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生態系統_第1頁
生命科學、生態系統_第2頁
生命科學、生態系統_第3頁
生命科學、生態系統_第4頁
生命科學、生態系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篇生命科學第三課時 生態系統一、生物與環一、生物與環境境考點1識別常見的生物種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a1種群(1)種群指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_同種生物個體_的總和。(2)種群是由同種物種的許多個體組成,但并不是許多個體簡單相加,而具有一定特征,如_種群密度_、_出生率和死亡率_、年齡組成、性別比例等。種群的數量變動與種群的這些特征密切相關。2群落(1)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環境中的_所有生物種群_的總和,簡稱群落。(2)一個區域內有一個群落。群落的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在群落中,_植物_起主導作用,動物、微生物隨著植物的分布而分布。(3)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_所有植物_的總和

2、;植被指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4)群落由多個種群組成。群落和種群有大有小,其大小由區域性和人們觀察與研究的需要而定。(5)群落和種群的區別和聯系區別:種群是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群落是所有生物個體的總和。聯系:群落由不同種群構成,包含多個種群。它是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種群的集合體。考點2說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b1適應性:生物只有_適應_環境才能生存。現存的各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這是長期_自然選擇_的結果。形態和結構與_功能_的適應(如:小腸的結構);形態和結構與_生活方式_(環境)的適應(如:枯葉蝶)。2幾種典型適應的實例:如植物的向光性、仙人掌的葉刺等是

3、對單側光和干旱等環境的適應;動物的保護色、擬態等既有利于躲避敵害,又有利于捕捉食物,使之更好地適應環境。3適應的相對性:適應的相對性表現在它是一種暫時的現象,而不是永久性的。當環境條件出現較大的變化時,適應就變成了不適應,有時還成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1(2011溫州)文成縣銅鈴山森林公園是溫州現有26個森林公園之一,其中有大鯢(俗稱娃娃魚)、黃腹角雉、五步蛇和連香樹等珍稀動植物資源。銅鈴山森林公園中所有的大鯢可看作是一個(D)A生物圈 B生態系統 C群落 D種群2(2010溫州)江心嶼是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島上有榕樹、樟樹、蕨類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種生物。江心嶼上的所有生物構成(B)A

4、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植被 3(2012寧波)2012年2月16日,某縣警方發現一村民關養著三只形似貓頭鷹的受傷的動物。經鑒定,該動物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烏雕鸮。烏雕鸮是一種大型鳥類,屬于雕鸮屬的動物,以鳥類、蛙、蛇、蜥蜴等動物為食。以下說法錯誤的是(B)A烏雕鸮屬于卵生動物 B雕鸮屬中所有的鳥類是一個種群C在生態系統中烏雕鸮屬于消費者 D應將受傷的烏雕鸮救治后放歸自然二、生態系二、生態系統統考點3概述某一具體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結構及功能b1概念:一定區域內_生物群落_和它生活的環境中的_非生物因素_一起,組成了生態系統。它與群落的根本區別在于是否包括_非生物因素_。2生態系統的

5、成分(1)非生物的_物質_和_能量_:陽光、大氣、水、土壤、溫度等。(2)生物成分:_生產者_:制造有機物的綠色植物。_消費者_:草食動物、肉食動物。_分解者_:細菌、真菌、原生動物、腐生動物等。3功能(1)各種生物通過食物關系形成的聯系,叫_食物鏈_;(2)由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形成_食物網_;(3)食物鏈和食物網是_物質_和_能量_流通的渠道;食物鏈中箭頭所指的方向為能量的方向,_食物鏈越短_,傳遞到終極消費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鏈一般從生產者(綠色植物)開始,不包括非生物物質和能量,也不包括分解者;(4)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單向流動_、_逐級遞減_,而物質在生態系統中是不斷循環的。生態系統中的能

6、量流動考點4 4解釋生態平衡(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現象和意義b b1生態平衡(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個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種類和數量保持_相對穩定_,具有比較穩定的_食物鏈_和_食物網_,在組成成分之間,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保持_相對穩定_。(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_自動調節能力_。這種調節能力有強有弱,生態系統的成分越_復雜_,生物種類_越多_,自動調節能力_越強_,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相反,生物成分越單純,生物種類越少,自動調節能力越弱,穩定性越低。2生態平衡的破壞(1)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為干預或自然因素的變

