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摘要:在滿足居民人口增長變化對城市和城市交通發展提出的需求同時,新加坡正面臨著提高城市環境宜居性的挑戰。針對這一問題,從三方面闡述了今后1015年內塑造新加坡道路交通系統的政策與發展策略:一是通過擴展軌道交通、提高公交網絡的整合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二是利用公路收費等手段限制車輛擁有與使用;三是建設無障礙設施以滿足弱勢群體的需求,向低收入群體提供幫助。最后,介紹了新加坡在提倡以人為本,鼓勵公眾參與,打造獲得公眾支持的道路交通系統等方面已經進行的工作。Abstract :Singapore is now facing a challenge to meet the mobility needs
2、 of the residents and to improve its livability as its increasing population poses a new demand on urban an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To this end,the author proposes some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to develop the nation'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the next 10to 15years.Those policies and strateg
3、ies shall be focused on three areas:first,giving priority to transit development through extension of the rail system and improvement of transit network integration;second,limit-ing vehicle ownership and usage by road pricing and the like;third,building barrier-free facilities as a means to accommo-
4、date travel demands for the disadvantaged,and providing as-sistance to low-income groups.The author also presents some on-going activities in Singapore,such as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ngagement,to promote human-friendly transportation systems.關鍵詞:交通政策;新加坡陸路交通;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Keywords :transportation pol
5、icy;transportation system;sus-tainable development;people-oriented;Singapore中圖分類號:U491文獻標識碼:A0引言新加坡的人口不斷增長,2009年已達500萬人。到2020年,新加坡日出行人次將增加60%,從現在的900萬人次·d -1增至1400萬人次·d -1。作為一個面積小、人口高度密集化的城市化國家,無休止地修建道路以滿足交通需求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因此,交通政策必須建立在滿足計劃增長的交通需求(大部分為公共交通的基礎上,以保證高效使用有限的土地、維持城市環境的宜居性。除了滿足交通需求以外
6、,陸路交通系統還必須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需求,如低收入群體、老齡群體、殘疾人士、家庭及行人。同時,還必須為子孫后代保護好環境。2006年,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以下簡稱陸交局全面審視了新加坡陸路交通發展政策與規劃,特別是1996年“白皮書打造世界一流的陸路交通系統”中闡述的關于建設世界一流的陸路交通系統1的政策規劃,并制定了未來的策略與規劃。為鼓勵公眾參與、發表觀點與見解,新加坡組織了“2020年交通挑戰”和“專題小組討論”,前者的參與者多達4300人,“專題小組討論”也咨詢了200多人的意見。經過約一年半的研究與咨詢,陸交局于2008年3月出版了新加坡陸路交通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及其簡易
7、版本社區向導,見圖收稿日期:2009-10-29作者簡介:莫欣德·辛(1951,男,新加坡人,碩士,研究規劃處處長,新加坡交通學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交通政策與規劃。E-mail:mohinder_.sg莫欣德·辛格(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新加坡219428Mohinder Singh(Land Transport Authority,Singapore 219428,SingaporeStrategies to Develop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Singapore新加坡陸路交通系統發展策略城市交通第7卷第6期200
8、9年11月1。總體規劃詳盡闡述了今后1015年塑造新加坡陸路交通系統的政策與發展策略,其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有效管理道路使用、滿足不同群體需求2是三大關鍵策略,旨在打造一個更加以人為本的陸路交通系統,以支持新加坡成為充滿活力、宜居的國際化城市。1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最有效率的出行方式,軌道交通系統在高峰期平均每列車(6節編組可承載1100位乘客,單層巴士能夠承載約80位乘客,而同等條件下,每輛私人機動車平均承載約1.5人。因此,推廣公共交通是滿足2020年增長60%出行需求的關鍵策略。總體規劃指出,到2020年早高峰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從63%提升至70%。為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從出行者的角度
