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可可行行性性研研究究報報告告項目名稱:項目名稱:青枯病生物殺菌劑青枯病生物殺菌劑“安地安地”的中試及其應用示范的中試及其應用示范單位名稱:單位名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 推薦單位:推薦單位:福建省科學技術廳福建省科學技術廳 編寫時間:編寫時間:2008 年年 5 月月 4 日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二八年制二八年制I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目目 錄錄一、總論一、總論1(一)申請項目概述1(二)項目預期目標11總體目標12階段目標23資金投入及使用計劃3二、項
2、目技術成果的先進性分析二、項目技術成果的先進性分析5(一)簡述51青枯病防治的現狀與存在問題52青枯病生防菌研究的關鍵問題73青枯病生防菌研究基礎84成果轉化基金繼續研究的主要內容8(二)項目創新點91深化生防菌田間抑菌機理和影響因素的研究92分析有效抑菌成分93、進行工業化放大生產中試工藝技術參數的研究104、建立工業化生產標準操作規程105、制定田間應用技術標準操作規程106、擴大應用示范面積10(三)知識產權狀況11三、項目實施方案分析三、項目實施方案分析11(一)項目的轉化內容與技術路線111研制開發內容112預期目標15(二)項目組織實施方案161項目實施地點和規模162任務與分工1
3、63前期建設情況概述174 “三廢”處理方案17(三)項目產品市場調查與競爭能力預測18(四)投資預算與資金籌措181、區域試驗費192中間生產試驗費193儀器設備購置204培訓費205差旅及會議費206出版/文獻/信息傳播/知識產權事務費21II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7科研管理費218其它直接費21(五)項目實施風險評價21(六)項目實施計劃22四、項目預期效益分析四、項目預期效益分析23(一)成果轉化目標分析23(二)經濟效益分析241產品成本分析242產品單位售價與盈利預測243經濟效益分析244項目投資評價25(三)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分析251青枯病生防菌劑的研究為解決“餐桌污
4、染”提供技術保障252青枯病生防菌劑的應用提高中國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力263青枯病生防菌劑的研究與綠色食品產業息息相關.264青枯病生防菌劑的研究是創匯農業產業的基礎265青枯病生防菌劑的研究與環境保護產業緊密相聯276青枯病生防菌劑的研究將成為福建省生物工程產業龍頭277青枯病生防菌劑的應用將帶動商業貿易的發展27五、項目支撐條件分析五、項目支撐條件分析28(一)申報單位基本情況28(二)單位轉化能力論述28(三)單位職工隊伍情況29(四)單位管理情況29(五)單位財務經濟狀況29(六)合作單位研發能力301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青枯病生物殺菌劑青枯病生物殺菌劑“安地安地”的中試及其應
5、用示范的中試及其應用示范可可行行性性研研究究報報告告一、總論一、總論(一)申請項目概述(一)申請項目概述申請項目主要內容包括:(1)深化生防菌田間抑菌機理和影響因素的研究, (2)分析抑菌效成分;(3)進行工業化放大生產中試工藝技術參數的研究, (4)建立工業化生產標準操作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的制定,(5)完善田間應用技術,提出不同作物、不同季節、不同土壤條件的防治方法, (6)擴大推廣應用面積。使生物農藥產品孢子含量達 20 億/毫升,年生產能力達 100 噸。培訓人員達 1 萬人次。申請專利 1 項,示范推廣生物殺菌劑“安地面積達 10 萬畝次。(二)項目預期目標(二)項目預期目標1總體目標
6、總體目標本研究在國家 863 項目青枯病生防菌 ANTI-8098A 研究的基礎上,計劃投資 200 萬元 (其中申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 100 萬元,合作企業配套 100 萬元) ,設計一套完整的中試生產工藝流程,建立中試車間,達到年生產能力 100 噸工業生產能力,產品孢子含量達 20 億/毫升;同時進一步深化其抑菌機理的研究,分離提取 1 個有效成分;制定 1 套生產標準。制定青枯病生物殺菌劑“安地”應用技術標準操作規程,培訓人員 1 萬人次,應用示范輻射帶動 10 萬畝次。省農科院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為技術支撐,投入工程技術人員負責抑菌機理、工藝技術、使用標準的研究;福建福農生化有限公
7、司作資金投入,2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建立生產基地,加速成果產業化。生產出生物殺菌劑-安地主要用于作物(番茄、茄子、辣椒、花生、煙草、生姜等)青枯病的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化學農藥殘留,保護生態環境,對解決無公害農業中的化學農藥的替代物問題和建立生態農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2階段目標階段目標(1)2008.5-2008.11完成生防菌抑菌機理的研究,分離提取 1 個有效成分,完成結構分析;測定抑菌物質的最佳產生條件。(2)2008.12-2009.5 完成生防菌劑的發酵工藝和生防菌存活基質的研究,設計培養基組份,測定發酵條件,設計發酵工藝,搖床發酵試驗,篩選培養基生產品有效抑菌成份的
8、提取,研制成制劑,制定 1 套生產標準,申報專利 1 個。(3)2009.6-2010.5完成生防菌工程菌種復壯,發酵工藝的參數、生產工藝過程、存活基質組分等研究,完成工藝設計,制定使用技術標準操作規程,應用示范達10 萬畝次,培訓人員 1 萬人次。任務1 任務2 任務3 2008年 2008年 2009年 2009年 2010年 5月 11月 5月 11月 5月時間3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3資金投入及使用計劃資金投入及使用計劃(1)資金投入)資金投入總投資(萬元)200經經 費費 來來 源源 合計2008年年年申請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資助(萬元)100其中100合計2008 年2009