7、化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會被破壞。(2)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_自然因素_(如火山噴發、地震、海嘯、泥石流等)和_人為因素_(如對森林的過量采伐,對草原的過度放牧等),同時人為因素可以強化自然因素。考點5 5應用生態系統的概念解釋生產、生活實際中一些簡單的問題c c人們定期給農田除草是主動調整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方向,使之流向有益于人類的方向。4(2013溫州)下圖是某生態系統中食物網示意圖。其中表示生產者的是(A)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從圖中看出兩條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甲,因此該食物網中的生產者是甲。5(2012嘉興、舟山)如圖所示食物網中的X、Y、Z生物,既屬于初級消費者,又

8、屬于次級消費者的是(B)AX BY CZ DY和Z【解析】在“草Y”中,Y屬于初級消費者,在“草蝗蟲Y”中,Y屬于次級消費者,顯然看出Y既屬于初級消費者,又屬于次級消費者。6(2012衢州)右圖為某校園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示意圖,圖中的乙屬于(B)A生產者 B消費者C分解者 D無機環境7(2013義烏)在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是單向的、逐漸減少的。某簡單生態系統中,甲、乙、丙三種生物間具有食物關系并構成食物鏈,右圖表示它們體內各自所含能量的多少。(1)請寫出這種生物構成的食物鏈 乙甲丙 。(2)從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看,除甲、乙、丙三種生物外,至少還有非生物的物質與能量和 分解者 。【解析】在一條食

9、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相對數量越少,營養級別越低相對數量越多。圖中乙的相對數量最多營養級別最低,甲次之,丙相對數量最少,營養級別最高。所以圖示生物構成的食物鏈是:乙甲丙。三、生物圈三、生物圈考點6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a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_生物圈_,它包括了地球上的_全部生物_以及它們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考點7 7感知生物界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系統,生命系統的構成具有層次性a a1多細胞生物有明顯的結構層次 動物: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植物:細胞組織器官個體2生物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8(2013湘潭)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以下對人體結構的層次關系表 述科學的是(A) A細

10、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B細胞器官組織人體系統 C組織細胞器官系統 D細胞器官組織系統人體9(2012甘肅)下列關于保護生物圈的敘述中,錯誤的是(C) A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是生物圈保護的中心目標之一 B對生態環境質量的監測是保護生物圈的前提之一 C保護生物圈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應盡的義務 D人類的活動會強烈地干擾生物圈的自然發展10(2010金華)如圖表示abc概念之間的包含關系,下表選項中所列概念之間的關系,符合圖中所示包含關系的是(B)概念選項abcA.生物植物非生物B.生態系統群落種群C.細胞組織器官D.光能電能化學能四、人類與生態環境四、人類與生態環境考點8說明人口過度增長給自然環境帶來

11、的嚴重后果b1人口過度增長的危害:過度消耗生物圈的資源,會產生資源與能源問題;地球變成一個大垃圾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2啟示:自然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長必須符合生態規律。考點9列舉我國生物保護與自然保護的意義和措施a1保護自然的意義:人類要改造自然,更要保護自然。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須符合自然規律,使生物圈朝著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2措施:植樹造林、設立自然保護區、立法保護生物資源等等。11(2012義烏)發展綠色經濟,實施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們永恒的追求。如下做法不符合上述理念的是(B)A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對瀕危動植物資源的保護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12、只要建設需要,可以不考慮環境問題C實施計劃生育,控制人口過快增長,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D開展退耕還林、還草活動,還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環境高頻點1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辨別例1(2013無錫)下面可以成為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C)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樹 B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C一片麥地 D一片草地上的陽光、土壤和空氣【解析】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樹,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沒有其他生物,也沒有環境部分,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B.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沒有環境部分,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C.一片麥地,既包括了小麥所在的環境,又包括了此環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態系統的概念,

13、符合題意。D.一片草地上的陽光、土壤和空氣,只包括了環境部分的陽光、土壤和空氣,也沒有生物部分,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1(2013溫州)下列敘述中涉及到哪些生態學概念?請選擇。A個體 B種群 C生物群落 D生態系統(1)“文昌書院”旁邊的那棵古樟樹 A ;(2)校園中所有的樟樹 B ;(3)校園中所有的生物 C ;(4)美麗的校園龍灣中學 D 。高頻點2生態系統(1)寫出該食物網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 _草鼠蛇貓頭鷹_。(2)圖中的草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_生產者_。(3)若不考慮人為干擾,該生態系統中動物的數量能夠保持相對穩定,其原因是_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_。【解析】(1)食物鏈

