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樁基工程各類質量問題解決對策! 樁基種類繁多,施工工藝差異大,加之地層變化復雜,施工過程中可能會使樁身出現縮徑、擴徑、夾泥、離析、斷樁等缺陷,當然施工后由機械開挖,碰撞也會引起淺部樁身缺陷。樁身缺陷的存在會改變基樁的正常工作性狀,從而對根底產生潛在危險。今天我們總結了工程中樁基的常見問題,一起來看看吧。1樁基檢測什么情況時應進行驗證與擴大檢測低應變檢測時,對于嵌巖樁,樁底時域反射信號為單一反射波而且與錘擊信號同向時;實測信號復雜,無規律,無法對其進行準確評價;樁身截面漸變或多變,而且變化幅度較大的混凝土灌注樁時刻采用靜載法或鉆芯法驗證。高應變檢測時,樁身存在缺陷,無法判定樁的豎向承載力;或樁身
2、缺陷對水平承載力有影響;單擊貫入度大,樁底同向反射強力且反射峰較寬,側阻力波、端阻力波反射弱,即波形表現出豎向承載性狀明顯與勘察報告中的地質條件不符合時,可采用靜載法進一步驗證;嵌巖樁樁底同向反射強烈,且在時間2L/C后無明顯端阻力反射,可采用鉆芯法核驗。樁身淺部缺陷可采用開挖驗證。樁身或接頭存在裂隙的預制樁可采用高應變法驗證。單孔鉆芯檢測發現樁身混凝土質量問題時,宜在同一基樁增加鉆孔驗證。對低應變法檢測中不能明確完整性類別的樁或類樁,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靜載法、鉆芯法、高應變法、開挖等適宜的方法驗證檢測。當單樁承載力或鉆芯法抽檢結果不滿足設計要求時,應分析原因,并經確認后擴大抽檢。當采用低應變
3、法、高應變法和聲波透射法抽檢樁身完整性所發現的、類樁之和大于抽檢樁數的20%時,宜采用原檢測方法聲波透射法可改用鉆芯法,在未檢樁中繼續擴大抽檢。基樁檢測報告應包含那些內容檢測報告應包含以下內容:委托方名稱,工程名稱,地點,建設,勘察,設計,監理和施工單位,根底,結構型式,層數,設計要求,檢測目的,檢測依據,檢測數量,檢測日期;地質條件描述;受檢樁的樁號、樁位和相關施工記錄;檢測方法,檢測儀器設備,檢測過程表達;受檢樁的檢測數據,實測與計算分析曲線、表格和匯總結果;與檢測內容相應的檢測結論。工程樁承載力檢測結果的評價,應給出每根受檢樁的承載力檢測值,并據此給出單位工程同一條件下的單樁承載力特征值
4、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結論。單位工程同一條件下的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確實定應符合哪些規定1當水平承載力按樁身強度控制時,取水平臨界荷載統計值為單樁水承載力特征值。2當樁受長期水平荷載作用且狀不允許開裂時,取水平臨界荷載統計值的0.8倍作為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3當水平承載力按設計要求的水平允許位移控制時,可取設計要求的水平允許位移對應的水平荷載作為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但應滿足有關標準抗裂設計的要求。2施工問題漏漿現象:漏漿在水力學上稱管涌,常見現象是護筒外水面冒出氣泡或渾水,出現以上現象就意味著漏漿已發生。處理方法:加水泥或振動護筒下沉。護筒下沉不超過1m,如果護筒下沉超過1m,或護筒突然下沉,
5、應停止施工。塌孔現象:排渣量異常增加,鉆機負荷突然加大或護筒內泥漿面突然有大量細密氣泡產生等現象。處理方法:出現塌孔應即刻停止鉆進,提上鉆頭,防止鉆頭被埋設。因為塌孔之后,被破壞土體的環拱作用突然消失,孔壁進入極不穩定的狀態。此時回填土靜置是最有效的方法。鋼筋籠上浮現象:鋼筋籠下放時不能順利到位,是長螺旋鉆孔灌注樁施工中最常見的問題,有時因鋼筋籠太長,下到一半卡在孔內,既下不去又提不上來,被迫從空口割斷。處理方法:1打混凝土不到位,中途提鉆過快或過慢,嚴格控制大混凝土的時間與其充盈系數確保混凝充盈系數在要求范圍;2坍落度過大或過小,檢測混凝土坍落度是否滿足要求,坍落度過大了,容易產生泌水、離析
6、現象,在短時間內出現粗骨料下沉,水泥漿浮在上面。使鋼筋籠下行阻力增大,導致鋼籠不能到位;坍落度過小,仍然會增加下籠難度,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將坍落度嚴格控制在1822cm;3鋼筋籠質量太差或設計不合理,嚴格按圖紙鋼筋籠的規格,不出現龍筋過大問題,下放鋼筋籠時應把鋼筋籠底部做成尖行防止發生插幫現象;4選用的振動錘功率要適宜。鋼筋籠下放到距孔口12m時,要靠帶護筒的振動錘下送到設計標高,一般樁徑400mm、樁長不超過10m的樁,選用1.8kW的振動錘即可滿足要求;600mm樁徑、樁長小于15m的基樁,選用2.2kW的振動錘為宜;5檢查鉆頭、鉆桿直徑是否滿足要求。如果發現鉆頭、磨損嚴重,應及時補焊,