9、年單位自籌資金(萬元)100其中5050(2)資金使用預算)資金使用預算經 費 支 出 預 算(萬元)科 目總投資預算數其中:申請資助總投資預算數計算依據1區域試驗費區域試驗費4025區域試驗發生的材料費、能源費及勞務費等。區域試驗發生的材料費、能源費及勞務費等。(1)材料費29.118 (1)生產基質等材料費:1萬元/月10個月/年2年20萬元,小計20.0萬元。 (2)實驗試劑及耗材,0.4萬元/月10個月/年2年8.0萬元,小計9.0萬元。 (3)其它:其它費用1.1萬元。(2)燃料動力費2.52 (1)電費:本研究平均每月耗電500度,每年運行10個月,每度電0.8元計算,共計花費:0
10、.8元/度500度/月10月/年2年=0.8萬元。(2)水費:預計每月平均耗水50噸,每噸水4.0元,4.0元/噸50噸/月10月/年2年=0.4萬元。 (3)燃料費:試驗用車1輛,百公里耗油12升,每升計5.4元,共需10000公里/車年0.12升/公里5.4元/升2年=1.296萬元。小計1.3萬元。(3)勞務費8.45 (1)研究生:平均補助標準800元/人月10月/年3人2年,小計4.8萬元;(2)臨時用工勞務費:750元/人月8月/年3人2年,小計3.6萬元。4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經 費 支 出 預 算(萬元)科 目總投資預算數其中:申請資助總投資預算數計算依據2中間試驗或
11、生中間試驗或生產試驗費產試驗費6030主要包括生產基質費用、水電費、生產用工費主要包括生產基質費用、水電費、生產用工費用等用等(1)能源材料費42.415 (1)生產基質等材料費:2萬元/月10個月/年2年40萬元,小計40.0萬元。 (2)電費:生產平均每月耗電1000度,每年運行10個月,每度電0.8元計算,共計花費:0.8元/度1000度/月10月/年2年=1.6萬元。 (3)水費:預計每月平均耗水100噸,每噸水4.0元,4.0元/噸100噸/月10月/年2年=0.8萬元。(2)測試化驗加工費63.4 產品的質量監測,每批次樣本30個,每個檢測費平均10元,30個10元/個100個/年
12、2年=6萬元(3)勞務費1010 (1)技術專家補貼:5人次2天200元/人次10次2.0萬元,小計2.0萬元;(2)生產用工勞務費:800元/人月10月/年5人2年,小計8.0萬元。(4)其它1.61.6 生產材料運輸、設備損耗等費用。3儀器設備購置儀器設備購置費費4515中試生產設備的購置及運行調試、維護等中試生產設備的購置及運行調試、維護等(1)設備購置及安裝4013 中試設備的購置。主要包括發酵罐、噴霧干燥機等。(2)設備運行及維護52 中試設備的安裝、調試及運行維護費用。平均每年2.5萬元,2年小計5萬元。4培訓費培訓費2015生產技術人員、田間生產技術人員的培訓等生產技術人員、田間
13、生產技術人員的培訓等(1)人員培訓15.210 場地及設備的租賃、人員的組織等。平均每場培訓會費用計1.0萬元。1.0萬元/場次10次=10萬元。培訓資料的編印、運輸等費用計5.2萬元。(2)專家咨詢費4.83 臨時聘請的國內及國外咨詢專家,國內專家300-500元/人天,國外專家800/人天。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專家8人次,咨詢費500元/人天,計支出8人次2天500元/人次3次2.4萬元;其他專業技術人員8人次,300元/人天,計支出8人次2天300元/人次5次2.4萬元。合計約4.8萬元。5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經 費 支 出 預 算(萬元)科 目總投資預算數其中:申請資助總投資預算
14、數計算依據5差旅及會議費差旅及會議費2015 (1)包括國內的外埠差旅費及市內交通費。用于課題參加單位和人員之間的學術交流、試驗研究和業務調研等。1)正高級職稱人員差旅費:平均每人次5000元,每年3次,2年共計3萬元;2)副高和中級職稱差旅費平均每人次4000元,2年18人次,共計7.2萬元;3)項目專家差旅費,每年2人次,每人次4000元,2年計1.6萬元;4)其他人員差旅費:中級以下人員2人,平均每人次3000元,每年1次,2年共計1.2萬元。合計13萬元。 (2)其他會議費:參加其他與本課題相關的會議與學術交流會,每年2萬元,2年內的會議費合計4萬元。 (3)課題會議費:用于參加課題學
15、術交流會議、課題中期研討會、現場協調會、中試試驗方案論證會、分項內容成果驗收會、成果匯報及鑒定等支出,平均每年約1.5萬元,2年合計約3萬元。6出版出版/文獻文獻/信息信息傳播傳播/知識產權事知識產權事務費務費70主要用于專著及論文出版費、信息傳播費、文獻檢索費,以及專利申請等費用。(1)專著與論文出版費:國內外論文版面費2000元/篇5篇1萬元。專著刊號申請及出版費用3.5萬元。 (2)專利申請費:專利申請費0.5萬元/件3件1.5萬元;(3)其它費用:研究報告、中期研究報告、文獻查新等,資料的復印和裝訂費,小計1萬元。7科研管理費和科研管理費和其它行政管理支出其它行政管理支出80項目管理費
16、用以及相關的行政管理費用項目管理費用以及相關的行政管理費用合合 計計2001006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二、項目技術成果的先進性分析二、項目技術成果的先進性分析(一)簡述(一)簡述1青枯病防治的現狀與存在問題青枯病防治的現狀與存在問題1976 年,在美國舉行了第一屆國際細菌性青枯病學術研討會(Hayward, 1976);1985 年,在菲律賓又舉行了亞太地區細菌性青枯病學術研討會;1992 年在中國臺灣舉行了亞洲細菌性青枯病學術研討會;1997年,在法國舉行了第二屆國際細菌性青枯病學術研討會,各國植病工作者極為關注青枯病的研究,以期能在世界范圍內控制青枯病(盧同,1998) 。對于細
