、1變化更大。當聽囊分化成為聽覺和前庭器官,Eya4在將發育成血管紋和Reissners膜的蝸管上層細胞中聚集,并在胚胎期18.5天由蝸管上層表達轉換為由蝸管底部神經上皮表達。而Eya1的表達集中于Corti器的蝸管底部。從出生后1天到14天的成骨時期,Eya4在耳蝸囊也有強烈表達。發育期的前庭系統上皮中存在Eya4表達9。目前尚不能確定表達Eya4的上皮種類,但是可以肯定在胚胎發生過程中Eya4和Eya1的表達存在明顯重疊。胚胎期Eya4和Eya在結合SIX1方面顯示出功能上的重疊、互補,這點和DFNA10耳聾患者缺乏先天性異常表型是一致的11。EYA4的胚胎期表達和DFNA10的臨床表現為遲

13、發性耳聾兩種現象之間的分離也許反映了EYA4和EYA1在功能上的重疊主要是在胚胎發育階段而非成熟期26。4EYA4突變的致病機制假說導致顯性遺傳疾病表型的機制分為兩大類:功能缺失和功能獲得。典型的功能缺失提示單倍體劑量不足,包括基因量、基因表達或蛋白活性的降低。而功能獲得提示增加的基因量、改變了的mRNA表達、增加或異常的蛋白活性,或稱為顯性負效應27。發生單倍體劑量不足的往往是調控基因,它們通常在接近閾值的情況下工作。構建等位基因同為野生型及雜合突變的EyaHR,并對不同的等位基因進行標記,發現野生型等位基因正常表達,突變      的Eya

14、HR表達量明顯減少。所以,單倍體劑量不足是       DFNA10表型的基礎26。無義突變Eya4HR R564X和Eya1HR R539X及錯義突變Eya1HR L504R與Six1的親和力均顯著降低,推測構象變化是Eya突變致病的原因26。Clark28等認為Eya基因家族除了在發育過程中發揮功能,也能作為凋亡前信號,過度表達的Eya能直接激活凋亡程序。細胞凋亡蛋白酶-3敲除小鼠表現為進展性耳聾,以及毛細胞退化和支持細胞增生29, 30。由于進展性耳聾是   DFNA10家系的重要表現,EYA4的凋亡機制異常

15、也許和耳聾有關。5EYA突變類型及其臨床表現目前報道的5個DFNA10家系EYA4突變為:1個無義突變、3個移碼突變,1個剪切位點突變。將突變種類簡要的分為兩種,截短突變(truncating mutation):剪切位點突變、插入突變、無義突變、倍增突變和超過3bp的缺失突變;非截短突變(nontruncating mutation):錯義突變和3bp的缺失突變。前者造成了截短的蛋白,而后者的蛋白沒有被截短。如圖2所示:已報道的5個EYA4突變均為截短突變,造成了EYA4蛋白同源區域(eyaHR)不同程度的缺失或同時伴有可變區域(eyaVR)的部分缺失。那么是否只有截短的EYA4蛋白才會引起

16、DFNA10的臨床表現?顯然,無法在已報道的DFNA10家系中進行分析。Zhang26對引起BRO綜合征的EYA1突變種類和臨床表現之間的聯系進行了統計分析。通過比較35例BRO綜合征基因型和臨床表現發現:截短突變并非導致了更嚴重的臨床表現。根據Eya突變致病是基于蛋白構象改變而引起的疏水性下降、電荷增加或某一位置的氨基酸側鏈大小的改變,我們可以預測EYA4非截短突變同樣會引起DFNA10的臨床表現。EYA4突變還和一種綜合征性耳聾:耳聾和擴張性心肌病有關,此病發生了EYA4基因4846 bp的缺失突變,同時累及了EYA4蛋白同源區域和大部分可變區域。Schonberger推測:EYA4蛋白缺

