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需要反思的有哪些_第1頁
家長教育孩子需要反思的有哪些_第2頁
家長教育孩子需要反思的有哪些_第3頁
家長教育孩子需要反思的有哪些_第4頁
家長教育孩子需要反思的有哪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家長教育孩子需要反思的有哪些常詢問孩子在班級的名次家長不能以每次考試成績的排名來肯定或否定孩子,對于一個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復強調名次,勢必使孩子陷于自卑。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僅會使其學習成績進一步下降,孩子未來的整體發展都會受到妨礙。常指責孩子的失敗比如有兩個孩子的語文考試不及格,家長甲對孩子說:“媽媽和爸爸都很關心你的語文成績,我相信這次考試還沒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 ”家長乙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 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學 ! ”家長甲傳達的是關心和愛護,家長乙引發的卻是焦慮和憎恨,前者能激發孩子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注重于問題的解決; 后者則會打擊孩

2、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孩子通常都會實踐父母和教師對他們的期望,給孩子摧毀性的預言則會造成傷害。常阻止孩子玩耍并命其回到書桌前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止,迫使其“學”,而且學之不盡,孩子必然會產生厭煩心理。成功的教育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即將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而不恰當的教育,則只會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學習興趣也沒有了。在生活、學習中包辦太多孩子未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事事都太過依賴父母。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每個人永久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承擔著對孩子的“搖籃教育”,同時父母也是孩子的終生老師,關系到孩子的“終生教育第一、過分溺愛,忽視非

3、智力因素的培養孩子是父母的愛情結晶,愛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愛孩子卻是人類獨創的一種另類之愛。在世界各國的家庭教育中,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程度當仁不讓地名列前茅。這種溺愛,是人性之中愛的光輝的一種畸形心理,在這種非常態的愛被放大以后,溫柔變成一副枷鎖,疼愛化做一個圈套。人性被扭曲后的結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種到了年齡便把小獅子扔進茫茫草原之母獅釋放出來的獸性。對此,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段經典的話:“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除了溺愛,嚴格的中國父母們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視也相當可怕。在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嚴重扼殺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

4、意志和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從三四歲甚至更早,父母們便開始命令孩子們學漢字、念唐詩、背宋詞、練算術,而不去顧及孩子愛玩的天性,一味地學死知識,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將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和創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后。可孩子畢竟是孩子,縱然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有無數個理由,又豈找出一個借口,去挑戰和反對瞪著大眼、攥著拳頭、攜帶著中國傳統文化因子的家長的種種威嚴 ?第二、心靈施暴,扼殺獨立人格的樹立有一個關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說的就是中國家庭教育和國外的區別:一個中國兒童拿著自己畫的圖畫讓父母鑒賞,他會說,你看,我畫得象不象?同樣,國外的孩子會向父母說,你看,我畫得好不好 ?這一“象”一“好”,

5、僅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相同的環境下,異樣的提問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道理自不必多解釋什么,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躍然紙上。自古至今,中國人從來不缺乏智慧,但我們對于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的缺乏,卻是毫無疑問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如果我們的老師從小就遭受著一種心靈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陳舊的理念并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責任再次落到他們身上時,我們所享受的待遇將是多么可怕呀 !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師的培養下,完全沒有樹立起獨立的人格。這不是父母的錯誤,而是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哀。第三、物質刺激,變相拜金主義的誘導在中國家庭教育下長大的孩子

6、,對于物質刺激這個詞語一定并不陌生。據了解,這好象是中國父母們獨有的殺手锏:考試成績全部85 分以上,給孩子買飛機玩具和酸奶; 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進入前三,獎勵 100 塊錢。反此種種,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卻驚人的相似。當人生觀的追求轉化成物質上的貪婪,我們又從何談起獨立的競爭意識和健全的人格呢 ?道理有時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繼出臺了所謂“見義勇為獎”等種種令人哭笑不得的制度,這不是一個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個法制尚未健全的國度里,一個民族和一種文化的悲哀。在孩子的心靈里,這是一種變相的拜金主義誘導,也許正是從這一刻起,一道腐敗的大幕已經悄悄拉開。第四、動輒體罰,應試教育的

7、最好幫兇體罰對于中國的孩子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特別是在農村孩子和教育欠發達地區的一些學校里。中國家長們理由萬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個嶄新的輪回繼續著:被棍棒打出來的父母們依然棍棒著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來的老師們依然棍棒著自己的學生。誰都知道,應試教育的填鴨式教學是不對的。但對于等好成績都等紅了眼的父母們來說,他們管不了這些,他們最舒服的感覺和稱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學校教育,做好應試教育的幫兇。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父母第一句話就是,你們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了嗎,就想去玩兒! 你們老師不是讓你寫五十遍新字詞嗎,你寫了幾遍了這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也是每個人都服從

8、過的?,F在想來,是不是很搞笑 ?第五、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標的遠景性和階段性這大概不能全怪中國家長,因為很多家長還在為生存奔波。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們覺得當官好,就對孩子說好好學習,爭取以后做大官 ; 明天他們如果覺得寫書賺錢,就會買來一堆文學作品,讓孩子發奮讀書。當然,家長自身的素質也大不相同,相應出的做法也會不同程度地出現差別。即使如此,中國家庭教育對孩子未來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遠景性和階段性,或者有了針對性沒了方向性等等顧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為方式,是不用懷疑的。甚至,這個現象有兩個極端。一是家長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長的話一言九鼎,讓你上東你不敢去西。二是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完全

