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的虛擬儀器技術3_第1頁
基于PC的虛擬儀器技術3_第2頁
基于PC的虛擬儀器技術3_第3頁
基于PC的虛擬儀器技術3_第4頁
基于PC的虛擬儀器技術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于 PC 的虛擬儀器技術 3 The Technology of Virtual Instrument Based on PC王紅超 陳永明 黃元慶(廈門大學機電系 , 福建 廈門 361005摘 要 :本文簡要介紹了基于 PC 的虛擬儀器的概念、 特點、 系統組成、 應用和發展趨勢關鍵詞 :虛擬儀器 ;LabVIEW; 驅動程序 ;VIS A1 虛擬儀器的概念傳統儀器由信號采集 、 信號處理 、 結果表達與儀器控 制這三部分組成 。 在傳統儀器里 , 這三部分都是用硬件 和一些固化的軟件來實現的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 尤其是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的進步 ,能的軟件算法精度越來越高 ,號處理

2、部分 , ,電子線路 , 。 同時 , 結 果表達與儀器控制原本就是計算機的特長 。這樣 , 把傳 統儀器的后兩部分 (信號處理 、 結果表達與儀器控制 用 計算機軟件來實現 , 而不再采用硬件 (電子線路 來實現 , 基于這種思想形成的儀器 , 就叫虛擬儀器 。綜上所述 , 所謂的虛擬儀器 , 就是在以通用計算機為 核心的通用硬件平臺上 , 由用戶設計定義 , 具有虛擬面 板 , 測試功能由測試軟件實現的一種計算機儀器系統 。 這里的 “ 虛擬” 有兩層含義 :(1 虛擬的儀器面板在虛擬儀器里由軟件在計算機顯示器上生成類似于 真實儀器的操作面板 , 物理的開關 、 按鍵 、 旋鈕以及數碼 管

3、等顯示器件都是由與實物外觀很相似的圖形控件來代 替 , 操作人員通過鼠標或者鍵盤操縱軟件界面中的這些 控件來完成儀器的控制 。(2 由軟件實現儀器的測量功能在虛擬儀器系統中 , 儀器功能是由軟件編程來實現 的。 它不僅能實現傳統儀器的測量功能 , 也能實現傳統儀 器不能實現或者很難實現的一些數據處理功能 , 如 FFT 分 析、 小波分析、 數字濾波、 回歸分析、 統計分析等。 通過不 同軟件模塊的組合 , 還可以實現多種自動測試功能。 2 虛報儀器的特點虛擬儀器是計算機技術介入儀器領域所形成的一種 新型的 、 富有生命力的儀器種類 。 與傳統儀器相比 , 虛擬 儀器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

4、面 :(1 豐富和增強了傳統儀器的功能3廈門大學預研基金資助項目 , 項目編號 :0620 y07001虛擬儀器融合了計算機強大的硬件資源 , 突破了傳 統儀器在數據處理 、 , 大大增強的新概念, 實現了部分儀器硬件 , 節省了物質資源 , 增加了系統靈活性 ; 通過軟 件技術和相應數值算法 , 實時 、 直接地對測試數據進行各 種分析與處理 ; 通過圖形用戶界面 (G Ul 技術 , 真正做到 界面友好 、 人機交互 。(3 虛擬儀器的功能 、 性能 、 指標可由用戶定義 即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對同一儀器的功能 、 性 能 、 指標進行修改或增刪 , 徹底打破了傳統儀器一經設 計 、 制

5、造完成后 , 其功能 、 性能 、 指標不可改變的封閉性 、 單一性 。 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多種儀器的功能 、 性能 、 指標 等以軟件的形式集成在一個 “ 功能軟件庫” 虛擬儀器 庫內 , 通過它們的不同組合以及與各種不同類型的硬件 接口搭配 , 使得用一臺個人計算機就可實現各種儀器的 不同功能 , 大大提高了儀器功能的靈活性 , 甚至可以進行 非常復雜性的測試工作 。(4 易于構建網絡化的測量儀器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接口技術 , 虛擬儀器系統具有 方 便、 靈活的互聯性 (connectivity , 廣泛支持諸如 C AN 、 FieldBus 、 PROFI BUS 等各種工業總線標準。

6、 因此 , 利用虛 擬儀器技術可方便地構建遠程自動測試系統 (A TS ,Auto 2 matic T est System , 實現測量、 控制過程的網絡化。(5 開放的工業標準虛擬儀器的硬 、 軟件都具有開放性 、 模塊化 、 可重復 使用及互換等特點 。 因此 , 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 , 選用 不同廠家的產品 , 使資源的可重復利用率提高 , 所組建的 儀器系統功能易于擴展 , 維護和開發費用降低 。3 虛擬儀器的組成虛擬儀器通常是由計算機 、 硬件接口電路和軟件這 三部分組成 。311 計算機 計量與測試技術 2005年第 32卷第 6期計算機管理著虛擬儀器的硬軟件資源 , 是虛擬儀

