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生創新作文能力培養的研究喬官鎮北展小學課題組小學生創新作文作能力培養的研究 摘要:針對小學生寫作現狀,我們把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實踐和自主習作的能力與品格作為小學習作教學改革實驗的直接目標,開展了小學自主性習作能力培養的教改實驗研究。讓兒童能夠自主地以自己的手寫自己的心,表達兒童的世界,有效提高了小學生創新學習與創新習作能力。一、問題的提出“文章不應當是硬做出來的,而應該像汩汩的清泉從心坎里流出來。心坎里的清泉來自何方?來自五光十色的生活。生活源頭活水流淌,筆下的文章就生意長流。” 1而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生下筆很艱澀,探究其根源,是因為小學生的生活質量令人憂患。他們每天從家里走入學校
2、,從學校返回家里,生活單調,面窄。而且不論是在家和學校,“具有主動性的都不是少年兒童自己,他們在家長和教師的管教下生活,沒有完全舒展自己心靈的空間,同時他們自己也無法具體地展開這個空間。這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知識范圍太狹小,他們感知的事物太少了”。 2 這種被迫的閉目塞聽是習作的障礙。針對上述現象,根據多年的教學體會,查閱有關資料,對小學生習作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我們認為,問題突出表現在小學生閱讀量少和生活單調這兩方面。為此,我們把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實踐和自主作文的能力與品格作為小學習作教學改革實驗的直接目標,開展了小學自主性習作教學的改革實驗研究。二、實驗的基本內容及過程本實驗研究的基本內容
3、是優化影響小學生習作自主性素質發展的因素,構建小學生自主性習作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該模式主要由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實踐體驗感悟和自主創新習作三個部分構成,三者相輔相成,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一)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1成語引路,以“講”促“讀”成語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結晶,具有深刻的含義。因為故事性強,對小學生有吸引力,所以,成語能激起小學生對古典文化的興趣,從而實現自主閱讀。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由教師講述。利用每天早讀課前五分鐘講一則成語故事,內容包括該成語的來歷、意思及引申義。教師的講述起示范作用,同時引起學生的興趣。很快,學生的課桌上出現了各種版本的成語故事書。第二步,安排10名學生組
4、成成語故事小組,輪流為大家講成語故事。故事的具體內容由這十位學生自己決定。在臺上講完后,該學生將成語及引申義寫在黑板上,其他學生將內容記到本子上。第三步,按學號順序學生輪流上臺講成語故事,并將成語及引申義寫在黑板上,其他學生將內容抄下。此后,第三步驟反復循環。 學生為了講好成語故事,一般都會做充分準備。首先閱讀成語故事書刊,經過比較,挑選一則成語故事;接著反復練讀;然后上臺講述。整個過程,學生自主閱讀、自主選擇,自己決定。上臺講述,鍛煉了膽量,更重要的是達到了以“講”促“讀”的目的。 此做法堅持一個學年,學生就可從同伴這里聽到100多個成語故事。同時推動了自主閱讀,積累的成語會遠遠超過100個
5、。這對他們口頭表達,書面語的運用以及對事物的認識、思考都有積極的幫助。學生對歷史、古典文學產生了興趣。課余時學生會自主地閱讀,讀些歷史、寓言、人物傳記、古詩詞等。 2閱讀并背誦古今詩詞 中國歷代經典詩文,是漢語言文字的典范和精華,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開展古典詩文誦讀,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水平,還把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到幼稚的心田,讓孩子成長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為了激起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經過一番精心策劃,教室黑板的一角出現了一個嶄新的學習園地“每日一詩”。同時,班級開展詩詞背誦和相關的競賽活動,學生興趣漸漸地濃了起來。我們抓住機會,又及時推出了講詩詞故事、誦詩
6、接龍比賽、郊游誦詩等多種多樣的活動。背詩的范圍也漸漸擴展,從背“每日古詩”到自己尋找多種體裁的詩文:古風、樂府民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等。兩年來,帶領學生在學好教材中的詩詞基礎上,閱讀并積累了300多首古今詩詞。從詩經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到毛澤東的“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孩子們積累著詩的語言,感受著詩的情懷。無論是曉風殘月的清麗,還是大江東去的豪放,一一印入了童真的記憶。 3配合教材拓展閱讀(1)結合課文作延伸閱讀。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使課內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上小紅軍金色的魚鉤飛奪瀘定橋等課文之前或之后,學生主動閱讀了中國近代革命史的書籍,讀了長征四渡
