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復診療指南_第1頁
口腔修復診療指南_第2頁
口腔修復診療指南_第3頁
口腔修復診療指南_第4頁
口腔修復診療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臨床診療指南口腔修復學分冊目錄第一節牙體缺損2第二節牙列缺損9第三節牙列缺失13第四節頜面缺損的修復16第五節牙周炎(牙周夾板治療)24第六節顳下頜關節紊亂病28第一節 牙體缺損【概述】牙體缺損是指各種牙體硬組織不同程度的質地和生理解剖外形的損害或異常,它常表現為正常牙體形態、咬合及鄰接關系的破壞。因而常常對咀嚼、發育、面容、牙髓、牙周組織甚至對全身健康等產生不良影響。一般情況下,牙體缺損多采用充填治療方法,但如果在牙體缺損范圍大,缺損程度嚴重、殘留牙體組織或充填后抗力形、固位形差或受到充填材料性能限制的情況下,單純用充填治療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時,就應采用修復治療的方法。牙體缺損的修復是用人工

2、制作的修復體恢復缺損牙的形態、外觀和功能。用于牙體缺損修復治療的修復體有全冠、嵌體、樁冠和CAD-CAM修復體等。這些修復體的完成過程是:首先按設計要求將患牙預備出一定的間隙和外形,然后制作出一個與預備后的患牙表面完全密合的修復體,再以粘固劑將其粘著在預備后的牙體上,從而恢復患牙正常的解剖外形、咬合、鄰接關系和功能。因此,一個良好的修復體不單純是一件牙體缺損部分的人工替代物,同時也應是一個治療裝置,能起到阻止牙體病變進一步發展、恢復正常生理功能、預防牙體、牙周支持組織病變的發生、保證口頜系統健康和各部協調等作用。【臨床表現】1. 缺損可出現牙髓刺激癥狀甚至出現牙髄炎癥、壞死及尖周病變。2. 破

3、壞正常鄰接關系,影響正常的咬合關系。3. 大范圍及嚴重的牙體牙合面缺損不但影響到咀嚼效率,還會形成偏側咀嚼習慣,嚴重者會影響垂直距離及出現口頜系統的功能紊亂。4. 牙列殘冠殘根會降低垂直距離,影響患者的面容及心理狀態。5. 殘冠殘根常成為病灶而影響全身健康。 【診斷要點】1. 牙冠的形態異常因齲病、外傷、磨損、楔形缺損、酸蝕及發育畸形造成的牙體解剖外形的異常。如殘冠、殘根,前牙切角、后牙牙尖折斷,牙冠、牙根折裂,過小牙,錐形牙及楔形缺損等。2. 牙冠的顏色異常因死髓所致牙冠灰暗變色,因氟斑牙癥、四環素牙、釉質發育不全引起的牙冠色彩、色調、透明度的異常。3. 牙冠的質地異常因牙釉質發育不良,如珠

4、光牙、釉質發育不全造成的牙釉質、牙本質硬度下降,或因外傷引起的斜折、縱折或隱裂等。4. 牙體解剖外形的異常可能出現癥狀或可能發生繼發性損害者,無法單靠牙體充填完成滿意的治療,或已做了牙體大面積充填而抗力形差者。X線片可見牙體組織有較大面積的透射區,或咬合檢査出現低牙合,或牙體探查有明顯的牙體硬組織軟化,或牙冠色彩異常影響患者的美觀。【治療原則及方案】1. 正確地恢復形態與功能(1) 軸面形態1) 維持牙頸部齦組織的張力和正常接觸關系。2) 保證食物正常排溢及食物流對牙齦的生理刺激作用。3) 利于修復體的自潔。(2) 鄰接關系牙冠修復體鄰面與鄰牙緊密接觸,防止食物嵌塞,維持牙位、牙弓形態的穩定,

5、使之與鄰牙相互支持,分散牙合力,同時有利于每個牙在咀嚼時保持各自的生理運動。(3) 外展隙和鄰間隙:準確地控制。(4) 牙合面與咬合關系:正確地恢復。2. 患牙預備時盡可能保存、保護牙體組織(1) 去除病變組織,阻止病變發展。(2) 消除軸壁倒凹,獲得良好的就位道。(3) 開辟修復體所占空間,保證修復體一定的強度、厚度和美觀。(4) 牙體預備成一定的形態,提供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5) 磨改過長牙或錯位患牙,為修復體牙合恢復和戴入道創造有利條件,以建立和諧的咬合關系和外觀。(6) 磨改異常對牙合牙、鄰牙,預防牙合紊亂、鄰接不良和人造冠戴入困難。(7) 預防性擴展,以便自潔和防止繼發齲。應保證

