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課程標準_第1頁
人體解剖學課程標準_第2頁
人體解剖學課程標準_第3頁
人體解剖學課程標準_第4頁
人體解剖學課程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體解剖學課程標準人體解剖學課程標準課程名稱: 人體解剖學課程性質:職業能力必修課學 分:計劃學時: 96 學時適用專業: 高職針灸推拿1前言1.1 課程定位: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形態和結構 的科學, 是針灸推拿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 其任務是揭示人體各系統器官的形態和結構特征,各器官、結構間的毗鄰和聯屬,為進一步學習后續的醫學課程和臨床工作奠定基礎。w1L9sbO。 qpTfFap 。PP RrUR。1.2 設計思路: 圍繞針灸推拿專業培養目標, 結合醫療崗位 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對人體解剖學課 程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點,注重與后續課程的聯系,在系。授課中

2、注意將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注重結構與功能之間的聯lXstWaz。 dGplwxx。 9scovaB。本課程安排在第 1 學期,課程總課時 96學時,理論為 48學時、實驗為 48 學時。2課程目標2.1 總體目標 :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獲得本專業必 須具備的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基礎理論、 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為學 習其他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奠定基礎。 使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觀察和分析問題, 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 題的能力。 ntsqznj。6WqNqgU IjdqqkN。2.2 具體目標知識教學目標】1掌握人體的組成和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的概念和人體各系統的

3、器官組成。2掌握人體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態、結構。3掌握人體主要器官的微細結構。4熟悉人體各系統和人體主要器官的功能。能力培養目標】1. 熟練掌握人體器官的觀察方法,確認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態、 結構和毗鄰關系。2. 熟練掌握某些主要器官的體表投影; 熟練掌握與專業有關的骨 性、肌性和皮膚標志。3能用顯微鏡觀察的方法和電化教學手段觀察并理解主要器官的微細結構。素質教育目標】1. 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2. 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3. 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4. 樹立牢固的職業理想,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三、課程內容、要求及教學設計教學項目教學任務知識

4、目標能力目標教學設計人體 解剖 學緒 論人體解 剖學概 述、解 剖學姿 勢及常 用方位 術語1. 掌握解剖學姿勢和常用的方位術語。2. 掌握人體結構的組成概況。3. 熟悉人體各系統在整體中的作用及其相互關 系。4. 了解人體解剖學的定義、研究對象及其意義明確常用解 剖學術語以解剖 學在醫 學中的 地位引 入。(理 論)運動系統骨與骨 連結和 肌學一)運動系總論(.掌握人體骨的名稱、形態和結構。2 .了解骨的化學成分及年齡變化,骨的發生、 發育概況以及骨性標志。3 .掌握骨連結的類型,關節的結構和運動方式。4 .熟悉肌的形態、結構,起止、輔助裝置。二)軀干骨及其連結(.掌握各部椎骨的基本形態。2

5、. 掌握椎間盤的形態 、結構特點、功能及臨床 意義,熟悉椎骨間各關節、韌帶的位置、結構特 點。3 .熟悉胸廓的組成、形態特征及意義。4 .熟悉脊柱的組成、形態特點、生理彎曲、功 能和運動方式。三)四肢骨及其連結(.掌握四肢骨的組成、名稱、位置、基本形態 及重要的骨性標志。2 .掌握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膝 關節、踝關節的構成、形態結構和功能。3 .掌握骨盆的構成,大、小骨盆的分界線以及骨 盆的性別差異。了解女性骨盆徑線的測量在產科 學上的意義,恥骨聯合的結構特點和功能意義。4 .了解足弓的構成和意義和維持足弓的主要因 素。四)顱骨及其連結(.掌握顱骨各部的名稱、數目、形態結構及其 在