9、“野生生長”,他們從來不對你說向東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隨便打狗或攆雞。但無論如何,對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視或過分重視,帶來的后果都是不盡如人意的。第六、精神方面,孩子是家長最熟悉的陌生人如果說以上五個方面更多是從孩子的幼年教育出發,那么以下五個方面則更多關注家長們對長大孩子的教育。早期的家庭教育父母在某種程度上是主人,但到成年期間的教育,父母主人翁的身份便被學校分擔了很大一部分。經??梢月牭郊议L們說這樣的話:終于輕松了,我兒子住校了 ;學校老師會教育好孩子的,咱該歇著啦 ; 孩子一個月甚至半年才回家一次,我上哪兒去教育他呀?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這里沒有達成完整的默契,分歧便誕生了。隨著分歧誕生的是,

10、一方面孩子迅速成長,新環境和新朋友等人際關系不斷確立和穩定,而另一方面是家長對孩子的陌生。經常不見面,見面后又只是不冷不淡地說幾句客套話而已。最終,孩子成為家長們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孩子的過去,陌生的,是孩子的精神和未來。第七、事業方面,孩子淪為家長實現未泯理想的工具“我們那時候條件差,都沒機會念大學,所以你要好好學習,爭取上大學深造! ”大部分中國家長都是這么想的,至少在孩子小的時候是這樣:好好學習,以高分考個好大學。這似乎是中國家長們對孩子們唯一的期待。但考上大學以后呢 ? “你看我念了大學,有了學歷,結果還是沒當個象樣的官,所以你念完大學,一定要當大官 ! ”這是另外一部分高學歷家

11、長的說法。于是,從幫孩子選小學開始,甚至不惜跑路子拖關系,再進重點中學,然后孩子考上大學了,回家問父母,我應該填報什么志愿啊?這就是中國的孩子,再過幾天就要踏進大學校門了,還得回家問問父母要選擇什么專業! 此種后果,完全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惡果:由孩子被動地聽家長吩咐,逐漸深化,趨向同化,最后到向家長詢問,終于淪為家長實現他們未泯理想的工具。第八、道德方面,家長和學校教育一起超級空白這個話題應該和我們提倡的“以德治國”結合起來,那樣會更加精彩,也會更加顯示出中國對于道德問題的無奈。試想,如果道德都被掛在嘴邊上說事,我們所擁有和理解的道德是否已經淪陷 ?這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一個表現。中國家庭教育里,

12、最被重視的是智力因素,至于其他的德、體、美、勞等方面的發展,甚至連學校教育都是一紙超級空文,那又怎么去要求家長呢?小時候發的紅獎狀里寫得清楚:該生在本學期之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績優秀,特此獎勵,以茲鼓勵。但實際是什么?不過只是因為我的試卷被打了95 分,僅此而已。第九、生活方面,近乎泛濫的物質支持這與溺愛有關,但又不完全相同。如果說孩子從小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會因家庭的不同而產生差異的話,那么當孩子長大成人,獨自在外地念書時,近乎泛濫的物質支持就開始了。據筆者的經驗,孩子從小所接受的金錢等物質來源大概有以下幾種:一是成績達標后的“獎金” ; 二是幫父母買東西找回的零錢; 三是家長每天給的飯

13、錢和坐車費用 ; 四是親戚朋友給的獎勵,特別是過年時的壓歲錢; 五是節假期間打的小零工。大體上的這些來源,卻根本無法跟父母提供的物質支持相提并論。物質支持無可厚非,可一旦泛濫,被金錢左右頭腦的人,行為往往是可怕的。第十、性教育方面,孩子順利成長的絆腳石中國教育直到現在,也沒有找到一條合適的性教育方案。要是歸根溯源,挑出家庭教育的毛病來,似乎有失偏頗。好問是孩子的天性,從很小的時候,很多孩子就問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 ?但很多母親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你是我在大街上撿的 ! 或者還會有很多種答案,但總結起來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變著法地回避性教育問題。而學校教育就彌補這一點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在這樣的前提

14、和基礎下,面對一些性知識幾乎為零的孩子,以至于發生什么未婚媽媽、青少年性暴力犯罪等等現象時,除了深刻思考我們教育的失敗之外,我們已經沒有必要去討論它們帶來的危害了。家長和自己的寶寶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好,不要隨口亂說,隨便的給孩子一些承諾,但是到頭來沒有做到,這樣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影響,慢慢的家長失去了自己的信譽,這點對家長和孩子的關系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家長上班很忙,而且每天回來的也很晚,這時候家長工作很累,自然和孩子的溝通就少了,有的人直接就睡覺去了,其實家長和孩子溝通是必須的,哪怕你很累,至少也應該給自己孩子一個擁抱。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去做某些事情,就會有威脅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因為威脅是對孩子自主權的挑戰,也是對孩子本身的不尊重,建議家長可以很好的處理這方面的事情。有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的態度就是兩個字妥協,這類家長對于孩子的溺愛已經十分的嚴重,孩子成長的階段,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有些事情是自己不可以得到的,或者需要努力才可以得到,家長一定要謹記。作為家長要善于鼓勵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從學習和做事情 中得到真的快樂,這樣孩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