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避稅籌劃案例_第1頁
企業所得稅避稅籌劃案例_第2頁
企業所得稅避稅籌劃案例_第3頁
企業所得稅避稅籌劃案例_第4頁
企業所得稅避稅籌劃案例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企業所得稅避稅籌劃案例所得稅是以所得額為征稅對象的稅種,可分為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其中,企業所得稅的地位隨著經濟發展的大潮顯得日益重要。企業所得稅是指國家對境內企業生產、 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種稅,它是國家參與企業利潤分配的重要手段。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指在中國境內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企業或組織,依據此條件,在現代中國,幾乎大多數企業都屬于征稅對象的范疇。基于此,企業避稅的意義便顯得越發重要。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企業所得稅制度也不斷地完善起來。但在完善的同時,我國的企業所得稅制度仍存在著許多的不 足,這便為企業的合理避稅提供了條件。 再者,企業所得稅的

2、征稅彈性較大, 這也為企業的合理避稅提供了可能性。這里主要介紹企業所得稅避稅籌劃案例。 分別通過介紹在計提固定資產 折舊、資產評估增值、壞賬損失處理、股票投資、虧損彌補、企業所得稅減 免稅政策等方面的避稅籌劃案例。這里旨在通過這些案例,給讀者一個關于 企業避稅的較為具體、較為形象的印象。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到如何進行科學 的合理的避稅,同時也使讀者明白納稅人只有在遵守稅法的前提下才能更好 地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利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避稅籌劃案例企業所得稅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企業所得 稅的輕重、多寡,直接影響稅后凈利潤的形成,關系企業的切身利益。因此, 企業所得稅是避稅籌劃的重

3、點。資產的計價和折舊是影響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重要項目。但產的計價幾 乎不具有彈性。就是說,納稅人很難在這方面作避籌劃的文章。而固定資產 折舊就成為經營者必須考慮的問題。折舊年限的確定客觀地講,折舊年限取決于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由于使用限本身就是 一個預計的經驗值,使得折舊年限容納了很多人為成分,為避稅籌劃提供了 可能性。縮短折舊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費用前,從而 使前期會計利潤發生后移。在稅率穩定的情況下,所得稅遞延交納,相當于 向國家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例.某外商投資企業有一輛價值500000元的貨車,殘值按原的4%估算, 估計使用年限為8年。按直線法年計提折舊額如下:500

4、000X (1-4 %) / 8 = 60000(元)假定該企業資金成本為10%,則折舊節約所得稅支出折合為值如下:60000X 33%X 5. 335= 105633(元)如果企業將折舊期限縮短為6年,貝忤提折舊額如下:500000X (1-4 %) / 6 = 80000(元)因折舊而節約所得稅支出,折合為現值如下:80000X 33%X 4. 355= 114972(兀)盡管折舊期限的改變,并未從數字上影響到企業所得稅稅負的總和,但 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后者對企業更為有利。當稅率發生變動時,延長折舊期限也可節稅。例.上述企業享受"減二免三"的優惠政策,如果貨車為該企

5、業第一個獲 利年度購人,而折舊年限為8年或6年,那么,哪個折舊年限更有利于企業 避稅?圖表1 8年和6年折舊年限的避稅情況折舊年限年提取折舊折舊各年避稅額避稅總和第1、2年第 3、4、5年第6年第7、8年8年60000090001800018000810006年8000001200024000-60000由圖表6-1可見,企業延長折舊年限可以約更多的稅負支出。按8年計提折舊,避稅額折現如下:9000X(3 . 791-1. 736)十 18000X (5 . 335-3 . 791) = 46287(元)按6年計提折舊,避稅額折現如下:12000X (3 . 791-1 . 736)十 240

6、00X 0. 564= 32031(元)折舊方法的確定最常用的折舊方法有直線法、工時法、產量法和加速折舊法。稅法賦予 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的選擇權。財務制度規定:企業固定資產 折舊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企業專業車隊的客貨汽車,大型設備,可以 采用工作量法。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技術進步快的電子生產企業、 船舶工業企業、生產"母機"的機械企業、飛機制造企業、汽車制造企業、化工生產企業和醫藥生產企業以及其他經財政部批準的特殊行業的企業,其機 器設備可以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在上述各種折舊方法中,運用不同的折舊方法所計算出來的折舊額在量 上不一致,分攤

