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單元單元總結_第1頁
第十單元單元總結_第2頁
第十單元單元總結_第3頁
第十單元單元總結_第4頁
第十單元單元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單 元 總 結圖形、圖表在高考的考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需要從圖表中獲取相應的信息,然后以此信息為基礎與教材中的基本知識相聯系;或找到符合題中圖表各個元素的基礎知識,將基礎知識應用到圖表中去,解釋圖表中所看到的變化規律,進一步推測可能的發展和變化趨勢。解答圖表信息題,首先要仔細觀察和分析圖中的信息,盡量獲得更多與教材一致的信息,將圖表信息回歸到教材基礎知識,再用基礎知識來分析圖形,解決問題。譬如:在坐標系中要特別注意橫縱坐標的含義、原點的含義、表中的圖例信息等。若是曲線要注意曲線的走勢、轉折點、曲線自身的條件等。只要充分了解這些信息,就能夠準確地把握坐標系中呈現的知識要點。依據坐標中顯示的信息與

2、課本上相應的知識進行對比,從中找到重合點,然后用課本知識來解釋坐標系中的信息。案例示范1下圖甲為某種鼠的種群數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圖乙為該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甲中ae段鼠群的年齡組成為穩定型B.圖甲中的c點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時刻C.改變空間和資源條件可能會使圖甲中K值改變D.圖甲中e點對應圖乙中t1,此時鼠群增長速率最大解析由圖甲可知,該鼠的種群數量呈現“S”型增長,因此,ae段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齡組成是增長型,A項錯誤;防治鼠害的最佳時刻在c點之前,B項錯誤;K值受到空間和資源條件的影響,改變空間和資源條件可能會使圖甲中K值改變,C項正確;圖乙

3、的t2表示K值時,對應圖甲的e點,t1表示K/2值時,對應圖甲的c點,c點時鼠群增長速率最大,D項錯誤。答案C案例示范2如果一個生態系統有四種生物,并構成一條食物鏈。在某一時間分別測得這四種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機物的總量,結果如下圖所示。在一段時間內,如果乙的種群數量增加,則會引起()。A.甲、丁的種群數量增加,丙的種群數量下降B.甲、丙、丁的種群數量均增加C.甲、丁的種群數量下降,丙的種群數量增加D.甲的種群數量下降,丙、丁的種群數量增加解析由于營養級越高的種群,所含有的能量越少,因此,在該生態系統中,這四種生物之間形成的食物鏈是丙甲乙丁。如果乙的種群數量增加,則甲的種群數量下降,丙

4、、丁的種群數量增加。答案D案例示范3下表是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情況的調查結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別代表構成該生態系統食物網的主要種群表中數據單位:102 kJ/(m2·a)。下列說法錯誤的是()。種群甲乙丙丁戊同化固定的能量16.7470.093069.51.674體內貯存的能量4.5415.822920.00.400呼吸消耗的能量12.254.270149.51.274A.表中的丙為生產者B.表中的種群構成2條食物鏈C.當某種原因導致乙減少時,戊的數量仍能保持相對穩定D.第一營養級和第二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18%解析根據各種群的同化量可判斷甲、乙、丙、丁、戊形成的食物

5、網為,其中丙為生產者,A、B項正確;當乙減少時,戊可以通過丙丁甲戊食物鏈獲得能量,進而保持數量相對穩定,C項正確;乙和丁處于第二營養級,同化的能量是139.5×102 kJ/(m2·a),丙處于第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是930×102 kJ/(m2·a),則能量由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是(139.5×102)/(930×102)×100%=15%,D項錯誤。答案D案例示范4下圖是某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中旅鼠的天敵、植物、旅鼠之間數量變化關系的示意圖(圖中不同陰影的面積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個體數量)。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6、)。A.圖中所含的食物鏈為捕食食物鏈B.這些生物的種群數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動C.旅鼠的種群數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調節的D.旅鼠的天敵、植物、旅鼠之間的數量變化是一種正反饋調節解析本題考查了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相關內容,綜合性較強。根據三種生物的數量在五年內的變化規律,可推斷它們可以構成“植物旅鼠旅鼠天敵”這樣一個捕食食物鏈,A項正確。由于是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中,所以三種生物的數量是相對穩定在K值附近的,B項正確。能夠調節種群數量的有外源性因素和內源性因素兩大類,前者包括氣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后者則包括行為調節和內分泌調節,在本題信息中,旅鼠的數量受到其食物和天敵的影響,C項

