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測量監理細則_第1頁
工程測量監理細則_第2頁
工程測量監理細則_第3頁
工程測量監理細則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工程測量監理實施細則工程名稱:編制人:審批人:時間:廣州廣駿工程監理有限公司專業文檔供參考,如有幫助請下載。目錄監理細則的依據工程測量的特點監理工作的程序監理工作的控制要點和目標監理工作方法及措施專業文檔供參考,如有幫助請下載。工程測量監理細則一、監理的依據1 、與本專業相關的標準、設計圖紙、技術資料、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2、已批準的監理規劃;3、施工單位提供的施工組織設計;4、委托監理合同。二、工程測量的特點1、工程測量包括平面測量和高程測量兩項工作,施工測量工作在施工現場又稱為施工放線,它是根據施工設計圖紙按照設計要求將建筑物的平面尺寸、標高、位置測放到建筑物地上或相應位置,施工+放線的目

2、的是為各種按圖施工提供標志,把設計在圖紙上的建筑物通過施工變成現實。2、放線是建筑施工的先行基礎工作,對保證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有直接影響,沒有施工放線,施工就無法進行,測量工作的每一環節都相當重要稍有不慎就會出差錯,甚至會造成事故,所以放線工作必須重視。3、該項目為(從設計圖紙說明中摘錄)。三、監理工作的程序1、施工單位在工程測量前將測量方案(或控制網圖、表說明)、使用儀器、量具、施測人員資料報監理部進行審核;2、施工單位在測量完畢進行自檢合格后填寫工程放線報驗申請表,并附上放線的依據材料及成果報告送監理部,專業監理工程師收到工程報驗表后實地查驗放線精度,是否符合標準、圖紙要求;經查驗合格

3、簽認報驗單及測評表,如果不符合要求由施工進行整改并查明原因直到合格為止。專業文檔供參考,如有幫助請下載。四、監理工作的控制要點和目標1、測量準備控制:(1)、測量前應對擬采用的測量儀器(水準儀、紅外線測量儀等)進行校正和定期精度認定,以減少儀器的測量誤差;所使用儀器必須有檢定合格證。(2)、校核測量配套工具,如標尺刻線、丈量長度所用圈尺的精度;測量用的鋼尺除有 cmc標志外必須要檢定合格,達到整個建筑物都使用同一把鋼尺。(3)、準備好不同測量內容所用的測量記錄表。(4)、檢查判明測量用的原始點是否已破壞。(5)、測量前應確定測量方案,由于測量方案關系到測量精度,因此,測量方案應由技術負責人審核

4、確認,其次,測量人員應有職責分工。2 、建筑物的定位測量控制、建筑物定位測量前,應由建設項目法人代表提供規劃測量位測量并確認的建筑物角標的坐標,(包括書面通知和現場坐標移交)角標一般為三點以上,其中兩點作為定位測量用,其余點作為校核用。、所提供的角標施工單位應妥善保護,當角標位于建內或施工過程可能會破壞時,應在單體定位后,引至安全地方固定好。、建筑物定位測量時,以所提供的兩個角標進行測量定位,然后利用其余角標反向測量校核;屬角標有誤時,應及時通知現場專業監理工程師和項目法人代表進一步證實;屬放樣本身軸線有誤,應重新放樣。、放樣后的軸線應標于龍門板上,用于基槽軸線放樣,模板定位,地梁軸線復核,以

5、及±0.00 以下的墻體軸線放樣,每次測量前均應先根據角標復核龍門板軸線。專業文檔供參考,如有幫助請下載。3 、軸線放樣的控制、在基礎回填之前,可利用龍門板的軸線,先放樣底層軸線,也可以先把龍門板的軸線后移至不影響回填土的地方,待回填土后再進行底層放樣。當底層墻體或柱施工完畢,應把后移的軸線標點移至建筑物的四大角和轉角墻、柱上,并用鐵漆標好,這些標準軸線將隨建筑物的施工一直往上引,作為本層其它軸線放樣的依據。為確保框架結構中外框架的垂直和觀感要求,外排柱應每柱都引通高軸線。、本層內的墻體或框架中排柱應以邊軸線拉通長線進行內墻或內排柱的軸線定位。框架結構中的外排柱在通線進行定位后,還應

6、對單柱上下層的軸線進行復核。、當墻體為框架剪力墻或柱時,在模板安裝前,還應根據已放樣的軸線,彈出模板安裝時的內邊線,作為立模定位的依據。、砌體組砌時,外圍護墻應邊砌邊吊線校核。柱或剪力墻的模板上口引中線與標準軸線校核。梁板則根據柱、墻上口校核過的中線進行軸線校核。、陽臺或出墻構件,除應從軸線外引進行定位外,還應吊垂線與低一層的陽臺或出墻構件對齊。4 、建筑物標高復核的控制、在建設項目法人提供規劃部門測量確認的角標時,應同時提供永久性高程點,當永久性高程點距建筑物較遠時,應引至建筑物四周不受影響的地方做半永久性高程點或在建筑物四周做高程樁,再把永久高程引至高程樁。高程樁應設井圍護,樁身置于殘積土

