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柳江地學實習基地生活攻略_第1頁
秦皇島柳江地學實習基地生活攻略_第2頁
秦皇島柳江地學實習基地生活攻略_第3頁
秦皇島柳江地學實習基地生活攻略_第4頁
秦皇島柳江地學實習基地生活攻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秦皇島柳江地學實習基地生活攻略必帶物品:1.蚊帳,床單,毛巾被,那里的被褥都不太干凈。因為我們當時都沒用,而且就把它們扔地上。2.飯盒,一點洗潔精。3.至少兩個衣撐,因為要洗衣服什么的。4.帽子,太陽傘,防曬霜, 實習過程只要出去不管多熱全長褲長上衣,防曬防蟲。我7月中旬實習的時候陰天不代表一直陰天,所以防曬措施一定要做好。5.洗刷用品,大水杯,。6.撲克,因為實習下午大約三四點就回去了,晚上很無聊,一般都玩撲克打發時間。7.花露水,防蚊蟲。8.可以適當帶點必須的藥,防止中暑。還有感冒藥,當時我班很多孩子都感冒了,因為那里氣候和濟南一點都不一樣,很潮。介紹一下柳江實習基地:宿舍:大多都是10人

2、間,5個上下鋪,里面有兩三張桌子,幾個凳子,有暖瓶、盆子和被褥。食堂:不提供飯盒什么的,所以要自帶。食堂早飯有白米粥(1元,給的分量很足),餅(1元一個),咸菜(0.5元),雞蛋(貌似1元,因為我沒吃過)。午飯 三個菜5元,米飯1元,饅頭0.5元一個。小餐館:可以炒菜,晚上還有燒烤。超市:里面有各種零食什么的,但日常用品不是很多,印象最深的是雪糕,都是從來沒聽說過的名字。浴室:定時開放,我們當時是下午4:00到5:30,記得上午就有拿盆子放那里排隊的。洗刷間:有兩個,東部一個在食堂和超市之間,分男女。西部的是一個大通間,不分男女。水房:在西部洗刷間的南邊,有固定打水時間,一天分早中晚三次打水時

3、間,每次也就半小時吧。機房:3元一小時。臺球室:8元一小時。門口:有賣盒飯的,賣煎餃的,還有水果之類的。暫時我就想到這么多了。附贈:河北省秦皇島市柳江盆地野外地質實習報告1 緒論1.1 實習的目的與任務1.11 實習時間 2010年7月16日至2010年7月22日,為期一周。實習的地點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鎮上莊坨村地質中國北方實習基地實習的目的為了更好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得到第一手野外資料,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系統掌握柳江盆地地質地貌狀況,學會一些地質地貌的考察方法,對野外地質地貌有更深體驗,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為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培養不怕苦、不怕累、艱苦奮斗的精神

4、。實習的任務.1礦物和巖石(礦石)的肉眼鑒定與描述。.2地質羅盤的基本使用方法和野外巖石產狀的測定。.3斷層、褶皺等地質構造的識別。.4實測地層剖面的工作方法。.5河流階地、海岸地貌等的識別。.6野外地質素描的練習。.7地層的劃分與對比及其描述。.8學會野外實習報告的編寫1.2實習區地理概況地理位置和交通秦皇島地區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地理坐標為119°30E119°50E, 39°50N40°10N,包括三區四縣,三區為海港區、北戴河區和山海關區,四縣為昌黎縣、撫寧縣、蘆龍縣和青龍縣,總面積約7812.4km2。實習基地柳江煤礦在柳江醫院附近。市區長50

5、km,寬6 km,全市海岸線總長126km,是一個狹長帶狀濱海城市。北倚燕山,南臨渤海,西隔缸山與碣石山遙望,東越長城與遼寧省綏中縣毗鄰,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燕山山脈東段,南部為華北平原北端的濱海沖積平原。柳江盆地中國北方實習基地位于秦皇島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島市區28km,地理緯度119°3445E119°3650E, 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轄。實習區地形鳥瞰秦皇島地區,表現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濱淺海四個地帶組成,總體上屬于丘陵區。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為低