6、修復體牙合面覆蓋牙體的點隙裂溝,鄰面擴展到自潔區。3. 修復體應保證組織健康(1) 修復體的設計應有利于口腔組織健康。(2) 牙體預備應有利于牙髓組織健康。(3) 修復體應有利于牙齦組織的健康。1) 修復體齦邊緣的位置恰當。2) 修復體齦緣的外形和密合性。3) 修復體齦邊緣處的牙體預備形式正確。4. 修復體應合乎抗力形與固位形的要求(1) 抗力形1) 增加患牙(基牙)抗力的措施: 修復體類型的設計應考慮到患牙組織結構和缺損情況,避免牙體預備后形成薄壁弱尖。 牙體預備時去除易折斷的薄壁,降低高尖陡坡。 牙體缺損大者,應采用輔助增強措施。2) 增加修復體抗力的措施: 保證修復體適當的體積和厚度。

7、合理恢復修復體的外形。 根據患牙條件和設計要求,選擇理化性能優良的修復材料。 保證修復制作質量。 控制牙合面形態及牙合力方向,避免牙合力集中。(2) 固位形1) 根據牙體修復固位需要選擇合適的固位形。2) 環抱固位形的利用,有正確的牙合齦高度,軸壁平行度,與牙體密合。3) 釘洞固位形,其深度、直徑、位置及方向應正確。4) 溝固位形,深度、長度、方向及外形準確。5) 洞固位形,深度、洞壁、洞外形合理,鳩尾固位形、洞緣斜面及預防性保護處理得當。5. 牙體缺損修復前的口腔檢査及準備(1) 牙體缺損修復前應迸行規范、周密細致的口腔頜面系統的檢查。(2) 完善的、系統的牙體、牙髓治療或錯牙合畸形的矯治。

8、(3) 對一些患者,修復前應針對全身疾病作必要的支持性治療和心理學評價。(4) 所有口腔修復的技術操作均應嚴格遵守各項技術操作常規,注意牙科手機及各種常用器材的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感染。6. 選用下列修復治療方案時除符合上述原則外,還應明確:(1) 嵌體1) 正確選擇各類嵌體,準確預備洞形。2) 恢復患牙的正確解剖外形,設計合理。3) 建立良好的咬合及鄰接關系。4) 表面光潔,粘結良好。(2) 金屬全冠1) 選擇生物學性能良好的金合金作修復材料,可適當減少牙體切割量。2) 全冠的邊緣設計有利于增強全冠的固位和美觀。3) 牙合面設計有利于減小側向力,增加機械便利。4) 牙冠嚴重缺損者應考慮以樁、

9、釘加固,必要時采用釘核加強固位。5) 患牙原有水平性、垂直性食物嵌塞者,在全冠的外形設計上應考慮到食物流向的控制。6) 鑄造全冠固位力差、牙合力大者,宜用髙強度的樹脂類粘結劑。7) 根據患牙位置、方向及鄰牙情況設計就位道。(3) 金屬烤瓷全冠金屬烤瓷全冠也稱烤瓷熔附金屬全冠,是一種由低熔烤瓷真空條件下熔附到鑄造金屬基底冠上的金-瓷復合結構的修復體。1) 金-瓷結合部設計合理:銜接線的位置、金-瓷結合線的外形、金-瓷銜接處的瓷層厚度及外形均應符合強度、美觀要求。2) 應盡量保持牙體活髓,特殊情況下(如牙體移位,過小牙等等)為了固位、美觀的需要,如不得已時可考慮牙髓失活、根管治療后再修復。3) 金

10、屬基底冠的設計,應具有一定厚度和強度,且為瓷層提供適當空間,而且可提供足夠的固位。4) 金屬基底表面形態,應無尖銳棱角、銳邊,各軸面呈流線型,以免出現應力集中。5) 冠的邊緣與牙體頸部肩臺密合,連續光滑,粘固面清潔。6) 冠的色彩、色調、透明度與自然牙基本和諧。(4) 瓷全冠1) 嚴格掌握適應證。2) 設計合理,牙體預備時,各個部位預備量準確,確保全瓷材料的強度和美觀。3) 注意保護活髄牙,防止造成牙髓炎,必要時事先對牙髄失活,待牙髓治療后再進行瓷全冠修復。4) 選用色調合適的粘結劑,保證瓷全冠的色澤美觀自然。5) 瓷全冠制備過程中,注意防止瓷層的機械損傷;粘固后,囑患者不得啃咬硬物,防止瓷裂