7、正確。由圖中信息可知,三種生物存在如下關系:植物數量增加,旅鼠數量增加;旅鼠數量增加導致天敵數量增加和植物數量減少;天敵數量增加導致旅鼠數量減少和植物數量增加。這屬于典型的負反饋調節,D項錯誤。答案D社會責任: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對策當前世界公眾和各國領導重視的生物多樣性問題,其焦點主要是生物多樣性的保育,目的指向保護人類生存的地球,或我們共同的未來。已經提出了各種設想的補救途徑,我們首先談一談重要的原理。(1)一定要協調好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當前主要是降低改變地球及其生態系統的速度,這包括控制人口增長、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污染物質的重復利用等。這里值得一提“生物圈2號”實驗失敗的教訓。為了試驗人

8、類能否離開地球而生存,從1984年起,美國花2億美元在Arizona建造了幾乎密封的“生物圈2號”(我們生活著的地球是“生物圈1號”),年運行費達數百萬,內有土、氣、水和多樣化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設想供8名研究人員生活2年。其失敗的主要原因:肥沃的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導致大氣氧含量下降到14%,二氧化碳量猛增。生物圈2號的失敗給人類一個重要的教訓:現代人類對地球及其生態系統內各種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的了解還相當貧乏,以致人類還不能創造出一個生物圈的模型。(2)一定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生物資源的持續利用和持續生態系統研究就是堅持了這項原則。持續利用不破壞資源,并要求保證生態環境、物種、種

9、群能夠為子孫后代所利用。現在世界上也有一些持續生態系統的研究實例。例如,秘魯可持續熱帶雨林、坦桑尼亞國家公園(結合狩獵和養殖業)等。為木材而得到管理的森林,常常持續地收獲著,那就是減少的喬木被新樹苗所頂替,采伐的生物量被新加的生物量所補償和平衡,這與“青山常在”的思想是一致的。當然,長期保持原模原樣的生態系統也是不可能的。持續的森林,雖然不破壞森林生態系統,并保證木材資源得以維持,但是也受到明顯影響,生物多樣性和保護價值幾乎總是有所降低的。受到管理的森林,通常年齡比較均勻,喬木物種多樣性比天然森林低,地面植物區系也比較貧乏。(3)要做好生態系統管理。管理好地球及其各種生態系統,這是多部門、多學

10、科、群眾與領導相結合才能做好的。要依靠群眾、國家和各級決策者和科學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完成這項系統工程。(4)要深入開展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育研究。生態系統各種成分之間,地球上各種生態系統之間,乃至全球的各種生態過程都是很復雜的,對此我們了解的還很不夠。至少生物科學、地球科學、海洋科學和大氣科學必須聯合,進行更深入的、多學科的綜合研究,進行系統的監測,采取科學的措施。(2018年河南調研)在國家林業局、央視聯合舉辦的“美麗中國濕地行”大型公益活動中,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從全國41處國際重要濕地、400余處國家濕地公園、550余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脫穎而出,喜獲“中國十大魅力濕地”稱號,成為河南省唯一

11、獲此殊榮的濕地。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有關其生態學方面的問題:(1)截至2015年6月,微山湖濕地有脊椎動物325種,還有浮游動物、底棲動物、昆蟲等多種無脊椎動物;景區內植物種類更加繁多,其物種數目的多少叫作;群落的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2011年12月13日,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復,批準建立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歷經三年,建成了以濕地保護、科普教育、水質凈化、生態觀光為主要內容的大型公益性生態工程,使微山湖濕地公園的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這說明人類活動往往會改變。 (3)當地政府結合保障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維持湖區生態平衡,協調推進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工作,這有利于提高微山湖濕

12、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同時秀美的景色吸引了200多種鳥類前來安家落戶,絕跡多年的毛刀魚、小銀魚、鱖魚等也重返家園,提高了景區的吸引力和觀賞性,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4)濕地中有一條食物鏈為甲(A1)乙(A2)丙(A3),括號內為該生物的同化量,正常情況下測算,發現A2遠遠小于A1/10,原因是。 解析 本題綜合考查群落的結構和演替、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及其穩定性、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易錯點是對生物多樣性價值的區分。可以先記住潛在價值和間接價值,然后用排除法記住直接價值。(1)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叫作豐富度;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該實例說明

13、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3)當地政府的行為有利于增加微山湖濕地生態系統的動植物種類,提高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更多的動物前來安家落戶,提高了景區的吸引力和觀賞性,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4)在食物鏈為甲(A1)乙(A2)丙(A3)中,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還有一部分流入與乙同一營養級的其他種群,所以正常情況下測算,會發現A2遠小于A1/10。答案 (1)豐富度物種組成(2)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3)抵抗力直接(4)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還有一部分流入與乙同一營養級的其他種群見高效訓練P891.分析以下生態系統的能

14、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簡圖,不能得到的結論是()。A.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B.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C.能量的總和便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CO2的形式進行的解析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聯系: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包括三部分:生產者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生產者流向初級消費者的能量,生產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CO2的形式進行的,在生物群落內

