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霍姆林斯基有感_第1頁
讀蘇霍姆林斯基有感_第2頁
讀蘇霍姆林斯基有感_第3頁
讀蘇霍姆林斯基有感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讀蘇霍姆林斯基有感青泉學校董建才假期里,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一 百條建議的經典教育理論著作,這本書我不只一次閱讀,讀后使 我感到激動、贊嘆、驚異。特別是,這卷書中的第一章里,“思維 與情感的統一”、“我們的傳統”和第四章里的公民基礎一一“道 德教育的基本環節”這三個內容更使我感悟頗深。蘇霍姆林斯基不 愧為蜚聲海內外的教育家,他的確是品德高尚,心地純美的,有理 想、有追求、有目標,赤膽忠誠的當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為培養高 水準的跨世紀人才做出了貢獻。在第一章“思維與情感的統一”這個教育過程的細節和奧秘中,他闡述了這樣一個實例: 詞語怎樣進入兒童的意識?詞語怎樣成為思維工具?兒童怎樣借助 詞語學習

2、思考?思維又怎樣反過來發展語言?在從教育學上指導學 校精神生活中最復雜,最微妙的成分兒童思維方面存在哪些缺 點?讀著讀著這些實例與觀點和我的教育教學實踐產生了共鳴。是 的在口語表達和作文中,學生存在的詞語勉強拼湊、笨拙、死記硬 背、模糊不清、枯燥乏味。除了書讀得不多,最主要的、最直接的 原因是孩子們眼前那扇通往周圍大自然的迷人世界的門關閉了。他 們聽不到小溪的潺潺流水聲,聽不到云雀的婉轉的鳴唱,看不到一 年四季多變的山村田野。的確如此,離開了周圍的世界,離開大自然,便離開了知識與創作的重要源泉。因此,我們教育工 作者,應該把孩子們領到永遠常新的,取之不盡的知識一一大自然 中去,到果園、森林、河

3、邊、田野、工廠去。學習用詞語表達事物和現象的思維差別,這樣方能寫出生動有趣,感人的文 章。 我繼續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論著作第四卷, 第二章我們的傳統,特別是一位化學老師 e e 科洛米欽科,1964 年致畢業生的祝詞,真令我驚異,他先講述了自己能從事多少年教 育工作,并且把每一年教育工作都稱之謂一層樓,然后又講述了, 幸福就是崇高的生活目的、理想,是人要力求達到的最高點。 沒有理想而活著的人是不幸的,幸福之巔富于創造性勞動之中,創 造性勞動能給每個人帶來可貴的人的自豪感。接著他又講了生命、 貢獻、愛情、良心,要不斷的學習等等。這篇畢業祝詞,最讓我難 忘的是:“你們雖然將里開母校走向生活,但

4、永遠都會留在我們心 中。你們要知道,我們終生都會因為聽到關于你們任何一個人的任 何一句好評而感到莫大的欣慰。同時也要知道,也會因為聽到關于 你們任何一個人的不愉快的消息而使我們傷心。”多么親切的話 語,不是把每個學生離開母校當成是解脫責任,擺脫牽掛的開始, 而是把每個畢業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永遠休戚與共,真讓人激 動啊。我作為一名老師,能深深體會到作為老師對學生的愛與期 盼。 第四章的德育公民基礎道德教育的基本環節。那里 的話語更是令人感動,令人難忘。是教孩子做人的經典語句:“你 是生活在人群之中,不要忘記,你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個愿望都會 影響周圍的人。你要知道,在你想要做的和可以做的事之間

5、是有界 線的。要檢查自己的行為,問問自己所做的事是不是在損害別人和 不利于別人?做什么事都要利于周圍的人。”還有:“你在享受別 人創造的幸福,人們給了你幸福的童年,你要以德報德。生活中的 一切幸福和歡樂都由勞動所創造,不勞動,就不能真正的生活。要 做一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要幫助患難的同志,要幫助弱者和 無自衛能力者。要尊敬、愛戴父母是他們給了你生命,又在撫 育你。對壞事不能置之不理,要同壞事、欺騙和不正當現象作斗 爭。決不可向那種企圖靠別人生活、損害別人、危害社會的人妥 協。”多么全面的德育教育,既生動,又感人,同時又那么直白, 易懂。 作為一個剛參加工作沒兩年的年輕教師,讀蘇霍姆 林斯基

