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輪總復習單元質檢卷:第十四章區域生態環境建設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輪總復習單元質檢卷:第十四章區域生態環境建設Word版含解析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四章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時間:45 分鐘 滿分:100 分) _單元質檢卷第 28 頁 一、選擇題(每小題 4 分,共 56 分) (2018 河北唐山一模)甲湖流域歷史上水旱災害頻發 ,且部分地區含磷地層廣泛出露。 1962 年湖口水 閘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蓋率大幅度下降。 1980 年以來,甲湖富營養化嚴重,藍藻水華頻發。據此完 成 13題。 1 甲湖西部藍藻多于東部,形成此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泊西部水量大 B. 湖泊西部河流和城市多 C. 湖泊西部水溫高 D. 湖泊東部有出水口 ,水體更新快 2在農業社會時期,甲湖藍藻易發生在( ) A. 豐水年份夏季 B.枯水年份冬季

2、 C.豐水年份冬季 D.枯水年份夏季 3半個多世紀以來甲湖水生植物覆蓋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全球氣候變暖 B.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 C.水質惡化 D.湖口水閘建設 答案 1.B 2.A 3.D 解析第 1 題,從圖中可看出,甲湖西部河流和城市多,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較多,富含營養物質的廢水隨 地表徑流入湖較多,易出現水體富營養化,B 項正確。同一湖泊水量、水溫和更新速度差別不大。第 2 題,由材料 甲湖流域歷史上水旱災害頻發 ”可知,該流域為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根據材料 部 分地區含磷地層廣泛出露 ”可推測出,豐水年夏季降水多,地表徑流侵蝕搬運能力強,含磷地表出露地 區的物質

3、被大量侵蝕搬運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莊富含養分的污水被帶入湖中 ,易出現水體富營 養化。第 3 題,修建湖口水閘后,甲湖水位季節變化減小,冬春季水位較高,露灘”和曬灘”時間縮短,水 生植物種子難以萌發生長,導致水生植物覆蓋率大幅度下降。 中征集市 *單小城巾 6湖泊 ztflf (2018 江蘇南京三校四模改編)右圖為河南省南陽石漠化景觀,這些石漠化區域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壞 , 巖石大面積裸露,土地生產力衰退。同時由于缺少植被涵養水源 ,已引發不同程度的干旱,導致當地農 業生產條件惡化,人畜飲水困難。讀圖,完成 45 題。 4該地區石漠化加劇的主要原因是 ( ) 土質疏松土壤貧瘠 過度墾殖亂砍

4、濫伐 A. B. C. D. 5治理該地區生態問題的對策措施合理的是 ( ) 封山育林、建設草地 實施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措施 跨流域調水 發展小麥種植 A. B. C. D. 答案 4.B 5.A 解析第 4 題,該地區位于河南,石漠化加劇,巖石大量裸露,主要原因是過度墾殖、亂砍濫伐 ,破壞了地 表植被,對。土質疏松是黃土高原的特征 ,錯。土壤貧瘠不是巖石裸露的原因 ,錯。第 5 題,治 理該地區生態問題的對策措施合理的是封山育林、建設草地 ,對。實施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措 施,降低流速,沉積泥沙,減少土壤流失,對。跨流域調水不能減輕水土流失 ,錯。發展小麥種植會 加重水土流失,錯。 (20

5、18 山東濟寧二模)草地總生物量包括地上和地下生物量 ,其中地下部分分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 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為草地退化與否的敏感性指標。下圖為三江源地區某草地生物量分配構成圖 , i、n、川代表退化程度不同的三種草地 ,其中極度退化的天然草地被稱為黑土灘。讀圖 ,完成 68 題。 6導致三種草地地上生物量低于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原因是 ( ) 60 40 30 0 I A.強風 B.低溫 C.干旱 D.過度放牧 7黑土灘、退化人工草地、未退化天然草地對應的序號分別是 ( ) A. I、 、山 B. n、m、i C. H、I、山 D. inni 8針對黑土灘的治理,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設置圍欄

6、禁牧 禁捕食草動物 設置草方格沙障 補播草種 A. B. C. D. 答案 6.B 7.C 8.D 解析第 6 題,該地區位于三江源地區,三江源位于我國青藏高原地區 ,海拔高,氣溫低,凍土廣布,植物體 死亡后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被微生物分解速度快 ,所以地上生物量比地下生物量少 ,故選 B 項。第 7 題,根據材料可知,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為草地退化與否的敏感性指標。極度退化的天然草地被稱為 黑土灘。讀圖可知 活根生物量最少,所以應為黑土灘。因為人工草地退化前比天然草地植株密度 大,所以退化后的人工草地死根生物量比天然草地的生物量大 ,活根生物量比未退化的天然草地少 ,即 I為退化的人工草地,川為