17、失限于同源區域則只有耳聾表現,若同時累及可變區域則可伴發擴張性心肌病25。如圖2所示:兩個DFNA10美國家系中的EYA4突變同樣也影響了小部分eyaVR,卻沒有心肌病的臨床表現。所以,EYA4突變的致病機理及其和臨床表現的聯系有待于對新發現的DFNA10家系的進一步研究。結束語DFNA10的研究結果可以用于指導聾病分子診斷,對具有DFNA10臨床表現,攜帶EYA4突變的患者進行遺傳咨詢,比如:使患者了解疾病中的遺傳作用,了解再發風險,進行產前咨詢,選擇合理治療,積極對待疾病。今后遇到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耳聾家系,尤其表現為谷型聽力曲線者,提示我們考慮EYA4突變。對EYA4引起綜合征性耳聾的研

18、究顯示:心肌病的發生和年齡相關,比耳聾癥狀出現的更晚。那么,需要詳細的臨床評估以發現早期病變和提前干預治療。由于目前發現的DFNA10家系攜帶的EYA4突變均是截短突變,限制了突變形式和臨床表現的關聯性分析。為何EYA4基因突變所致的聽力損失首先發生在中頻?目前機制尚不明確。隨著今后發現更多的DFNA10家系,建立EYA4定向突變小鼠, DFNA10的發病機制和EYA4蛋白在聽覺系統的功能將會得到更好的闡明。    【參考文獻】  1Morton NE. Genetic epidemiology of hearing impairment. A

19、nn N Y Acad Sci, 1991, 630: 16-31.Kochhar A, Hildebrand MS, Smith RJ. Clinical aspects of hereditary hearing loss. Genet Med, 2007, 9(7): 393-408.Van Camp G, Willems PJ, Smith RJ. 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 unparalleled heterogeneity. Am J Hum Genet, 1997, 60(4): 758-764.McGuirt WT, Prasad SD,

20、 Griffith AJ, et al. Mutations in COL11A2 cause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DFNA13). Nat Genet, 1999, 23(4): 413-419.Plantinga RF, Cremers CW, Huygen PL, et al. Audiological evaluation of affected members from a Dutch DFNA8/12(TECTA) family. J Assoc Res Otolaryngol, 2007, 8(1): 1-7.Alloisio N, Morle

21、L, Bozon M, et al. Mutation in the zonadhesin-like domain of alpha-tectorin associated with autosomal dominant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Eur J Hum Genet, 1999, 7(2): 255-258.Peters LM, Anderson DW, Griffith AJ, et al. Mutation of a transcription factor, TFCP2L3, causes progressive autosomal domina

22、nt hearing loss, DFNA28. Hum Mol Genet, 2002, 11(23): 2877-2885.O'Neill ME, Marietta J, Nishimura D, et al. A gene for autosomal dominant late-onset progressive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DFNA10, maps to chromosome 6. Hum Mol Genet, 1996, 5(6): 853-856.Wayne S, Robertson

23、NG, DeClau F, et al. Mutations in the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EYA4 cause late-onset deafness at the    DFNA10 locus. Hum Mol Genet, 2001, 10(3): 195-200.Verstreken M, Declau F, Schatteman I, et al. Audiometric analysis of a Belgian family linked to the DFNA10 locus. Am J Otol,

24、2000, 21(5): 675-681.De Leenheer EM, Huygen PL, Wayne S, et al. The DFNA10 phenotype.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2001, 110(9): 861-866.Pfister M, Toth T, Thiele H, et al. A 4-bp insertion in the eya-homologous region (eyaHR) of EYA4 causes hearing impairment in a Hungarian family linked to DFNA10. Mo

25、l Med, 2002, 8(10): 607-611.Makishima T, Madeo AC, Brewer CC, et al.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DFNA10 and a novel mutation of EYA4: evidence for correlation of normal cardiac phenotype with truncating mutations of the Eya domain. Am J Med Genet A, 2007, 143(14): 1592-1598.Hildebrand MS, Coman D, Yang T, et al. A novel splice site mutation in EYA4 causes DFNA10 hearing loss. Am J Med Genet A,2007, 143(14): 1599-1604.15Hentze MW, Ku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