7、以下,樁身為上小下大方柱或圓柱并埋設16 圓鋼,高程樁應設在不易擾動的地方,半永久性高程應定期校核。專業文檔供參考,如有幫助請下載。、根據永久性高程或半永久性高程,測量基底標高,在基底做標高木樁控制墊層厚度,在地梁模板上彈梁面標高線以控制地梁標高,在底層墻體上或框架柱上測出建筑物單體的±0.00 基線,并用鐵漆標出,作為層高的控制線。層高測量可采用掛線丈量與經緯儀測量昂角后計算層高相結合。每層施工完,相應的層高控制線應上引。、根據層高控制線引入室內轉為 30 線或 50 線。室內 30 線或 50 線作為窗臺控制,墻頂控制,木門窗安裝標高控制,梁底和板底標高控制的依據。 30 線或5

8、0 線還可做為天棚粉刷打底的陰角水平比較線和地面找平或找坡控制的比較線。5 、建筑物的總高測量的控制建筑物的總高測量主要是利用經緯儀測量總高點的昂角,再與±0.00 基線測出經緯儀的高度,利用經緯儀與±0.00 基線的距離,和總高點昂角計算經緯儀至總高點的高度,后與經緯儀高度的總和即為建筑物的總高。采用紅外線測量儀時,則可直接測出總高度。6 、建筑物的垂直度測量的控制、在建筑物主體封頂后,裝修前,應對建筑物的垂直度進行第一次測量。待裝修后,竣工前測第二次。、裝修前的垂直度測量,可采用吊垂線和經緯儀相配合。垂線從屋面邊軸線吊線下來,經緯儀控制垂線的垂直,垂線在底層與同軸的軸線

9、偏差,即垂直度偏差。、裝修后的垂直度測量,則可在直接從屋面的外墻大角吊垂線。經緯儀控制垂線的垂直,垂線在底層與大角的偏移,即為垂直度偏差。專業文檔供參考,如有幫助請下載。、一般建筑物四大角均應測量垂直度。每個大角應測量兩個方向。7 、建筑物沉降觀察的控制、沉降觀察要求采用18 鋼筋進行預制,端頭垂直 90°角。平直長度 2.20CM 的彎頭作為測量點, 測量點應磨成半球形或圓臺狀。、沉降觀察點統一安裝在建筑物室外標高以上 50CM處。安裝時,若安裝點是鋼筋砼柱時,則應直接焊接于柱筋上;若是磚墻,則應采用先預埋在砼預制塊上,再砌上墻,沉降觀察點安裝時,應伸出墻 5CM左右,以確保外墻裝

10、修后,沉降觀察點能伸出墻 2.5CM,沉降觀察點安裝后應上漆并標出標志。、沉降觀測點每個建筑物應設不少于 6 個,觀察點一般設在建筑物的轉角和建筑物沉降縫兩側。、建筑物沉降觀察是利用永久高程點或半永久高程點進行測量的。測量時應采用閉合差測量,沉降觀察的目的除測量建筑物每測量點的沉降量外,最主要的目的是測出不均勻沉降量。因此,測量沉降時每次只允許采用同一個永久高程或半永久高程。、建筑物沉降觀察在沉降點安裝后,第一次應先測出各沉降點的實際高程,以后每上一次荷載或每上一自然層應測一次沉降觀察。到建筑物封頂后,則改為每月定時觀察。8、目標1、進度目標:工程測量必須在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完成。2、質量

11、目標:長度一測回水平誤差為±5mm、軸網角度閉合誤差±6、測高環線閉合誤差為±5mm。五、監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專業文檔供參考,如有幫助請下載。1、工作的措施(1)、專業監理工程師應對建筑物的定位、軸線放樣、標高復核、建筑物總高測量、建筑物的垂直度測量、建筑物沉降觀測結果進行實地復查。(2)、專業監理工程師將定期抽查測量資料,施工單位應積極配合;除每次測量的測量方案需技術負責人確認外,每次測量后,負責跑尺、觀鏡、校對、復核、審核的責任人應簽字。原始記錄和根據原始記錄整理的測量結果均是測量技術資料。(3)、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在每次審核測量結果時,一旦發現建筑物的垂直度或沉降有異常,有責任向專業監理工程師報告,隱情不報,技術負責人應承擔責任。2 、 工作方法發現問題時應清楚問題所在,是平面位移、平面旋轉、還是平移加旋轉、是點位間距不符、還是標高不對,如果錯誤尚未造成后果,可由放線工查找原因及時糾正過來,如果已造成后果應由施工單位技術工員進行處理,查找事故原因時首先要了解事故的性質,然后有針對性地逐步進行檢查:(1)、對出現事故的部位再次認真復查,不要輕易下結論,對到底差多少要搞清楚;(2)、要核對設計圖紙,也有可能是圖紙的尺寸間有矛盾事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