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世界冰川16_第1頁
漫話世界冰川16_第2頁
漫話世界冰川16_第3頁
漫話世界冰川16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漫話世界冰川( 16)胡經國4、巴基斯坦巴托拉冰川 巴基斯坦巴托拉冰川是世界著名的中低緯度大型冰川之一。它位于喀喇昆 侖山系北部,為呈北西南東流向的樹枝狀縱谷冰川。其雪線海拔為 45005300米,伸入洪札河谷中,終止于海拔 2540米的地方。巴托拉流域面 積為 687平方公里,冰川長 59.2公里,總面積為 332平方公里。該冰川南側有 12 條冰流匯入冰川,北側有 4 條冰流匯入。粒雪線以上積累區面積為 144平方 公里,消融區面積為 141平方公里。在海拔 5100米處,冰層的厚度折算成囤積 量,相當于 10301250毫米水層;在海拔 4850米處,相當于 1034毫米水層。 巴托拉冰

2、川平均厚度為 309.9米,最大厚度為 431.7米,總儲冰量為 913.4萬立 方米。該冰川末端年平均氣溫為 9.3C(多年平均為10C)。裸露冰的融期長達 315天,消融的冰層有 18.41米高。冰川上游有充沛的降雪補給,雪線以上地區 年降水量為 2000毫米左右。由于具有低溫條件,因而形成了具有融水徑流模數 高、流量大、水位日變幅小、沖刷強烈等特點的常態活動冰川;年徑流量達 9.3 億立方米。該冰川的冰川床是南低北高不對稱的 U 形谷。這種地形孕育了巴托拉冰 川。 200 年來,該冰川進退幅度不大,冰流速變比較和緩。由于冰川的進退和 冰融水道的變遷,因而經常影響公路的暢通。從 1 966

3、年左右開始的冰川前進, 還將繼續前進 180240米,其后將轉入衰退。那時,冰川距公路尚有 300米左 右。因此可以判定,這次冰川前進不會產生對公路的危害。有關考察組提出的 喀喇昆山公路巴托拉地段的修復建議,已為巴基斯坦方面所采納。聯結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友好公路喀喇昆侖山公路,通過巴托拉冰川末 端。由于冰川的進退和冰融水道的變遷,因而經常影響公路的暢通。因此,中 巴兩國合作在 19741975年及 1979年,共同對巴托拉冰川進行了考察。考察組根據考察所獲得的資料,繪制了巴托拉流域的地形圖;在冰川上布 設了 18個冰川運動速度的橫剖面;繪制了冰川下段年冰面流速等值線圖。通過 考察,對巴托拉冰川的

4、變化趨勢進行了預報。巴托拉冰川考察組采用波動冰量平衡法和冰川末端運動速度遞減率,對巴 托拉冰川末端未來的變化作了如下定量的預測:巴托拉冰川處于前進時期,冰 川末端將繼續前進 180240米左右,每年平均前進 11 米,前進年限為 1622 年左右;到 19911997年間,此時冰川最終達到平衡而終止前進。5、非洲乞力馬扎羅山冰川、乞力馬扎羅山概述在斯瓦希里語中,“乞力馬扎羅山”意為“閃閃發光的山”。乞力馬扎羅山( Kilimanjaro ),又譯為“吉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的 山脈,是一個火山丘,海拔 5963 米,面積為 756 平方公里。它素有“非洲屋 脊”之稱,而許多地理學家則喜歡稱它

5、為“非洲之王”。乞力馬扎羅山是坦桑尼亞東北部的巨大火山體,鄰近肯尼亞邊界。其中央 火山錐稱為基博峰,海拔 5895 米,是非洲最高點。它位于東非大裂谷以南約 160 公里,在奈洛比以南約 225公里。該山的主體沿東西向延伸將近 80 公里,由三個主要的死火山基博峰(Kibo,海拔5895米)、馬溫西(馬文濟)峰(Mawensi,海拔5149米)和 希拉(西拉)峰(Shira,海拔3962米)構成。其中,基博火山時代最新,也最 高,還保持著典型的火山錐和火山口的形狀。并且,同馬溫西火山(海拔 5354 米)在海拔約 4600米處的一段長 11 公里的鞍狀山脊相連。馬溫西火山是先前 的一座高峰的較