7、未退化的天然草地,所以選 C 項。第 8 題,黑土灘為極度退化的天然草地 , 三江源地區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過度放牧、亂采濫挖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治理黑土灘應從合 理放牧、實行圈養、種植牧草等方面入手 ,故正確;禁捕食草動物,可能會導致某些物種泛濫成災 導致生態失衡,故錯誤;草方格沙障主要是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故錯誤。 (2018 河南鄭州三模)風滾草是植物中的 流浪漢”當干旱來臨時,其根部從土層中收起,植株形成團狀, 隨風滾動(圖 1)。在風滾草找到合適環境后,重新扎根,發出新芽。移動中的風滾草受柵欄、建筑等阻 擋堆積(圖 2),對生活、生產和生態產生廣泛影響。讀圖 ,完成 911 題。 團1

8、 9風滾草的主要習性為( ) A.耐寒 B.耐旱 C.耐風 D.耐漬 10.導致風滾草移動的主要因素是) A.旱災 B.水源 C.大風 D.障礙物 11.風滾草的滾動傳播可能會導致 ) A.環境污染 B. 土地退化 C.生物入侵 D.生物多樣性增多 答案 9.B 10.C 11.C 解析第 9 題,據材料可知,當干旱來臨時,風滾草根部從土層中收起,植株形成團狀,隨風滾動,說明滾草 能適應干旱的環境,主要習性為耐旱。第 10 題,據材料可知,風滾草隨風滾動,說明導致風滾草移動的 主要因素是大風。第 11 題,據材料可知,在風滾草找到合適環境后,會重新扎根,發出新芽,并且風滾草 適應環境的能力強,

9、風滾草的滾動傳播可能會導致生物入侵 ,影響當地生物多樣性。 (2018 青海金優沖刺卷)若爾蓋地處黃河上游、青藏高原東部,屬新構造運動上升區,素有黃河蓄水池 之稱,若爾蓋地區濫采亂挖泥炭現象十分嚴重 ,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勢。下圖為 19902016 年若爾蓋地 區不同級別荒漠化面積的變化。讀圖 ,完成 1214 題。 12.若爾蓋地區被稱為黃河 蓄水池”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豐富 B.濕地廣布 C.畜牧業發達 D.人口稀少 13.1990 2016 年,若爾蓋地區( ) A. 荒漠化總面積持續增加 B. 中度荒漠化變化幅度最大 C. 輕度荒漠化減少速率先快后慢 D. 重度荒漠化面積以減少為主

10、 14. 推測若爾蓋地區經濟支柱是 ( ) A.靠天養畜牧業 B.物流業 C.農產品加工業 D.軟件開發業 答案 12.B 13.B 14.A 解析第 12 題,若爾蓋地區位于青藏高原,降水較少,A 項錯。海拔高,氣溫低,蒸發弱,以冰雪融水為主, 形成濕地。被稱為黃河 蓄水池”,主要原因是濕地廣布,B 項對。畜牧業發達與被稱為 蓄水池”無 關,C 項錯。人口稀少與被稱為 蓄水池”無關,D 項錯。第 13 題,根據圖示曲線,19902016 年,若爾蓋 地區荒漠化總面積波動增加,A 項錯。中度荒漠化變化幅度最大 ,B 項對。輕度荒漠化整體上增加 ,C 項錯。重度荒漠化面積以增加為主 ,D 項錯。

11、第 14 題,該地自然環境惡劣,地廣人稀,推測若爾蓋地區 經濟支柱是靠天養畜牧業,A 項對。地廣人稀,交通不便,不適宜物流業發展,B 項錯。經濟落后,生產 力水平低,農產品加工業很少,C 項錯。科技水平低,軟件開發業落后,D 項錯。 二、綜合題(共 44 分) 15. (22 分)(2018 湖南長沙長郡中學月考)結合圖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剛果盆地,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位于中部非洲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剛果民主共和 國國土 54%被森林覆蓋。熱帶雨林的面積僅次于南美洲亞馬孫平原 ,有地球第二肺”之稱。過度砍 伐導致森林覆蓋率不斷下降。聯合國糧農組織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 ,該地區森

