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同居關系中對女性的特殊保護【文獻綜述】_第1頁
論同居關系中對女性的特殊保護【文獻綜述】_第2頁
論同居關系中對女性的特殊保護【文獻綜述】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畢業論文文獻綜述法學論同居關系中對女性的特殊保護同居,這樣一個吋代性的詞匯,已經逐步進入到我們生活的許多層面。它就像婚姻 關系的一種變異,滲透到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正常生活。傳統的婚姻觀念,隨著時 代的進步與演變,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選擇這樣的方式捉早體驗婚后的生活狀態, 與保守的60后、70后形成明顯反差,更與我們傳統的婚姻觀念和思想形成對比,這樣 的跨越到底是一種歷史的革新還是對傳統的反駁與挑戰呢,這樣的沖擊將會對我國的婚 姻制度造成怎樣的影響呢?從遠古時代的周朝開始,三從四德的觀念思想深入人心,封建社會的風俗習慣道德 禮法都強烈約束著女性的身心和行為,宗法制度、家族制度、夫權制度

2、等嚴重限制女性 的言行舉止,三綱五常構成女性的行為準則,就像牢牢鎖住女性,要求必然遵守的鎖鏈, 使女性沒冇地位和尊嚴可言。自始至終,封建時代就是典型的男尊女卑,男性與女性的 地位差異使得女性服從于丈夫也成為一種規范和習慣,從而構成了我國古代的最早的固 定的婚姻模式。到了封建時代末期,我國的婚姻制度開始吸納外來元素,伴隨著四方先進思想的涌 入和一些有識z士的創新見舉,開始漸漸突破封閉守iii的婚姻觀念,以一種全新的姿態 看待外來的婚姻制度和文化,但總的來說仍未根本突破原有的制度觀念。這一重大轉變 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西方的人權意識和人格獨立意識的影響,尤其是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 思想。其中的人權理論指

3、出,人是生而平等的,有尊嚴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價值, 每個人都冇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的權利。男人和女人在婚姻關系中應該保持平等和諧 的地位,女性應該有覺悟、有意識來爭取口己的獨立和權利。羅馬法規定:“契約是由 于雙方意思一致而產生相互間法律關系的一種約定。”我認為婚姻關系是契約關系的一 種上升,契約是約定雙方權利義務的硬性約束,而婚姻關系則更強調的是夫妻關系精神 和感情層面上的維護,它是精神層面的。哲學家康德曾提出“婚姻是契約”理論,對這 一主張我基本持肯定態度,但是就深層次來說,我認為婚姻不僅僅是契約,它的內涵更 深,外延更廣。自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以來,廢除了陳舊落后的婚

4、姻制度, 這一新的婚姻制度的確立,也使自由戀愛,自由婚姻蔚然成風。現代的婚姻理念使女性 的各方而權利得到明顯捉升,財產權利、文化教育權利、婚姻家庭權利都顯著體現,全 新書寫了女性的精神面貌和家庭地位。婚姻立法和政策的規范性制定,對女性的保護力 度大大加強,也使夫妻關系趨于平等和諧。自由戀愛、自由婚姻的出現,開放了人們的 思想,也在挑戰我們固有的傳統婚姻觀念。但事實證明,這是一種歷史的進步,隨著全 球進程的加快,必然要求全社會、全中國、全世界以一種開放的思想,口由的心態去學 習和接受世界的先進科技、創新成果、優秀文化,自由戀愛和婚姻是這種開放和自由模 式下的產物和折射,因而是值得鼓勵和提侶的。但

5、是否提倡開放、自由的戀愛和婚姻就等同于承認了在青年一代中悄然興起的同居 關系的科學性了呢?其實不然,同居關系,正確的定性應該是沒有經過合法的婚姻登記 而生活在一起。這樣的生活模式,男女你情我愿,當然無可厚非,法律也不是萬能的, 不可能規制到我們生活的方方而而,況月同居關系至多稱得上是愛情關系,i何愛情關系 是法律所不涉的。但是問題是如果一旦發生性關系,女性所受到的傷害往往比男性大得 多,相關的報道也屢見不鮮。如果達到這樣的層面,我們對社會現象進行調整的社會規 范法律法規是不是不該置之不理了呢?懷孕、墮胎、流產,如此嚴重的后果應該由 誰來承擔呢?其中涉及的法律關系甚多,財產關系,非婚生子女關系都

6、是需要進入我們 法律調整的視野的。女性,同居關系參與者,更是其中的受害者和犧牲品。當下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的缺 乏,政策的制定的少之又少,使得同居現象成為法律制定的一大漏洞與失誤。從封建時 代到近代再到現代,婚姻制度的不斷進步給女性增添了不小的保障,但是時代總會產生 出新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同居問題就是一典型。我們不能讓同居生活穿著戀愛關系 的馬甲任英肆無忌憚的蔓延下去,否則我們的社會孑盾和沖突會越來越多。法律作為調 整社會孑盾沖突的機制,定紛止爭的利器,理應發揮它應有的價值,否則社會問題不能 得到冇效解決,便是我們法律制度的失職。那么,同居很有可能會產生怎樣的社會矛盾呢?例如,同居后女性懷孕生

7、下了子女, 沒有婚姻制度的保障,男性往往不負如丈夫同等的責任。子女該姓什么,退一步說,跟 母親姓。那么子女的戶籍如何安置?子女的上學問題怎么解決?不知父親何人的子女從 小就要面對眾多是非,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和成長,對了女的身心健康是極為不利的, 也不利于子女的可持續發展。難道這就是一個非婚生子女所要承受的嗎?中華人民共 和國婚姻法明文規定,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有同樣的權利,父母都有撫養教育的義 務。然而同居關系的無保障機制使得對非婚生子女的權利保護成為一紙空談。從婚姻制度的演變過程到同居關系的產生是社會越來越開放和自由的表現,同時帶 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尤其是法律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首先

8、耍樹立止確的主流 價值觀念,在正確的價值觀指引下,確立調整同居所引發的子女、財產問題的相關規定, 這對于法律體系的完善具有重大意義。同居關系不能將它簡單定性為戀愛關系,它是婚 姻關系的一種變異,也可稱是準婚姻關系,對于這樣一種準婚姻關系,將它所引發的后 續的嚴重的需要法律調整的關系納入進來,保護女性的弱勢地位落實到位,發揮法律制 度的優越性和應有價值,從而多層次、全方位、更精細地促進我國法律制度的健全與進 步。參考文獻1 何麗新我國非法同居立法規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3) :23-25.2 楊立新、秦秀敏.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釋義與適用m吉林:吉林人民岀版社,2002, (

9、1):231-235.3 潘綏銘性的社會史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2) :35-38.4 劉達林世界當代性文化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9, (1): 236-239.5 李擁軍.寬容與不容:現代社會法對性調整的特點與趨勢以性權利為視角的考察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6, (6).6 談大正性文化與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 25-26.7 劉達臨世界當代性文化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9, (3) :89-93.8 尚晨光婚姻法司法解釋法理與適用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1):127-129.9 李擁軍性權利存在的人性基礎j.北京: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8, (3)10 李銀河.性的問題,福柯與性m.北京:文化藝術岀版社,2003 (2) . : 12-15.11 高留志論非婚同居的立法規制j廣西: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報,2003 (11).12 高偉.澳人利亞結婚制度研究m.重慶:西南政法人學出版社,2006, (2) :55-5&13 張非婚同居的法律規制研究m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3).14 李擁軍.掀開男權主義的面紗一一對中國當代性犯罪立法文化的解讀與批判j 法 律科學,2007, (1): 167-168.15 rc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