6、整顱中的位置。2 .掌握顱的整體觀。3. 掌握顳下頜關節的組成、特點及臨床意義。4 .了解新生兒顱骨特征及生后變化;各囟的名 稱、位置和閉合時間。五)頭頸肌(.掌握胸鎖乳突肌的起至和作用。2. 掌握前斜角肌間隙的位置及組成。3. 熟悉咀嚼肌的位置和作用。4. 熟悉表情肌的作用。六)軀干肌(.掌握淺表主要胸肌、腹肌、背肌的名稱、位置和作用。2.熟悉膈的位置、形態、孔裂的位置及通過的結 構。七)四肢肌(.掌握三角肌、肱二頭肌、臀肌、股四頭肌的位 置、名稱及作用。2. 了解其他四肢肌的分群和位置。內臟內臟學1 .熟悉內臟的概念、范圍以及各系統的主要功(.明確椎間 盤的構成及 臨床意義。2. 明確胸廓

7、 的形態、結 構及重要的 體表標志.3. 明確四肢 骨常用骨性 標志及易于 骨折的部 位。4. 明確主要 關節的常見 脫位。5. 明確男女 骨盆的區 別。6. 明確翼點 的位置及臨 床意義。7. 明確斜角 肌間隙、三角肌、臀肌 的位置及臨 床意義。明確胸、腹(.展示 骨骼的 x線片 及臨床 應用。2.展示 肌肉運 動的視 頻和癱 瘓病人 的視 頻。10(理論)8(實驗)0.5總論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概況消化系 統的組 成、結 構及功 能。呼吸系 統的組 成、結 構及功 能。能2 .熟悉內臟中空性器官和實質性器官的一般結 構特點。3 掌握胸、腹部的標志線和腹部的分區。一)消化系統的概述二)消化管(一

8、)口腔1 熟悉口腔的組成和分部。2 掌握牙的種類、數目、形態結構、牙式的描 寫,乳牙和恒牙的排列順序。3 .掌握舌的形態結構,熟悉味蕾的概念。4 熟悉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態及其導管的開口 部位。(二)咽1 掌握咽的形態、位置、分部和交通。2 了解咽淋巴環的位置、組成和功能意義。(三)食管1 掌握食管的形態、位置和分部。2 掌握食管三個生理性狹窄的位置及其臨床意義。(四)胃1. 掌握胃的位置、形態、分部和功能。2 了解胃壁的結構。(五)小腸1 了解小腸的位置、分部和功能。2 掌握十二指腸的位置、形態、分部及降部的 結構特點。3 熟悉空、回腸的位置、結構特征。(六)大腸1 熟悉大腸的分部、形態、各部

9、的位置及其特 征性結構。2 掌握盲腸和闌尾、直腸和肛管的位置、形態 結構。三)消化腺(一)肝1掌握肝的形態、位置,肝的分葉及體表投影。2 了解肝毗鄰關系及主要功能。(二)肝外膽道1 .掌握膽囊的形態、位置和功能。2 .掌握輸膽管道的組成。3 熟悉膽汁產生及其排出徑路。(三)胰1熟悉胰的形態、位置、功能及其導管開口。2 了解胰的外分泌和內分泌功能。 一)呼吸管道(一)鼻1掌握鼻旁竇的名稱、位置和開口部位,各竇 的形態特點及其功能意義。2. 熟悉鼻的形態結構。(二)咽(見消化系統)(三)喉1. 掌握喉的組成及形態結構、位置和毗鄰。2. 熟悉喉腔的分部及結構特點。(四)氣管和主支氣管1.掌握氣管的形

10、態、位置及結構特點。2 掌握左、右主支氣管形態學上的區別及其臨 床意義。部標志線及 分區。1.明確牙式 的臨床意義。2. 明確腮腺 的位置及導 管開口部 位。3. 明確咽的 交通及臨床 意義。4. 明確食管 三個生理性 狹窄的位置 及其臨床意義。5. 明確胃竇 的臨床意義6. 明確十二 指腸球部的 臨床意義。7. 明確闌尾 的體表投影 及臨床意義。8.明確齒狀 線的臨床意義。9. 明確肝臟 的位置及體 表投影。10. 明確膽 囊體表投影 及臨床意義。1. 明確鼻旁 竇的位置及 開口位置。2. 明確上下 呼吸道的組 成及臨床意義。3.彈性圓錐 的臨床意義。4.明確左右 主支氣管的 特點及臨床1.

