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_第1頁
淺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_第2頁
淺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_第3頁
淺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淺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陳茂勝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現狀(一)老齡化加快。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農村勞動力的輸出,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人口進入城市,年齡結構出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局面。據統計,2000年我國農村 8.33億人口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計占7.36%,到2030年6.64億農村人口中,65歲的老年人口將達到17.39%為1.29億。(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太小,覆蓋對象有缺陷。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農村。據統計,未納入社會保障的農村人口還很多。建立社會保障網絡的鄉鎮1998年僅占全國

2、鄉鎮總數的41%,建立社會保障基金會的村委會不到村民委員會總數的20%.另外,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進城務工者已從改革開放之初的不到200萬人增加到2003年的1.14億人,所以很有必要考慮這個特殊群體的養老保險問題。基本方案中沒有體現出對留在農村的農民和進城務工的農民給予區別對待。進城務工的農民既沒被納入到農村養老保險體系中,也沒被納入到城市養老保險體系中,處于法律保護的空白地帶。(三)傳統的家庭養老保險的功能被削弱了。養兒防老的觀念在我國農村根深蒂固,家庭贍養一直是最重要的養老方式。以自給自足為基本特色的農業社會中,生產技術基本穩定,社會分工程度很低,“子承父業”高度概括了上下兩代人之間的

3、密切關系。這種穩定的世代交替,能在家庭內部自然的完成贍養老人的職能,并形成相應的道德規范。但是隨著以社會分工為特征的工業社會的到來,這一自然穩定的關系就被打破了,“子承父業”不復存在,父子兩代除了血緣關系和未成年時的撫養關系之外,幾乎沒有其他關系。子女的勞動技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掌握,勞動機會要靠自己去爭取,為此往往必須離開生養之地、離開父母。父母不可能像傳統經濟條件一樣控制子女的勞動和收入,子女也不可能像小農經濟條件下一樣聽命于父母。(四)農村養老難于完全依賴土地保障,但是土地對于有的農民來說仍然 是重要的生產資料。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從1978年到1998年,全國農民平均來自第一產業

4、的收入比重由91.5%下降到了57.2%,其中純農業收入僅占總收入的42.9%.目前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中,大約40%來自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1/4左右來自勞動收入。來自轉移性與財產性的收入約占純收入的 5.7%.由此可見,來自土地的農業收入已難以保證農民的基本生活,以之養老更是奢望。2有的農民已經擺脫土地的束縛,參與到現實的社會保障中。但是,土地對于有的農民來說仍然是很重要的生產資料。近年來農產品的價格日益下降,從土地上獲得的收益非常微薄。而且農民的承包地被大量征用,對價是極少的土地補償費。所以完全依靠土地來養老的選擇也是不可行的。二、如何改革與完善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1.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歸

5、根結底是“錢”的問題,資金短缺成為農村養老保險的瓶頸。所以要好好規劃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與運作。(1)資金的籌集渠道基金的籌集現階段堅持個人交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財政與政策支持。個人交納是主要部分。現在農民的經濟收入不寬裕,要保證每次資金的交納,必須提高農民的供款能力。一部分農民的收入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比如進城打工,增加收入;自主成立合作經濟組織等。集體補助中所指的集體主要是傳統地域性的土地集體所有制組織和鄉鎮集體企業,但現在隨著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集體產權制度的進一步改革,農民自愿聯合創建的合作經濟組織已基本萌芽并呈良好發展態勢,所以集體補助部分的作用在逐步改革的過程中將逐步淡化。

6、另一方面,鄉鎮企業向股份合作制的轉軌已大面積展開,對原來鄉鎮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有一定的改善,為鄉鎮企業的創收提供了更好的條件。(2)交納養老保險金時的靈活掌握考慮到農村家庭收入的不平衡性,保險費的交納標準實行高中低多檔次。由于農民收入的靈活性多樣性,很難進行考核和計量,而且農民收入是以年為時間單位的,要到年底才進行結算,檔次的劃分不與農民的個人收入掛鉤,而是以農民的人均年純收入為基數,并根據其變化加以調整,以保證養老保險費用分擔的均衡和養老金的保障能力。(3)基金的運行與保值增值現在農民的投保積極性不是很高,提高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可以說是吸引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的一個重要途徑。基金由地

7、市級統一管理,應該是更為合理的安排,建立合理的保險基金運行機制,按基金的屬性以適當的比例投向不同的創利渠道,以求在整體上獲得較高的利潤。可用一部分基金投入到本地區確有發展前景,在短期內有望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的開發項目,盈利后用于支付近期的農民的養老金。2.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建構各主體應負的責任(1)國家的責任。國家在農村養老社會保險體系建構中必須擔負的責任有三:一是政策責任。政府的重視與支持是建立該項制度的根本前提。二是財政責任。該項制度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保證每一個農民基本生存的必然舉措,政府有義務根據國家財政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來推動其實行。三是法律責任。對農村養老保險進行立法,就是要通

8、過法律規范和調整農村養老保險關系,加強這項立法工作非常重要,對農村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都具有促進作用。(2)集體經濟組織對于農村的養老保險也應該負責。農民先前的勞動大部分都積累到了集體財產中。現在集體經濟組織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地方表現形式不同。深圳寶安、龍崗兩區城市化集體經濟組織改制采用股份合作公司形式,設立股份合作公司。而經濟還不是很發達的地區仍然是傳統的土地集體經濟組織。根據鄉鎮企業法的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設立的鄉鎮企業,其企業財產權屬于設立該企業的全體農民集體所有。所以,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鄉鎮企業的存在仍然可以維持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農民也可以得到一些收入。但是,在經濟比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