11、。(5) 樹脂全冠這種修復體有兩大類,即修復用和暫時修復用修復體。直接用于冠橋修復的暫時冠可根據需要有以下幾類:預成樹脂冠,個別制作樹脂冠(又分為熱凝丙烯酸樹脂冠,光固化樹脂冠,預成樹脂牙面自凝樹脂冠,自凝樹脂冠),直接成形樹脂冠等多種形式。樹脂冠應符合下列要求:1) 冠的形態正確,咬合、鄰接好,冠邊緣不壓迫、刺激齦緣。2) 盡量減少樹脂內殘留單體,預防齦緣炎。3) 冠與牙體密合。4) 顏色與自然牙列和諧。5) 表面光潔。(6) 樁核冠樁核冠是在殘根、殘冠上利用根管內或殘冠上制作的核結構固位的全冠修復體。它有鑄造樁核冠、纖維樁樹脂核冠等幾種主要形式。1) 修復前患牙根管已經過完善的治療。2)

12、樁核的固位形態、樁的長度、直徑設計合理,有足夠的固位。3) 冠修復體與樁核有良好的結合力。4) 冠修復體的形態、咬合、鄰接、邊緣合適,色澤自然。第二節 牙列缺損【概述】牙列缺損是指在上下頜牙列內的不同部位有不同數目的天然牙缺失,牙列內同時有不同數目的天然牙存在。牙列缺損的常規修復方法主要有可摘局部義齒和固定義齒。常規可摘局部義齒由人工牙,樹脂基托,鑄造金屬卡環,鑄造金屬牙合支托和大小連接體組成。固定義齒由固位體、橋體和連接體組成。兩者都是適應范圍廣,應用最廣泛的修復設計形式。【臨床表現】1. 咀嚼功能降低。2. 缺牙影響美觀和發音等功能。3. 可能導致余留牙的傾斜,移位,對頜牙伸長,咬合創傷,

13、甚至牙松動等。4. 剩余牙鄰接關系的破壞導致食物嵌塞。5. 部分牙周組織廢用性萎縮或其他牙周疾患。6. 可能導致顳頜關節疾患。7. 余留牙移位可能導致正中牙合位和側向牙合位的改變。【診斷要點】 1. 缺失牙情況(1) 缺失牙的數目:牙列中一個牙或數個牙缺失,單頜至少存留一個牙。(2) 缺牙位置:可在上頜、下頜或上下頜聯合缺牙,缺牙區可位于牙列的前、中后部。(3) 牙合齦距離:牙合齦距表現為過大、正常或偏小。 2. 剩余牙槽嵴情況 檢査拔牙創或創傷愈合好,牙槽嵴形態基本正常,無骨尖、殘根、殘片及增生物,無其他黏膜疾患。3. 基牙 基牙穩固,牙冠外形正常,無齲患及充填物懸突,無明顯牙周炎癥,X線片

14、顯示未見根尖病變。4. 余留牙 余留牙冠無明顯伸長、下垂及過度傾斜,無度以上松動,無不良修復體。5. 牙合關系 牙合關系基本正常,顳頜關節功能基本正常。 【治療原則及方案】1. 可摘局部義齒(1) 修復體有利于口腔硬軟組織的健康。(2) 設計合理,設計的基本要求與患者口腔條件結合恰當。(3) 義齒的固位、支持和穩定性良好。 (4) 義齒的就位道設計合理,患者容易摘戴。(5) 基托邊緣圓鈍,厚度適中,伸展適度。磨光面高度拋光,組織面光潔,無氣泡。(6) 支托、卡環高度拋光。(7) 義齒色澤、形態符合美觀要求。(8) 牙合關系正確,無早接觸及牙合障礙,咀嚼功能良好。2. 固定局部義齒(1) 適用于

15、牙列中少數牙缺失,牙合力主要由橋基牙承擔。(2) 修復體通過固位體粘固在基牙上,患者不能摘取。(3) 基牙有足夠的支持力,良好的固位力,能夠取得共同就位道。(4) 基牙的數量以牙周膜面積來決定。 (5) 基牙兩端的固位體固位力足夠且應基本相等。(6) 固位體的固位力大小應與牙合力的大小,橋體的跨度和曲度相適應。 (7) 正確恢復橋體牙合面的解剖形態,適當采取減少牙合力的措施。(8) 橋體齦端的設計有利于自潔,應高度光潔且與黏膜有良好的接觸關系。(9) 正確恢復橋體頰舌面的突度、頸緣線和鄰間隙形態。(10) 高質量的制作工藝,義齒美觀,堅固耐用。(11) 牙合關系正確,無早接觸及牙合障礙,咀嚼功