6、給教師的建議確實受益匪淺,特別是其中的 8 條關 于如何獲取知識,讀完之后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年來深深困 惑著我的問題突然間有找到了方向。記得第一次教育實習的時候, 為了準備一堂課足足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查資料,認真讀課文, 教案反復修改了無數次。那次的課因我的精心準備而上的格外精 彩,下了課很多學生跑來告訴我,我比他們原來的老師講的好很多 了,我至今仍記得那時的興奮與激動。那是鼓舞我工作后走上講臺 的最初的自信和成就感。從那以后,我總結了一條自認為很游泳的 講課經驗:把與該篇課文有關的所有資料都搜集到手,加以組織, 最后安排上學生的活動,就可以準備好一堂課了。那時候,我認為 找到了教學的

7、不二法門。覺得只要課前認真的準備好每一堂課,就 可以講好課。而且總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給了學生一道色、香、味俱 全的“菜”,剛開始學生還很配合,很欣賞這道菜。課時間漸長, 課堂開始出現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我漸漸覺得我的課堂和我的語言 和學生有了隔膜感,一些所謂的討論和課堂活動也只是表面的,進 行不到課文的深層次。有很多時候發現自己在唱獨角戲,振臂一呼卻應者寥寥,反而有一兩次仍開教案跳出書本卻有意想不到的精 彩。也曾經多次跟其他老師討論這一情況,很多時候都把問題歸于 學生對語文主觀上的不重視,而恰恰忽視了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 直到那天我看到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寫下的這些 話:請留意觀察一

8、下那些只知道必須交給學生的那點東西的教師的 工作情形吧。他認真的按照教科書把要講述的東西準備好,甚至把 講述的內容和邏輯順序都記住。你將會發現:那些在講述新教材時 應當使用的直觀教具和說明性材料(如在歷史、地理、生物課上要 用的文藝作品中的形象),好像是人為地附加在課的內容上的,所 有這些都從學生思想的表面上滑過去,(有時教師甚至忘記了使用 他所挑選的和準備好的東西)。為什么會得到這樣的結果呢,這是 因為,處于教師中心的只是教材內容,而不是教育過程的各種細 節。教師使足力氣去回想講述的過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 己的思考和教材內容上,學生要領會這樣的講述是困難的,在這種 課堂上沒有不隨意識

9、記憶,因為在教師的講述和語言里沒有情感, 如果教師不得不使足自己的全部力氣去回想教材的內容,他的講述 缺之情感,那么兒童就不會感興趣。這段話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我覺得自己在漸漸的走 向蘇霍姆林斯基筆下的這類老師。那么怎樣的講述才能引導學生產 生疑問呢?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哪些東西要講,而哪些東西則 留著不要講完。沒有講完的東西,就好比是給學生的思維埋下一段 “導火線”。在這里,沒有任何適用于一切場合的現成方案。那么 又如何讓自己的語言能夠直接訴諸學生心靈呢?或者說又是怎樣的 課堂才算是訴諸學生心靈的好課呢?蘇霍姆林斯基沒有告訴我具體 的實例。在不斷的尋找時我看到了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李鎮西

10、的教 學實錄,在講完魯迅的祝福后,李鎮西老師這樣反思到:“我 當然可以設計一個可以“講”的比較精彩的教案,但我首先著眼于 學生的“學”。這篇課文的參考資料浩如煙海,可以毫不夸張的 說,僅憑我已有的對魯迅這篇文章的理解,都可以把這篇內涵豐 富,思想厚重的文章“講好”。但是,現在我思考的或者沒有把我 的,不是我如何“講好” , 而是如何讓學生“學”好 .所有的教學設 計和教學程序都應該以學生的心靈為起點,這是我堅定不移的原 則。盡可能引導和調動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了去感悟課文,盡 可能的尊重學生哪怕是膚淺但很真誠的理解,盡可能的讓學生自己 去與課文中的人物對話而貼近作者的精神世界,這比我個人滔滔不 絕或慷慨激昂地精辟分析更為重要。”從蘇霍姆林斯基和李鎮西身 上,我發現了那個不二法門的秘訣:一切為了學生的心靈。有人為 了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保證足夠的活動,提出了老師講 15 分鐘,學生 練 30 分鐘的設想。這種方法本身并無可厚非,然而,如果這堂課的 內容適合學生的討論,那么全部放給學生又如何?如果該堂課的內 容適合教師的講解,那么全部放給老師又如何。有一個老師在講 再別康橋,介紹徐志摩時,用了整節課的時間滔滔不絕的講解 徐志摩的個人經歷和愛情故事,學生們被徐志摩的經歷深深的吸引 了,感慨頗深。如果從新課程改革發揮學生主動性這一方面來講, 這位老師的滿堂灌無疑是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