17、菌性青枯病的防治,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的防治措施有農業輪作防治方法(Collinsetad, 1993; Lacas 1995) ,農業輪作曾是防治青枯病的有效措施(徐世典, 1991) ,但是由于我國人多地少,耕地有限,此措施運用受到極大的限制,所以輪作措施也只是在局部地區起到部份的防治作用(張培坤,1997) 。從理論上講,青枯病防治最根本的防治辦法是培育抗病品種(張衍榮,1999) ,國外已有這方面報道,采用培育抗病品種的方法,培育了 80 種抗青枯病的品種(Robinson, 1980) 。但是,青枯病菌為土藏病害,其腐生性較強,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生理小種(French and S
18、equeira, 1970;廖碧輝等,1984;華月靜等,1984; Lozano and Sequeria, 1970) ,迄今未有高抗品種(粱子超等,1982) ,相比較之下青枯病的抗病育種工作就顯得更為復雜和艱巨(謝圣漢,1992)。在化學防治上,雖然室內的毒力測定篩選出不少對青枯病菌有較好抑制作用的藥劑(李寶棟等,1993) ,由于病原細菌從土地表層到深層均有分布,由根部侵入植株移到導管而引起青枯病(崔俊明等 1993) ,所以田間防治效果不穩定,難以控制病害(孫堅平等,1996) ,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化學農藥可以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發生(黃新福等,1999) ,加之青枯病菌對化學農藥產
19、生抗藥性,大量使用化學農藥造成環境污染和生產成本的上升,所以化防也不是一次經濟合理的措施(盧同,1998) 。近年來青枯病的生物防治越來越引起國內外的重視(郭堅華等,1994) 。用于青枯病生物防治的因子主要集7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中于弱毒力的青枯假單孢桿菌(原秀紀,1991) 、鏈霉菌(匡傳富,1996) 、假單胞桿菌(何禮遠等,1990) 、菌根真菌(任欣正等,1987) 、芽孢桿菌(鄭繼法等,1994;郭堅華等,1997;劉波等,2000) 。目前已發現對青枯菌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有芽孢多粘菌(Bacillus polymyxa) 、熒光假單胞桿菌(Pseudomonas f
20、luorescens)和芽孢桿菌方面的拮抗菌,國內外有不少用這些拮抗菌防治細菌青枯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的例子,如弱毒力青枯假單孢桿菌的利用(任欣正等,1987)、熒光假單孢桿菌(何禮遠等,1990)以及芽孢桿菌的利用(楊合同等,1990;劉波等,2000) 。盡管如此,青枯菌的生物防治還不能適應生產需要,青枯病生防菌仍處于研究階段(楊合同,1994) ,防治效果不穩定,青枯生防菌研究未見商品化產品。 綜上所述:(1)青枯病的農業防治,也只是在局部地區起到部份的防治作用。 (2)青枯病的化學防治,還沒有一種化學農藥可以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發生。 (3)培育抗病品種防治,由于土藏病害沒有高抗品種。(
21、4)青枯病的生物防治越來越引起國內外的重視。 (5)生物防治利用芽胞桿菌、鏈霉菌、假單胞桿菌和菌根真菌等。 (6)青枯生防菌研究未見商品化產品。2青枯病生防菌研究的關鍵問題青枯病生防菌研究的關鍵問題利用生防菌防治青枯病,將是防治該類病害的有效方法(Deacon and Berry, 1993) 。國內外生防專家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研究進行生防菌劑的研究,第一方面是努力尋找并篩選一些廣譜、高效、更穩定的菌株(楊合同,1994) ;第二方面致力于生產工藝的探索和研究,試圖借助改善工藝,提高生防菌生物效價(楊合同,任正欣,1990;劉波等,2000) ;第三方面是篩選青枯生防菌的存活基質,使的生防菌劑
22、產品中的生防菌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提高(鄭安秀等,1979;劉波等,2000) 。在篩選廣譜、高效、穩定的菌株上,經過許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國內外學者都分離出一些拮抗菌株(Lochwood, 1977) ,這些菌株主要集中于無致病力的青枯假單孢桿菌、芽孢桿菌、鏈霉素和菌根真菌有等有效微生物,但它們防治效果仍不8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那么令人滿意(Deacon Berry,1993) 。關于青枯生防菌的生產工藝探索和研究,國內外研究者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如營養配方、通氣狀態等,來提高生防菌的發酵水平,達到提高生防菌的防治效果(劉波等,2000) 。關于青枯生防菌土壤存活基質配方研究,臺灣黃振
23、義和孫守恭教授(1991)年發現向土壤中施用一種名為 S-H 有機無機復合的添加物,能提高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有效地防治和減輕青枯病害。將這種混合物做為基質,填充于研究的生防菌劑中,使之施用后有利于生防菌在土地中生存繁殖,試驗結果表明,用后 7 天土壤生防菌仍有施用時的 70%以上,防效增加 7%(劉波,2000) 。但由于該混合物是農副產品,營養含量低、體積大,是它最大的不足之處,所以變成填充劑,做成活性基質將會影響制劑的效價,會影響生防菌的使用,生防菌存活基質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林國憲、劉波,1998) 。 綜上所述:(1)篩選廣譜、高效、穩定的青枯生防菌株是該研究的基礎。 (2)生防菌生產
24、工藝的探索和研究是關鍵。 (3)篩選青枯生防菌的存活基質是該研究產品化的條件。3青枯病生防菌研究基礎青枯病生防菌研究基礎作物青枯病發生嚴重,防治困難,是世界性難題。1998 年與德國波恩大學合作,作為國家外國專家局農業引智項目,2000 年列入福建省科技廳農業重大項目生物殺菌劑 ANTI-8098“安地”的研制與應用,2002 年被列入國家高技術研究(863 項目)(編號:2002AA244031-2)。2003 年通過全國同行專家鑒定認為該項目核心技術為(創新點):(1)獲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防菌株 ANTI-8098A;(2)首次發現了 ANTI-8098A 對青枯菌的致弱現象;(3)成