16、能良好。3. 活動固定聯合修復 (1) 基本原則1) 應同時遵循可摘局部義齒和固定義齒修復的原則。2) 義齒的固位主要靠摩擦力、機械制鎖作用或磁力,患者可以自行摘戴。 3) 根據牙列缺損情況,恰當選用下面常用的設計形式為:磁性固位義齒,精密附著體義齒和套筒冠義齒。 (2) 附著體義齒的修復原則1) 適用于口腔缺牙數較多,缺牙區集中,特別是單雙側游離端缺失的牙列缺損患者。2) 要求基牙健康、基牙條件較差者應行聯冠加強。3) 缺牙區牙合齦距在5mm以上。4) 基牙和牙槽嵴共同承擔牙合力,應采用功能印模法制取缺牙區印模。5) 磁性附著體銜鐵,設置在基牙冠的近缺牙隙側,與基牙上的全冠形成一整體。義齒依

17、靠磁性附著體固位,通常在一側缺牙區設計12只磁性附著體。在特殊情況下,磁性附著體可與其他固位體聯合應用。6) 精密附著體義齒依靠牙上的冠內、冠外附著體固位。7) 一般無卡環等金屬部件暴露,美觀舒適。8) 不適用于牙合齦距過小及無法取戴義齒的患者。4. 單個牙和多個牙種植義齒(1) 單個牙種植義齒又稱為種植單冠,多個牙種植義齒可為種植基牙支持或種植牙和天然牙聯合支持的固定式種植義齒。(2) 種植修復要求缺牙區有理想的骨量和質量,包括經手術后解決其骨量不足的問題。 (3) 正確恢復缺失牙的形態和功能。 (4) 保證義齒良好的固位,支持和穩定。(5) 合理的力學設計,保護口腔硬軟組織的健康。特別是應

18、力的分散和緩沖,咬合設計正確。5. 覆蓋義齒(1) 修復體有利于覆蓋基牙及牙槽嵴的健康。(2) 根據各類附著體適應證選擇不同的附著體類型。(3) 覆蓋基牙若有齲病、牙周病或根尖周病,應徹底治療后方可選作基牙。(4) 義齒牙合力應由覆蓋基牙和牙槽骨共同承擔,避免基牙早接觸。(5) 義齒基托在覆蓋基牙齦緣處切勿接觸過緊或形成死角,避免發生齦緣炎。(6) 髙度拋光覆蓋基牙上的頂蓋。 (7) 精細制作義齒,其要求見可摘局部義齒。第三節 牙列缺失一、全口義齒【概述】牙列缺是指上頜、下頜或上下頜天然牙的全部缺失。其病因除齲病及牙周病之外,還可由老年人的生理退行性改變所致。有時也可由全身疾患,外傷或不良修復

19、體等引起。由于在頜骨上沒有天然牙存在,亦無咬合關系,牙列缺失無論在形態或功能上的改變和紊亂,均比牙列缺損嚴重。也妨礙患者社交,身心健康常嚴重受損。【臨床表現】1. 口腔功能下降牙列缺失使咀嚼功能遭到嚴重破壞,患者一般僅能進軟食、流食。牙列缺失能影響發音功能,尤其是影響唇齒音。2. 形態改變當牙缺失后,上下頜骨的改變主要是牙槽嵴的萎縮。隨著牙槽嵴的吸收上下頜骨亦逐漸失去原有形狀和大小。牙槽嵴的吸收速度與缺牙原因、缺牙時間以及骨質致密程度有關。上頜牙槽嵴吸收的方向,呈向上向內的趨勢,使上頜骨的外形逐漸縮小。 下頜牙槽嵴吸收的方向是向下前和向外,與上頜骨相反,結果使下頜弓逐漸變大。上下頜骨間的關系亦

20、失去協調,甚至可表現出下頜前突、下頜角變大、髁突變位以及顳下頜關節骨質吸收和功能紊亂。由于缺乏咀嚼功能,上下頜骨得不到足夠的功能刺激,因而破骨細胞與成骨 細胞的活動失去平衡,從而導致骨吸收不斷持續。3. 面部形態改變唇頰部因失去硬組織的支持,向內凹陷,上唇豐滿度消失,面部皺折增加,鼻唇溝加深,口角下陷,面下1/3距離變短,面容明顯呈衰老狀。由于肌肉張力平衡遭到破壞,失去正常的張力和彈性,亦由于組織的萎縮,黏膜有時變薄變干,失去正常的濕潤和光澤。 【診斷要點】牙列缺失的診斷容易確定,但需通過詳細檢査,明確患者牙槽嵴萎縮的嚴重程度、頜弓形態大小等解剖學特征,以便選擇合適的修復方法。1. 牙槽嵴萎縮

