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實用實用教案實用教案_第1頁
呼吸系統實用實用教案實用教案_第2頁
呼吸系統實用實用教案實用教案_第3頁
呼吸系統實用實用教案實用教案_第4頁
呼吸系統實用實用教案實用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呼吸系統(h x x tn)許耿鴻第2頁/共43頁第1頁/共43頁第一頁,共44頁。第五章呼吸系統(h x x tn) 組成:由呼吸道和肺組成。 功能:機體和外界氣體(qt)交換功能,有感受嗅覺和輔助發音功能。 第3頁/共43頁第2頁/共43頁第二頁,共44頁。第4頁/共43頁第3頁/共43頁第三頁,共44頁。第一節 呼吸道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主支氣管和肺內各級支氣管。 臨床上將(shngjing)鼻、咽、喉稱為上呼吸道, 氣管和各級氣管稱為下呼吸道。第5頁/共43頁第4頁/共43頁第四頁,共44頁。一、鼻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覺器官,并輔助發音功能(gngnng)。 可分為外

2、鼻,鼻腔和鼻旁竇。 第6頁/共43頁第5頁/共43頁第五頁,共44頁。(一)外鼻 外鼻呈三棱錐形,以骨和軟骨為支架,外被皮膚而成。主要結構有:鼻背、鼻根、鼻尖、鼻翼(by)、鼻孔等。 第7頁/共43頁第6頁/共43頁第六頁,共44頁。(二)鼻腔(bqing) 鼻腔是以骨和軟骨為支架,內襯粘膜和皮膚(p f)而成。前借鼻前孔通外界,后借鼻后孔通咽。中間被鼻中隔分為左右兩部。每側又分鼻前庭和固有鼻腔。固有鼻腔外側壁上有上、中、下三個鼻甲,三個鼻甲下方分別為上、中、下三個鼻道。下鼻道前份有鼻淚管的開口。上鼻甲后上方與蝶骨體之間的凹陷,稱為蝶篩隱窩。第8頁/共43頁第7頁/共43頁第七頁,共44頁。

3、鼻腔粘膜分區為: 1嗅區 分布于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略呈淺黃色。 2呼吸區: 嗅區以外的粘膜,呈淡紅色。其中位于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血管豐富,稱易出血(ch xi)區。 鼻腔粘膜 上鼻甲,中膈上 嗅區粘膜略淺黃 呼吸區,占大部 粘膜水腫不通暢 中膈前下易出血(ch xi) 注意保護莫損傷第9頁/共43頁第8頁/共43頁第八頁,共44頁。第10頁/共43頁第9頁/共43頁第九頁,共44頁。(三)鼻旁竇 鼻旁竇是鼻腔周圍顱骨內與鼻腔相通的含氣空腔(kn qin)。由骨性鼻旁竇內襯粘膜構成。共有4對。 1上頜竇 位于上頜骨內,開口于中鼻道。 2額竇 位于額骨內,開口于中鼻道。 3篩竇 位于篩骨內

4、,分前、中、后三群,前、中群開口于中鼻道,后群開口于上鼻道。 4蝶竇 位于蝶骨內,開口于蝶篩隱窩。 第11頁/共43頁第10頁/共43頁第十頁,共44頁。鼻旁竇開口(ki ku)部位 淚管開口在最下 鼻涕一把淚一把 中道(zhngdo)額竇上頜竇 篩竇前中莫丟下 篩竇后群上鼻道 蝶篩隱窩只有它 第12頁/共43頁第11頁/共43頁第十一頁,共44頁。二、喉 (一)位置 喉位于頸前部(qin b)正中,56頸椎高度,上連舌骨,下續氣管。 (二)結構 喉是以軟骨為支架,附以喉肌,內襯粘膜而成。第13頁/共43頁第12頁/共43頁第十二頁,共44頁。1喉軟骨(rung) 主要有甲狀軟骨、環狀軟骨、杓

