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 第五篇_第1頁
國際經濟法 第五篇_第2頁
國際經濟法 第五篇_第3頁
國際經濟法 第五篇_第4頁
國際經濟法 第五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篇 國際稅收法律制度 第二十章 國際稅法概述 第二十一章 稅收管轄權與所得稅法律制度 第二十二章 國際重復征稅與國際稅收協定 第二十三章 跨國所得和財產價值課稅沖突協調 第二十四章 避免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 第二十五章 國際逃稅與避稅 第二十章 國際稅法概述第一節 國際稅法的產生和發展第二節 國際稅法的概念和國際稅收法律關系的特征第三節 國際稅法的宗旨和原則第一節 國際稅法的產生和發展一、國際經濟交往的發展和國際稅收關系的產生二、國際稅法的形成和發展第二節 國際稅法的概念和國際稅收法律關系的特征一、國際稅法的概念n國際稅法是適用于調整在跨國征稅對象(跨國所得和跨國財產價值)上存在的國際稅收分

2、配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國際稅收法律關系的特征(一)國際稅收關系的主體(二)國際稅收關系的客體:納稅人的跨國所得或跨國財產價值(三)國際稅收關系的內容 三、關于國際稅法概念的認識分歧第三節 國際稅法的宗旨和原則一、國際稅法的宗旨n實現對跨國征稅對象的公平合理的稅收分配關系,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正常發展。 二、國際稅法的原則n稅收管轄權獨立自主原則n避免國際重復征稅原則n消除對外國人的稅收歧視原則n防止國際逃稅和避稅原則第二十一章 稅收管轄權與所得稅法律制度第一節 稅收管轄權概述第二節 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第三節 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第一節 稅收管轄權概述一、居民稅收管轄權n居民稅收管轄權

3、是征稅國基于納稅人與征稅國存在著居民身份關系的法律事實而主張行使的征稅權。 (一)自然人的居民身份的確認 (二)法人的居民身份的確認二、國籍稅收管轄權n國籍稅收管轄權是征稅國依據納稅人與征稅國之間存在國籍這樣的身份隸屬關系事實所主張的征稅權。 第一節 稅收管轄權概述三、所得來源地(財產所在地)稅收管轄權(一)營業所得來源地的確定(二)勞務所得來源地的確定(三)投資所得來源地的確認(四)財產收益來源地的認定第二節 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一、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及其納稅義務范圍(一)居民納稅人及其納稅義務范圍 (二)非居民納稅人及其納稅義務范圍二、個人所得稅征稅對象的范圍和所得來源地認定(一)征稅對象的

4、范圍(二)所得來源地認定第二節 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三、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額的確定與稅率(一)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的確定和適用稅率(二)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應稅所得額的確定與適用稅率(三)承包、承租經營應稅所得額的確定和適用稅率(四)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和財產租賃收入的應稅所得額確定和適用稅率(五)財產轉讓應稅所得額的確定(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應稅所得額的確定四、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與征收第三節 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一、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及其納稅義務范圍 (一)居民企業及其納稅義務范圍(二)非居民企業及其納稅義務范圍 二、 企業應稅所得額的確定(一)確定應稅

5、所得額的基本原則(二)應稅收入的確定(三)有關成本費用和損失的扣除(四)各類資產的稅務處理(五)虧損的扣除(六)非居民企業取得的與境內機構、場所無實際聯系的收入的應稅所得額確定第三節 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三、 應納稅額的計算與征收管理(一) 應納稅額的計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二) 應納稅款的征收管理第二十二章 國際重復征稅與國際稅收協定第一節 稅收管轄權沖突國際重復征稅第二節 國際稅收協定第一節 稅收管轄權沖突國際重復征稅一、國際重復征稅產生的原因(一)居民稅收管轄權與來源地稅收管轄權之間的沖突(二)居民稅收管轄權與居民稅收管轄權之間的沖突 (三)兩個國家的來源地稅收

6、管轄權之間的沖突第一節 稅收管轄權沖突國際重復征稅二、法律意義的國際重復征稅和經濟意義的國際重復征稅(一)法律意義的國際重復征稅n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對同一納稅人就同一征稅對象,在同一時期內課征相同或類似的稅收。 (二)經濟意義的國際重復征稅n兩個以上的國家對不同的納稅人就同一課稅對象或同一稅源在同一期間內課征相同或類似性質的稅收。 三、國際重復征稅的危害第二節 國際稅收協定一、雙重征稅協定的歷史發展二、雙重征稅協定的主要內容(一)協定的適用范圍(二)對各類跨國所得和財產價值的征稅權劃分(三)避免和消除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四)實行稅收無差別待遇(五)相互協商程序與情報交換制度三、雙重征稅協定

7、的解釋及其與締約國國內稅法的關系 第二十三章 跨國所得和財產價值課稅沖突協調第一節 跨國營業所得征稅權沖突的協調第二節 跨國勞務所得征稅權沖突的協調第三節 跨國投資所得征稅權沖突的協調第四節 跨國不動產所得、財產收益以及財產價值的征稅協調第一節 跨國營業所得征稅權沖突的協調一、協調跨國營業所得征稅權沖突的基本原則常設機構原則n締約國一方居民經營的企業取得的營業利潤應僅在該國征稅,但該企業通過設在締約國另一方境內的常設機構所獲得的營業利潤除外。 二、常設機構的概念和范圍(一)構成常設機構的固定營業場所(二)構成常設機構的營業代理人活動(三)電子商務交易條件下的常設機構認定第一節 跨國營業所得征稅