6、山區,低山區以東、以南為丘陵地區,山體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線性山脊。柳江盆地地處燕山山脈東段,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北、 東、南三面為燕山期花崗巖形成的陡峻山嶺所包圍,東南面多為丘陵。最高峰為西北部的老君頂,海拔493.7米,最低處為東南部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巖分布區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東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為160300米。總的地貌特征與全區相同,亦表現為西北高,東南低。實習區氣候本區地處于中緯度地帶,為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熱資源豐富。春季多日照,氣溫回升快,降水

7、少,相對濕度低,空氣干燥,蒸發快,風速較大;夏季多陰雨,空氣潮濕,氣溫高但少悶熱;秋季時間短,降溫快,秋高氣爽;冬季長,寒冷干燥多晴天。年氣溫差較大,年降水量多寡變化顯著。四季氣候特征為,夏季平均氣溫高于20,冬季平均氣溫低于5,春、秋季介于兩者之間。每年11月中旬初入冬,到翌年3月底為冬季,長達140天;4月初到6月中旬初為春季,長約75天;6月中旬初到9月中旬初為夏季,約90天;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末為秋季,約60天。年降水量為4001000mm,年平均降雨量為695.5mm,多集中于78月份,可達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多集中在這個季節。 總體而言,氣候宜人。水文 /河流秦皇島市水資源總

8、量為16.22億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12.74 億立方米年,地下水7.08億立方米年,重復計算水量為3.6億立方米年。現已開發利用水量為8.6億立方米年。現有大型水庫座,蓄水量1.42億立方米年; 中型水庫座,蓄水量1億立方米年;小型水庫 286座。 目前國家正在青龍河下游, 位于青龍縣與盧龍縣交界的三道河附近興建桃林口大型水庫,總庫容17.5億立方米, 年平均調節水量7.14億立方米。實習區內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洋河和戴河等,均系入海河流,為臨海小型水系,都是明顯的季節性河流,且處于華北最大 暴雨中心地帶。其特點是流程短、流量

9、小、含沙量高、水系分散、汛期洪水量大、暴漲暴落、非汛期河水干涸或斷流。境內各河均發源于燕山山區,其流向均為由北向南、由西北向東南流入渤海。河流的補源以降水補給占絕對優勢,約占全年徑流量的80%左右。.1大石河大石河發源于青龍縣黃前山附近,是本區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東南流經柳江盆地后在山海關西側老龍頭注入渤海。全長約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經山區,并有9條小河匯入,僅下游12km河段流經向海傾斜的平原。該河流域面積約為600多平方公里,其中560km2以上為山區,故為山區性河流。河床總高差為400m,平均坡降為6左右。河床組成主要為礫石,少有粗砂和中砂。礫石的主要巖性為火山巖,其次為花崗

10、閃長巖及花崗巖。流域內植被覆蓋達5060%,故水土流失不嚴重,河床相對較穩定。 圖1 大石河2.地層2.1地理發育(演化)概況柳江盆地于晚古代發育,到中生代沉積了厚度較大的地層,這段時間內,由于缺失泥盆紀、志留紀的地層,所以在這里有很大的不整合面,而且有過明顯的海陸變遷。中生代構造變動是在古生代的褶皺基礎上,二疊紀末期的時候,發生強烈的構造變動,形成柳江盆地的雛形,侏羅紀的時候,以角度不整合覆蓋在古生界之上,產生地形上的差異北高南低,下侏羅紀的時候,又發生一次構造變動,地層發生變形,改變了盆地的沉積中心,西翼出現沉積,西翼角度不整合于下伏之上。新生代第四系以來,有明顯的上升運動,全區遭剝蝕,所

11、以山區河谷有明顯的階地發育,全新世以來,亦有海積和海蝕地貌。由此發育成了現在西部陡東部緩的向斜地貌柳江盆地。地層描述(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龍山組  分布于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為砂巖。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巖呈沉積接觸關系。厚91米。  (2)景兒峪組  主要分布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粘土巖碳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其分界標志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銹色的中

12、細粒鐵質石英砂巖,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凈砂巖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二)古生界  一、寒武紀  1府君山組  在東部發育良好,東部落北剖面可作為標準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層,巖性主要為暗灰色豹皮狀含瀝青質白云質灰巖,含較多的萊得利基蟲化石。本組屬淺海沉積相,與下伏景兒峪組,上覆的饅頭組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分層標志十分明顯。底部尾暗灰色含瀝青質、白云質結晶灰巖,局部含碎屑。厚146m。   2饅頭組:  該組由于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