21、的程度 牙槽嵴萎縮的程度通常分為輕、中、重三種。輕度和中度萎縮,對義齒的固位影響不大,而重度萎縮者則需要通過人工牙減徑和選擇非解剖式牙來減小牙合力。在可能的情況下建議患者選擇種植全口義齒。2. 頜弓形態和大小 頜弓形態一般分方形、卵圓形和三角形三種和大中小三類,義齒修復要按其種類排列。檢査時尤要注意上下頜弓形態是否協調,兩側吸收是否一致。3. 上下頜弓的位置關系一般有三種情況:正常的位置關系,下頜前突的位置關系,上頜前突的位置關系。4. 上下頜頜間距離 頜間距離是指上下頜弓嵴頂間的垂直距離,由于牙槽嵴吸收的程度不同,因而頜間距離也有大小不同,可分三類:頜間距離較大,頜間距離適中,頜間距離較小。

22、5. 腭的形狀 腭的形狀亦可分為髙中低三類:高腭形,腭高低適中形,腭頂低平形。6. 軟硬腭的連接關系 軟硬腭的連接情況與后堤區大小有關,一般水平連接者,后堤區較大;成垂直向連接者,后堤區較小。后堤區較大者,邊緣封閉作用好,后堤區小者,則較差。7. 黏膜 黏膜適中則與義齒基托能密切吻合。黏膜過薄,與義齒基托不易吻合得好,常產生疼痛。8. 唾液 唾液分泌量過少,不利于義齒固位,而分泌量過多,有時也影響下頜義齒固位。9. 原有義齒情況 對曾使用過舊義齒者,需詳細的了解使用情況及目前義齒情況,以便制作新義齒時改進。 【治療原則及方案】牙列缺失的修復原則為恢復咀嚼功能,改善發音,恢復顳頜關節的正常功能,

23、恢復正常面容,對相關頜面組織起保健作用。修復體應堅固,戴用舒適等,此外,尤其要注意根據組織缺損情況、患者自身的特點及對修復體的要求,設計符合其個體需要的修復形式。全口義齒基本有兩種類型,即傳統全口義齒和種植全口義齒。其選擇時主要考慮以下問題:1. 患者的要求 由于種植義齒價格貴、制作過程復雜、戴用義齒后的隨訪要求也髙,因此,必須在患者通曉了種植義齒的基本情況后提出種植義齒修復的要求,這是保證患者有良好合作、最終效果滿意的基本條件。2. 患者的口腔條件 對下頜牙槽嵴低平、用普通全口義齒難以滿足患者對咀嚼食物的要求者,口腔黏膜對義齒基托材料過敏者,可優先推薦選擇種植義齒。但要求患者的上下頜弓關系及

24、頜間距離基本正常。3. 患者的全身狀況 患者的年齡及全身狀況能經受種植手術及反復多次就診的需要。第四節 頜面缺損的修復【概述】頜面缺損修復,也稱頜面贗復,即采用口腔修復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人工材料修復頜面部軟、硬組織的缺損,恢復或部分恢復頜面部功能并恢復容貌。根據缺損部位的不同可分為頜骨缺損和面部缺損兩大類。頜骨缺損又可分為上頜骨缺損和下頜骨缺損。面部缺損又可分為耳、鼻、眼、眶等器官的缺損和面頰部組織的缺損。有的患者會有頜面部聯合缺損。缺損可分為先天性缺損和獲得性缺損兩大類。獲得性上頜骨缺損患者的修復治療可分為三個階段,最初的階段稱為即刻外科阻塞器,也就是腭護板;第二階段稱暫時義頜;第三階段

25、的修復治療是正式義頜。獲得性下頜骨缺損的修復是要恢復和保持下頜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重建失的咀嚼功能,恢復語言功能。因腫瘤切除及創傷等造成的顏面部缺損可采用整形外科修復或采用贗復體修復。由于整形外科尚不能達到滿意的修復效果,因而這類缺損目前主要采用贗復體進行修復。一、 獲得性上頜骨缺損的修復【臨床表現】1. 使牙列及其支持組織部分或全部喪失,咀嚼功能喪失或下降。2. 腭部有缺損區,口腔和鼻腔相通,使共鳴腔遭到破壞,發音模糊不清。3. 口鼻腔間不能封閉,造成吞咽功能障礙,和吮吸功能喪失,進食困難。4. 顏面部畸形,患者可有嚴重的生理功能障礙和心理障礙。【診斷要點】基本原則(1) 牙列缺損情況,有無