7、到各期的固定資產成本也存在差異,進而影響各期營業成本 和利潤。這一差異為避稅籌劃提供了可能。例.某企業固定資產原值80000元,預計殘值2000元,使用年限5年。該企業利潤(含折舊)和年產量如圖表2所示。該企業所得稅適用33%的比例 稅率。圖表2企業年利潤(含折舊)和年產量表單位:元年限未扣除折舊的利潤(元)產量(件)第一年40000400第二年50000500第三年48000480第四年40000400第五年30000300合計2080002080F面,分別運用直線法、產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決和法,計算每年的應納所得稅額。如圖表3所示:圖表3各種不同折舊方法下的應納稅額單位:元年限直線

8、法產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第一年8052. 008250. 002640. 004620. 00第二年11352. 0010312. 510164. 009636. 00第三年10692. 009900. 0012038. 4010692. 00第四年8250. 008250. 0010678. 809768. 00第五年4752006187. 507378. 808184. 00合計429000042900. 0042900. 0042900. 00由圖表6-3可見,雖然用四種不同方法計算出來的累計應納所得稅額在量上是相等的,均為42900元。但是,第一年,適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 折舊

9、時應納稅額最少,年數總和法次之,而運用產量法計算折舊時應納稅額 最多。總的來說,運用加速折舊法計算折舊時,開始的年份可以少納稅,把 較多的稅負延遲到以后的年份繳納,相當于從政府處依法取得了無息貸款。為了便于比較,我們把貨幣的時間價值考慮進來,將各年的應納稅額都折算 成現值,并累計起來。假定銀行利率為 10%,其結果如下:運用直線法計算折舊時,應納稅額現值為 36503. 60元;運用產量法計算折舊時,應納稅額現值為36231.50元;運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時, 應納稅額現值為34892. 10元;運用年數總和法計算折舊時,應納稅額的現值為35145元。從應納稅額的現值來看,運用雙倍余額遞減

10、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少, 年數總和法次之,而運用直線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多。原因在于:加速折舊法(即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在最初的年份內提取了更多的折日, 因而沖減的稅基較多,使應納稅額減少,相當于企業在初始的年份內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這樣,其應納稅額的現值便較低。在運用普通方法(即直線法、產量法)計算折舊時,由于直線法將折舊均勻地分攤于各年度,而產量 法根據年產量來分攤折舊額,該企業產量在初始的幾年內較高,因而所分攤 的折舊額較多,從而較多地侵蝕或沖減了初始幾年的稅基。因此,產量法較 直線法的節稅效果更顯著。在比例課稅的條件下,加速固定資產折舊,有利于企業節稅,因為它起 到了延期繳納所

11、得稅的作用。"二戰"后,一些西方國家為了鼓勵投資、刺激 經濟增長,在所得稅法中規定允許企業使用加速折舊法。但是,在累進課稅 的條件下,加速固定資產折舊的節稅效果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需要根 據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稅率累進的急劇程度,以及銀行利率大小等,進 步作具體測算、分第二節 利用資產評估增值的避稅籌劃案例我國當前對資 產評估增值并未征收企業所得稅,只規定中外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時對資產 評估增值要征收所得稅。固定評估增值后,可以增加折舊的提取額,減少當期利潤,相應減繳納的所得稅。若是企業虧損,因當年虧損可以用以后5稅前利潤彌補,因而對以后年度的所得稅會產生更大的影響。例

12、.某房產評估后增值5%,按15年提取折舊,年折舊率6. 66%,則每年增加的房產收入占增值額的比例如下:50%X 70%X 1. 2% = 0. 42%每年減少的所得稅收入占增值額的比例如下:50%x 6. 66%x 33%= 1. 10%即每年增加的稅收收入為房產評估增值額的0. 42%,每年減稅收收入為房產評估增值額的1. 10%。此外,機器設備的評值只抵稅而不能增加稅收。可見,利用產權交易,產權變動,清產核算(國家統一規定)帶資產增值, 增提折舊,減少利潤,可以達到合理規避企業所得目的。利用壞賬損失處理的避稅籌劃案例稅法規定:納稅人按財政部的規定提取的壞賬準備和商品削備金,準予 在計算應