25、功研制出該生防菌的存活基質,并使該菌劑能在田間有效定殖;(4)建立了該菌劑生產工藝和保質技術;(5)對不同作物(番茄、茄子、辣椒、花生、煙草、生姜等)青枯病田間防效達75-85%,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總體研究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物殺菌劑-安地通過了農業部及其制定疾病控制中心的田間藥效測定和毒性測定,2007 年底獲得農業部生物農藥登記證,成為9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全國首個青枯病防治蠟狀芽孢桿菌生物農藥,進入中試階段。4成果轉化基金繼續研究的主要內容成果轉化基金繼續研究的主要內容本次項目申請中試主要內容:(1)深化生防菌田間抑菌機理和影響因素的研究;(2)分
26、析有效抑菌成分;(3)進行工業化放大生產中試工藝技術參數的研究;(4)建立工業化生產標準操作規程;(5)完善田間應用技術,提出不同作物、不同季節、不同土壤條件的防治方法;(6)擴大推廣應用面積。研究的技術水平使得生物殺菌劑-安地的生產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轉化方式:采用科企結合的方式,由省農科院和省留學生創業園共同投資成立“福建眾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接的福建省發改委“福建省生物農藥工程研究中心”作為工程技術載體,以福建眾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資建立生產基地-福建福農生化有限公司作為本項目轉化載體,本研究成果專利折價 100 萬,作為技術投入,與企業合作生產。省農科
27、院資源所為技術支撐單位,投入工程技術人員負責抑菌機理、工藝技術、使用標準的研究;福建福農生化有限公司作資金投入,建立生產基地,加速成果產業化。生產出生物殺菌劑-安地主要用于作物(番茄、茄子、辣椒、花生、煙草、生姜等)青枯病的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化學農藥殘留,保護生態環境,對解決無公害農業中的化學農藥的替代物問題和建立生態農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二)項目創新點(二)項目創新點1深化生防菌田間抑菌機理和影響因素的研究深化生防菌田間抑菌機理和影響因素的研究致弱機理的提出:本研究提出一種科學假說,抑菌機理的致弱原理,即由微生物產生的中間產物的作用,使強致病力菌株的菌株轉化為無致病力菌株的菌株,使
28、無致病力菌株發展成為微生物環境的優勢菌體,達到抑制病害的作用。經國內外文獻檢索未見生防菌對青枯病原菌致弱作用的報道,致弱原理的提出,補充了抑菌機理,建立了新的抑菌機理的原理和方10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法,為青枯病生物防治機理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時對于病害弱株系的應用,可能找到了一條新途徑。成果轉化項目的申請進一步從分子標記、致弱毒素的提取分析,不同發酵時間的安地對致弱作用的影響、發酵液不同分子組分對致弱作用的影響、不同環境條件下安地致弱作用發揮的差異性等進行研究。2分析有效抑菌成分分析有效抑菌成分通過對 ANTI-8098 發酵液進行離心、蛋白質分析、分子篩分離,耐熱反應,發現生防
29、菌 ANTI-8098A 的抑菌物質是一種非蛋白質的耐熱毒素,不同分子量的 ANTI-8098 的發酵產物對青枯病原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生防菌在小分子量范圍(1000 道爾頓)聚集了多糖類耐熱抗菌物質,在大分子量范圍(20000 道爾頓)聚集了蛋白質類的抗菌物質的增效因子。3、進行工業化放大生產中試工藝技術參數的研究、進行工業化放大生產中試工藝技術參數的研究進行了生防菌 ANTI-8098A 的微生物學研究和培養基配方的篩選,使發酵水平達到每毫升 40 億芽孢以上,為工業化生產打下了基礎。本研究提出了網絡監控生物反應器的研究,并自行設計了生物反應器計算機控制軟件和硬件,網絡監控軟件,實現了生物
30、反應器的網絡監遠程控技術。經國內外文獻檢索未見網絡遠程實時監控技術在青枯菌生防菌發酵過程應用的報道。本研究對生防菌 ANTI-8098A 發酵過程培養基上罐實消的參數變化進行了研究,提出一套實消過程的參數模型,為網絡控制生物反應器的設計提供模擬參數。本試驗對生防菌 ANTI-8098A 的存活基質進行研究,篩選適宜存活基質,提高生防菌在基質保存中的存活率,延緩了其在土壤中的衰亡時間,將篩選出的優良基質通過混合、干燥、制粒、包裝,即成為生物殺菌劑(商品名:安地 ANIT) 。4、建立工業化生產標準操作規程、建立工業化生產標準操作規程 項目研究將建立生物殺菌劑“安地”生產的標準操作規程。11 /
31、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5、制定田間應用技術標準操作規程、制定田間應用技術標準操作規程 通過小區測定,大田試驗,提出不同作物、不同季節、不同土壤條件的防治方法,制定田間應用技術標準操作規程。6、擴大應用示范面積、擴大應用示范面積 研究的技術水平使得生物殺菌劑-安地的生產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同時通過合作企業成熟的營銷網絡,培訓技術人員,擴大應用示范面積,使青枯病生物殺菌劑“安地”的應用示范面積達 10 萬畝次。生物殺菌劑“安地”(三)知識產權狀況(三)知識產權狀況 項目前期研究經過專家組鑒定,一致認為,該項目總體研究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物殺菌劑-安地通過了農業部及