26、余留牙,余留牙的松動情況,牙周健康程度,牙列有 無畸形。(2) 缺損區的大小、范圍與深度、倒凹大小,有無可以用做固位的倒凹。(3) 缺損區創面是否愈合,有無感染,有無新生物及腫瘤復發象,缺損區有無植皮。(4) 余留頜骨、顴骨及缺損區鄰近部有無足量骨組織可行種植體植入。(5) 面部有無畸形及畸形的程度。【治療原則及方案】1. 治療原則(1) 早期修復:頜骨缺損應盡早進行修復治療。手術后立即戴上即刻外科阻塞器(腭護板),創面初步愈合后帶上暫時義頜修復體,可保護手術區創面免受污染、減少瘢痕攣縮、減輕面部畸形程度和及早恢復部分生理功能,而且對患者在心理上還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永久性的義頜需在術后2月,

27、創面完全愈合后制作。(2) 以恢復生理功能為主:頜骨缺損應以盡量恢復咀嚼、語音、吞咽、吮吸等生理功能為主,并盡量考慮面部外形的恢復。(3) 保護余留組織:除不能治愈和利用的殘根或過度松動的牙必須拔除,尖銳的骨尖、骨突需做修整,妨礙修復的瘢痕組織需切除等外,應盡可能保留剩余組織。(4) 要有足夠的支持和固位:修復體的支持和固位是頜骨缺損修復成功的關鍵。應充分利用余留牙及軟硬組織倒凹實現義頜的固位,利用余留頜骨、顴骨等組織支持義頜,必要時植入種植體解決義頜的支持與固位。(5) 輕巧、方便、舒適、耐用:義頜要盡可能設計制作得輕巧,阻塞器部分應做成中空形式或開放式以減輕重量,義頜還要容易摘戴,使用方便

28、,便于清潔舒適。2. 腭護板 腭護板應該在手術前取印模并預制完成,在手術后能立即戴上。腭護板的設計和制作應遵循以下原則和要求:(1) 腭護板是在手術前制取的上頜模型上預制的,應由口腔頜面外科醫生和口腔修復醫生一起研究,標出手術切除的范圍,腭護板要覆蓋住并稍超過手術后的整個缺損區。(2) 上頜模型按外科切除范圍修改,將擬切除范圍內的牙列及部分牙槽嵴刮除,減小前牙區的寬度,以減輕對皮膚和唇的張力。(3) 腭護板應有良好的固位,對有牙頜患者,采用間隙卡或球型卡固位。對無牙頜患者,只需做腭托,在手術完成時把腭護板用細不銹鋼絲結扎到顴骨、鼻棘或剩余牙槽嵴上。對乳牙頜,應將腭護板邊緣做在乳牙外形凸點以上,

29、利用倒凹固位。(4) 腭護板與缺損區組織面間應留出足夠的敷料間隙。 (5) 腭護板應形成正常的腭輪廓,便于改善語音和吞咽。(6) 傷口愈合前缺損側后牙不建立咬合關系。如果計劃切除上頜中線一側的整個上頜骨,修復體可恢復缺損側3個上頜前牙,以改善美觀。 (7) 腭護板應該制作簡單,輕巧。3. 暫時義頜 在缺損區創面初步愈合到完全愈合期間,應為患者制做暫時義頜,以維持適當的功能并保持面部外形。暫時義頜的修復應遵循下列原則和要求:(1) 術后710天應為患者制做暫時義頜。(2) 暫時義頜應分隔口鼻腔并恢復腭部形態,部分恢復語言、吞咽功能。(3) 應恢復前牙形態,暫不恢復缺損區的咀嚼功能。(4) 與手術

30、創面之間應保持一定的緩沖間隙,防止壓迫創面。 (5) 要有良好的固位與穩定,通常應用卡環和組織倒凹固位。(6) 應為中空式或開放式以減輕重量。(7) 應便于取戴,便于清潔。4. 正式義頜 正式義頜是在創面完全愈合后為患者制作的永久性修復體。 應用較多的是中空式義頜、開頂式義頜,以及種植式義頜和顴頰翼義頜。正式義頜修復應遵循以下原則和要求。(1) 正式義頜應完全封閉口鼻腔并恢復腭部形態,恢復吞咽功能,顯著改善語言功能。(2) 應恢復缺損的牙列形態,根據支持組織的條件適當恢復缺損區的咀嚼功能。(3) 應修復面部畸形,改善面部美觀。(4) 保護和利用余留組織,對松動牙經加強固定后予以保留或利用。 (

31、5) 應具有良好的固位與穩定,有余留牙者應設計卡環固位;無牙頜或僅有少量余留牙者可設計種植體固位,也可采用缺損區側方、軟腭上方、鼻前庭等組織倒凹固位;全上頜缺失者可采用雙側顴骨種植體植入,環形支架和磁性附著體固位。缺損區排列平尖牙。(6) 充分利用余留牙和余留頜骨支持修復體,余留牙不足者可在頜骨或顴骨上植入種植體支持義頜。(7) 正式義頜應為中空式或開放式以減輕重量,避免基牙或支持組織承負過大的應力。(8) 正式義頜應便于取戴,便于清潔,堅固耐用。二、 獲得性下頜骨缺損的修復【臨床表現】1. 下頜骨的缺損一般都伴有大量牙的缺失,咀嚼功能嚴重喪失。2. 下頜骨往往向缺損側偏斜,或余留骨段錯位愈合