13、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建立壞賬準備金稅人,發生的壞賬損失,經 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后,按當期實際未收到。若采用直接沖銷法處理,結果如 下:1996年發生應收賬款時:借:應收賬款1200000貸:銷售收入12000001997年核淮為無法收回的壞賬:借:管理費用1200000貨:應收賬款1200000若A公司采用應收賬款余額比例法,提取壞賬比例為 3%,公司如果采用備抵法處理,結果如下:1996年發生應收賬款時:借:管理費用-壞賬損失36003600貸:壞賬準備1997年確定為壞賬時:借:壞賬準備1200000貸:應收賬款1200000由此可見,采用備抵法可以增加當期扣除項目,降低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即

14、使兩種方法計算的應交納所得稅數額是一致的,但備抵法將應納稅款滯 后,等于享受到國家一筆元息貸款,增加了企業的流動資金。如下:1200000X 33% = 396000(元)(1200000-3600) X 33% = 394812(元)(396000-394812) = 1188(元)僅這一筆業務,備抵法就使企業無償使用國家稅款1188 元。利用股票投資核算方法的避稅籌劃案例這里所談的股票投資是指企業利用股票作長期投資, 其會計核算方法有 兩種:成本法和權益法。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在被投資企業處于低所得稅 稅率地區時,對企業的所得稅繳納有不同的影響。這就為企業的避稅籌劃提 供了可能。例.A公司

15、1996年1月1日購買B公司股票500000元,取得該公司表 決權股份的30%。這一年B公司報告凈收益為160000元,B公司所在地區 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A公司若采取成本法核算股票長期投資,則會計分錄如下:1. 長期投資入賬:借:長期投資500000貸:銀行存款5000002. B公司將A公司應得股利48000元于1996年底分給A公司:借:銀行存款48000貸:投資收益480003.若B公司將A公司應得股利48000元保留在B公司之內,即A公司于1996年末未實際收到應得股利,則 A公司不作任何帳務處理。A公司若采取權益法核算股票長期投資,則會計分錄如下:1.長期投資人賬:借:長期投

16、資500000貸:銀行存款5000002. B公司1996年底實現凈收益160000元,A公司應得股利48000元 (160000 X 30%),則應相應調整長期投資賬戶:借:長期投資48000貸:投資收益480003. A公司收到股利48000元:借:銀行存款48000貸:長期投資48000綜觀成本法和權益法,成本法在其投資收益已實現但未分回投資之前,投資企業的"投資收益"賬戶并不反映其已實現的投資收益, 而權益法無論投 資收益是否分回,均在投資企業的"投資收益"賬戶反映。這樣,采用成本法 的企業就可以將應由被投資企業支付的投資收益長期滯留在被投資企業

17、賬 上作為資本積累,也可挪作他用,以長期規避部分投資收益應補繳的企業所 得稅。例.A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其股票長期投資,如果其應得股利在1996年底未分回,而是留在B公司作追加投資或挪作他用,那么 A公司已實現的投資收益48000元在其賬面上就反映不出來,從而規避了企業的這部分所得稅。但A公司采用權益法核算其股票長期投資,則無論其應得股利是否分回,其"投資收益"賬面都會反映這部分應得股利,即使A公司繼續將48000元股利轉作對B企業的追加投資或挪作他用,均無法規避其應補繳的企業所得稅。即使采用成本法核算長期投資的企業無心避稅,投資收益實際收回后也 會出現滯納國家稅款的現象。因

18、為一般說來,股利發放均滯后于投資收益的 實現,企業于實際收到股利的當期才繳納企業所得稅;而國家稅收應于收益 實現當期就相應實現的。所以,無論是規避還是滯納,均能為股票投資企業 帶來一定的好處。盡管會計制度已有規定:企業在取得股份以后,其賬務處理應根據投資者的投資在被投資企業資本中所占的比例和所能產生的影響程度,決定是采用成本法還是采用權益法。當長期投資的股份低于被投資企業股份的25 % 時,所擁有的股權不足以對被投資企業的經營決策產生重大影響時,適用以 成本法進行長期投資的核算。在這種規定下,當企業投資份額占25%以上比 例時,就無法規避其應補繳的企業所得稅;但是,在企業投資份額未占到25%