6、老的核心。希拉峰(有的資料為:海拔 3778米)僅僅是較早的 一個火山口的殘余。在鞍狀山脊以下,乞力馬扎羅山的主體,以典型火山曲線 向下面的平原傾斜,平原海拔約為 900 米。基博峰上面的烏呼魯峰(Uhuru)是非洲的最高峰。它還在不時地釋放出火 山氣體。科學家在 2003年的一次考察證實,火山熔巖距離頂峰的火山口地表只 有 400米深,但目前尚沒有爆發的跡象。雖然基博峰看來像個蓋著積雪的穹丘,但是其南側卻有一個直徑2.4 公里、深約 300 米(有的資料為: 200 米)的火山口。在這個火山口里,有一個 顯示殘余火山活動的內火山錐。與基博峰有規則的錐形大不相同的是,馬溫西 峰是經受過強烈侵蝕

7、的,山勢崎嶇而且陡峭,并且被東西向狹谷劈開。、乞力馬扎羅山冰川概述在乞力馬扎羅山,海拔1000米以下為熱帶雨林帶,海拔 10002000米之 間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海拔20003000米之間為溫帶森林帶,海拔30004000米之間為高山草甸帶,海拔 40005200米之間為高山寒漠帶,海 拔 5200 米以上為積雪冰川帶。被譽為“赤道雪峰”的乞力馬扎羅山位于赤道附近的坦桑尼亞東北部。在 赤道附近“冒”出這個晶瑩的冰雪世界,世人稱奇。在酷熱的日子里,從很遠 處望去,藍色的山賞心悅目,而白雪皚皚的山頂似乎在空中盤旋。常伸展到雪 線以下飄渺的云霧,增加了這種幻覺。山麓的氣溫有時高達59E,而峰頂的

8、氣溫又常為-34C,故有“赤道雪峰”之稱。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乞力馬扎羅山 一直是一座神秘而迷人的山。沒有人真的相信,在赤道附近居然有這樣一座覆 蓋著冰雪的山。乞力馬扎羅山基博峰的冰蓋,沿冰蓋邊緣殘存下來,形成分散的大冰塊。 在基博峰的西南坡上,冰川終止于海拔 4270米處;而在其北側則只下降到其峰 頂以下很短的距離。在馬溫西山上,不存在永久冰,也幾乎沒有積雪地。近年 來,由于全球變暖,乞力馬扎羅山的冰雪消融,引起了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關 注。乞力馬扎羅山的基博峰峰頂終年覆蓋積雪,有一個直徑 2400米、深約 300 米的火山口。在這個火山口內,有一個內火山錐,稱為烏呼魯峰,又叫做烏呼 魯赤道峰

9、。火山口內為常年的積冰,從其西側流出一條冰川。并且,該火山口 內四壁,覆蓋著晶瑩無瑕的巨大冰層;底部聳立著巨大的冰柱;冰雪覆蓋,宛 如巨大的玉盆。近年來,海拔 5896 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積雪融化,冰 川消失現象非常嚴重。在過去的 80 年內,冰川已經萎縮了 80%以上。有環境專 家指出,乞力馬扎羅山的雪頂,可能在 10 年內將徹底融化消失。屆時,乞力馬 扎羅山獨有的“赤道雪山”奇觀,將與人類告別。另據介紹,因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近年來,乞力馬扎羅山頂的積雪 融化,冰川退縮非常嚴重,乞力馬扎羅山“雪冠”一度消失。如果情況持續惡 化,那么 15 年后,乞力馬扎羅山上的冰蓋將不復

10、存在。聯合國的報告說,乞力 馬扎羅山的冰蓋將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而融化,將在 15 年后完全消失。違法的伐 木業、木炭生產業、采石業及森林火災,都加劇了冰蓋的融化。乞力馬扎羅山 冰川消失,將對這個地區的生態系統帶來嚴重破壞。有關研究報告稱,氣候變 暖導致乞力馬扎羅山的冰川體積,在過去 100 年間減少了將近 80%,造成附近 居民的飲用水供應減少。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洛尼湯姆遜教授,通過對南美、非洲和中國等地 的熱帶或亞熱帶冰原的研究發現,在過去短短 20 年時間里,乞力馬扎羅山的冰 雪已經消融了 33%。如果從更早的 1912年算起的話,那么乞力馬扎羅山已失去 了 82%的冰雪。他指出,如果按照

11、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再過 15 年,乞力馬扎 羅山的最高峰自由峰上的冰雪,將會消融殆盡。湯姆遜認為,引起消融的 原因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全球氣候變暖,實際上還有很多其它復雜因素。1999年 11月,坦桑尼亞和德國的專家,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GPS), 對乞力馬扎羅山的高度進行了精確測量。結果發現,它的海拔只有5891.77米,比原先測定的 5895米“萎縮”了 3 米多。這可以成為湯姆遜教授“冰雪消 融”理論的一個有力佐證。然而,坦桑尼亞政府對湯姆遜的看法頗不以為然。認為,湯姆遜的理論只 是一種假設,不足為憑。雖然氣候變暖確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但是氣候 變化是反復無常的。乞力馬扎羅山頂的冰