15、部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答案C2.在某水生生態系統中,分布有水鳥、藻類、蘆葦等動植物,某些水鳥具有秋季遷徙的習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水生生態系統的物種數量隨季節而發生變化B.減少蘆葦和藻類后,輸入該水生生態系統的能量維持不變C.藻類和蘆葦等生產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D.該水生生態系統動植物殘體被微生物分解后可產生含氮化合物解析該水生生態系統某些水鳥具有秋季遷徙的習性,直接影響物種的數量,A項正確;蘆葦和藻類為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減少蘆葦和藻類后,輸入該水生生態系統的能量減少,B項錯誤;藻類和蘆葦等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C項正確;該水生生態系統中動植物

16、殘體含有蛋白質、核酸等含氮成分,被微生物分解后可產生含氮化合物,D項正確。答案B3.下圖為能量流動示意圖。其中a1是流入第一營養級的總能量,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第一營養級傳遞給分解者的總能量是a4B.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穩定化學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營養級和第二營養級之間能量傳遞效率是a6÷a2×100%解析第二營養級糞便中的能量a7也屬于第一營養級傳遞給分解者的能量,A項錯誤;能量a3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項正確;能量a3以熱能的形式散失,C項錯誤;第一營養級和第二營養級之間能量傳遞效率應該是a6&

17、#247;a1×100%,D項錯誤。答案B4.下列有關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A.兔子吃了1 kg的草,則這1 kg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體內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則這只兔子中約有10%的能量流入狼的體內C.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能量就從無機環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態系統的能量是伴隨著物質循環而被循環利用的解析兔子所吃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殘留在糞便中;能量傳遞效率中的10%指的是營養級與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并非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來固定太陽能,而太陽能來自無機環境;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是單向流動的。答案C5.大麥麥稈放進

18、水中會腐爛釋放出抑制藻類植物生長的化學物質,鳳眼蓮能分泌物質促進水中藻類植物的葉綠素的分解,利用以上原理可以降低水華的發生。以下推論正確的是()。A.鳳眼蓮能促進葉綠素的分解,所以不能進行光合作用B.鳳眼蓮可降低水華的發生,這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C.為了監測水華的發生,可采用抽樣檢測法對藻類進行計數D.用大麥麥稈治理水華不會造成新的環境問題解析鳳眼蓮能分泌物質促進水中藻類植物的葉綠素的分解,而不是促進自身葉綠素的分解,因此鳳眼蓮能進行光合作用,A項錯誤;鳳眼蓮可降低水華的發生,這屬于生態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B項錯誤;為了監測水華的發生,可采用抽樣檢測法對藻類進行計數,C項正確

19、;用大麥麥稈治理水華可能會造成新的環境問題,如水污染等,D項錯誤。答案C6.(2018年廣州模擬)下列對生態學規律的敘述錯誤的是()。A.引進外來物種定會增加物種豐富度,增加生物多樣性B.生態環境的改變可能會引起該地生物種類或數量的改變C.雄鳥的求偶炫耀說明信息傳遞有利于生物種群的繁衍D.草原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存在負反饋調節解析引進外來物種,很可能會引起生態危機,從而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物種豐富度,A項錯誤;生態環境的改變可能會引起該地生物種類或數量的改變,B項正確;雄鳥的求偶炫耀說明信息傳遞有利于生物種群的繁衍,C項正確;草原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存在負反饋調節,

20、D項正確。答案A7.根據下圖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若a、c、d、b四個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依次遞增,則M可以表示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豐富度,我國從南向北木本植物的豐富度變化趨勢是bdcaC.若acdb是森林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則M表示生物個體的數量D.若M表示基因多樣性,ad表示四種不同的植物,則在劇烈變化的環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解析本題考查生態系統的結構、穩定性、物種豐富度和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綜合性強,意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難度中等。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越高,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我國從南向北木本植物的豐富度逐漸下降;

21、一般來說,營養級越低的生物,其數量也越多,a營養級最低,數量應最多;在劇烈變化的環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應該是基因多樣性最大的生物。答案C8.(2018年武漢模擬)“發展經濟不應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為此,漢中市政府精心籌劃,以漢江為依托修建了天漢濕地文化公園。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春天濕地公園群落中的青蛙的數量呈“J”型增長B.若在江邊的空地通過人工管理提高某種速生樹的產量后,其抵抗力穩定性降低C.人工林生態系統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而原始森林生態系統不需要D.濕地公園的觀賞價值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解析春天濕地公園群落中青蛙的繁殖也有環境阻力,其數量不