5、狀軟骨、會厭軟骨。甲狀軟骨借甲狀舌骨膜(gm)連于舌骨,下由環狀軟骨借結締組織膜連于氣管軟骨。喉軟骨間形成環甲、環杓兩組關節。第14頁/共43頁第13頁/共43頁第十三頁,共44頁。第15頁/共43頁第14頁/共43頁第十四頁,共44頁。2喉肌 兩組,分別作用于環甲、環杓關節,一組可緊張或松弛聲帶,一組擴大或縮小聲門裂。 喉的結構 甲狀環狀杓會厭 軟骨支架韌帶(rndi)連 環甲環杓兩關節 兩組喉肌功能全 擴大縮小聲門裂 聲帶松緊它也牽 第16頁/共43頁第15頁/共43頁第十五頁,共44頁。3喉腔 (1)喉腔結構 1)前庭襞:兩襞間為前庭裂。 2)聲襞:兩襞間為聲門裂。是最狹窄部位。 (2)

6、分部 1)喉前庭:是位于前庭裂以上的喉腔,經喉口與咽相通,較寬敞。 2)喉中間腔:是位于前庭裂和聲門裂之間喉腔,是喉腔三部中最狹窄的部位。 3)聲門下腔:位于聲門裂以下。其粘膜下組織疏松,炎癥時易發生水腫(shuzhng)而造成急性喉阻塞。 第17頁/共43頁第16頁/共43頁第十六頁,共44頁。三、氣管(qgun) (一)位置 氣管位于頸前正中(zhngzhng),食管前方。于第六頸椎體下緣平面續接于喉的環狀軟骨。 第18頁/共43頁第17頁/共43頁第十七頁,共44頁。(二)構成(guchng) 氣管是由1620個“C”形氣管軟骨環借結締組織( jid-zzh)和平滑肌連結而成。 第19頁

7、/共43頁第18頁/共43頁第十八頁,共44頁。(三)分部(fn b) 氣管以胸骨的頸靜脈切跡為界分為頸部和胸部。 1氣管頸部 24氣管軟骨(rung)環前方有甲狀腺峽,臨床氣管切開常選34或45氣管軟骨(rung)環處。 2胸部 于胸骨角平面分支為左、右主支氣管。 第20頁/共43頁第19頁/共43頁第十九頁,共44頁。氣管構成、分部 聯想(linxing)記憶C 形氣管(qgun)軟骨環 六頸下緣續于環 胸角平面分左右 全程共分頸胸段 頸段前有甲狀腺 切開要選五到三第21頁/共43頁第20頁/共43頁第二十頁,共44頁。四、主支氣管 (一)形態特點 左主支氣管細長、近水平。右主支氣管粗短、

8、近垂直。 (二)意義 氣管異物墜落(zhulu)多入右主支氣管。 左右主支氣管特點、意義 支氣管,分兩邊 左支細長右粗短 左近水平右垂直 異物墜落(zhulu)向右轉 第22頁/共43頁第21頁/共43頁第二十一頁,共44頁。第二節 肺 (一)肺的位置 肺位于(wiy)胸腔內,縱隔兩側,左、右各一。 第23頁/共43頁第22頁/共43頁第二十二頁,共44頁。 (二)肺的形態 右肺粗短,左肺狹長。每側肺似半個錐體形,可歸納為一尖、一底、兩面、三緣。 1肺尖 肺的上端鈍圓,突入頸根部。其體表投影在鎖骨(sug)內側段以上23cm。 2肺底 向下與膈頂相貼。 第24頁/共43頁第23頁/共43頁第二

9、十三頁,共44頁。第25頁/共43頁第24頁/共43頁第二十四頁,共44頁。第26頁/共43頁第25頁/共43頁第二十五頁,共44頁。 3兩面 (1)外側面:與肋和肋間肌相鄰,又稱肋面。 (2)內側面;與縱隔相貼,又稱縱隔面。中央(zhngyng)微凹稱肺門,是主支氣管、肺動脈、肺靜脈、神經、淋巴管等出入的部位。上述結構被結締組織膜包繞稱肺根。 4三緣 后緣鈍圓,前緣和下緣銳利。左肺前緣有心切跡。第27頁/共43頁第26頁/共43頁第二十六頁,共44頁。肺的形態聯想(linxing)記憶左肺狹長右粗短 三緣兩面一底尖 前下兩緣都銳利 只有后緣(hu yun)較鈍圓 外面鄰接肋和肌 內面肺門較凹