13、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巖作為標志層的。巖性特征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頁巖中含石鹽假晶,并夾有白云質灰巖。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 71m。  3毛莊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較好,化石豐富,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以紫紅色頁巖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顏色比饅頭組頁巖的顏色暗一些,俗稱豬肝紅。以褶頰蟲類三葉蟲化石為主。厚約112m。  4徐莊組  分布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

14、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云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與暗紫色粉砂巖互層為標志。厚101m。  5. 張夏組:  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內分布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布,在揣莊北 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0m。   6崮山組  :本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布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

15、可為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巖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化石十分豐富,幾乎每層都可以采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7長山組:  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為標準剖面。巖性為紫色礫屑灰巖、粉砂巖與頁巖互層,夾有藻灰巖及生物碎灰巖。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8鳳山組:  本組分布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

16、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巖夾礫屑泥灰巖。黃綠色鈣質頁巖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往往形成黃色土狀物。化石豐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形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巖為標志層。厚92m。  二、奧陶系   1冶里組  分布于區內東、西部,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巖夾少量礫屑灰巖及蟲孔狀灰巖;上部為灰色礫屑灰巖夾黃綠色頁巖。所產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等。與下伏的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志是以灰色礫屑灰巖作為底界,此礫屑灰巖很薄

17、,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純灰巖。厚125m。   2亮甲山組  位于石門寨亮甲山。屬淺海沉積。主要巖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巖,下部夾少量礫屑灰巖和鈣質頁巖。含有頭足類、腹足類和蛇卷螺未定種等化石。與下伏冶里組為整合接觸,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層狀豹皮灰巖為標志,風化后呈泥質條帶狀,局部含泥質結核。層厚118m。  3馬家溝組  本組分部與亮甲山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莊北山發育較好。屬淺海相沉積,較深水環境。本組巖性以白云巖和白云質灰巖為主,底部具微層理、含角礫、含燧石結核黃灰色白云質灰巖。化石有:頭足類和腹足類。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界限十

18、分明顯。白云巖具"刀坎痕"。層厚 101m。   三、石炭系  1本溪組  中石炭本溪組在本區的東、西部分布都很廣,發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莊一帶發育較好,小王莊剖面可作為本區的標準剖面。有23個由陸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積韻律。本組巖性特征與華北地區一致,是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陸相粉砂巖中含植物化石:鱗木、科達、蘆木等。下部為鐵質砂巖、褐鐵礦和粘土巖,平行不整合與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巖、粉砂巖及頁巖,夾35層泥灰巖透鏡體。石門寨西門瓦家山剖面地層厚度為70.7m。   2太原組  在半壁店

19、、小王山一帶發育較好。本組巖性比較穩定以灰黑色砂巖含鐵質結核為主要特征,夾少量煤線及灰巖透鏡體,由兩個韻律組成,是海陸交互相沉積。含植物化石:脈羊齒、鱗木,動物化石:網格長身貝、古尼羅蛤。與本溪組呈整合接觸,分界明顯,本組底部青灰色鐵質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具小型球狀風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疊系   1山西組  主要分布于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有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是區內重要的含煤地層,屬近海沼澤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粉砂巖炭質頁巖及粘土巖。含植物化石

20、:蘆木未定種、帶科達、纖細輪葉。與下伏太原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厚度變化較大,約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組  分布于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個韻律組成。屬湖泊相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多脈帶羊齒、山西帶羊齒、帶科達。層厚115m。   3上石盒子組  主要在黑山窯、歡喜嶺至大石河西側有出露。發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凈砂巖為主,夾極度少量紫色細粒砂巖及粉砂巖。本組未獲得化石資料。與下伏下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層厚72m。

21、60;  4石千峰組  最初的命名地點在山西省太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巖,底部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出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至瓦家山一帶,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巖層,包括粉砂巖、泥巖、夾少量礫巖、粗至中細粒凈砂巖和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太原帶羊齒、尖頭輪葉、朝鮮羽羊齒。與下伏上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兩者可以從顏色上區分。厚 150m以上3.構造3.1地質構造本區位于燕山沉降帶東段,山海關隆起的東南邊緣,又因現代燕山隆起與渤海拗陷的過渡帶以及燕山山脈由東西轉轉向北東向的肘狀部位,應力比較集中,故新、老構造均比較發育