7、赤水等書。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延伸擴展,由一篇帶多篇。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中高年級推薦一些兒童文學、雜文隨筆、科幻漫畫等書籍。從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到“感動共和國的50本書”的部分書目 (2)結合課文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推動自主閱讀。如上海底世界,作業是舉辦一次“海底世界”展覽,向同學們介紹兩三種海底動物植物及其特點。于是學生去收集資料,閱讀,繪圖,寫上解說詞。不少學生較系統地翻閱了十萬個為什么一書,進行查尋、歸納。有條件的學生上網搜尋、下載有關圖片和材料。 自編手抄報。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通過課外閱讀,將有關知識摘抄后自編手抄報。圖文并茂的手抄報展示了學生的才能,有助于學生自主閱讀的養成。
8、開展“我和好書交朋友”班隊活動。班隊活動時,讓學生暢談讀書的樂趣和收獲,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爭著廣泛閱讀。還設計了“與書為友”的讀書卡,由學生填寫所閱讀的書目,摘抄喜歡的詞句,寫心得體會。最后由家長、教師評價。 4留出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 一談到習作,教師往往會說學生缺少閱讀。現在的學生整天窮于應付練習作業,哪有時間去閱讀?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就要增加閱讀量,就必須留出時間讓學生閱讀。 我們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每周安排兩節閱讀課(從原有的課時里擠出)。學生可從家里帶書或到校圖書室借書。集體閱讀有濃厚的讀書氛圍,學生能夠專心閱讀,沉浸在讀書的樂趣中。小學圖書室里的書大都適合孩子
9、們閱讀,在圖書室里選擇書的過程,就是自主閱讀的開始。教室里可擺放一些教育性的玩具和科學性的器械,如地球儀、地圖、放大鏡營造探究知識的環境,促進自主閱讀。 (2)少布置練習作業,留出時間課余閱讀。課余時間把握好每天的閱讀量,固定每天用2030分鐘進行閱讀,雙休日稍作增加,充分利用寒暑假,讓學生隨意閱讀。不提任何目標和要求,讓學生看各類書籍(包括偵探、推理、漫畫等)。提倡學生“讀自己愛看的書,不用寫讀書報告,不要求在每章閱讀后回答問題,也不要求查閱生詞,碰到不愛讀的書就放下,去另找一本”。 3堅持這樣做,學生就會慢慢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這種自由式閱讀符合小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學生可選擇自己需要和感興
10、趣的文章來讀,愛讀、愿意讀了,閱讀量自然就大大增加。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習作,讓學生能用自己的手獨立地表達個體的“我”。在三至六年級這四年里,堅持每周早讀前五分鐘講成語故事,朗讀古詩等;每周兩節閱讀課;每天2030分鐘的閱讀,等到小學畢業,預計學生平均閱讀量達到200萬字,為作文儲備了大量的語言材料、思維材料和作文材料,超過了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3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5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的要求。 (二)自主實踐,體驗感悟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現代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而學生生活機械單調。許多學
11、生不太留心生活,雖然每天都在生活當中,卻對生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對于司空見慣的東西,往往發掘不到其中的美,提筆當然就無話可寫了。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貼近自然、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活動,通過調動他們的感覺器官、思維器官去含英咀華,捕捉作文素材,觸發作文的靈感和激情。豐富其生活,才能豐富他們的心靈。 1依四季組織活動,領學生走進大自然 春天,帶學生到郊外踏青、爬山、放風箏、植樹夏季,可組織劃船、游泳秋天,可領學生到近郊去野炊、采集標本冬季,讓學生體味滑冰、滑雪、堆雪人的樂趣讓孩子感受大自然四季的變化,感知自然的生命和活力。現在城市的學生只是從溫度的高低和著裝的厚薄知道季節更替,青