11、 以食 物的消 化、吸 收 入。2. 適當 引入消化系統 各器官 的生理 功能及 常見的 疾病。(理論)5.5(理論)8(實驗)1.以呼吸過程 引 入。2.適當6(理引入呼論)6吸系統(實各器官驗)的生理 功能及 常見的 疾病。泌尿系統生殖系統腹膜循環系統泌尿系 統的組 成、結 構及功 能。生殖系 統的組 成、結 構及功 能。腹膜的 組成、 結構及 功能。心血管 系統和 淋巴系 統的組 成、行 經及功 能特點(五)肺(掌握肺的位置、形態、分葉和結構特點。2.掌握胸膜、胸膜腔的概念。3 了解肺段、縱隔的概念和意義。(一)腎(掌握腎的形態和結構,腎的位置和被膜。2 了解腎段的概念和意義,腎的泌尿作

12、用。(二)輸尿管1 掌握輸尿管的形態、位置和分段。2 掌握輸尿管的行程和三個狹窄部位,了解其 臨床意義。(三)膀胱1 了解膀胱的形態、位置和分部。2 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特點及其臨床意義。(四)尿道1 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態結構特點,開口位置。2 男性尿道詳見生殖系統。一)男性生殖系統1 .掌握睪丸的形態結構、位置和功能。2 .掌握輸精管的行程和分部。3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及結構特點,三個狹窄、 三個擴大和兩個彎曲的位置及其臨床意義。4 .熟悉前列腺的形態、位置和分葉。5了解外生殖器形態結構。二)女性生殖系統1 掌握卵巢的位置、形態、分部及固定裝置。2掌握輸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功能。3 掌握子宮的

13、位置、形態、分部及固定裝置。4 了解女陰的概況。5. 了解會陰的概況。1. 掌握腹膜、腹膜腔的概念。2. 熟悉腹膜與臟器的位置關系。3. 熟悉腹膜形成的結構。一)心血管系(一)概述1.熟悉小循環(肺循環)與大循環(體循環)的 途徑和功能意義。(二)心臟1 掌握心臟的位置、形態,心臟內部結構。3 掌握心傳導系統的組成和功能。4 掌握左、右冠狀動脈的起源、行程、重要分 支及其分布。5 了解心冠狀竇的位置和開口;心大、中、小 靜脈的行程和流注。心臟的神經分布。5.熟悉心包的結構及意義。(三)動脈1.掌握主動脈的分部、分支及形成結構。5. 明確各肺 葉的位置及 意義。6. 明確胸膜 腔結構特點 及臨床

14、意義。1. 明確腎區 的概念及臨 床意義。2. 明確輸尿 管的走行、 狹窄及臨床 意義。3. 明確膀胱 三角的位置。以泌尿 系統常 見疾病 表現引入。2(理論)2(實驗1. 明確男 性、女性計 劃生育結扎 部位。2. 明確男、 女性尿道特 點及臨床意 義。以不孕2(理3.明確前列癥的發論)4腺位置、形病原因(實態及臨床意 義。4 明確子宮 正常姿勢及 臨床意義。5.明確陰道 后穹隆的臨 床意義。引入。驗1 明確腹膜 腔的概念、 腹腔臟器與 腹膜的位置 關系。1. 明確心臟 及其瓣膜體 表投影及臨 床意義。2. 能明確冠 狀動脈的起 始、行程和 主要分支走 行及分布; 冠狀竇的位 置和主要屬支。

15、3.能明確主 要動脈的位以循環 系統常 見病名 引入, 提示學 習要 點。(理 論)7(理論)8(實驗2. 掌握頸總動脈的分支、分布及形成結構。3. 掌握上下肢動脈的起止、分支及分布。4. 掌握腹主動脈起止、行徑、分支及分布。5. 掌握胸主動脈、髂總、髂內、髂外動脈的分支。6. 掌握肺循環。(四)靜脈1. 掌握上、下腔靜脈的組成、起止、收納范圍。2. 掌握肝門靜脈的組成、分支和屬支。肝門靜脈 系與上、下腔靜脈系間的交通。3. 掌握四肢主要淺靜脈的起始、行徑及注入部 位。4. 了解靜脈的結構和特點、靜脈血回流。二)淋巴系統1 .掌握淋巴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意義。2 .掌握身體9條淋巴干的組成、主要