22、。據地礦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資料,本區斷裂構造發育,其中以北北東向斷裂最為發育,其次為北西向斷裂、北東北東東向斷裂和東西向斷裂,此外,在山海關之北尚發育有環狀斷裂。、3.11清白口群古生代構造層(1)褶皺構造我們的觀察地點首先是在伍莊埡口(40°0558.7N 119°3545.6E),該背斜分布在張趙莊、吳莊、花場峪一帶,呈近南北向延伸,出露4.5km,寬度0.5km。背斜核部出露徐莊組頁巖,樞紐向南傾沒,為一系列強烈擠壓的褶皺和逆斷層兩側出露張夏組鮞粒灰巖和長風組泥質條帶狀灰巖。 圖3 伍莊背斜該背斜北端被花場峪王莊斷裂,南端被吳莊車廠斷裂切割。在花場峪以北,背斜向北傾

23、沒。由于風化作用,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的核部形成我們所到的埡口。核部為徐莊組,兩翼依次為:張夏組,崮山組,長山組,風山組有酸性巖脈充填。應為流紋斑巖,呈灰白色、球粒結構。鏡下見有粒度為0.03mm的微晶斜長石。吳莊埡口的東翼受南北向斷層影響,地層傾角變陡,甚至出現直立或倒轉。右翼具有小型的褶皺與斷裂。位置確定為40°0558N 119°3545.6E。曾有兩種認識。其一是認為逆沖斷層的牽引褶皺,其二認為這些擠壓緊密的小褶皺與西部響山巖體侵入有關,屬巖漿底劈型構造。我們比較傾向于第二種。我們的觀察地點首先是在伍莊埡口(40°0558.7N 119°35

24、45.6E),該背斜分布在張趙莊、吳莊、花場峪一帶,呈近南北向延伸,出露4.5km,寬度0.5km。背斜核部出露徐莊組頁巖,樞紐向南傾沒,為一系列強烈擠壓的褶皺和逆斷層兩側出露張夏組鮞粒灰巖和長風組泥質條帶狀灰巖。 圖3 伍莊背斜該背斜北端被花場峪王莊斷裂,南端被吳莊車廠斷裂切割。在花場峪以北,背斜向北傾沒。由于風化作用,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的核部形成我們所到的埡口。核部為徐莊組,兩翼依次為:張夏組,崮山組,長山組,風山組有酸性巖脈充填。應為流紋斑巖,呈灰白色、球粒結構。鏡下見有粒度為0.03mm的微晶斜長石。吳莊埡口的東翼受南北向斷層影響,地層傾角變陡,甚至出現直立或倒轉。右翼具有小型的

25、褶皺與斷裂。位置確定為40°0558N 119°3545.6E。曾有兩種認識。其一是認為逆沖斷層的牽引褶皺,其二認為這些擠壓緊密的小褶皺與西部響山巖體侵入有關,屬巖漿底劈型構造。我們比較傾向于第二種。(2)斷裂(層)構造本區斷層發育,種類較多,主要為逆斷層和正斷層,分布于柳江向斜內,各處特點不盡相同。分布于東翼的斷層主要有北東向及北西向兩組,此外還有近南北向及近東西向兩組。前兩組斷層大多為正斷層,其中水平方向的運動分量并不顯著。山于這類斷層集中于巖墻、巖脈分布區,相互在成因上可能有一定的聯系斷層的斷距一般并不太大,由幾米到幾十米不等。只有石門寨東南的126.6高地上的正斷層

26、,斷距達數百米,以致奧陶系亮甲山組與寒武系張夏組接觸。近南北向的正斷層在趙莊、亮甲山西北、潮水峪等地,斷層面西傾,傾角很大柳江向斜的南界即為一東西向高角度逆斷層,斷層面南傾,古老變質巖系與古生界及侏羅系地層相接觸。該斷層延伸頗遠,在黑山窯南被正斷層橫切。北部板坊峪向東至賀莊的近東西向逆斷層,山北往南上逆,規模頗大,延綿數公里西翼發育一組近南北走向的逆斷層,多數斷層面西傾,自西向東高角度逆沖,傾角 7080度,延深很遠。其中蘇莊一伍莊一山羊寨逆斷層延伸近10公里,斷于寒武系張夏組與奧陶系亮甲山之間,缺失了上寒武統崮山組至下奧陶統冶里組一套地層斷層破碎帶寬200300米,其間有細晶閃長巖巖脈侵入西