12、山綠水、麥苗一片,沉甸甸的稻穗,收割后歇息的田野孩子們無從得見。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由玩耍,看、聽、觸,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實踐,自我感悟。同時,教師要帶孩子們觀察,“教他們在平常的現象中,看出不平常的東西,為回答為什么的問題而去探尋和發現因果關系。”點點滴滴、零零星星的體驗,似雨點落在他們的心上,這些就是作文素材的積累。 2給自由活動時間讓學生游戲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這樣一件事:一個孩子專心致志地蹲在螞蟻洞旁。這時走過來一位成年人,好奇地問孩子在干什么。孩子說在聽螞蟻唱歌。成年人笑道:“胡說,螞蟻怎么會唱歌!”孩子被笑聲激怒了,沖著成年人大聲喊道:“你又沒蹲下來,怎么就說螞蟻不會唱
13、歌?”是的,螞蟻不會像人那樣演唱,也不會像鳥兒那樣鳴叫,可是對于“唱歌”,孩子們的理解與成人的理解是不同的。蟲兒的觸角碰擊、翅兒顫動孩子都認為它們是在“唱歌”。作為教師有時真該“蹲”下來,用兒童的眼光去感知世界。讓孩子在該玩的年齡里盡情地玩。兒童在玩中學、做中學。他們“隨心所欲地展開自由的想象力和自由的創造力,盡情地享受著游戲帶來的樂趣,他們自由地與伙伴交往,坦白自己的想法。他們不受壓力的束縛,不被功利觀念所左右”。 “規則面前人人平等”是他們共同玩耍、生活的前提。“為兒童創造自由活動時間,并不是說使他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發性可能養成懶散、懈怠的習性。我們應當安排種種吸引人的活動,做到既能
14、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又不損害童年時代的興趣。” 學校每天下午有半個小時的課外活動時間,安排孩子們玩耍。但我們發現,“老鷹捉小雞”“丟手絹”“下棋”“跳繩”等傳統游戲,他們玩得少。軍棋中的規則孩子們也不愿遵守,最后干脆就不下了。他們模擬科幻片、動畫片中的某些感興趣的情節,隨心所欲地定些他們認同的規則,就開心地玩起來。有時我們組織拔河、乒乓球等比賽活動;有時開展一些智力游戲和簡單的試驗,或采集樹葉做“葉畫”等。有時索性讓孩子們各人干自己的事情,不用硬性的計劃規定來束縛他們,讓他們玩個夠。“兒童的本性是這樣,不這樣兒童就不可能認識和思維”。 雙休日、節假日,為了留有完整的半天讓
15、學生自由玩耍,特別吩咐家長協助。自由活動時間里,孩子們游戲的內容,將隱現在他們的習作中,將是他們習作沙灘上的五色貝殼,是絢麗斑斕、富有主體特征的語言和思想。孩子需要有自由活動的時間去游戲,去自主實踐,就像健康需要空氣一樣。 3放手讓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 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的家庭開始了獨生子女時代。父母對孩子管得太多,包得太多。孩子不可避免地依賴、依附于父母,成長受到影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精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錯過了許多生活體驗。針對這種現狀,我們放手讓孩子去實踐,實踐出能力。凡是應該由孩子自己去做而且也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做。如在家整理自己的房間、書架、淘米、洗
16、菜、洗衣服、幫家里購買日常用品、打電話、訂牛奶。在學校,積極參與勞動值日,灑水掃地、擦窗,打掃環境區“力求通過勞動引起學生思維”。我們較為有效的做法是: (1)學生集體植樹或養小動物。如,學生在幾年學習期間培植幾棵小果樹。學生湊錢買幾棵樹種在學校的植物園內,澆水、施肥、除蟲,時常有學生三三兩兩,照料這幾棵樹。這幾棵樹是他們共同的牽掛。這期間,他們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思想。“這些思想是通過勞動發現了事物之間的種種關系和相互聯系所持的見解”,因此,這些思想,“就不可能雜亂無章,語言也不可能因循守舊”。 (2)每個學生獨自養一盆花或一種動物。獨生子女較多地被動接受親人的關愛,缺乏情感主動。在養花
17、或小動物的勞動中,學會關心、愛護,產生憐愛、牽掛、擔心、焦慮、喜悅、成就感等。這些情感是自主創新習作所需要的,同時也為習作提供了第一手豐富的觀察材料。(三)自主創新習作,自由傾吐習作是社會生活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而學生作文,就是用語言來表現社會生活的智力活動。葉圣陶先生指出,寫東西要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寫某一篇作文,其實就是綜合體現了他今天以前的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 本課題實驗的基本內容中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是注重學生從閱讀中積累。“閱讀是吸收的事情,從閱讀中,咱們可以領會人家的經驗,接觸人家的心情”。既積累了豐富的
18、語言材料又可以使學生獲得多種知識,還可以使學生的思想受到啟迪,感情受到熏陶,從而為作文能力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讓學生自主實踐,體驗感悟,就是從生活實踐中積累作文材料。只要在生活中撒開“網”,就能捕捉到寫不完的材料。 積累是手段,不是目的,它是為傾吐做準備的。我們要把學生的語言積累、知識積累、思想積累轉化為寫作能力,讓他們自主地用語言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體驗。我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的。 1破除作文的神秘感 少講“作文”“日記”這些詞,不說“明天要寫篇描寫人的作文,同學們思考思考,打算寫誰”之類的話。“在自然而然、無拘無束的氣氛中對學生施加影響,是使這種影響產生效果的條件之一。” 我們常常