22、會呈“J”型增長,A項錯誤;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一般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有的生態系統還需外源能量的投入),任何生態系統都需要得到外部的能量補給,C項錯誤;濕地公園的觀賞價值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D項錯誤。答案B9.下表是生態學家收集到的某湖區幾種生物的食物關系(“”表示存在食物關系)。請據下表和圖回答有關問題:被捕食者捕食者綠藻螺螄水草鯽魚輪蟲螺螄鯽魚輪蟲(1)該生態系統中共有條食物鏈,在該食物網中鯽魚占有個營養級。 (2)若由于某種原因螺螄全部死亡,該湖泊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將。 (3)假如鯽魚的食物有1/5來自輪蟲,1/5來自螺螄,1/5來自水草,2/5來

23、自綠藻,能量流動傳遞效率按10%計算,該鯽魚增重2 kg需消耗綠色植物kg。 (4)上圖是對某地引進經濟魚進行種群密度調查后繪出的種群增長速率曲線。調查該經濟魚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t0、t1、t2三個時間相比,該經濟魚的種群數量最大的時間是。 (5)雞糞是優良的魚類飼料,適量投入可以給魚提供食物,從而提高魚的產量。雞糞中的碳元素只能以的形式流向魚。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雞糞對生態系統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這是因為該生態系統具有。 (6)據研究表明綠藻含有人體所需的幾乎全部營養成分,還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綠藻這方面的價值屬于價值;綠藻在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方面的價

24、值屬于價值。(填“直接”“間接”或“潛在”) 解析(1)由表可知,螺螄可以捕食綠藻和水草,鯽魚可以捕食綠藻、螺螄、水草和輪蟲,輪蟲可以捕食綠藻,因此有5條食物鏈。鯽魚位于第二和第三2個營養級。(2)如果螺螄全部死亡,物種數減少,營養結構趨于簡單,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降低。(3)食物來自綠藻和水草時,鯽魚都是位于第二營養級,故需2×(3/5)×10=12(kg);來自輪蟲和螺螄時,鯽魚位于第三營養級,故需2×(2/5)×10×10=80(kg),總共需消耗綠色植物12+80=92(kg)。(4)魚因為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調查其種群

25、密度時應用標志重捕法。t2時種群數量最大。(5)雞糞中的有機物只能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流向魚類。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雞糞對生態系統不產生明顯的影響,這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抵抗力穩定性。(6)綠藻的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而在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方面的價值屬于間接價值,即生態價值。答案(1)52(2)降低(3)92(4)標志重捕法t2(5)有機物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抵抗力穩定性)(6)直接間接10.下圖是某池塘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示意圖,請回答相關問題:(1)在圖中的過程中,碳以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傳遞的是。請畫出圖中包含的食物鏈(網)。 (2)圖中D與E的關系是,F同

26、化的能量最終的去向有。 (3)如果圖中F是該池塘中養殖的大青魚,為了確定其數量是否達到捕撈標準,常采用法調查其種群密度。把該池塘中成熟期及其以上的大青魚捕撈后,余下大青魚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是。 (4)欲從群落水平上對該池塘進行研究,請提出一個研究的問題:。 解析(1)由圖可判斷,B是生產者,C、D、E、F是消費者,G是分解者,A是大氣中的CO2庫。碳在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內部是以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傳遞的。根據圖中B、C、D、E、F之間的箭頭可以畫出相應的食物網。(2)D、E均以C為食,且E捕食D,故D與E之間是競爭和捕食的關系。F為最高營養級,其同化的能量最終的去向有

27、通過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3)大青魚是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的動物,所以調查其種群密度常采用標志重捕法。如果把池塘中的成熟期及其以上的大青魚捕撈后,剩余的大青魚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為增長型。(4)見答案。答案(1)(2)競爭、捕食通過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3)標志重捕增長型(4)該池塘中有多少種群?該池塘中各個種群分別占據什么位置?該池塘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怎樣的空間結構?該池塘中群落的演替情況是怎樣的?等等(合理即可)11.下圖是生物與環境中相關知識的概念模型,請回答下列問題:ABC(1)若該模型表示群落演替,A為棄耕的農田階段,C為森林階段,這屬于群落的演替。在此過程中

28、,物種的豐富度會不斷變化,豐富度是指。  (2)若該模型表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B表示食草動物,則其糞便中的能量屬于營養級同化的能量,該部分能量最終以的形式散失。  (3)若該模型表示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B表示生物群落,A、C表示大氣中的CO2庫,則完成AB過程的生理作用是,根據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分析,能完成BC過程的生物包括。  (4)若該模型表示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A表示光照時間縮短,B表示雞,C表示性成熟推遲,這說明離不開信息傳遞。  解析(1)在棄耕的農田上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2)若該模型表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B表示食草動物,食草動物糞便中的能量并沒有被食草動物同化,因此其糞便中的能量仍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