27、翼中部楊莊一帶有一組北東向正斷層,斷層面傾向北西,并在水平方向上有相對的左型位移,秋子峪和山羊寨一帶發育一組東西向的橫斷層,橫切西冀的南北向逆斷層,延伸不遠,柳江向斜西南緣相鄰一軸向北北東的次級褶曲上平山背斜其核部下寒武境地層兩側各有一斷層斷層面均向北西傾斜,東側為逆斷層,西側為正斷層,以致核部成為地壘構造垂直上千山背斜軸向有一系列橫斷層,自北而南,斷層走向由北西向漸變為東西向。在雞冠山與大平臺問的河谷中,由于幾條正斷層的影響,兩側青白口系下馬嶺組石英砂巖相對上升,中間石英砂巖下降。斷層面近于南北走向,傾角較大,河谷東側斷層面西傾,河谷西側斷層面向東傾,成一地塹構造,河谷本身位于地塹構造的中心

28、部位。 主要斷層有:雞冠山湯河地塹。位于雞冠山上平山之間的湯河河谷中,由幾條近南北向的正斷層組合而成。斷層面傾角大,河谷東側斷層面向西傾,西側斷層西向東傾,湯河河谷就是沿地塹構造中心部位發育的。伍莊傍水崖斷裂帶。該斷裂帶發育在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伍莊,東至傍水崖。有平行的數條斷層出現,形成迭瓦式構造。斷層面多向西傾斜。少數向東傾斜。傾角70°80°。斷層面呈舒緩波狀,見有擠壓構造透鏡鏡體,構造角礫巖和片理化帶,牽引褶皺斷層和糜棱巖化等現象也較明顯。 蘇莊伍莊山羊寨逆斷層。該斷層發育在柳江向斜的西翼,走向NE20度,大致平行于向斜軸,是一條走向斷層,沿走向延伸近1

29、0公里。斷層東側為下盤,其亮甲山組豹皮灰巖,斷層兩側為上盤,其張夏組后層狀灰巖。斷帶寬1米左右,中間有細晶閃長巖脈侵入。斷帶中有構造角礫,巖發育和片理化現象,旁側牽引,褶皺也較明顯。牌坊砬子逆斷層。該斷層觀察點位于伍莊東北500米牌坊 子之廢棄舊礦坑處,斷層北北東向延伸,長達3公里。斷層發育于二疊系地層中,斷層東側為上盤,西側為下盤。上盤為下二疊統,頂部B層耐火粘土和上二疊統含礫粗砂巖,具有明顯的牽引褶皺。下盤為 下二疊統粉砂質頁巖。沿斷層面觀察,見有構造透鏡體及片理化現象。上盤巖層兩組節理發育。石門寨126.6高地北采坑正斷層。該斷層出露在柳江向斜的東翼,位于石門寨東南1

30、26.6高地北廢采坑處。斷層走向NE15度,斷層在平面上呈鋸齒狀延伸,在剖面上向東傾,傾角61o。整個斷裂寬帶15米,其中有正長斑巖巖脈侵入。寬約3.5米。斷裂帶中有斷層角礫巖,角礫大小不等,以東巖為主。后期被二氧化硅所膠結形成硅化帶。實出地表面呈鋸齒狀近南北向延伸。斷層延伸有1.5公里。斷層東側為亮甲山組的薄層泥質條帶灰巖夾薄層竹葉狀灰巖,西側為寒武系張夏組的厚層狀灰巖。石門寨126.6高地南采坑逆斷層。斷層發育在亮甲山組灰巖中,斷裂面在剖面上呈舒緩波狀。斷層面在剖面上見有大片擦痕、階步,斷層面附近有構造透鏡體和斷層泥發育。斷層的上盤(北西盤)產生次一級的牽引褶皺。該斷層延伸不遠,斷距不大4