14、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圖中草是生產者,圖中的食物鏈有:草兔貓頭鷹,草鼠貓頭鷹,草鼠蛇貓頭鷹,共3條。(2)生產者是指能進行光合作用,為植物自身、消費者、分解者提供有機物(食物)和氧氣的綠色植物。因此圖中的草屬于生產者。(3)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之間處于一種相對的平衡狀態,因此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2(2013衢州)據衢州晚報報道,我市深山縣引進并試種了名為“竹稻”的糧食新品種,竹稻是青皮竹與水稻雜交所得,它們的生殖細胞能進行染色體配對,形成受精卵,從而發育成竹稻種子。請回答:(1)青皮竹與水稻雜交得到竹

15、稻,這種生殖方式屬于 有性 生殖(填“有性”或“無性”)。(2)若某竹稻田中部分生物的食物關系如圖所示。從生態系統的成分來看,竹稻屬于生產者 寫出其中最短的食物鏈 竹稻鼠鷹。例2(2013金華)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請回答問題:高頻點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例3如果一個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中的四種生物構成了食物鏈的關系,在某一時間內它們的相對數量關系如圖所示。若乙的數量增加,在一段時間內會引起(A)A丙、丁的數量增加,甲的數量下降B甲、丁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下降C甲、丙的數量增加,丁的數量下降D甲、丙、丁的數量都增加【解析】本題考查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數量與營養等級的關系。一般來說,由于能量

16、在食物鏈中逐級遞減,食物鏈中營養等級越靠后的生物,數量越少。由圖可知,丙生物最多,應為生產者。丁生物最少,應為最高消費者。食物鏈應為:丙甲乙丁。若乙的數量增加,在一段時間內會引起丙、丁的數量增加,甲的數量下降。3下面四幅圖均表示在一個食物鏈中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比例,每幅圖最下面一層都表示生產者,其中可以表示“草蟲山雀食雀鷹”這一食物鏈的是(B)【解析】在題目中要求每一個圖最下面一層都表示生產者,生產者在食物鏈中是最多的,所以B正確。【提醒】本題是生態系統的綜合題,明確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以及生物的數量關系。例4(2013菏澤)如圖是某生態系統中碳循環和能量流動示意圖。請據此圖回答:(1)在此生

17、態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生物組成成分是 _。戊所代表的生物成分屬于 _。(2)寫出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損失較少的食物鏈 _。(3)在此生態系統中若乙的數量突然減少,假設丁的數量不變,則其他生物的變化可能是 _。【答案】(1)生產者分解者(2)甲丁(3)甲的數量會增多,丙的數量會減少【解析】(1)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生物組成成分;圖中戊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細菌和真菌等。作為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參與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2)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是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的,并逐級遞減,每一個營養級能量的傳遞效率

18、約為1020%。食物鏈越長,最高營養級上獲得的能量越少,此生態系統中能量損失較少的食物鏈:甲丁。(3)食物鏈中某種生物的增減,會引發其他生物的變化。在此生態系統中若乙的數量突然減少,假設丁的數量不變,則生物甲的數量會增多,因為乙取食甲;丙的數量會減少,因為丙捕食乙,會造成缺乏食物而減少。例5(2013杭州)杭州長橋溪水生態修復公園是一個生態濕地公園,它收集流域內的污水,利用自然廊道輸送至下游的水質調節池。之后,池水被泵送到亭子下面的“迷你污水處理系統”進一步凈化處理。2009年公園建成后,經長橋溪流入西湖的水質得到了明顯改善,從原來的劣V類水躍升為類水。該公園被聯合國人居署評為2012年度“全球百佳范例獎”。請回答下列問題:(1)公園內水質調節池中的水生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共同組成了 _,其中,可以大量吸收池水中的N、P等元素,從而使水質得到初步凈化。(2)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處理系統”具有較好的保溫作用,能提供一個適宜的溫度環境,促進污水中的微生物通過 _作用將池水中的有機物分解。(3)污水流經該生態修復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