12、林采伐速度已經超出 森林再生能力的極限。 材料二 剛果盆地邊緣礦產資源豐富,金剛石、銅、鍺、鈷、錫、鈾、錳、鉭的儲量都居世界前列 有中非寶石”之稱。盆地為該國重要農業區 ,產油棕、咖啡、橡膠、煙葉等。 (1) 從地質作用的角度分析剛果盆地的形成過程。 (6分) (2) 剛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積量大,但是伐木業并不發達,分析其原因。(6 分) (3) 結合材料,試分析該國過度砍伐森林的種種誘因。 (6 分) (4) 試分析該流域過度砍伐森林對剛果河中下游水文方面帶來的影響。 (4 分) 答案(1)斷裂陷落而形成低地;熱帶雨林氣候多雨使洼地積水成湖 ,湖水逐漸侵蝕邊緣,致湖水外泄;湖 盆出露

13、形成盆地。 (2) 四周地形崎嶇(或盆地四周多山地),陸地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線平直),沿海無 大型港口,水運交通不便;本地經濟落后,市場狹小(或木材需求量小)。 (3) 為出口木材增加收入而砍伐森林 ;為增加糧食產量而開墾土地,使森林遭破壞;因大肆開采金剛 石、銅等礦產破壞了地表植被。 (4) 河流流量變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 解析第題,地質作用包括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內、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態。地殼受斷層作用 陷落而形成低地,因周圍高原完整,形勢封閉,后因多雨而逐漸積水成湖,而后湖水逐漸侵蝕邊緣,湖盆 出露形成盆地。第(2)題,林木蓄積量大,但是伐木業并不發達,主要應考

14、慮市場需求量小,運輸不便,伐 木技術水平低,以及人口稀少、勞動力不足等。由圖可知該地區四周地形崎嶇 (或盆地四周多山地), 陸地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線平直),沿海無大型港口 ,水運交通不便;本地經濟落后,市場 狹窄(或木材需求量小)。第(3)題,材料一顯示該地區森林樹種豐富 ,材料二顯示該地區礦產資源豐富 , 為該國重要農業區,因此過度砍伐森林主要是由于商業伐木、農墾和開礦等。第 (4)題,本地區為熱帶 雨林氣候,因此森林的生態效益主要為保持水土、涵養水源。 1IITF 16. (22 分)(2018 山東淄博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位于河北省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塞

15、罕壩 ,海拔 1 0002 000 米,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曾是 清朝著名的皇家獵苑。后來由于人為原因 ,荒漠化嚴重。1962 年始,塞罕壩歷經三代人的青春和汗水 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營造起萬頃林海,成為京津冀地區一道強大的生態屏障,用 實際行動詮釋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右圖為塞罕壩林場及其周邊區域簡圖。 (1) 推測塞罕壩的地帶性植被類型并說明理由。 (4 分) (2) 說明塞罕壩植樹造林成活率低的自然原因。 (6 分) (3) 結合圖文資料,分析塞罕壩成為京津冀地區生態屏障的原因。 (6 分) (4) 你是否贊成塞罕壩發展旅游業 巧青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6

16、 分) 答案(1)主要植被類型:森林草原(或森林和草原)。理由:年降水量 400600 毫米(或 400 毫米左右,屬于 半濕潤區向半干旱區的過渡帶,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帶 ,屬于半濕潤區),屬于 森林和草原的過渡帶。 (2)高寒 (冬季漫長寒冷 );干旱 (或降水少 ,水源短缺 ); 多風沙 ;生態環境脆弱 ;土壤貧瘠 (或土地荒漠 化嚴重 )。 (答對三條即可 ) (3)防止沙地南侵 (或防止風沙對京津冀的侵襲 ); 涵養水源 ,保障京津冀用水 (或是京津冀的水源 地)。 (4)贊成 :具有獨特的旅游資源 ;促進經濟發展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促進就業 (提高居民收入 );促進 基礎設施建設 ; 促進文化交流。 (答對四條即可 ) 或不贊成 :市場距離較遠 ;交通不便 ;適合旅游的時間短 ;旅游資源地域組合 (或集群 )差 ;基礎設施 差(接待能力弱 );生態環境脆弱 (或環境承載力小 ,人口容量小 );容易引發環境 (生態)破壞 ;對當地居民 生活 (文化 )造成沖擊。 (答對四條即可 ) 解析 本題以塞罕壩為載體 ,考查自然帶的分布及其成因、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塞罕壩的生態意義、 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等 ,主要考查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第 (1)題 ,塞 罕壩的地帶性植被類型 ,主要結合當地的氣溫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