31、巖石4.1沉積巖沉積碎屑快(一)、沉積巖:含海綠石的石英砂巖、純灰巖、豹皮狀灰巖、含微層理的白云質灰巖  1含海綠石的石英砂巖  位于張崖子的青白口群龍山組含有表面被風化成黃褐色內部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凈砂巖,淺海相沉積,含海綠石和少量云母。  2純灰巖  以方解石為主要成分的巖石 .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劃動。本次在石門寨觀察到的亮甲山組純灰巖含有礫屑,為盆地內生成的隱晶灰巖或微晶泥巖碎屑。   3豹皮狀灰巖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組地層內。花斑由白云巖組成,呈淺黃色或褐黃色,與周圍灰色或深灰色灰質組分界線明顯,特別是

32、那些花斑狀似蟲孔的,兩者界限平直。巖石風化面上,常有蟲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巖的標志。  4含微層理的白云質灰巖  分布于下寒武統府君山組地層內,張崖子一帶發育較好。花斑僅限于一定層位層巖內,與巖層層面無切割關系,說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巖階段完成的。層內構造均勻,形成于淺海深水環境。 4.12碳酸巖碳酸巖(carbonatite),是在空間上和成因上與堿超基性雜巖體有關的、主要由碳酸鹽礦物組成的火成巖 火山沉積碎屑巖火山碎屑巖是介于巖漿熔巖和沉積巖之間的過渡類型的巖石,其中50%以上的成分是由火山碎屑流噴出的物質組成,這些火山碎屑主要是火山上早期凝固的熔巖、通道周圍在

33、火山噴發時被炸裂的巖石形成的,碎屑包括巖屑、晶屑、玻璃質屑、漿屑、火山塊(直徑大于100毫米)、火山礫(直徑大于2毫米)和火山灰(直徑小于2毫米)。這些碎屑降落到地面或海底,經過固結形成巖石,由于火山也可以在海底爆發,所以火山碎屑巖有陸相沉積的也有海相沉積的巖漿巖或稱火成巖,是由巖漿凝結形成的巖石,約占地殼總體積的65%。巖漿是在地殼深處或上地幔產生的高溫熾熱、粘稠、含有揮發分的硅酸鹽熔融體。是形成各種巖漿巖和巖漿礦床的母體。巖漿的發生、運移、聚集、變化及冷凝成巖的全部過程,稱為巖漿作用。4.2巖漿巖1. 花崗巖   出露于東部張崖子村附近,或西南部雞冠山下,沉積不整合在馬

34、嶺組石英砂巖之下。巖石為肉紅或灰白色,但巖體分布很不均勻,結構構造變化很大。其中有很多混合巖化的跡象和老變質巖的殘留體或捕虜體。西部花廠峪至溫泉堡一帶的花崗巖,根據接觸關系和同位素年齡,屬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崗巖。巖體很大,呈肉紅色,由正長石、斜長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組成,具中細粒顯基斑狀結構,所以稱中細粒斑狀花崗巖。   2花崗斑巖  出露于石嶺東南等地,呈細粒基質的斑狀結構,巖墻狀產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奧陶世的地層中,常見被基質熔蝕的鉀長石和石英斑晶,潮水峪村西有一寬達5m以上的花崗斑巖墻。   石英斑巖:出露于砂鍋店東等地,是花崗斑巖的

35、又一種變種,具隱基斑狀結構,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蝕現象。   3灰綠巖  亮甲山采石場比較集中,巖石呈暗綠色,細均粒結構,鏡下具典型輝長結構,部分輝石已綠泥石化和硅酸鹽化。  4閃長玢巖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鍋店東等地,呈巖墻狀產出,具隱基斑狀結構,斑晶主要是斜長石,有時含角閃石較多,有的基質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見球粒結構和流線結構等。  5安山巖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羅統地層中,類型相當豐富,有玄武安山巖、輝石安山巖、角閃安山巖、閃輝安山巖、斜長安山巖、粗安山巖和英安山巖等。絕大多數都具隱基斑狀結構。顏色以灰

36、綠色為主,少數為暗紫紅色,一般都呈塊狀構造,少數有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 三、變質巖:斷層角礫巖  又稱壓碎角礫巖、構造角礫巖。是巖石因構造作用發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礫狀巖石,角礫大小不等,具棱角,巖性與斷層兩側巖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細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質所膠結5礦產柳江盆地礦產以沉積為主。巖漿礦床和變質礦產不重要。沉積礦產有煤、耐火粘土、用做玻璃原料的石英巖、冶煉用的白云巖等。其中煤和耐火粘土的開采歷史悠久。有一定規模。本區的礦產資源以鋁土礦、煤、黏土礦等沉積礦產為主,石灰巖、砂巖、正長巖是制玻璃、水泥等的原材料。下平山處有重晶石、鉛鋅礦,有些地方有矽卡巖的鐵礦。此外,可到處