32、,上下牙列失去正常的咬合關系。3. 口底瘢痕組織牽拉,固有口腔變小和舌運動受限,使發音不清,語言功能障礙。4. 閉口不全,唾液外流。5. 下頜骨偏斜,口角偏斜,面部失去正常的對稱性。 【診斷要點】1. 頜骨是否保持連續,缺損區是否已植骨,植骨區是否有尖銳骨嵴、骨尖,植骨區是否適宜植入種植體。2. 缺損區的部位、范圍和大小,缺損區是否已植皮,能否承負牙合力。3. 頜骨有無偏斜,余留骨段有無錯位愈合,有無正常的咬合關系。4. 是否伴有牙列的缺損或缺失,缺牙的數量。余留牙是否健康,能否作為基牙,有無可保留的殘根、殘冠,有無需拔除的牙齒和殘根。5. 缺損區創面是否愈合,有無感染,有無新生物及腫瘤復發象

33、。6. 口腔內有無瘢痕組織牽拉,舌運動、張口是否受限。 7. 有無顏面部畸形及畸形的程度。 【治療原則及方案】獲得性下頜骨缺損的修復應分為兩類,一類是不連續下頜骨的修復治療,主要是植骨前的準備與修復,另一類是連續的下頜骨的修復治療,即植骨后的修復。此類修復與種植義齒和部分義齒相似,所以,獲得性下頜骨缺損的修復的重點是植骨前的準備與修復。1. 不連續下頜骨缺損的修復治療 不連續下頜骨的修復治療的目的是恢復和保持下頜骨的正常位置,為進一步采用游離骨瓣或非游離骨瓣植入或采用牽引成骨修復骨缺損做好準備。應遵循下列原則和要求:(1) 余留下頜骨段保持在正常位置上,不偏斜和移位,以免形成難以糾正的錯位愈合

34、或畸形。保持和恢復余留牙間的牙合接觸關系,部分恢復咀嚼功能。(2) 利用上頜牙列為支抗保持下頜骨的位置。(3) 盡可能利用和保護余留的口腔組織。(4) 根據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修復體:1) 頰翼頜導板:當下頜骨缺損量較小,并有較多穩固的下頜后牙存在,剩余骨段偏斜位程度較輕、未有繼發畸形時,在下頜可戴用這種頜導板。2) 翼腭托頜導板:當下頜骨缺損量大,下頜后牙剩余的少,剩余下頜骨段偏斜移位程度較重,或已有繼發畸形存在時,可在上頜戴用彈性翼腭托頜導板。3) 缺損小、頷骨無偏移者可直接采用多基牙固定橋修復。 4) 一側下頜骨后部缺損,無條件再做植骨者可直接采用上頜或下頜雙牙列修復。2. 保持連續的下頜

35、骨缺損的修復 對保持連續的下頜骨缺損和經植骨恢復了下頜骨連續性的患者的治療應著重修復缺損組織,恢復缺損的牙列及口腔組織,重建其咀嚼功能,改善其語言功能和面形。應遵循以下原則和要求:(1) 對影響修復的瘢痕組織,或植骨區的尖銳骨嵴、骨尖應先進行修整,必要時行前庭溝成形術。(2) 對下頜骨保持連續但缺損區明顯薄弱,難以承負牙合力的缺損,仍應先通過植骨修補缺損區,增強其承負牙合力的能力。(3) 對無明顯薄弱部分的下頜骨缺損,可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修復體進行修復:1) 缺損區較小和缺牙數較少,余留基牙較好的患者應采用固定橋修復。 2) 缺損區較大和缺牙數較多,余留基牙較差的患者應采用可摘部分義齒進行

36、修復,應擴大基托面積,必要時應在義齒組織面加襯軟襯材料。3) 有足量骨組織的患者可選擇種植義齒進行修復。第五節 牙周炎(牙周夾板治療)【概述】牙周炎的修復治療是其綜合治療方法之一,牙周炎修復治療的方法有調牙合、 正畸矯治、夾板固定等。其目的是調整咬合接觸時的早接觸和牙合干擾,消除創傷,減輕牙周支持組織的負擔;固定松動牙,使合力得到分散,并可控制牙齒病理性松動和移位,使牙周組織獲得生理性休息,為牙周組織愈合創造條件;提髙咀嚼效能,從而增進全身健康。【臨床表現】1. 牙周組織吸收破壞。2. 牙松動和移位。3. 咀嚼功能下降。4. 牙列中牙齒之間接觸點喪失。5. 可伴有牙列缺損。【診斷要點】1. 經