32、其制定疾病控制中心的田間藥效測定和毒性測定,2007 年底獲得農業部生物農藥登記證,登記證號:LS20072575,成為全國首個蠟狀芽孢桿菌生物農藥,進入中試階段。12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三、項目實施方案分析三、項目實施方案分析 (一)項目的轉化內容與技術路線1研制開發內容研制開發內容(1)通過平板拮抗、對峙試驗、青枯菌單株回接抑菌試驗、盆栽苗區組試驗、田間小區對照試驗、大田試驗示范,測定生防菌 ANTI-8098A菌株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抑菌效果;(2)利用電泳、薄層層析、柱層析、氣相色譜、液相色譜、質譜等方法,對生防菌 ANTI-8098A 進行抗菌素、抗菌蛋白和抗菌物質的分離,結
33、合生物測定確定其抑菌的有效成分;(3)選擇最優存活基質組合,制成生防菌劑,保持青枯生防菌在土壤中存活能力和提高對青枯菌的抑制作用;(4)進行生產工藝的研究,包括工業化培養基配方的篩選,發酵控制條件的測定,分離濃縮技術的研究,制劑技術的研究,生測技術的研究,設計電腦控制發酵系統,設計分子篩濃縮裝置,設計常溫干燥制粒設備,形成全套生防菌制劑工藝技術,實現工業化生產;(5)制定生產規程,制定產品標準。通過盆栽接菌、田間小區和田間防治示范,摸清青枯病生物殺菌劑“安地”的防治對象和效果;(6)總結田間使用技術,培訓技術人員,示范推廣生物殺菌劑“安地”。完成青枯病生物殺菌劑“安地”的中試研究,滿足產業化生
34、產的程度為:實現工業化生產,產品孢子含量達 20 億/毫升,年生產能力達 100 噸的工業化生產能力。建立生產技術標準操作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完成田間應用技術研究,培訓農民 1 萬人次,建立示范片區,推廣應用面積達 10 萬畝次。(1)青枯病生防菌)青枯病生防菌 ANTI-8098A 抑菌機理的研究抑菌機理的研究通過平板拮抗、對峙試驗、青枯菌單株回接抑菌試驗、盆栽苗區組試驗、田間小區對照試驗、大田試驗示范,測定生防菌 ANTI-8098A 菌株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抑菌效果;從分子標記、致弱毒素的提取分析,不同發酵時間的生防菌 ANTI-8098A 對致弱作用的影響、發酵液不同分子組分對致弱作用的
35、影響、不同環境條件下生防菌 ANTI-8098A 致弱作用發揮的差13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異性等繼續研究其致弱機理,初步測定抑菌物質的有效分子量范圍;通過綠色熒光蛋白轉導,分析拮抗菌在植物體內、根系、土壤中的分部情況,研究該菌拮抗、抗生、競爭、誘導、致弱等類別,確定其抑菌機理;建立土壤微生態的自動測定體系,測定植株葉綠素、土壤營養條件的變化,分析生防菌 ANTI-8098A 對植株生長的促進作用。(2)青枯病生防菌)青枯病生防菌 ANTI-8098A 抑菌物質的分離與提取抑菌物質的分離與提取利用電泳、薄層層析、柱層析、氣相色譜、液相色譜、質譜等方法,對生防菌 ANTI-8098A 進
36、行抗菌素、抗菌蛋白和抗菌物質的分離,結合生物測定確定其抑菌的有效成分;不同發酵條件對抑菌物質產生的影響,以獲取最大的生產量;抑菌物質的理化性質的研究;不同保存條件(溫度、紫外線、太陽光、時間、化學物質、pH 值等)對抑菌物質的抑菌效果的平板拮抗對峙試驗單株回接盆栽試驗田間小區大田示范抑菌效果拮抗抗生競爭誘導致弱抑菌機理抑菌物質14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影響;在不同溫度、濕度、作物進行生物測定,研究環境條件對抑菌效果的影響;以鏈霉素為對照,測定其相應效價,為生物殺菌劑的標準化生產打下基礎。物質分離成分確定產生條件生物測定標準效價活性測定(3)青枯病生防菌)青枯病生防菌 ANTI-8098
37、A 協生菌與存活基質的研究協生菌與存活基質的研究收集各種基質材料(主要是來源容易、價格低廉的工農業的副產物) ,分離土壤中的協生微生物,該微生物對生防菌無拮抗作用,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作為生防菌在土壤中生存的先鋒菌,協助生防菌在土壤生存(協生微生物已篩選了 4 個菌株) ,設計存活基質的配方,配置成不同比例的生防菌+協生菌+基質材料,調節濕度和 pH 進行試驗,觀察協生菌含量、基質材料含量、濕度和 pH 對生防菌(ANTI-8098)存活的影響,選擇最優存活基質組合,制成生防菌劑,施入土壤進行微生態觀察,分析土壤理化性質變化,協生菌存活變化,生防菌存活變化以及根系土壤微生物區系的動態變化,確定
38、生防菌的存活能力、存活基質成份、生防菌劑的最終配方。目的是保持青枯生防菌在土壤中存活能力和提高對青枯菌的抑制作用。生防菌劑+協生微生物+基質 盆栽接菌實驗 回收、分析、測試分析生防菌存活條件及營養要求土壤溫度 土壤濕度 土壤 pH 土壤 N、P、K 土壤微生物區系改進基質配方 測定定殖和生長 數量及存活動態15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 用 NA 培養基確定存活基質各組份(4)生防菌)生防菌(ANTI-8098A)的生產工藝的方法和技術路線的生產工藝的方法和技術路線對所篩選的生防菌(ANTI-8098A)進行生產工藝的研究,包括了工業化培養基配方的篩選,發酵控制條件的測定,分離濃縮技術的研
39、究,制劑技術的研究,生測技術的研究,設計電腦控制發酵系統,設計分子篩濃縮裝置,設計常溫干燥制粒設備,形成全套生防菌制劑工藝技術,實現工業化生產。菌種制備 發酵控制 菌液濃縮 菌粉干燥 效價檢驗(5)青枯病生物殺菌劑)青枯病生物殺菌劑“安地安地”防治效果測定防治效果測定主要方法有:1)盆栽接菌防效測定;2)田間小區防效測定;3)田間防治示范,摸清青枯病生物殺菌劑“安地”(ANTI-8098A)的防治對象和效果。包括:a.不同溫度條件下生物殺菌劑“安地”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b. 不同濕度條件下生物殺菌劑“安地”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c.不同生長期條件下生物殺菌劑“安地”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d.