19、利用課堂時間,對一個話題說說談談,然后再提筆寫寫。這樣做,學生沒有負擔、沒有壓力。以我手寫我心,沒有趕鴨子上架的感覺,更不覺得“難于上青天”。 2抓住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及時抒寫 (1)抓住情境,及時體驗,及時書寫。學生親身經歷、目睹的事情,事后立刻寫下來。如,一次上課,天突然黑了下來,即刻大雨傾盆,學生感到有些害怕。我停下課,領學生站在走廊上觀雨。學生活躍起來,一掃剛才的膽怯,用手接水或互相嬉戲,回到教室,同學之間先說說各自心情和看到的情景,然后在稿紙上自由寫,沒有條條框框。即時落筆,或多或少都有話可寫了。內心涌動,即刻就傾瀉于紙上,這是自主創新習作的重要方面。 (2)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細
20、節和場景,讓學生及時回味、動筆。如一女生說,“五一”出游回家時沒買到快車票而改乘慢車,不僅能有更多的時間看沿途風景,還可盡情地與車廂里的同齡孩子玩耍;有的學生喜歡生病,因為這時父母會從打工的城市回來看他,守著他,給他帶來許多好吃的,他還可以不上學不做作業。孩子的某些想法從成人的視角看不那么積極,不值得提倡、鼓勵,但卻是孩子內心對客觀外部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孩子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及時表達出來,倘若時間久了,那種特殊的感受會淡忘,學生寫不出,也難寫得好。 現在學生的生活相對而言較為單一,偶然的變化使生活泛起微波,帶來不同尋常的感覺。要引導學生及時將生活中的“小浪花”記下來。通過這樣的寫,逐漸養成對生活
21、中細小變化而產生的瞬間情感的把握,使筆觸細膩,從而寫作范圍更廣。 3大量聽寫,促進自主創新習作 聽記,是非常好的作文起步方式。聽記其實就是以范文為例,尋取借鑒,從而逐步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聽記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訴學生,某類文章該寫什么和怎么寫。對他們來說,這比任何解釋都來得清晰、明確。因此,我們在實驗中注意從外部提供范文,讓學生在模仿習作中形成一種對該類文章如何寫作的大致輪廓,從而為學生的作文構想提供材料和模式的潛準備。 教師選取的范文應是學生能理解、接受的(符合其知識水平、心理基礎及生活經驗),但應略高于學生的一般作文水平,不宜過長。教師先朗讀一遍,要求學生專心聽;朗讀第二遍時,語速稍緩,讓學生聽記,個別不熟悉的詞,教師可寫在黑板上;朗讀第三遍時,要求學生邊聽邊補充。標點符號也可讀出來讓學生記下來。 聽記既訓練了學生聽的能力,又鍛煉了學生快速書寫能力。聽記完后,學生一般都記住了該篇文章的內容。比自己看、比教師僅僅范讀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我們一般安排每兩個星期聽記一篇,有時是一個片斷、一個情節等。目的是豐富學生的作文材料,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習作欲望。 4自主創新習作,放膽習作 清代龍啟瑞曾制定過一份古代兒童課程表,其中有“隔日寫詩,逢三、八作文,逢初一、十五作史論詩賦”的內容,從中可見私塾作文教學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強調訓練的大密度、高頻度,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美學教育體系構建-全面剖析
- 水運綠色經濟轉型-全面剖析
- 生態補水與水質改善-全面剖析
- 綠色信托與可持續發展策略-全面剖析
- 2025-2030中國本地化服務提供商服務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無紡布嬰兒毯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交通運輸服務免責合同
- 2025屆湖北省十一校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解析版)
- 2025-2030中國快餐店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消防應急救援指揮員考試題庫:消防安全知識應急響應試題解析
- 抗帕金森病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鋼結構行業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閱讀提取信息課件
- 2025年河南省中考數學二輪復習壓軸題:動態幾何問題專練
- 《知識產權保護》課件
- 2025-2030中國制造運營管理(MOM)軟件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江蘇省2024年中職職教高考文化統考烹飪專業綜合理論真題試卷
- 2025年電力人工智能多模態大模型創新技術及應用報告-西安交通大學
- T-CBIA 009-2022 飲料濃漿標準
- 事故隱患內部舉報獎勵制度
- 離婚協議書電子版下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