8、權沖突的協調三、可歸屬于常設機構的利潤范圍的確定n“引力原則” n“有實際聯系原則” 四、常設機構應稅所得額的核定n“獨立企業原則” n協定要求應貫徹“費用扣除與合理分攤”原則 第二節 跨國勞務所得征稅權沖突的協調一、關于跨國獨立勞務所得課稅協調的一般原則n“固定基地原則” 二、關于跨國非獨立勞務所得的一般課稅協調原則n締約國一方居民在締約國另一方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和其他類似的非獨立勞務收入,可以在締約國另一方征稅,但有例外。三、對有關特定人員的跨國勞務所得的征稅規定第三節 跨國投資所得征稅權沖突的協調n為了協調在跨國股息、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征稅問題上納稅人的居住國和收入來源地國之間的矛盾

9、,通過稅收分享的協調原則,即規定對跨國股息、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可以在受益人的居住國征稅,也可以在收入來源地國一方征稅(但經合組織范本對跨國特許權使用費主張應由居住國獨占征稅) 。第四節 跨國不動產所得、財產收益以及財產價值的征稅協調一、對跨國不動產所得的征稅協調二、對跨國財產收益的征稅協調三、對跨國財產價值的征稅權沖突的協調第二十四章 避免國際重復征稅的方法第一節 概述第二節 免稅方法第三節 抵免方法第四節 稅收饒讓抵免第一節 概述n各國國內稅法采用的解決國際重復征稅問題的措施而言,具體可分為免稅法、抵免法、扣除法和減稅法四種。 n兩個范本建議各國在雙重征稅協定中選擇確定適當的消除雙重征

10、稅的方法分別為免稅法和抵免法 第二節 免稅方法n免稅方法,亦稱豁免法,是指居住國一方對本國居民來源于來源地國的已向來源地國納稅了的跨國所得,在一定條件下放棄居民稅收管轄權,允許不計入該居民納稅人的應稅所得額內免予征稅的方法。n全額免稅法和累進免稅法n免稅法的主要優點與缺點第三節 抵免方法一、概述n抵免法,就是居住國按照居民納稅人的境內外所得或一般財產價值的全額為基數計算其應納稅額,但對居民納稅人已在來源地國繳納的所得稅或財產稅額,允許從向居住國應納稅額中扣除。 第三節 抵免方法二、直接抵免法n直接抵免法,就是居住國對同一個居民納稅人在來源地國繳納的稅額,如同一居民個人就其境外來源的工資薪金所得

11、在來源地國已繳納的所得稅額,或同一個法人企業的境外分支機構在所在地國繳納的所得稅額,允許用來直接抵免該居民個人或企業的總機構所應匯總繳納居住國的相應稅額的方法。n應納居住國稅額=(居住國境內所得額+來源地國所得額)居住國稅率-允許抵扣的來源地國稅額n抵免限額=納稅人來源于居住國境內外應稅所得總額居住國稅率來源于居住國境外應稅所得來源于居住國境內和境外應稅所得總額第三節 抵免方法三、直接抵免法下的分國限額抵免、綜合限額抵免與專項限額抵免n分國抵免限額=納稅人來源于居住國境內外應稅所得總額居住國稅率來源于某個非居住國的應稅所得來源于居住國境內外應稅所得總額n綜合抵免限額=納稅人來源于居住國境內外應

12、稅所得總額居住國稅率來源于各個非居住國的應稅所得之和來源于居住國境內外應稅所得總額n專項抵免限額=來源于居住國境內外應稅所得總額居住國稅率來源于非居住國的專項所得額來源于居住國境內外應稅所得總額第三節 抵免方法四、間接抵免法n間接抵免法是適用于解決跨國母子公司之間股息分配存在的經濟性重復征稅的方法。n母公司承擔的外國子公司所得稅額=外國子公司向所在國繳納的所得稅母公司分得的股息/外國子公司的稅后利潤n母公司來自外國子公司所得額=母公司分得的股息(1-外國子公司所得稅稅率)第四節 稅收饒讓抵免n稅收饒讓抵免,即居住國對其居民因來源地國實行減免稅優惠而未實際繳納的那部分稅額,應視同已經繳納同樣給予

13、抵免。 n稅收饒讓抵免的主要意義是為了配合所得來源地國吸引外資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鼓勵對來源地國的投資。 第二十五章 國際逃稅與避稅第一節 國際逃稅與避稅概述第二節 國際逃稅與避稅的主要方式第三節 管制國際逃稅與避稅的國內法措施第四節 防止國際逃稅與避稅的國際合作 第一節 國際逃稅與避稅概述n國際逃稅,一般是指跨國納稅人采取某種違反稅法的手段或措施,減少或逃避就其跨國所得或財產價值本應承擔的納稅義務的行為。n國際避稅,則是納稅人利用某種形式上并不違法的方式,減少或規避其就跨國征稅對象本應承擔的納稅義務的行為。 第二節 國際逃稅與避稅的主要方式一、納稅人從事國際逃稅的主要手段(一)不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資料(二)謊報所得和虛構扣除(三)偽造賬冊和收付憑證 二、納稅人進行國際避稅的主要方式(一)通過納稅主體的跨國移動進行國際避稅(二)通過征稅對象的跨國移動進行國際避稅(三)跨國投資人有意弱化股份投資進行國際避稅(四)跨國納稅人濫用稅收協定進行國際避稅第三節 管制國際逃稅與避稅的國內法措施一、管制國際逃稅和避稅的一般國內法措施(一)加強國際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