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品勵學”的背后(精編版)_第1頁
“敦品勵學”的背后(精編版)_第2頁
“敦品勵學”的背后(精編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敦品勵學”的背后“敦品勵學”的背后諶 濤清朝末年,名冠三衢的宿儒吳子弓在家設館授徒,及門第子皆一時俊彥,極有聲望,后被推任為衢州正誼書院齋長,頗為翰林出身的衢州知府洪思亮所倚重,贈以“敦品力學”之匾額,此為衢州一中校訓之始源。1902年 8月,清政府頒發欽定學堂章程 ,時任衢州知府的世善奉朝廷之命將衢州州學正誼書院更名為“衢郡中學堂”,教學內容上設置修身、讀經、算學、詞章、中外史、中外輿地、外國文、圖畫、博物、物理、化學、體操等現代課程。1909年,衢郡中學堂監督汪張黻親手書寫“敦品勵學”校訓匾額,懸掛在學堂門口,正式將“敦品勵學”作為校訓。敦品,即砥礪品德; 勵學 ,即發奮學習。校訓將“敦

2、品”置于“勵學”之前,就有育人德為先的理念。它概括了現代教育的辦學宗旨,明確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培養“品學兼優”的學子, 達到“興學圖強”的目的。它標志著浙西現代教育的開端,也代表著浙西人民尋求新知識、挽救民族危機的強烈愿望。歷時百十余年,五易校名,但校訓“敦品勵學”延用至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師生。1938年 1月,為躲避敵機轟炸,省立衢州中學(衢州第一中學的前身)師生將課堂遷往衢縣西鄉石梁靜巖,一批名師大家都從這里走出。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王學珍教授回憶起當年讀書的經歷,心中充滿了感慨。每周,王學珍都會從家里帶上一袋米和腌菜,逆流乘船兩天到市區水亭門上岸,然后挑著米和腌菜,步行5公里來到石梁念書

3、。 教室就“藏”在祠堂、廟宇里。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紹燮回憶,學校設在離石梁一里路的塘公村,是一間小廟堂。早自修在附近的田野小徑上,晚自習又回到教室,幾人共用一盞桐油燈,條件雖然艱苦,但學風很好。1940年,日寇對衢州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轟炸,發動了滅絕人性的細菌戰。金庸的同學毛良楷染上鼠疫,金庸與班主任姜子璜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將毛良楷送上衢江的隔離船。衢江邊那個生離死別的夜晚,永遠留存在了他的記憶深處。2004年 10月 27日,金庸先生攜夫人林樂怡回訪母校衢州一中,回憶起當時的學習經歷,他興致勃勃地為學校題字:“溫雅豪邁衢州人,同學少年若兄弟。 六十年中常入夢,石梁靜巖夜夜心。”在靜巖的那段時期,

4、衢中師生還走出課堂,開展抗戰宣傳活動。他們還特意編寫了歌曲雪里紅 :“上下四周一片白,大雪一陣陣落個不息,戰壕里的勇士們都伏著不動,靜候著沖鋒!勇士們匍匐在雪層中,但見槍中火,炮中煙,直向敵陣沖擊!雪地上,敵尸一個個,血痕一處處,我們勇氣百倍,熱血沸騰,忘卻北風的刺骨,不怕埋身的深雪。高歌著:痛快的殺了頑敵。”并到附近村莊向民眾演唱雪里紅孤山梅黎明曲錢江湖 杜鵑曲等歌曲。他們自制道具、排練節目,在下村、兩頭塘等村演出活報劇放下你的鞭子法西斯的下場 。在石梁街廣場的戲臺上,師生演出家鄉不要逃命吧,只有戰斗等歌劇。同時,師生在學校附近的墻壁上畫抗日宣傳畫,張貼抗日壁報,并多次舉辦民眾時事講座。衢中師生的抗日宣傳,振奮人心,振作民眾精神,增強了民眾的抗敵情緒和抗戰必勝的信心。衢州一中辦學至今已經113年,無論是辛亥革命、北伐風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