40、 不同接菌濃度條件下生物殺菌劑“安地”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e.不同濃度生物殺菌劑“安地”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f.不同接種時間生物殺菌劑“安地”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g. 不同施藥時間生物殺菌劑“安地”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6)青枯病生物殺菌劑()青枯病生物殺菌劑(ANTI-8098A)生產標準與農藥登記)生產標準與農藥登記 根據國家商品農藥驗收規則(GB/T1604-1995) ,農藥水分測定方法(GB 1600-1988) ,農藥包裝通則(GB 3796-1983) ,商品農藥采樣方法(GB 1605-1989) ,農藥 pH 測定方法(GB/T 1601-1993)等制定青枯病生防菌
41、劑“安地”(ANTI-8098A)生產標準,為青枯生防菌的產業化提供16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條件。完成新農藥的三證登記。(7)青枯病生物殺菌劑)青枯病生物殺菌劑“安地安地”的應用示范的應用示范分別針對不同作物,提出最佳使用濃度、使用時間。國內外新型生物殺菌劑的篩選及價格性能比的比較:防治對象,防治效果,防治速率,使用成本,使用條件。采用三級培訓法培訓技術人員 100 人次,由技術員培訓農民技術員 1000 人次,農民技術員指導農戶 1 萬人次。在福建、江西、山東等地的花生、番茄、煙草、辣椒等作物上應用示范達 10 萬畝次。作物花生番茄茄子煙草辣椒合計面積(畝次)1 萬3 萬2 萬2
42、萬2 萬10 萬2預期目標預期目標A 明確青枯病生防菌 ANTI-809A 的抑菌機理,填補國內空白。B 分離和純化青枯病生防菌 ANTI-8098A 的抑菌物質,確定其作用的物質基礎。C 提供青枯病生防菌 ANTI-8098A 發酵技術,為工業生產服務。D 設計全套青枯病生防菌 ANTI-8098A 生產工藝,為產業化服務。E 篩選出生防菌 ANTI-8098A 協生菌和存活基質,使生防菌在產品中的存活率達 80% ,保存期 24 個月。F 青枯病生物殺菌劑“安地”田間防治效果達 65-85%,達國內外先進水平。G 建立青枯病生物殺菌劑“安地”生產標準,為商品化生產服務。H 二年應用推廣示范
43、達 10 萬畝次。I 申請專利 1 項,發表高質量論文 5 篇。17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二)項目組織實施方案(二)項目組織實施方案1項目實施地點和規模項目實施地點和規模本項目研究工作擬在福建省生物農藥工程研究中心進行。生產性試驗擬在眾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農藥生產基地進行,預計項目研究期間生產規模達 100 噸。2任務與分工任務與分工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甲方)為承擔單位,福建眾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方)為合作單位,雙方就研究開發任務經友好協商,簽署了合作協議(見附件 4.2) 。甲方主要負責完成青枯病生防菌ANTI-8098A 抑菌機理的研究,抑菌物質的分離與提取,
44、青枯病生防菌ANTI-8098A 協生菌與存活基質的研究,青枯病生防菌 ANTI-8098A 協生菌與存活基質的研究;完成生產工藝設計,制定生產規程、產品標準。乙方主要負責完成生物殺菌劑“安地”的生產線建設,進行中試生產,完成新農藥的“三證”登記。開展青枯病生物殺菌劑“安地”防治效果測定,總結田間應用技術。通過福建省農業科研與成果示范推廣協作網,進行農業技術人員培訓,進行青枯病生物殺菌劑“安地”的應用示范。3前期建設情況概述前期建設情況概述前期研究過程中,福建省生物農藥工程研究中心已投資 3500 多萬元,建立了生物農藥菌種資源基因庫、生物農藥發酵工藝學研究室、生物農藥制劑工藝學研究室、生物農
45、藥生物測定實驗室、生物農藥檢測和質量檢驗室等。建設規模主廠房 3500 m2,實驗室 1100 m2配套的動力廠房 500 m2,總建筑面積 5100 m2。供生物農藥試驗的農副產品生產示范基地 50 畝。目前已具備試驗研究用小試生產設備。項目研究所需的實驗耗材、生產基質、中試設備等擬從生產廠家直接或通過招標購買。18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4 “三廢三廢”處理方案處理方案 處理標準按照國家標準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12。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96。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96。 工廠企業廠界噪聲標準GB12348-90。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46、3095-96。4.1廢水處理循環冷卻水中的部分排水:生產過程中的冷卻水循環使用,但經過一定周期后以5%左右的量進行吐故納新,約為50t/h;這部分廢水量不大,也不會污染周圍環境,可與廠區雨水排放系統合并排出。2、高濃度的廢水經過加工形成另一種產品-花卉保護劑,加以利用。不會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低濃度廢水可以直接排至開發區污水綜合處理站,或經過廠區污水處理站處理后再排至開發區污水廠。4.2 廢氣處理發酵罐的通氣對人體無害,不會污染環境,可在高空(10m)直接排放。操作面上設置吸塵罩,配備單機除塵器,含粉塵空氣經過濾后達標排放。燃油鍋爐經GZT6D型高效脫硫除塵器處理,脫硫效率為6080%,經處
