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馬煤礦永久避難硐室功能測試報告_第1頁
洗馬煤礦永久避難硐室功能測試報告_第2頁
洗馬煤礦永久避難硐室功能測試報告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功能測試報告硐室類另寸 井下避難硐室(40人)測試結果 合 格測試日期主測: 審核:甕安縣洗馬煤礦緊急避險設施功能測試報告為檢驗緊急避險設施安裝質量, 確保符合規定和設計要求 ,7 月 26 日由總工 程師牽頭組織通風隊、技術科及安裝廠家對井下避難硐室進行功能測試 .1 硐室概況井下避難硐室位于井底車場附近 . 硐室采用混凝土支護,底板采用混凝土地 面。硐室為該礦井下作業和管理等人員提供避險場所, 并考慮不低于 1.2 的備用 系數,額定避險人數為 40 人。設計尺寸為:硐室總長 34m (兩個過渡室=10m生存室=24m);硐室斷面為 半圓拱,凈寬3.0 米,凈高2。2米。硐室與巷道之間采用

2、厚800mm勺鋼筋混凝土墻隔開,避難硐室頂板及兩側采 用鋼筋混凝土支護,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O硐室底板采用混凝土地面,厚100mm 鋪底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硐室地面高于相鄰巷道底板不小于 200mm整個避難 硐室勺巷道支護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灌。2 測試內容緊急避險設施氣密性、電源、供氧、調度通訊等功能。3 測試條件及測試用主要儀器3.1 測試條件:相對濕度: 098環境溫度:15C 35C大氣壓力:86kPa106kPa3。2 測試用主要儀器干濕溫度計(WQG-1):測量范圍:-26 C51 T ;溫度準確度:0.2 C ; 相對濕度準確度:± 5%精密數字氣壓計(BJ-1):測量

3、范圍:土 3000Pa;分辨率:土 10 Pa (相對壓 差測量)聲級計(TES-1357):測量范圍:30130dB準確度:1.5dB管道浮子流量計( LZMG) :測量范圍: 100m3/h500m3/h ;工作壓力: 0.6MPa氣相色譜儀(SP-3430):熱導檢測器常量分析線性范圍:10 5;氫焰檢測器常量分析線性范圍:10-68L瓶裝混合標準氣樣:甲烷濃度:1.06 % ; 一氧化碳濃度:50X 106 ; 二 氧化碳濃度:1.53 % ;氧氣濃度:18% ;其余為氮氣8L瓶裝一氧化碳標準氣樣:一氧化碳濃度:10 %,其余為空氣,充裝余壓不 小于9MPa秒表:精確度:1s氧壓表:量

4、程范圍:025MPa(絕對)分辨率:0。5 MPa鋼尺:精確度1mm體重計:精確度1Kg3.3測試裝備檢驗和計算 測試用計量器具均應提前進行檢驗和校正; 二氧化碳完全釋放后最大濃度計算:N瓶? L瓶?V1000S室=17。4%式中:N瓶-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汽化氣體中二氧化碳濃度,按 95%計算;L 瓶一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凈重,kg;V -液態二氧化碳汽化氣體體積,按0.640m3/kg計算;s 室-生存硐室容積,m 一氧化碳釋放后最小濃度計算:N瓶? L瓶?V1000S室6=3120 10式中:N瓶-測試用一氧化碳標準氣體中一氧化碳濃度,按10%+算;L 瓶-一氧化碳標準氣瓶容積,L;V 測試

5、用氣瓶壓力,按9MP計算;s 室-生存硐室容積,m4測試方法4.1氣密性測試(1)氣密性檢測在關閉防護密閉門和密閉門后,關閉單向排氣手動控制閥 ,打開壓風供氧控 制閥門,通過精密數字氣壓計測定硐室內外壓差達到 500Pa土 20Pa時記錄壓差值 V1并關閉壓風供氧閥門,等待30min后再次記錄壓力值V2。硐室卸壓速率按式1計算:s Vi V20.5式 1式中:S 硐室卸壓速率,Pa/h ;V1 硐室內外初始壓差,Pa;V2 檢測結束時的硐室內外壓差,Pa。(2)正壓維持檢測打開單向排氣手動控制閥,關閉防護密閉門和密閉門,緩慢打開壓風供氧控制閥門,通過精密微壓差計測定硐室內外壓差,記錄單向排氣閥

