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音樂——從宗教走向世俗》_第1頁
第四課 《音樂——從宗教走向世俗》_第2頁
第四課 《音樂——從宗教走向世俗》_第3頁
第四課 《音樂——從宗教走向世俗》_第4頁
第四課 《音樂——從宗教走向世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四單元音樂從宗教走向世俗教學目標: 1、了解歐洲音樂的發展歷史,認真聆聽西方古典音樂,理解和感受不同美質。2、了解什么是宗教音樂,巴洛克時期和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及其有關音樂家生平簡歷。 3、能夠隨音樂或鋼琴哼唱本課欣賞樂曲的主旋律。 教學內容: 1、本章節主要讓學生解西方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了解歐洲古代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到維也納古典樂派這段時期的音樂。 2、通過聆聽分析這些作品,了解西方古代音樂起源于宗教音樂并在此基礎發展的線索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增進他們對世界音樂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側重欣賞第一百零一交響曲弦樂小夜曲兩首,其余作瀏覽性欣賞,理解作品的風格特點。 2、學生能否通

2、過對比更好的理解巴洛克時期和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特點。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板書從宗教走向世俗 一、水上音樂組曲 巴洛克時期 二、海頓第101(時鐘交響曲 三、莫扎特弦樂小夜曲教學過程: 一、 導入:以哈里路亞合唱曲為導入,了解和宗教有關的知識。 問:音樂特點如何?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答:這首合唱氣勢震撼,旋律洗練而悠長。合唱曲 問:這是哪首作品?屬于什么類型的音樂? 答:這是亨德爾于1742年創作的著名清唱劇彌賽亞的合唱曲哈利路亞,體現宗教音樂的莊重典雅,成為傳世佳作。 (設計意圖:引入宗教音樂的概念,并提到作曲家亨德爾為后面作鋪墊。) 二、介紹什么是宗教音樂 宗教音樂歷來以聲樂為主,這是因為

3、聲樂有歌詞,可以傳經布道。同時也奠定了多聲音樂的基礎。 宗教音樂包括; 彌撒曲、受難曲、清唱劇、康塔塔等 三、引導學生了解西洋管弦樂隊演奏圖及樂器 管弦樂隊包括:弦類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 小提琴 :屬提琴族樂器中的高音樂器,藝術表現力豐富,音色優美、表達含蓄、變化多端, 具有歌唱般的魅力。 低音提琴 :是弦樂器中形體最大的,音色極其低沉柔和,并且能奏出極美妙的泛音,撥弦奏 法可發出隆隆聲,用于描述雷聲或波濤聲往往恰到好處;慢奏時效果最佳,不宜快奏;高音 部分音質纖弱動人。 圓號 :音色具有銅管的特色,但又溫和高雅,帶有哀愁和詩意,在銅管和木管樂器之間起 到媒介作用,表現力極其豐富

4、,是銅管樂器中音域最寬,應用最廣泛的樂器。 小號 :音色強烈,明亮而銳利,極富光輝感,是銅管族中的高音樂器,既可奏出嘹亮的號 角聲,也可奏出優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小號使用弱音器可增加神秘色彩。 大管 :低音區音色陰沉莊嚴,中音區音色柔和甘美而飽滿, 高音富于戲劇性,適于表現 嚴肅遲鈍的感情,也適于 表現詼諧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 雙簧管:是木管樂器中的高音樂器,音色柔和阮麗,主要用于旋律的演奏。 還有部分打擊類樂器。 (設計意圖:復習樂器知識,并為后面欣賞時聽辨樂器作鋪墊。) 四、欣賞亨德爾的水上音樂組曲 a、介紹作者:英籍德國作曲家。 在教堂內任管風琴師及藝術指導。 因酷愛世俗音樂, 于17

5、03年遷居德國漢堡,從事歌劇創作。1717年定居英國。 代表作有:皇家水上音樂,彌賽亞,掃羅,參孫等, 哈利路亞流傳最為廣泛。 b、1717年7月,英王喬治一世游覽泰晤士河時,德國作曲家亨德爾親自指揮樂隊在船上演奏水上音樂組曲. c、賞析作品:1、引導學生回答所視聽的樂曲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小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雙簧管,大管等);樂曲的音樂風格如何?(明快、歡樂、華麗而灑脫) (老師總結)樂曲一開始既由圓號與弦樂器組相互呼應,奏出來輕捷的同音反復和華麗的顫音。形成了活躍歡快的氣氛。圓號柔和圓潤的音色給樂曲增添了一抹嫵媚的色彩。還使用了雙簧管 、大管等樂器。 (設計意圖:通過巴洛克時期的作