12、雪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減少,但是在另 一段時間內卻可能增多。因此,人們大可不必為此擔憂。6、南極洲蘭伯特冰川 蘭伯特冰川位于南極洲,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冰川。這條冰川充填在一條 長 400公里、寬 64 公里、最大深度為 2500 米的巨大斷陷谷地中。它以每年平 均 350 米的流速流注入海。這條冰川是 1956 年至 1957 年由一批澳大利亞飛行 員發現的。在其流經查爾斯王子山脈時,它寬達 64 公里。如果把向海延伸部分的阿梅 里冰架也包括在內,它大約長達 708 公里。它下泄了南極大陸冰蓋 1/5 的水 量。如果推斷一下這些數據,便可知道地球上約 12%的淡水,都流經蘭伯特冰 川。要領悟這一大

13、得驚人的數字,幾乎就和站在這一冰雪世界中鑒別冰川一樣 困難。由于蘭伯特冰川的規模是如此之大,因而公眾對于阿爾卑斯或喜馬拉雅 的冰川,從山上像河流一樣向下流的印象,不適用于蘭伯特冰川。一幅衛星影像圖是足以看出冰川并認識冰川的最佳選擇冰川流動緩慢。世界上流動最快的冰川,是格陵蘭雅各布港的艾斯布雷冰 川,每年流動 7 公里。蘭伯特冰川大約以每年 0.23 公里的速度,滑過查爾斯王 子山,最后在阿梅里冰鋒區加速到每年 1 公里。雖然它不是一條快速移動的冰 川,但是卻是一條移動量巨大的冰川。每年約有 35 立方公里的冰通過蘭伯特冰 川。當從飛機上觀看時,這條冰川的表面留下了流線狀的痕跡 天然冰壟。它就像

14、在一幅全景油畫布上,用油彩畫一幅超大油畫時,留下的刷痕一樣,指 明了冰川的流向。在冰川表面,冰脊是難以察覺的,但是它們可能明顯地呈現 為梯形排列的裂隙帶。這些裂隙帶,是因冰川內部流速不同而形成的。但是, 另一些裂隙,也可能是不規則的冰川底部或沿途遇到的障礙物所造形成的。假 如這樣,冰面坡度的驟變,可能形成一個混亂的冰裂隙區,它被稱為冰瀑,相 當于河流中的河床瀑布。當冰川流入阿梅里冰架時,冰川被迫環繞吉洛克島流 動,于是就在島的下方形成了裂隙;有些裂隙寬達 402米,最長達 402 公里。 實際上,比有些阿爾卑斯山的冰川還要大。這些巨大的冰裂隙或冰裂谷以覆雪為橋,對于路經該處的旅游者來說前程 令

15、人膽怯。然而,不管冰裂隙有多大,但卻都能相當安全地通過,因為一臺拖 拉機的附加重量和支撐雪橋的重量相比,總是微不足道的。19551958年,維維安富克斯爵士曾經橫越南極探險。當他離開南極后 遇到了類似的裂隙。據報道,他駕駛拖拉機順坡而下,直達雪橋,然而又直上 另一坡。主要的危險來自雪橋邊緣的小裂隙。在其它地方作冰川旅行時,可能 會被直截了當地提示,小心避開已知冰裂隙區。就像非洲河流對非洲大陸的早 期探險家們那樣,南極洲的冰川也經常為探險家提供深入內陸的明顯路線。沙 克爾頓發現了比爾德莫爾冰川,它提供了從羅斯冰架進入極地高原的一條徑直 向南的路線。斯科特和他的四個同伴,在其赴極地的招致不幸的艱苦跋涉時, 走的是同樣的路線。7、東南極洲比爾德莫爾冰川 比爾德莫爾冰川( Beardmore Glacier ),又譯為比爾茲莫爾冰川,是東南 極洲大地壘山地中的一條外流冰川。它導源于多米寧山脈,從海拔 2100 米的谷 地流出;寬約 19 公里,長約 160 公里;以冰瀑布形式落入羅斯陸緣冰。另據介紹,該冰川是南極洲中部的冰川。從南極高原下降約 2200 米,至羅 斯冰架(Ross Ice Shelf)。它將橫貫南極洲的山地,分隔成毛德皇后(Queen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