7、器的 核心。 計算機技術在顯示、 存儲能力、 處理性能、 網絡、 總 線標準等方面的發展 , 導致了虛擬儀器系統的快速發展。圖 1 虛擬儀器的組成312 硬件接口電路根據硬件接口電路的不同 , G PI B 系統 、 VXI 系統 DAQ 系 統等幾種常用的類型 一下簡要介紹 :(1 G PI B (G eneral Purpose Interface Bus 系統G PI B 的硬件規格和軟件協議已納入國際工業標準 IEEE488. 1和 IEEE488. 2, 它是最早的儀器總線 , 目前多 數儀器都配置了遵循 IEEE488的 G PI B 接口 。典型的 G PI B 測試系統包括一臺

8、計算機 、 一塊 G PI B 接口卡和若 干臺 G PI B 儀器 。 每臺 G PI B 儀器有單獨的地址 , 由計算 機控制操作 。 系統中的儀器可以增加 、 減少或更換 , 只需 對計算機的控制軟件作相應改動 。 這種概念已被應用于 儀器的內部設計 。 在價格上 , G PI B 儀器覆蓋了從比較便 宜的到異常昂貴的儀器 。但是 G PI B 的數據傳輸速度一 般低于 500kb/s , 不適合于對系統速度要求較高的應用 。(2 VXI (VMEbus eX tension for lnstrumentation 系統 VXI 總線是 VME 總線在儀器領域的擴展 , 是 1987年

9、在 VME 總線 、 Eurocard 標準 (機械結構標準 和 IEEE488等的基礎上 , 由主要儀器制造商共同制訂的開放性儀器 總線標準 。 VXI 系統最多可包含 256個裝置 , 主要由主 機箱 、 “ O 槽” 控制器 、 具有多種功能的模塊儀器和驅動軟 件 、 系統應用軟件等組成 。系統中各功能模塊可隨意更 換 , 即插即用組成新系統 。 但是 VXI 價格相對較高 , 適合 于尖端的測試領域 。(3 PXI (PCIeX tension for lnstrumentaion 系統PXI 總線是 PCI 總線在儀器領域的擴展 , 是 NI 公司 于 1997年發布的一種新的開放性

10、 、 模塊化儀器總線規 范 。 其核心是 C om pactPCI 結構和 Micros oft Windows 軟件 。 PXI 是在 PCI 內核技術上增加了成熟的技術規范和要求 形成的 。 PXI 增加了用于多板同步的觸發總線和參考時 鐘 、 用于精確定時的星形觸發總線 、 以及用于相鄰模塊間高速通信的局部總線等 , 以滿足試驗和用戶的要求 。 PXI兼容 C om pactPCI 機械規范 , 并增加了主動冷卻 、 環境測 試 (溫度 、 濕度 、 振動和沖擊試驗 等要求 , 這樣可保證多 廠商產品的互操作性和系統的易集成性 。(4 串行總線系統它是以 Serial 標準總線儀器與計算

11、機為硬件平臺的 系統 , 包括符合 RS -232標準的 P LC 系統和單片機系統 。 串行總線儀器比較普遍 , 這是由于大多數電腦都有一至兩 個串行通信接口 , 且連接和編程都比較方便。 然而串行通 信的缺點是一個串行接口只能與一個設備進行通信而且 速度相對比較慢 , 僅適用于簡單、 低速的測控系統。(5 DAQ (Data 系統 , , 大大增加 利用 DAQ 可方便快速地 (C om puter -Based lnstruments , 實 “ 一機多型” 和 “ 一機多用” 。 由于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 展 ,PC 機的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它擁有強大的硬件 基礎 、 廣泛的軟件支持

12、 、 一大批熟練的用戶以及低廉的價 格 。 因此 , 基于 PC -DAQ 的虛擬儀器將成為虛擬儀器的 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 3. 3 軟件虛擬儀器技術最核心的思想 , 就是充分利用計算機 的軟件資源 , 使本來需要硬件實現的功能軟件化 , 以便最 大限度地降低系統成本 , 增強系統的功能與靈活性 。虛 擬儀器的軟件系統框架從低層到頂層 , 包括三部分 :VISA 庫 、 儀器驅動程序 、 應用軟件 。VIS A (Virtual Instrumentation s oftware Architecture 虛擬 儀器軟件體系結構 , 實質就是標準的 I/O 函數庫及其相 關規范的總稱 。一般