9、規劃與建設公共交通系統,在增加公共交通容量的同時提高公共交通系統質量,使出行者在暢通的環境中享受高效、舒適、便捷與無縫銜接的交通服務。1擴展軌道交通系統。 軌道交通系統承載量高、速度快、可靠度高,是達到總體規劃目標的關鍵。目前,共有約148km 的軌道交通線路,網絡密度為每百萬人31km ,已達到香港軌道交通的水平,但與紐約、倫敦、日本等相比還有一些差距。到2020年,將完成兩大工程項目:市區環線與市郊線,另外還有4個新鐵路工程:湯申線、東區線、大士延線與南北延線。屆時,軌道交通系統將增至278km ,見圖2,軌道交通網絡密度將達到每百萬人51km ,大大提高地鐵的便捷度,減少出行時間。在中心
10、區域,出行者步行約5min 就可到達地鐵車站。2提高公共交通網絡的整合度。目前,巴士線路是由巴士運營商基于商業考慮規劃而成,有關部門經常收到關于迂回路線與候車時間長的反饋。2010年,陸交局將接管中心巴士網絡的規劃工作,將從出行者的角度規劃巴士路線,同時考慮公路及軌道交通基礎設施以提圖1新加坡陸路交通總體規劃與社區向導Fig.1Land Transport Master Plan &CommunityGuide圖2新加坡軌道交通網絡Fig.2Singapore rail transit network現狀在建中到2020年市郊線湯申線大士延線市區環線南北延線東區線40莫欣德·
11、辛格:新加坡陸路交通系統發展策略高整個公共交通系統的整合度。為達到這一目標,將建設更多的一體化交通樞紐,連接巴士換乘站與地鐵車站,為出行者提供更舒適、更便捷的換乘服務,見圖3。同時,將提供更多的巴士直通線路和車次,讓乘客快速到達主要交通樞紐。2有效管理道路使用今后1015年,陸交局將繼續修建道路應對新的發展需求、提高道路網絡的便捷度。2008年9月,東南亞最長的地下高速公路加冷巴耶利岜高速公路(kallang-Paya Lebar Expressway全面建成通車,見圖4,為東北部居民進入市區提供了另一條可選擇的路線。到2013年,將建成5km 的濱海沿岸高速公路,為居民去往新開發商業地區提供
12、快速通道;到2020年,將建成21km 的南北快速路,為高密度的南北走廊提供更好的服務,見圖5。然而,僅僅增加道路供給不足以保持道路通暢,還需要有效管理道路使用。1有效管理道路使用的需求。為了有效管理道路使用的需求,采用管制車輛擁有和限制車輛使用雙管齊下的方法。通過車輛配額系統控制車輛增長,規定每年發布的車輛執照總數,必須通過競標擁車證才能擁有車輛。其他管制擁有權的方法還包括征收附加注冊費、消費稅與道路稅。利用公路電子收費系統管理擁擠道路的需求,機動車在高峰期使用公路必須繳納一定費用,見圖6。每個季度根據實際的交通情況審視公路電子收費率,以使交通擁堵最小化。這一制度的實施使高速公路車速保持在4
13、565km ·h -1、其他道路車速為2030km ·h -1。 圖3新加坡交通樞紐Fig.3A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terminal inSingapore 圖4地下高速公路Fig.4Underground expressway圖5新加坡高速公路Fig.5Expressways in Singapore現狀高速公路41城市交通第7卷第6期2009年11月2利用高科技。利用高科技使公路容量最大化,如利用綠波信號協調系統調節信號控制使公路容量最大;高速公路監控系統盡快清除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堵塞,減小對其他機動車造成的影響;通過電子信息板向機
14、動車使用者發布高速公路交通狀況。目前,這一系統也覆蓋到其他干路,見圖7。道路使用者也可以通過陸交局的網站(ONE.MOTORING查詢實時交通信息。3滿足不同群體需求新加坡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在不斷增長,預計到2030年,老齡人口將增加3倍至近百萬,屆時,每5個居民中將有一人在65歲以上。因此,必須加強公共交通系統的通達度,確保老齡人方便進出社區。與此同時,殘疾人士及低收入群體也應便捷地享用公共交通系統,以確保交通政策與不同群體的多樣化需求保持同步。1弱勢群體。目前,巴士和地鐵內已建成無障礙設施,方便輪椅使用者上下車,未來將會建設更多方便特殊群體(如老齡人、輪椅使用者、盲人等出行的設施,見圖8。到
15、2010年,步行道、地鐵通道、出租汽車及巴士車站覆蓋范圍內的公共道路都將建成無障礙通道,地鐵內會建設更多電梯。到2020年,公共巴士將全面改進以方便輪椅使用者。2低收入群體。巴士及軌道交通票價由公共交通理事會監管,通過計算公共交通支出占家庭收入的平均比例,保證公共交通價格對公眾來說是可支付的。對于低收入家庭,通過多樣化的政府扶助項目或社區項目對其進行幫助,例如每年發放的交通券。3子孫利益。 圖6公路電子收費系統Fig.6Electronic road pricingsystem 圖7高速公路監控系統Fig.7Expressway monitor and advisorysystem42莫欣德&
16、#183;辛格:新加坡陸路交通系統發展策略除了顧及當代人的出行需求以外,還應考慮子孫后代的需要,即在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陸路交通系統的同時還需要保護環境。陸路交通對空氣質量、能源消耗、噪聲污染與城市美化方面影響顯著,在保持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居住環境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使陸路交通實踐和政策與保護環境的目標相協調,塑造一個高質量的居住環境。為此,陸交局積極發表保護環境政策聲明(Environment Policy Statement,包括提倡使用環保車輛、制定尾氣排放標準等,在發展陸路交通的同時保證環境的可持續發展。4公眾參與在實施上述關鍵政策的同時,也需要所有與交通有關的機構、人員的支持和
17、參與,包括公共交通運營商、巴士與出租汽車駕駛人、公共交通使用者、機動車主、城市規劃者、企業伙伴、社區組織,他們在建設以人為本的陸路交通系統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除了鼓勵人們參與公共交通系統的建設外,在政策實施階段獲取他們的支持也至關重要。新加坡已通過社區活動、出版刊物、展覽、現場參觀與路展等活動積極聯系各階層有關人士,展示最新的建設情況,獲取反饋意見。今后,將通過多樣化的論壇與更多公眾獲取聯系。目前陸交局已成立了“陸路交通社區伙伴部”,每個員工不僅需要有效負責各自社區每天的交通管理,也要積極參加各種社區活動,與居民保持緊密聯系。新加坡也有專門的社區接觸項目,邀請基層領導參與商議相關交通政策。20
18、08年1月,陸交局成立了陸路交通展覽館,向公眾展示新加坡陸路交通從過去到現在以至未來的發展過程。展覽館致力于與各類與交通有關的機構、人員交流,宣傳公共交通政策面臨的挑戰,吸取交流意見以改善陸路交通系統。5結語交通問題錯綜復雜,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必須不斷審視,反復斟酌,使當前的環境與需求相符合。就新加坡國情而言,隨著對陸路交通知識理解的不斷深入、公眾參與度的不斷提高,將會有更多的公眾切身關注新加坡陸路交通問題,這也是總體規劃中提出的打造以人為本的陸路交通系統的核心。以發展以人為本的陸路交通系統為目標,加之三大策略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有效管理道路使用以及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的有力支撐,對打造一個以