6、品欣賞來引入這一時期的部分風格特點。) 五、1、引出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點 總結:音樂中多使用管弦類樂器,少使用打擊樂器。作品內容從服務于宗教轉向為世俗的王宮貴族。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點 維瓦爾第,巴赫,亨德爾等是巴洛克時期的主要作曲家。 巴洛克時代(16001750)起源于意大利并流傳于歐洲的一種音樂風格。 “巴洛克”一詞起源于葡萄牙語,原意為“不圓的珍珠”。 本來是指17世紀以來意大利的建筑風格,其特征是富麗堂皇、熱烈鮮艷、注重細節,裝飾性強,常給人以緊迫感,音樂上也大體有這些風格。因此被借用過來。 (此處可展示一些巴洛克時期的教堂建筑圖片) 2、引出古典主義時期 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敲響了封建王

7、朝的喪鐘。18世紀后的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在思想上追求平等、自由,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和上升期資產階級的精神面貌和追求。 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他們的作品至今仍感動和激勵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力量。 (設計意圖:從巴洛克直接講到古典主義,讓學生很清楚這兩個概念在時間上的過渡,并順利的引入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 六、欣賞海頓第101(時鐘交響曲 a、介紹作者:海頓(17321809):奧地利作曲家,歐洲古典樂派奠基者之一,他出身于貧苦的車匠家庭,他刻苦自學作曲,一生寫了106首交響曲,被稱為“交響曲之王”。主要代表作有交響曲倫敦、驚愕,清唱劇創世紀、四

8、季以及其它器樂曲等。 b、作品交響曲第101(時鐘)交響曲 這一樂章的旋律優美,嫵媚,在旋律聲部的下面,隱伏著“嘀嗒嘀嗒”的“時鐘”響聲。 c、賞析作品 引導學生回答這首作品使用了哪些樂器。(大管、小提琴等) 引導學生回答這首作品的音樂風格。(歡快、優美、) d、引出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特點 使用管樂和弦樂的合奏展示和聲效果,小提琴展示古典主義時期對旋律的重視。維也納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特點 e、體驗:演唱作品中的旋律等。 七、對比兩個時期的不同音樂風格特點。 巴洛克時期為王宮貴族服務,樂曲旋律較難演唱。而古典主義時期為普通城民服務,旋律歌唱性較強。通過對比知道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體現了樂理,樂器使

9、用及作曲家思想上的進步! 八、欣賞莫扎特弦樂小夜曲第二樂章 a、介紹作者:莫扎特(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歐洲古典樂派代表人物,生于薩爾茨堡,5歲即開始作曲,6歲時創作G大調小步舞和三重奏,即正式出版,成為他的處女作,標為一號,一生共創作626號作品,作品之精美,讓后人難以想象,號稱“神童”,莫扎特從25歲開始,辭掉了薩爾斯堡的宮廷工作,成為一個自由的音樂人。為了維持生活,他忙于演出、教課、創作,身心受到極大損害,在這貧困交加的十年中,莫扎特為人類留下優美、甜蜜的作品近兩百部。主要作品有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及大量的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和室內樂。 b、作品介紹:弦樂小夜曲 莫扎特一生寫了十三首小夜曲,這一首最具代表性樂曲采用回旋曲式的寫法。 回旋曲式由同一主部和不同的插部多次循環交替而構成的曲式 其圖式為:“ABACADA”。 c、賞析作品:引導學生分別感受并演唱主部主題和各插部的旋律,為了在全曲的欣賞中尋找各段旋律的位置,從而更好的理解回旋曲式和作品的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演唱體驗古典主義時期對旋律的重視。) 九、總結 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和文化的發展,使一些音樂家沖破教會的禁錮,用音樂來表達普通人的情感,世俗音樂得到發展。西方音樂開始從宗教走向世俗。 這一節課我們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