13、稱這個 I/O 函數庫為 VIS A 庫 。它 駐留于計算機系統之中執行儀器總線的特殊功能 , 是計 算機與儀器之間的軟件層連接 , 用于實現對儀器的程控 。 它對于儀器驅動程序開發者來說是一個個可調用的操作 函數集 。儀器驅動程序是完成對某一特定儀器控制與通信的 軟件程序集 。 它是應用程序實現儀器控制的橋梁 。 每個 儀器模塊都有自己的儀器驅動程序 , 儀器廠商以源碼的 形式提供給用戶 。應用軟件建立在儀器驅動程序之上 , 直接面對操作 用戶 , 通過提供直觀友好的測控操作界面 、 豐富的數據分 析與處理功能 , 來完成自動測試任務 。虛擬儀器應用軟 件由用戶編寫 , 可以采用通用編程軟件

14、 , 主要有 Micros oft 公司的 Visual Basic 與 Visual C +、 Borland 公司的 Delphi 等 ; 也可以采用專業圖形化編程軟件進行開發 , 如 HP 公 司的 VEE 、 NI 公司的 LabVIEW 等 。 4 虛擬儀器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王紅超等 :基于 PC 的虛擬儀器技術 虛擬儀器技術先進 、 功能靈活 、 容易構建 , 應用面極為廣泛 , 下面主要針對虛擬儀器技術在工業自動化 、 儀器 產業改造和實驗室方面的應用前景和效益進行分析 。 4. 1 工業自動化在工業自動控制領域 , 絕大多數閉環控制系統要求 精確的采樣 , 及時的數據處理和快速

15、的數據傳輸 。虛擬 儀器系統恰恰符合上述要求 , 十分適合測控一體化的設 計 。 尤其在制造業 , 虛擬儀器卓越的計算能力和巨大的 數據吞吐能力必將使其在溫控系統 、 在線監測系統 、 電力 儀表系統 、 流程控制系統等工業領域發揮巨大的作用 。 另一方面 , 采用虛擬儀器技術 , 根據實際流程和控制要 求 , 將分布在企業不同位置的各種測量儀器和控制裝置 連接為一個網絡系統 , 通過計算機實施集中控制和管理 , 可以改變采用傳統單元分散工作時成本高 、 維護困難 、 資 源配置重復等缺點 , 提高工業自動化改造的經濟效益 , 低管理成本 。 4. 2 儀器產業改造 一個重要領域 。 , 對整

16、 個國家的科技開發能力 、 國防高科技水平和工業現代化 水平都有直接或潛在的重要影響 。 由于工業基礎比較落 后 , 我國的儀器制造 , 尤其是高性能科學儀器的制造還遠 遠不能滿足國防和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 。目前 , 像數字 示波器 、 頻譜分析儀和邏輯分析儀等中高檔儀器還主要 依賴進口 , 即使像數字萬用表 、 函數發生器等基礎測量儀 器 , 國產與進口產品在功能 、 易用性等方面仍然存在差 距 。 傳統臺式儀器制造水平不僅取決于設計 , 還依賴于 工藝和加工水平 , 因此短期內提高有一定困難 。采用虛 擬儀器技術 , 將過去儀器中許多靠硬件實現的功能用軟 件來代替 , 利用商品化的數據采集

17、和 PC 技術 , 完全可以 開發出各行各業急需的各種測量儀器 , 縮短我國與先進 國家在儀器領域的差距 。 這是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 業的一個大有作為的領域 。4. 3 實驗室應用電子儀器與測試實驗室是高等理工院校必備的教學 實驗條件 。 為了提供一定的實驗規模 , 保證每個學生得 到實際動手能力的訓練 , 傳統的實驗室一般需購置大量 的基礎測量儀器 , 如示波器 、 萬用表 、 信號源等 , 投資大 、 技術更新慢 、 維護成本高 。 利用虛擬儀器技術 , 我們可以 設計出與實際儀器在原理 、 功能和操作等方面一樣的虛 擬儀器 。 利用這些虛擬儀器 , 學生在計算機上就可以學 習和掌握儀

18、器原理 、 功能和操作 , 并通過儀器與儀器 , 儀 器與電路的相互配合 , 完成實際測試過程 , 達到與實際儀 器教學的相同目的 。 這種思想對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實驗 , , 實現遠程實驗教 , 完全可以實現設 。通過這樣一種實驗方式 , 也 。 隨著計算機的普 及 , 虛擬儀器甚至可以進入中學物理和化學實驗課堂 。 虛擬儀器技術是一項涉及多種技術領域的綜合性技 術 , 并且也是一項仍然在不斷發展的新技術 。 總的說來 , 虛擬儀器的出現是儀器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 它代表著 儀器發展的最新方向和潮流 , 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工業 生產的進步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1楊樂平 , 李海濤等 . 虛擬儀器技術概論 .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 2003.2石博強等 ,Labview 6. 1編程技術實用教程 .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2.3張易知等 , 虛擬儀器的設計與實現 , 西安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