37、口腔內科治療后患牙炎癥已基本控制,口腔衛生自我保持良好狀況。 2. 是否有牙列缺損。3. 牙列缺損的缺牙數目、部位,缺牙區范圍。4. 患牙松動度。5. 缺牙區牙槽骨愈合是否良好,有無骨尖、殘根、增生物、牙槽嵴形態以及吸收狀況。6. 缺牙區粘膜無疾患。7. 有無不良修復體。8. 上下牙列咬合關系,有無牙合干擾、早接觸等。9. 結合X線片檢查患牙和余留牙的牙周支持組織健康狀況,根周骨支持量、骨組織密度和結構。 【治療原則及方案】牙周炎修復治療之前應作出全面治療計劃,并遵循綜合治療原則完成治療。 牙周炎修復治療一般按以下原則。1. 牙周炎修復前必須經牙周系統治療,并基本控制炎癥。 2. 盡可能保存患

38、牙。(1) 牙槽骨吸收未超過根長2/3患牙應予保留。(2) 多根牙牙周袋深達根分叉以下,但經分根治療后牙周組織炎癥能控制的患牙,應予保留。(3) 傾斜移位和明顯伸長的患牙,采用固定夾板或固定一活動夾板治療時,患牙應作根管充填后予以保留。3. 下述情況的患牙可以考慮拔除: (1) 松動牙牙周袋深達單根牙的根尖區。 (2) 牙冠嚴重破壞的牙周病患牙以及殘根。 (3) 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的2/3者。(4) 牙明顯移位、傾斜、松動、伸長,難以消除牙合干擾或創傷者。(5) 前牙松動、移位,影響發音和美觀,又不利于夾板就位者。 (6) 少而孤立的余留牙,難以減輕其牙周組織負荷,控制病理性松動。(7) 上述

39、(3)(4)(5)(6)的患者如采用套筒冠牙周夾板修復時,仍可酌情考慮保留。4. 固定松動牙 固定松動牙的數量和范圍,取決于牙松動度及其在牙弓上的位置,可考慮以下幾方面:(1) 有一定數量的健康牙包含在夾板固定范圍。無健康牙存在時,夾板固定范圍應包含所有余留牙。(2) 松動牙數越多,松動度越大,夾板固定的牙數和范圍應相應增加。(3) 缺牙數量多,余留牙少,應利用余留牙,擴大固定范圍,并應充分利用缺 牙區支持組織的作用。夾板設計時,應考慮減少側向力和扭力,以免基牙和余留 牙創傷。(4) 對頜為可摘義齒,夾板的固定范圍可適當縮小。對頜牙健康,牙合力大時, 擴大夾板固定范圍,以免余留牙創傷。(5)

40、夾板固定時間的長短,需根據牙周炎的病因和性質。1) 病因去除牙齒松動能消失者,可作短期暫時性固定。 2) 不可恢復的病理性松動牙,應采用長期恒久性固定。3) 恒久性夾板修復治療前,可采用過渡性的暫時性夾板固定,以便觀察療效。5. 修復缺失牙,恢復正常咬合接觸和鄰接關系,恢復咀嚼功能,維持牙周組織的健康。(1) 恢復牙弓的完整性和穩定性的同時,應注意在行使咀嚼功能時,牙周夾板固定牙的牙周組織所能承受牙合力的能力,應采取降低牙合力、分散牙合力、減小側向力等措施,以避免牙周夾板固定的牙齒支持組織損傷。(2) 調整咬合,采用調磨、正畸或修復的方法,恢復鄰接關系,消除食物嵌塞和創傷性牙合,建立協調的牙合關系。6. 適當控制牙合力,以保護基牙和余留牙。(1) 分散牙合力1) 消除咀嚼時牙的早接觸點和袷干擾,避免個別牙的創傷。 2) 修復缺牙,恢復牙弓的完整和穩定,改善咬合和鄰接關系,以組牙型分散牙合力。3) 可摘式牙周夾板可利用牙合支托、牙合墊、切溝、鄰間溝等夾板部件裝置,將牙合力分散到支持牙上;4) 固定式和套筒冠式牙周夾板可將夾板范圍內的牙齒形成“多根后牙”,加強支持力,分散牙合力,減輕個別牙的負擔。(2) 降低牙合力:減小牙周夾板中人工牙的頰舌徑寬度、牙尖斜度,增加副溝,擴大外展隙。(3) 避免不利牙合力1) 用正畸方法改變牙長軸方向,糾正傾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