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_第1頁
淺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_第2頁
淺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_第3頁
淺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國家英語課程標準關于“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部分指出: “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不是被動接受教育的,他們具有主觀能動性, 應是教學的主體, 回歸學生主體已成為現代教學模式共同的趨向。 本文就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談幾點體會。一、學生主體作用的涵義學生的主體作用, 簡單地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他們能夠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潛能。 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

2、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 ,把學生看成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對象。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事物內在的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性質和方向,因而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 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性格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本身內部的矛盾性。教師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等對學生來說雖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終究還要靠內因起作用。 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

3、習。英語中有句諺語說道:“YOU MAY TAKE A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在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同樣一個老師,同樣一本教材,同樣一個教學環境,不同的學生卻出現不同的學習效果。 導致這種差異有種種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發揮程度不一。 因此,調動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 并確立自身的主體作用意識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二、學生主體作用的確立(一)以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激勵自身主體意識的不斷增強學生是學習的承擔者,是保障其主體地位的決定者。學生為了能使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把自己置于主體地位

4、, 應努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1、要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而英語就堪稱為時代信息的首要載體。 對于中國人來說, 學會英語就等于打開了世界之窗,使自己與世界聯系得更為密切。 學生們只有把英語學習的目的與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標聯系起來, 才能把英語學習真正作為自己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強自己的主體意識。2、要正確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作用。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 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 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為 English c

5、an 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學生們必須認識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方可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3、要善于自我激勵學習動機。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基本條件。一個有強烈學習動機的人, 才可以有強大的學習動力, 也才能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4、要善于自我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要自覺地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總結學習方法,建立認知結構。從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某種滿足感, 并以興奮活躍的思維狀態去面對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 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的同時, 使基礎知識轉移為語言技能,并發展成運

6、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二)以教師正確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應做到:1、更新教學觀念。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觀。二十一世紀將是高科技、高競爭的時代,對外語人才的要求顯然與過去不同。二十一世紀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廣闊的胸懷,豐富的知識,聰敏的智慧,開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傳授英語基礎知識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之一, 但還需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學生的能力,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其次,要認識教師角色的轉變。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教師多數扮演的是一種家長式的角色。而未來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變是“走出演講的角

7、色”,并認為“所有優秀的教師都是激勵者、促進者、輔助者和協調者”。2、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 要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研究學法”為重心,并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學生愛學習,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葉圣陶先生說: “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面對 21 世紀對人才的需求, “授人之漁”已成為師者的最高教育境界。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興趣是一種學習的動力,學習英語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課堂教學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8、 提高學生參與行為的重要場所之一,教師應 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英語學習的興趣產生之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會逐步改善, 繼而產生強烈的參與愿望。 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揮出的主體作用反過來又促進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與學真正進入良性循環。三、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1、創設最佳的學習狀態超級教學作者、美國超級營地創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相信影響學習的兩個核心因素是:狀態和策略。“狀態”即創造學習的適當的精神狀態;“策略”代表授課風格和方式。第三個當然是內容,“內容”即主題。在我們每堂好的英語

9、課中,都會有這三者。但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忽視了“狀態” ,而它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學習之門”必須打開,否則真正的學習無法發生。而那門是一種情緒性的東西 - 學習的門衛。“(引自學習的革命) 為了“打開學習之門 '”,我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媒體協調課堂環境,創造一種輕松的氣氛。2、注重語言交際功能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 communicate),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際,不是我教你學。英語教學就是通過這些交際活動,使學生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在交際過程中,師生雙方的認識活動也是相互作用的。學生認識英語的進展離不開教師對教學規律的認識;教師對教學規律的認識也離不開

10、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的客觀效應。教學就是為了促進這種交流。用英語表示則為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為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我注重交際策略的學習和應用,積極培育課堂真實交際的氛圍,同時盡可能地創設虛擬真實情景進行虛擬真實交際。在英語教學里要把教和用統一起來考慮;要根據學生的需要,用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用什么;怎樣用就怎樣教, 怎樣教也怎樣用。教師或學生不是單純地教或學英語知識,而是通過操練,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要盡量利用教具, 創造適當情景, 進行以英語作為交際的真實的或逼

11、真的演習。這樣使學生不僅能學得有興趣、有成效,而且能真正學到英語的用場,學了就會用。要使學生從最基本階段起就邁入實踐掌握,盡早運用的正確之路。要設法使學生愛學、勤學、會學,把興趣與意識學習巧妙結合起來, 興趣一直高漲; 把成績和能力都抓住不放,能力一直得到突出;把教與學密切結合,使學生經常可以在脫離教師情況下,沿著正確的軌道自主前進。3、激勵創新思維發展當今時代知識更新日益加快, 衡量一個人素質的主要標準不再僅僅是他占有知識的多少。 國外學者指出, 一個人在未來社會必須通過教育擁有三張“通行證” ,即學術性通行證,職業性通行證,以及事業心和開拓技能(創造力)的通行證。人們不難獲得一個共識:新的

12、世紀更加強烈地呼喚著教學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英語課堂教學中,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特別注重學生思維發展訓練,培養思維能力,其做法是:(1) 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我們在著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質量和效果,所提問題做到三個有利于: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非純知識性(如:What haveyou learned from?)有利于建立學生的思維模型 (如:How do you know that? Why?)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Is there any other reason?Could you tell us

1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2) 注重創新能力培養“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展、有所創造。而在傳統的教學中, 學生少主動參與, 多被動接受。學生被束縛在教師的教材、課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創造性個性受到壓抑和扼制。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提出: 學生是教學的主人,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 鼓勵學生自主質疑, 去發現問題,大膽發問,創造質疑情景, 讓學生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 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個性。 而一個人的創新能力的形成要有一個過程, 要從小培養其形成具有創新能力的個性品質,那么,在基礎教育階段,在

14、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發展其創新能力,是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課題,我認為要從變革舊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策略入手,努力為學生創設活動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豐富學生的想象,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3)適時利用多媒體,創設語言教學環境英語電化教學中可運用錄音、錄像、投影、幻燈等為主要媒體進行教學情景設計,可以把語言、人物、環境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聲、像和語言組成的“三維空間”立體教學,使學生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積極參與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 極大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不但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創設一個既有畫面, 又有聲音的情景, 而且還能把那些

15、學生從未曾見過的事物和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通過畫面再現于屏幕,并能根據需要把時間跨度延長,也可以把事物放大或縮小,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幫助學生在英語的氛圍中去理解,去思考 。 如:學習 “ what 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It s fine/rainy/windy/snowy 。”我通過錄像、 錄音引入語言, 讓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感受不同的天氣狀況(晴天、下雨、刮風、下雪) 。逼真的情景,以其聲情并茂的優勢將抽象、 枯燥、單調的語言文字變得直觀、形象、明了、清晰,使語言的功能在動態的畫面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使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理解尤其深刻。時代在呼喚創造型人

16、才,作為輸送人才的主陣地學校,就需要與時俱進。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發展學生主體能力、回歸學生主體地位,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英語是一門語言實踐課,其需要達到的語言技能是要靠學生個人的積極參與和反復實踐才能達到熟練的境界。 作為英語教師,就要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 ,而把學生看成能動的主體,促進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 全員參與,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英語作為 "教育面向世界 " 的重要學科,在新形勢下它的作用顯得更加突出。作為英語教師,我們的任務應是“ 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 ”而不僅是“ teach students English.”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 not fromteacher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