16、行程、收納 范圍。3 .掌握淺表淋巴結的位置及功能。全身主要器 官周圍的淋巴結群的位置、引流方向及意義。4 .掌握胸導管的起止及收納范圍,右淋巴導管 的組成、位置和收納范圍。5了解脾的形態、位置及結構。置毗鄰關系 及臨床意 義。常用的 壓迫止血 點。4. 能明確肺 循環的組成 及特點。5. 能明確主 動脈的起 始,行程和 分段。6. 能明確 上、下腔靜 脈系的組成 和重要屬支 的走行及收 集范圍。7. 明確肝門 靜脈的形 成、行程、 主要屬支的 收集范圍及 其與上、下 腔靜脈系的 交通。8. 明確淺表 淋巴結的位 置,收集范 圍及臨床意 義。感覺 器視器和 前庭蝸 器的組 成、結 構及功 能。

17、神經系統神經系 統的組 成、結 構及功 能。一)視器1. 掌握眼球壁各層的形態、結構和功能。2. 掌握眼球內容物的組成。3. 熟悉眼副器。4. 掌握眼球外肌的名稱、作用和神經支配。5. 了解眼動脈、靜脈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二)前庭蝸器1. 掌握中耳的組成,鼓室的位置、六個壁的主要形態結構及毗鄰。2. 掌握咽鼓管的位置、分部、開口部位和作用, 幼兒咽鼓管的特點。3. 掌握內耳的位置、形態結構和分部。4. 掌握聽覺和位置覺感受器的位置與功能。5. 熟悉外耳的位置、形態、分部。6. 了解聲波的傳導途徑。一)神經系統總論1 掌握神經系統的組成,分部及功能。2 掌握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基本組成。3

18、.掌握灰質、皮質、神經核、神經節、白質、 髓質、纖維束和神經的概念。二)脊髓1. 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特點,脊髓節段與椎骨的對應關系及臨床意義。2. 掌握脊髓的內部結構。3. 了解脊髓的功能及其損傷后的臨床表現。三)腦(一)腦干1.掌握腦干的組成和外形及內部結構。2掌握第四腦室的位置及連通。1.以近視眼發1.明確折光生的解系統結構特剖學基點及臨床意礎引義。入。2.明確中耳2.以耳結構特點及聾發生臨床意義。的解剖 學原因引入。1.能明確脊髓節段與椎 骨的對應關 系。脊髓內 部纖維束的 名稱、位置、 排列、走行 及傳導內 容。2.明確腦干 的腦神經核 的名稱、位 置、纖維束 的走行、交1. 以意

19、識的形 成,疼 痛的傳 導路徑 導入。2. 適當 引入常 見病例 及應 用。2(理論)2(實驗9(理論)8(實驗)3. 掌握腦干內神經纖維成分的性質4. 掌握腦干腦神經核的名稱、位置、性質、分類 及其與腦神經的關系和功能。5. 掌握薄束核、楔束核位置。了解紅核、黑質及 其他非腦神經核的位置。6. 掌握腦干內錐體束、內側丘系、脊髓丘系、三 叉丘系的位置與功能。7. 了解外側丘系、腦干網狀結構的位置及功能 了解腦干各部損傷后的臨床表現。(二)小腦1. 熟悉小腦的位置、外形、分葉和功能分區。2. 了解小腦核的名稱、位置。3. 了解小腦的纖維聯系與功能。(三)間腦1. 熟悉間腦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組成