7、在外緣鑲合金塊,確保孔徑及保護層滿足要求。使鋼筋籠與孔壁間有足夠的空間,使鋼筋籠順利到位。偏孔現象:在沖孔樁施工過程中也經常存在偏孔問題。在沖孔中遇有較大的孤石或探頭石斜坡巖面,有傾斜的軟硬地層交界處巖面傾斜沖進或粒徑大小懸殊的砂卵石層中沖進時,擴孔較大處錘頭擺動偏向一方時,沖孔樁機底座未安置水平或產生不均勻沉陷、位移時,皆有可能發生偏孔。處理方法:1安裝沖孔樁機時要使底盤、底座水平,起重滑輪緣、固定錘頭的鋼絲繩的卡孔和護筒中心三者應在一條豎直線上,并經常檢查校正;2當發現錘頭沖擊不穩時左右擺動應停止沖擊,查看是否是發生偏孔,如果發生偏孔及時處理;3當發現有偏孔時先查明偏孔原因及偏孔的大小,如
8、果是由于錘頭沖擊到孤石或探頭石斜坡巖面時要及時向孔內回填石頭,回填到高處巖面1m時在沖擊。梅花孔或十字孔現象:在沖孔樁沖擊時,沖成的孔不圓。處理方法:1選用適當粘度和相對密度的泥漿,并適時掏渣;2用低沖程時,每沖擊一段換用高一些沖程沖擊,交替沖擊修整孔形;3出現梅花孔后,可用片、卵石混合粘土回填鉆孔,重新沖擊。3質量問題常見質量問題1測量放線中出現錯誤,這種錯誤會令整個建筑出現錯誤或者令樁基出現較大的偏差。2單樁承載力不滿足建筑樁基設計標準。3樁體傾斜過大。4預制樁的接頭發生斷離。5灌樁的過程中所引發的的斷樁事故。6在驗收過程中發現樁位具有過大的偏差。7由于混凝土的質量或者操作引發的樁體出現夾
9、泥、離析及強度不達標等問題。8標高缺乏。處理措施補沉法預制樁入土深度缺乏時,或打入樁因土體隆起將樁上抬時,均可采用此法。補樁法補樁法就是在會同設計、監理以及業主的意見,根據設計單位出具的補樁方案進行補打,但此種方法投資大、工期長,很難被各方共同認可。補送結合法采用分節連接的方式將樁打入根底中時,假設樁體質量不達標,那么在進行沉入的過程中,就有可能使得連節點脫開,這時對于樁基的處理就可以采用補送結合的方式。對于有疑點的樁,應當進行復打,令該樁下沉,這就可以令脫節的樁連接再次頂緊,令接頭具有豎向承載力;可以進行補樁,適當的補進一些完整的樁,使得根底不但可以滿足承載力要求,同時還能夠提高建筑根底的地
10、震荷載。糾偏法假設是在打樁過程中發現樁身出現傾斜并且樁長不長,且完好并未斷裂,或由于基坑的開挖而導致的樁身出現傾斜但是樁體仍舊完整的,可以對樁身進行局部挖開,然后使用千斤頂對樁身進行糾偏。承臺擴大1假設樁位出現了較大的偏差,那么原有的承臺設計尺寸無法滿足構造的標準性要求,那么可以通過對承臺是面積適當的擴大的方式對樁位偏差進行糾正。2樁土共同作用。假設單樁無法到達設計的承載力要求,就需要進行承臺的擴大處理,并且還要將天然基同樁的共同承當的上部荷載考慮在內。3樁基質量問題。在施工中容易出現不均勻的樁基質量,為了防止后期由于樁基質量問題引起的承臺布局云沉降以及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可以使用整體式樁基承臺,從而提高根底整體性。復合地基法此法1是利用樁土共同作用的原理,對地基作適當處理,提高地基承載力,更有效的分擔樁基的荷載。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2承臺下做換土地基。在樁基承臺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換成砂石填層分層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樁基上施工承臺。3樁間增設水泥土樁。當樁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時,可采用在樁間土中干噴水泥形成水泥土樁的方法,形成復合地基根底。修改樁型或沉樁參數法1改變樁型。如預制方樁改為預應力管樁等。2改變樁入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休閑俱樂部管理制度
- 車輛出入廠區管理制度
- 行政采購業務管理制度
- 會務組織與管理制度
- 進行安全管理制度文件
- 食堂浪費蔬菜管理制度
- 財務公司授權管理制度
- 運營維護階段管理制度
- 鉗工實習車間管理制度
- 財稅銷售公司管理制度
- 八年級英語下學期期中模擬卷(宿遷專用)(原卷版)
- 2025年科普知識競賽題及答案(共100題)
- 藥物過敏搶救流程
- 口腔保健科普講座(幼兒園)課件
- 2024-2025學年全國版圖知識競賽考試題庫資料(含答案)
- 小學生講衛生主題班會
- 2025《個人信息保護合規審計管理辦法》及指引解讀課件
- 【基礎卷】同步分層練習: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6課《寶葫蘆的秘密》(含答案)
- 《新生兒復蘇》課件
- 客戶投訴與客戶滿意度管理制度
- 心理健康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探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