37、見到石灰巖采石場。用做建筑材料和燒石灰。內生礦床規模不大,如上平山重晶石鉛鋅礦(規模很小,礦坑已廢)及花場峪附近溫泉堡花崗巖基接觸帶的矽卡巖鋼鐵礦點等。5.1煤是可燃有機巖礦床屬外生礦床中的沉積礦產。煤的成分包括有機組分和無機組分。主要的含煤地層:上石炭統的太元組,下二疊統,下、中侏羅統。煤礦有柳江煤礦、長城煤礦等。5.2銅鐵礦位于柳江盆地西部燕山其花崗巖巖基與柳江向斜西翼的旱古生界碳酸鹽巖的接觸帶上,在解除交代作用而生成的西卡巖有銅鐵礦化。規模稍大的有花場峪礦化點,含黃鐵礦及磁鐵礦。 6.地貌6.1巖溶地貌溶溝與石芽是一種規模較小的地表巖溶地形,在砂鍋店和東部落一帶的石灰巖中發育完好。這里的

38、石芽一般高1.5m左右,遠遠望去,很像雨后春筍,挺立于地表。石芽間的凹槽稱為溶溝,溶溝中分布有少量的巖溶堆積物。溶溝是地表流水沿石灰巖表面的裂隙流動,不斷對石灰巖進行溶蝕所形成的,隨著溶蝕作用的不斷進行,灰巖中的縫隙不斷擴大,其溝通性亦越來越好,因而加速了地表流水的循環,巖石作用愈加容易進行。隨著溶溝的不斷發生發展,其規模愈來愈大,介于其間的石芽漸漸顯露于地表,形成了現在的地表巖溶景觀。 圖4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水沿可溶性巖石的節理、裂隙進行溶蝕和沖蝕所形成的溝槽間突起與溝槽形態,是喀斯特區山坡上和盆地里常見的一種凹凸不平的地形。水的溶蝕和沖蝕,以及植物的作用,使巖石層面和節理處開始形成微小的溝

39、槽,以及加深擴大的溝、小盆、斗和不規則坑等,統稱為溶痕。溶痕加深成為溝槽形態,稱溶溝;溝槽間的突起稱石芽。溶溝寬十余厘米至 2米,深由數厘米至3米,長度不超過深度5倍者為溶溝,大于5倍者為溶槽,其底部往往被土及碎石所充填。被溶溝分割殘存的、高度不超過3米的石芽,常分布在斜坡上。當石芽全被溶蝕殘余堆積物紅土所掩埋,則稱為埋藏石芽。石灰巖發育良好。 6.2流水地貌河谷要素由谷坡、谷底和河床組成,河谷的形態與地殼運動及河流地質作用有關。如果地殼處于抬升狀態,則河流以垂直侵蝕作用為主,下蝕作用的結果是加深河谷,常形成陡深狹窄的“V”字型河谷。當地殼比較穩定時,作用為主,發生側向的侵蝕和沉積,由于河流側

40、向的彎曲和擺動形成開闊的“U”字型河谷。河流階地是地殼的升降運動及穩定狀態交替出現的產物,一般表現為下蝕作用和側蝕作用交替進行。大石河在傍水崖至蟠桃峪一段,主要以側蝕作用為主,平面上河流為曲流河形態,河流主流線偏向凹岸,水流速度較快,發生側向的侵蝕作用,而在凹岸形成深水區,河岸往往形成陡崖,陡崖由基巖組成。河流的沉積作用,河流的沉積作用是流速降低、動能減小所致,沉積作用除發生在沿河谷谷底以外,大量沉積發生于山口和河口區。 大石河的凸岸一側水流較緩慢,水體淺,地形平緩,發生側向的沉積作用,由礫、砂等沉積物組成。河流邊灘是凸岸側向沉積作用形成的河床及濱河床沉積體,其頂面向河流下游及河床方向傾斜,寬度各處不等,沉積物主要由礫石組成夾有少量沙。河漫灘平時出露于水面上面,只有洪水期才能被水淹沒,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