20、和位置。2. 熟悉第三腦室的位置與連通。(四)端腦1掌握大腦半球的外形、主要溝裂、分葉和各葉 的主要溝回。2掌握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第I軀體運動區、第I軀體感覺區、視區、聽區的位置及功能定位。 掌握語言中樞的位置。3掌握基底核的組成和位置。4掌握側腦室的形態分部和各部的位置。5了解大腦半球白質纖維的分類。6掌握內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所通過的主要纖 維束,了解其損傷后的臨床表現。了解嗅腦和邊緣系統的組成及功能。四)腦和脊髓的被膜及腦脊液循環(一)腦和脊髓的被膜1.掌握硬脊膜的形態特征、 硬膜外隙的位置與意義。2. 了解脊髓蛛網膜、軟脊膜的形態特點。掌握蛛 網膜下隙的位置、內容;終池的位置。3.

21、熟悉硬腦膜的形態特點、 置,硬腦膜竇的名稱、位置。4. 了解顱內、外靜脈的交通。5. 了解腦蛛網膜和軟脊膜的結構特點。(二)脊髓和腦的血管1. 了解脊髓的動脈和靜脈。2. 掌握腦的動脈來源, 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行程 及其主要分支。大腦前、中、后動脈的發出部位 和分布。3. 掌握大腦動脈環的組成、位置及臨床意義。4. 了解大腦淺、深靜脈的回流。(三)腦脊液及其循環1.掌握腦脊液的產生部位和循環途徑。五)傳導通路(一)感覺傳導通路1. 掌握軀干、四肢意識性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傳導通路的組成,各級神經元胞體所在部位,纖維束在中樞各部的位置及向大腦皮質投射的部位。2. 掌握軀干、四肢及頭面部痛、溫、觸、

22、壓覺傳 導通路的組成,各級神經元胞體所在的部位,纖 維束在中樞各部的位置及向大腦皮質投射的部 位。3. 掌握視覺傳導通路的組成,掌握瞳孔對光反射 的徑路。了解視覺傳導通路不同部位損傷后視野大腦鐮和小腦幕的位叉。各生命 中樞的位置 及臨床意義。3. 明確小腦 的位置、外 形、分葉。4. 明確間腦 位置、分部。 第三腦室的 位置及交 通。5. 明確大腦 半球的分 葉、主要的 溝回及功能 區的定位, 內囊的位置 及臨床意義。6. 明確大腦 動脈環的臨 床意義。7. 明確感覺 傳導通路的 三級神經元 的位置、交 叉部位及纖 維束的走 行。8. 明確上、 下運動神經 元損傷后區 別。9. 明確脊神 經、

23、走行、 分布及損傷 后的病理體 征。10. 明確12 對腦神經的 出顱部位、 走行特點和 分布及傷后 表現。變化。4. 了解軀干、四肢非意識性本體感覺傳導通路5. 了解聽覺傳導通路的組成。(二)運動傳導通路1. 掌握錐體系上、下運動神經元的位置。2. 掌握皮質脊髓束在中樞各部的位置、纖維交叉部位及其與下運動神經元聯系的狀況。3. 掌握皮質核束在中樞各部的位置及其對腦神 經運動核的管理。4. 熟悉錐體外系的概念。5. 了解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傷后的臨床表現。六)周圍神經系統(一)脊神經1 .掌握脊神經的組成。2 .掌握頸叢、臂叢、腰叢和骶叢的組成、主要 分支的走行和分布范圍。3 .掌握脊神經感覺支

24、在皮膚分布的節段性及其 臨床意義。(二)腦神經1.掌握12對腦神經的名稱、性質、分類、連接 腦和進出顱的部位、 主要分支的走行以及分布范圍。2. 了解睫狀神經節、蝶腭神經節、下頜下神經節、 耳神經節的概念。(三)內臟神經1. 熟悉內臟感覺神經和軀體感覺神經在功能上 的差別。2. 了解牽涉痛的概念。3. 掌握內臟運動神經的分類、與軀體運動神經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差別。4. 掌握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組成及其在形 態和功能上的主要區別。內分泌內分系統的泌系組成、統結構及功能1.熟悉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松果 體的形態和位置。明確垂體、 甲狀腺位置 及臨床意義。2(理論)2(實驗)4 .實施建議4.1教材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