19、切實滿足人們需求為中心的陸路交通系統、支持新加坡成為宜居且充 滿活力的國際化城市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圖8無障礙設施Fig.8Barrier-free facilities434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 白皮書:世界一流的陸 路交通系統R. 新加坡: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 局,1996. 城市交通 第 7 卷 第 6 期 2009 年 11 月 2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 陸路交通總體規劃R. 新 加坡: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2008. (上接第 70 頁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鮑如昕. 城市景觀環境的過度設計J. 安徽建筑, 2006,1
20、3(2:2425. BAO Ru-xin. Excessive Design of City Landscape EnvironmentJ. Anhui Architecture, 2006, 13(2: 2425. 2 劉文勝. 城市道路景觀環境設計的探討J. 井岡山 學院學報,2006,27(6:4750. LIU Wen-sheng. A Study of the 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along City RoadsJ.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2006, 27(6: 4750.
21、 3 王文永. 淺析城市道路綠化中苗木密植形式J. 科 技信息,2007(6:216. WANG Wen-yong. The Density Form of Planting in City Road GreeneryJ. Science Information. 2007(6:216. 4 楊濤,鐘藝,劉俊明. 城市園林建設中大樹移栽 問題的探討J. 湖北林業科技,2006(6:6062. YANG Tao, ZHONG Yi, LIU Jun-ming. Discussion about Issues of Transplanting Big Tree in Urban Garden Co
22、nstructionJ. Hube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6: 6062. 5 周術,宋曉華,鄭云亮. 城市道路景觀體驗的整 合:當代中國城市景觀設計策略之三J. 煙臺大 學學報,2007,20(2:147150. ZHOU Shu, SONG Xiao-hua, ZHENG Yun-liang. Integration of Experiences in Urban Road Landscapes: The Third Policy of Modern Chinese Urban Landscape J. Journal of Yant
23、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ition, 2007, 20(2: 147150. 6 方程. 技術理性影響與當代城市景觀設計策略J. 城市規劃學刊,2007(2:4750. FANG Gheng. The Effect of Technical Rationality and Contemporary Urban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y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07(2: 4750. 7 吳薇,劉紅紅. 現代城市道路景觀理想與建構J. 新建筑, 2006(4:111114. WU Wei, Liu Hong-hong. The Landscape Ideal of Streets and its Expression in Modern CitiesJ. New Architecture, 2006(4: 111114. 8 傅志毅. 警惕當代景觀設計中的“自覺殖民主 義” :關于“歐陸風格”泛濫的思考J. 裝飾, 2006(11:1415. Fu Zhi-yi. Alert to the 'Voluntary Colonialism' in 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Thought over 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無錫市錫東片2024-2025學年初三化學試題第一次統練(一模)試題含解析
- 道路鋪設工程施工合同
- 天津市寧河縣蘆臺五中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英語試題文試題含答案
- 服務合同委托協議
- 2024-2025學年度遼寧省大連普蘭店區三十八中學高一第二學期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
- 版工程人員勞務分包合同
- 貨物采購合同中英文對照
-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第三單元 綠色生活真美好 第7課《清清家鄉水》教學設計 粵教版
- 1 尊重他人 表格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
- 維吾爾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
- GB/T 13007-2011離心泵效率
- 2022年物流倉儲行業REITs研究
- 小豬佩奇Peppa-Pig第一季1-2集英文臺詞
- 民法表格理解記憶版
- 美國西屋Ovation35培訓(一)Ovation系統介紹及
- 土方清運施工組織設計
- 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工程驗收記
- 鉆孔灌注樁工程結算關于充盈系數的爭議處理及分析(蘇亞金愛國)
-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霓虹燈PLC控制與監控組態設計
- 揚塵防治教育培訓記錄(共11頁)
- 2020年TDLTE無線網絡主設備功能測試規范基本功能分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