47、理后的SO2濃度可從300mg/m3降至200mg/m3,達到鍋爐大氣污染排放標準的二類標準要求,經煙囪排入大氣。4.3廢渣本工程是油鍋爐供熱,不產生廢渣。其余工業垃圾每天80kg,可與市政環衛部門協調解決。4.4 噪聲防治來源于空壓機、發酵罐、沸騰干燥機及風機等產生的噪聲,除了在安裝中增設防震彈簧、防震墊等措施外,動力車間及干燥機組均采用吸聲隔墻,并裝置消音器,采用密封門,以減少噪聲對生產區的影響。綜上所述,在采取措施后,該項目從環保角度來看,能達到規范標準。19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三)項目產品市場調查與競爭能力預測(三)項目產品市場調查與競爭能力預測作物青枯病被稱為植物的“癌癥
48、”,能使植物減產 30-100%,目前一旦發病幾乎無藥可治,生產上作為補救的辦法是使用農用鏈霉素,但是它的成本很高,每畝使用成本在 15-20 元之間,效果較差,平均防效在 40-60%之間,同時,青枯病是土藏病害,對農用鏈霉素的抗性能力因土壤的保護變得很強,發病后,用農用鏈霉素難以達到防治效果。五氯酚鈉是一種土壤消毒劑,一般是在種植前,進行土壤消毒,畝使用成本在 8-10 元,由于土壤體對化學農藥的吸附能力很大,也難以達到防治效果,同時五氯酚鈉是有機氯產品,具有很高的殘留能力,在無公害農業中已經禁止使用。到目前為止,尚未見有效的青枯病防治的藥劑。本研究從青枯菌高效拮抗菌的篩選入手,尋找對致病
49、性青枯病菌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的生防菌株,將其開發成生防菌制劑。同類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有望填補該領域的空白。青枯病生防菌劑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物菌劑,僅福建省保守需求量達4000 噸/年,根據計算產品的銷售價為 2 萬元,利潤率為 30%,按建立一個年產 1000 噸的工廠來計算,年產值可達 2000 萬元,獲利可達 600 萬元。且目前尚未有競爭性同類產品出現,市場前景廣闊,是生物工程產業化發展的首選產品。(四)投資預算與資金籌措(四)投資預算與資金籌措計劃投資 200 萬元,其中申請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 100 萬元,合作單位按照下達經費進行 1:1 的資金配套(見附件 4.2) ,擬于 2
50、009 年 5月前全部到位。國撥經費 100 萬元用于區域試驗費 25 萬元,中間試驗或生產試驗費30 萬元,儀器設備購置費 15 萬元,培訓費 15 萬元,差旅及會議費 15 萬元,各項投資預算如下:1、區域試驗費、區域試驗費 區域試驗費 40 萬元,其中國撥經費 25 萬元。用于進行區域試驗發生20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的材料費、能源費及勞務費等,主要包括: (1)材料費29.1萬元:生產基質等材料費:1萬元/月10個月/年2年20萬元,小計20.0萬元。實驗試劑及耗材,0.4萬元/月10個月/年2年8.0萬元,小計8.0萬元。其它:其它費用1.1萬元。 (2)燃料動力費 2.5
51、萬元:電費:為本研究內容平均每月耗電 500 度,每年運行 10 個月,每度電 0.8 元計算,共計花費:0.8 元/度500 度/月10月/年2 年=0.8 萬元。水費:預計每月平均耗水 50 噸,每噸水 4.0 元,4.0元/噸50 噸/月10 月/年2 年=0.4 萬元。燃料費:試驗用車 1 輛,百公里耗油 12 升,每升計 5.4 元,共需 10000 公里/車年0.12 升/公里5.4 元/升2 年=1.296 萬元。小計 1.3 萬元。 (3)勞務費 8.4 萬元:主要用于支付項目組成員中沒有工資性收入的相關人員(如在讀研究生)和項目組臨時聘用人員等的勞務性費用。研究生:平均補助標
52、準 800 元/人月10 月/年3 人2 年,小計 4.8 萬元;臨時用工勞務費:750 元/人月8 月/年3 人2 年,小計 3.6 萬元。2中間生產試驗費中間生產試驗費 中間試驗或生產試驗費 60 萬元,其中國撥經費 30 萬元,主要包括: (1)能源材料費 42.4 萬元:生產基質等材料費:2 萬元/月10 個月/年2 年40 萬元,小計 40.0 萬元。電費:生產平均每月耗電 1000 度,每年運行 10 個月,每度電 0.8 元計算,共計花費:0.8 元/度1000 度/月10月/年2 年=1.6 萬元。水費:預計每月平均耗水 100 噸,每噸水 4.0 元,4.0 元/噸100 噸
53、/月10 月/年2 年=0.8 萬元。 (2)測試化驗加工費 6 萬元:用于產品的質量監測,每批次樣本 30個,每個檢測費平均 10 元,30 個10 元/個100 個/年2 年=6 萬元。 (3)勞務費 10 萬元:技術專家補貼:5 人次2 天200 元/人次10次2.0 萬元,小計 2.0 萬元;生產用工勞務費:800 元/人月10 月/年5人2 年,小計 8.0 萬元。 (4)其它費用 1.6 萬元:生產材料運輸、設備損耗等費用。21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3儀器設備購置儀器設備購置 儀器設備購置費 45 萬元,其中國撥經費 15 萬元。 (1)設備購置及安裝費用 35 萬元,主要
54、包括發酵罐、噴霧干燥機等。 (2)設備運行及維護費用 5 萬元,用于中試設備的安裝、調試及運行維護費用。平均每年 2.5萬元,2 年小計 5 萬元。4培訓費培訓費培訓費 20 萬元,其中國撥經費 15 萬元。 (1)人員培訓 15.2 萬元。場地及設備的租賃、人員的組織等。平均每場培訓會費用計 1.0 萬元。1.0 萬元/場次10 次=10 萬元。培訓資料的編印、運輸等費用計 5.2 萬元。 (2)專家咨詢費 4.8 萬元, 臨時聘請的國內及國外咨詢專家,國內專家 300-500 元/人天,國外專家 800/人天。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專家 8 人次,咨詢費500 元/人天,計支出 8 人次2 天5
55、00 元/人次3 次2.4 萬元;其他專業技術人員 8 人次,300 元/人天,計支出 8 人次2 天300 元/人次5 次2.4 萬元。合計約 4.8 萬元。5差旅及會議費差旅及會議費 差旅及會議費 20 萬元,其中國撥經費 15 萬元。 (1)包括國內的外埠差旅費及市內交通費。用于課題參加單位和人員之間的學術交流、試驗研究和業務調研等。1)正高級職稱人員差旅費:平均每人次 5000 元,每年3 次,2 年共計 3 萬元;2)副高和中級職稱差旅費平均每人次 4000 元,2年 18 人次,共計 7.2 萬元;3)項目專家差旅費,每年 2 人次,每人次4000 元,2 年計 1.6 萬元;4)