6、開始工作時的硐 室內壓力值即為自動泄壓值。4。2氣幕和壓風噴淋系統檢測(1)壓縮空氣幕檢測在防護密閉門完全敞開和密閉門關閉狀態下,打開壓縮空氣鋼瓶閥門,按照操作說明書要求檢查減壓后管路壓力值,使用鋼尺測量氣幕噴射氣流的長度和寬 度,對照防護密閉門框的長寬尺寸,判定氣幕覆蓋整個防護密閉門的情況。(2)壓風氣幕檢測在防護密閉門關閉和密閉門完全敞開狀態下,打開壓風控制閥門,檢查管路 壓力值,使用鋼尺測量氣幕噴射氣流的長度和寬度,對照密閉門框的長寬尺寸, 判定氣幕覆蓋整個密閉門的情況。4.3供氧系統測試(1)壓風系統檢測關閉防護密閉門和密閉門,逐步打開壓風供氧控制閥門至最大位置,記錄壓風出口壓力、供風

7、流量,多套壓風供氧裝置共用的應同時打開分別檢測,然后累積總供風能力;在壓風供氧控制閥門至最大位置時,使用聲級計在距壓風出口1.0m處測量噪聲,多套壓風供氧裝置共用的應同時打開分別檢測,取最大值為 檢測結果。4。4高壓管路承壓檢測關閉與高壓管路連接的所有氣源,拆除高壓管路最終出口與手動增壓泵連接使用手動增壓泵(使用純凈水作為增壓介質,)對封閉管路加壓,在22.5MPa壓 力下保壓1小時后,記錄管路壓力。4.5電源檢查停止設施外供電,啟用不間斷電源,觀察監控等裝備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檢 查時間不少于2小時。4。6調度通訊功能檢查檢查調度通訊與礦調度室的直通功能是否正常。5測試數據(1)氣密性試驗氣

8、密性試驗記錄表記錄人:時間:2013年7月31日初始壓力(Pa)520開始時間9:20結束壓力(Pa)380結束時間9:50卸壓速率(Pa/h)280(2)自動泄壓試驗 自動泄壓試驗記錄表記錄人:時間:2013年7月 31 日測定數據(Pa)210(3)壓縮空氣幕檢測氣幕覆蓋能力檢測記錄表記錄人:時間:2013年7月31日壓縮空氣幕壓風氣幕最終壓力(MPa0。55最終壓力(MPa0。67門框咼X寬(m)1。80X1。10門框高乂寬(m1.80 X 1。10氣幕咼乂寬(m)1。86 X 1。53氣幕咼乂寬(IT)1.90 X 1。60(4 )壓風能力、噪聲測定壓風供氣系統能力和噪聲測定記錄表記錄

9、人:時間:2013年7月31日第一組第二組結果最終壓力(MPa)0.210.20取大流量(m3/mi n )7。87.515.3噪聲(dB)6365.565.5(6)高壓管路承壓試驗高壓管路承壓測定記錄表記錄人:時間:2013年7月31日高壓管路名稱保壓狀態下余壓(MPa第一組高壓氧氣管路(左)22。4第二組高壓氧氣管路(右)22.5過渡室高壓空氣管路22。5(7 )電源檢查停止硐室電氣設備外供電源,備用電源自動投入,2小時測試正常(8 )調度通訊功能檢查使用調度直通電話呼叫調度室,通話質量清晰。6測試數據分析(1)氣密性通過測定,生存硐室卸壓速率為280Pa/h,符合卸壓速率不大于350&#

10、177; 20Pa/h 的要求。(2)自動泄壓情況通過測定單向排氣閥工作狀態,實測結果為210Pa,確保生產硐室內部壓力滿足始終高于外界壓力100Pa以上的要求。(3)壓縮空氣幕、壓風氣幕檢測情況通過對壓縮空氣幕、壓風氣幕在操作要求壓力下檢測氣幕覆蓋范圍 ,測得壓 縮空氣幕覆蓋范圍為1。86X1。53m壓風氣幕覆蓋范圍為1。90X 1.60m,均大 于門框范圍(1.60 X 0。80m,能夠滿足覆蓋整個防護密閉門的要求。(4) 壓風能力、噪聲測定情況通過對最大壓風流量、最低壓風壓力和壓氣噪聲的測定,測得最低壓風流量 為15.3m3/min,按照每人每分鐘供氣量不得低于 0。3的要求,該避難硐室額定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