19、的比例時,仍然可以成功地規避其應補繳的企業所得稅或滯納其應補繳的企 業所得稅。"納稅人發生利用虧損彌補的避稅籌劃案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年度虧損,可以用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不足彌補的,可以逐年延續彌補,但是延續彌補期最長不得超過五年。"這一條例適用于不同經濟成分、不同經營組織形式的企業。由此可見,國家允許企業用 下一年度的所得彌補本年度虧超過五年。"這一條例適用于不同經濟成分、 企業。由此可見,國家允許企業用下一年度損的政策,充分照顧了企業的利 益。1本年度收益額大于前5年虧損額時,應就其差額繳納所得稅。例.M公司年

20、度所得額的資料,如圖表 4所示。圖表4本年度所得額(單位:萬年度元)19941995-13-9199619971998假設企業1999年度收益額為25萬元,減去前5年虧損額為14萬元, 抵扣后的收益額如下:25-13 十 8-9 = 11(萬元)應納稅所得額如下:11 X 18%= 1. 98(萬元)2. 本年度收益額小于前5年虧損額時,所剩余額于次年度留抵扣除。例.M公司年度所得的資料,如圖表5所示。圖表5本年度所得額(單位:萬假設公司1999年全年所得額為12萬元,前5年虧損額為41萬元。抵年度元)19940199501996-151997-61998-20扣后的收益額如下:12-15-6

21、-20 = -29(萬元)因-29 < 0,故可免納企業所得稅。3. 本年度結算如發生虧損,則當年無需繳納所得稅,前4年之虧損額加上當年度虧損額的總額,留下年度抵減。需要指出的是:我們這里所說的年度虧損額,是指按照稅法規定核算出 來的,而不是利用推算成本和多列工資、招待費、其他支出等手段虛報虧損。根據國稅發t1996162號關于企業虛報虧損如何處理的通知,稅務機關 對企業進行檢查時,如發現企業多列扣除項目或少計應納稅所得,從而多報 虧損的,經調整后無論企業仍是虧損還是變為盈利的,應視為查出相同數額的應納稅所得,一律按33%的法定稅率計算出相應的應納稅所得額,以此作為份稅罰款的依據。如果企

22、業多報虧損,經主管稅務機關檢查調整后有盈余 的,還應就調整后的應納稅所得,按適用稅率補繳企業所得稅。因此,企業 必須正確地向稅務機關申報虧損, 才能使國家允許企業用下一納稅年度的所 得彌補本年度虧損的政策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利用企業所得稅減免稅政策的避稅籌劃案例在這里中,我們將介紹三方面的企業所得稅減免稅政策。充分了解并利 用這些稅收優惠政策,對于資金普遍緊張的企業來稅,有著相當重要的現實 意義。勞動就業企業安排待業人員可減免所得稅根據國家財稅字1994001號文件規定:新辦的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當 年安置城鎮待業人員達到規定比例的,可在三年內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新 辦的城鎮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當年

23、安置待業人員超過企業從業人員總數 60 % 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查批準,可免征所得稅三年。當年安置待業人員比例 的計算公式如下:當年安置待業人員比例=當年安置待業人員人數/(企業原從業人員人 數+當年安置待業人員數)X 100%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免稅期滿后,當年新安置待業人員占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30%以上的,經主管機關審核批準,可減半征收沂得稅二年。當年安 置待業人員比例的計算公式如下:當年安置待業人員比例=當年安置待業人員人數/企業原從業人員人數X 100%享受稅收優惠的待業人員,包括待業青年、國有企業轉換經營幾制的富 余職工、機關事業單位精簡機構的富余人員、農轉非人員和勞改釋放人員。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總數包括在該企業工作的各類人員,含聘用的臨 時工、合同工及離退休人員。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生產企業可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和街道辦的非中途轉辦的社會福利生產單 位,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以上,暫免征收所得稅。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的比例超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