10、陷 鎖骨內上二三厘 頸根深部有肺尖第28頁/共43頁第27頁/共43頁第二十七頁,共44頁。(三)肺內支氣管 主支氣管入肺后依次(yc)分為肺葉支氣管、肺段支氣管、小支氣管、細支氣管、終末支氣管。恰似一棵倒立的大樹,也稱支氣管樹。 第29頁/共43頁第28頁/共43頁第二十八頁,共44頁。肺內支氣管 聯想(linxing)記憶肺葉(fiy)肺段小細終 一棵大樹倒栽蔥 第30頁/共43頁第29頁/共43頁第二十九頁,共44頁。肺的微細(wix)結構 肺分為實質和間質兩部分 肺實質由支氣管樹和肺泡組成 肺間質為肺內的結締組織,血管(xugun)和神經等 根據功能的不同,肺實質又可分為導氣部和呼吸部

11、 導氣部:包括肺葉支氣管,肺段支氣管,小支氣管,細支氣管和終末細支氣管。只能傳送氣體,不能氣體交換。第31頁/共43頁第30頁/共43頁第三十頁,共44頁。 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 肺的血管:分為功能性血管,營養性血管 功能性血管:由肺循環的肺動脈(dngmi)和肺靜脈組成,可以完成氣體的交換。 營養性血管:有支氣管動脈(dngmi)和支氣管靜脈組成第32頁/共43頁第31頁/共43頁第三十一頁,共44頁。第三節 胸膜(xingm)和縱隔第33頁/共43頁第32頁/共43頁第三十二頁,共44頁。一、 胸膜(xingm) (一)胸膜的分部 1臟胸膜

12、緊貼肺的表面,并隨肺的裂隙(li x)而陷入。 2壁胸膜 。 第34頁/共43頁第33頁/共43頁第三十三頁,共44頁。 按部位不同可分為四部。 1)肋胸膜(xingm):襯覆于胸壁內面。 2)膈胸膜(xingm):襯覆于膈的上方。 3)縱隔胸:膜襯覆于縱隔兩側。 4)胸膜(xingm)頂:包在肺尖上方第35頁/共43頁第34頁/共43頁第三十四頁,共44頁。(二)胸膜(xingm)腔 是臟、壁胸膜在肺根處相互移行(y xn)構成的腔隙。 第36頁/共43頁第35頁/共43頁第三十五頁,共44頁。 1特點 左右各一,互不相通,密閉、潛在、負壓。有少量漿液( jingy)起潤滑作用。 第37頁/

13、共43頁第36頁/共43頁第三十六頁,共44頁。 2肋膈隱窩 是胸膜腔的最低點,位于肋胸膜和膈胸膜轉折處,呈半環形(hun xn)。胸膜腔積液時在此積存。 第38頁/共43頁第37頁/共43頁第三十七頁,共44頁。胸膜(xingm)及胸膜(xingm)腔 聯想記憶胸膜臟壁分兩層 肺根周圍相移行 負壓密閉(mb)胸膜腔 左右各一互不通 肋膈胸膜轉折處 肋膈隱窩半環形 炎癥滲液向下流 隱窩變鈍稱液胸第39頁/共43頁第38頁/共43頁第三十八頁,共44頁。(三)肺和胸膜(xingm)下界體表投影見表4-1鎖骨中線腋中線肩胛線肺下界6肋8肋10肋胸膜下界8肋10肋11肋表表4-1 肺和胸膜肺和胸膜(

14、xingm)下界體表投影下界體表投影 肺下界體表投影肺下界體表投影(tuyng) 鎖中六,腋中八鎖中六,腋中八 肩胛線,十肋叉肩胛線,十肋叉 第40頁/共43頁第39頁/共43頁第三十九頁,共44頁。二、縱隔(zngg) 縱隔是兩側縱隔胸膜之間所有組織(zzh)和器官的總稱。 第41頁/共43頁第40頁/共43頁第四十頁,共44頁。 (一)境界 1上界:胸廓上口。 2下界:膈。 3前界:胸骨。 4后界:脊柱( jzh)胸段。 5兩側界:縱隔胸膜。 第42頁/共43頁第41頁/共43頁第四十一頁,共44頁。 (二)分部 縱隔以胸骨角平面分為上、下縱隔。下縱隔又以心包為界分為前、中、后縱隔。 1前縱隔:心包與胸骨之間。 2中縱隔:心及大血管所在部位。 3后縱隔:心包與脊柱胸段之間。主要結構( jigu)有胸主動脈、胸導管、食管、奇靜脈、迷走神經、主支氣管、交感神經干等。 第43頁/共43頁第42頁/共43頁第四十二頁,共44頁。謝謝您的觀看(gunkn)!第43頁/共43頁第四十三頁,共44頁。NoImage內容(n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