56、其他人員差旅費:中級以下人員 2 人,平均每人次 3000 元,每年 1 次,2 年共計 1.2 萬元。合計 13 萬元。 (2)其他會議費:參加其他與本課題相關的會議與學術交流會,每年 2 萬元,2 年內的會議費合計 4 萬元。 (3)課題會議費:用于參加課題學術交流會議、課題中期研討會、現場協調會、中試試驗方案論證會、分項內容成果驗收會、成果匯報及鑒定等支出,平均每年約 1.5 萬元,2 年合計約 3 萬元。22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6出版出版/文獻文獻/信息傳播信息傳播/知識產權事務費知識產權事務費 出版/文獻/信息傳播/知識產權事務費 7 萬元。主要用于專著及論文出版費、信息傳
57、播費、文獻檢索費,以及專利申請等費用。 (1)專著與論文出版費:國內外論文版面費 2000 元/篇5 篇1 萬元。專著刊號申請及出版費用 3.5 萬元。 (2)專利申請費:專利申請費 0.5 萬元/件3 件1.5 萬元;(3)其它費用:研究報告、中期研究報告、文獻查新等,資料的復印和裝訂費等,小計 1 萬元。7科研管理費科研管理費 科研管理費和其它行政管理支出 8 萬元。用于項目管理費用以及相關的行政管理費用。8其它直接費其它直接費 合作單位的配套經費 100 萬元主要用于生產設備購買、中試生產線的建立及生物殺菌劑“安地”的應用示范。 (五)項目實施風險評價(五)項目實施風險評價作物青枯病被稱
58、為植物的“癌癥”,能使植物減產 30-100%,目前使用的化學藥劑防效差,僅達 40-60%,畝成本 15-20 元;土壤處理可造成嚴重殘留,不符合生態農業的要求。青枯病生防菌劑“安地”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物菌劑,生產成本、使用成本均較低,且無殘留。僅福建省保守需求量達4000 噸/年,根據計算產品的銷售價為 2 萬元,利潤率為 30%,按建立一個年產 1000 噸的工廠來計算,年產值可達 2000 萬元,獲利可達 600 萬元。且目前尚未有競爭性同類產品出現,市場前景廣闊,是生物工程產業化發展的首選產品。按貼現率 10%計算,年負擔的財務費用為 850 萬元,項目收支平衡點為銷售量達 472.2
59、 噸,銷售額為 2833.2 萬元,利潤為 849.6 萬元。即項23 / 34 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目的達產率為 23.6%時,達到收支平衡,該項目投資風險較低。以福建眾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資建立生產基地-福建福農生化有限公司作為本項目轉化載體,其前身為“福州農藥廠”,擁有近 50 年的農藥生產銷售歷史,已構建科學的營銷網絡,具備成熟的營銷團隊和豐富營銷經驗。因此,該項目的市場風險較低。青枯病生防菌劑“安地”為生物活性菌劑,經過農業部認可機構的毒性檢測,為低毒性農藥,對魚、蜜蜂等無毒,對皮膚和眼無任何刺激作用。施用后無殘留,對環境友好。不存在環境風險。(六)項目實施計劃(六)項目實施計劃 本項
60、目通過測定生防菌 ANTI-8098A 菌株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抑菌效果;進行抗菌素、抗菌蛋白和抗菌物質的分離,確定其抑菌的有效成分;選擇最優存活基質組合,制成生防菌劑。進行生產工藝研究,形成全套生防菌制劑工藝技術,實現工業化生產,產品孢子含量達 20 億/毫升,年生產能力達 100 噸。制定生產規程,制定產品標準。進行田間防治示范,總結田間使用技術。申報專利 3 項。通過三級培訓法培訓人員達 1 萬人次。示范推廣生物殺菌劑“安地”,應用面積達 10 萬畝次。任務任務 1完成生防菌抑菌機理的研究,分離提取 1 個有效成分,完成結構分析;測定抑菌物質的最佳產生條件。研制制劑。任務任務 2 完成生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第1課時) 教學設計
- 2024云南玉溪城投實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公開招聘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振東制藥:山西振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報告書
- 2024中鐵北京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公開招聘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中石化產融養老有限公司公開招聘1人(北京)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百世金種子組長培訓總結
- 崗位安全生產知識培訓
- 工廠銑工安全培訓課件
- 第四季度消防培訓內容
- 費用報銷管理制度培訓
- 2025年貴州高速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版融資租賃合同履行監管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長沙水業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肺結核防治知識培訓課件
- 《基于作業成本法的S公司物流成本分析研究》8300字(論文)
- 浙江省溫州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二診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DB37T 4516-2022 高速公路邊坡光伏發電工程技術規范
- 菏澤學院無機化學(專升本)復習題
- 虛實互動:人機協同探秘知到智慧樹章節答案
- 員工違紀扣款細則
- 2023年云上貴州大數據有限公司社會招聘筆試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