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修訂情況ppt課件_第1頁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修訂情況ppt課件_第2頁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修訂情況ppt課件_第3頁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修訂情況ppt課件_第4頁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修訂情況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GB 50011-2021修訂情況修訂情況剛解放:主要參考蘇聯的剛解放:主要參考蘇聯的 19591959年年, , (草案草案),),未未公布。公布。19641964年年, , (草案草案),),未未公布。公布。19741974年年, TJ 11-74, TJ 11-74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范( (試行試行)()(簡稱簡稱7474規范規范),),原國家建委同意公布。原國家建委同意公布。19781978年年, TJ 11-78 , TJ 11-78 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范( (簡稱簡稱7878規范規范), ), 國家建委同意公布。國家建

2、委同意公布。19891989年年, GBJ 11-89, GBJ 11-89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簡稱簡稱8989規范規范), ), 建立部同意公布建立部同意公布, 1990, 1990年年開場實施開場實施, ,并于并于19931993年作部分修訂。年作部分修訂。20012001年年, GB 50011-2001, 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簡稱簡稱20012001規范規范), ), 建立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結合建立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結合發布。于發布。于20212021年年5 5 1212汶川地震后作了部分汶川地震后作了部分修訂修訂, , 成為成

3、為GB 50011-2001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范 ( 2021( 2021版本版本) ) 。20212021年年, GB 50011-2021, GB 50011-202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沿革沿革 修訂概略修訂概略添加章節添加章節 大跨度屋蓋構造抗震設計大跨度屋蓋構造抗震設計10.2 地下建筑構造抗震設計第地下建筑構造抗震設計第14章章,附錄,附錄N 建筑性能抗震設計建筑性能抗震設計3.10 鋼支撐鋼支撐-混凝土框架構造、鋼框架混凝土框架構造、鋼框架-鋼筋混凝土中心筒構造鋼筋混凝土中心筒構造(附錄附錄G) 多層工業廠房構造的抗震設計要多層工

4、業廠房構造的抗震設計要求附錄求附錄H部分條文修訂部分條文修訂添加章節添加章節大跨度屋蓋構造抗震設計大跨度屋蓋構造抗震設計 (1) (1) 大跨空大跨空間構間構造:跨度大于等于造:跨度大于等于120m、懸懸挑挑長長度大于度大于40m或或單單向向長長度大于度大于300m的的剛剛性大跨性大跨鋼鋼屋蓋屋蓋構構造。造。 (2) 應應按多向、多點按多向、多點輸輸入入計計算地震作用。算地震作用。 多向多向輸輸入:沿空入:沿空間構間構造底部三向同造底部三向同時輸時輸入入 地震地震動參數動參數加速度峰加速度峰值值或反或反響譜響譜峰峰值值 程度主向:程度次向:程度主向:程度次向:豎豎向向 = 1.00:0.85:

5、0.65 多點多點輸輸入:思索地震行波效入:思索地震行波效應應和部分和部分場場地效地效應應,輸輸入各入各獨獨立根底或支承立根底或支承構構造的地震反造的地震反響譜響譜峰峰值值或加速度或加速度時時程峰程峰值值和和頻譜頻譜特征不同,估特征不同,估計計能能夠夠呵斥的改呵斥的改動動反反響響。地下建筑構造抗震設計地下建筑構造抗震設計(5)第第14章和附錄章和附錄N:地下建筑構造的抗震設計:地下建筑構造的抗震設計 單建式地下建筑單建式地下建筑 地下通道地下通道 地下空間綜合體等地下空間綜合體等建筑性能抗震設計建筑性能抗震設計(6)4條原那么條原那么 對選定的性能目的進展分析論證對選定的性能目的進展分析論證

6、性能目的應具有針對性和靈敏性性能目的應具有針對性和靈敏性 性能設計的內容和要求性能設計的內容和要求 不同性能目的的抗震計算要求不同性能目的的抗震計算要求引薦方法引薦方法 抗震性能設計的參考方法附錄抗震性能設計的參考方法附錄M 建筑性能抗震設計建筑性能抗震設計3.10明確規定對抗震性能目的進展綜合分析和論證明確規定對抗震性能目的進展綜合分析和論證 當建筑構造采用抗震性能設計時,應根據當建筑構造采用抗震性能設計時,應根據其抗震設防類別、設防烈度、場地條件、構造其抗震設防類別、設防烈度、場地條件、構造類型和不規那么性、投資大小、震后損失和修類型和不規那么性、投資大小、震后損失和修復難易程度等,對選定

7、的抗震性能目的提出技復難易程度等,對選定的抗震性能目的提出技術和經濟可行性的綜合分析和論證。術和經濟可行性的綜合分析和論證。 性能目的應適宜性能目的應適宜 抗震性能設計,應根據實踐需求和能夠,具有明確的針抗震性能設計,應根據實踐需求和能夠,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靈敏性。對性和靈敏性。建筑性能抗震設計建筑性能抗震設計3.10 性能目的應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靈敏性性能目的應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靈敏性 針對性:可選定針對整個構造、構造的部分部位或關針對性:可選定針對整個構造、構造的部分部位或關鍵部位、構造的關鍵部件、重要構件、次要構件以及建筑鍵部位、構造的關鍵部件、重要構件、次要構件以及建筑構件和機電設備支

8、座的性能目的。構件和機電設備支座的性能目的。 靈敏性:整體構造的不同部位可具有不同的性能目的靈敏性:整體構造的不同部位可具有不同的性能目的。建筑性能抗震設計建筑性能抗震設計3.103.10針對樓梯間作為“抗震平安島的要求,可以提出確保大震下能具有平安避難通道的詳細目的和性能要求; 針對特別不規那么、復雜建筑構造的詳細情況,對抗側力構造的程度構件和豎向構件提出相應的性能目的,提高其整體或關鍵部位的抗震平安性; 地震時需求延續任務的機電設備,其相關部位的層間位移需滿足規定層間位移限值的專門要求; 針對程度轉換構件,為確保大震下本身及相關構件的平安而提出大震下的性能目的 。 地震動水準;性能目的;詳

9、細目的承載力、變形地震動水準;性能目的;詳細目的承載力、變形建筑性能抗震設計建筑性能抗震設計3.103.10建筑構造抗震性能化設計的內容和要求建筑構造抗震性能化設計的內容和要求l 普通情況,可選用抗震規范的多遇地震、設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普通情況,可選用抗震規范的多遇地震、設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的地震作用。震的地震作用。l 對處于發震斷裂帶兩側對處于發震斷裂帶兩側10km以內的構造,應計入近場影響,假以內的構造,應計入近場影響,假設地震動參數未計入近場影響,設地震動參數未計入近場影響,5km以內宜乘以增大系數以內宜乘以增大系數1.5,5km以外宜乘以增大系數以外宜乘以增大系數1.25。l 對設計

10、運用年限不同于對設計運用年限不同于50年的構造,宜思索實踐需求和能夠,年的構造,宜思索實踐需求和能夠,經專門研討后對地震作用做適當調整。經專門研討后對地震作用做適當調整。l 設計運用年限設計運用年限70年:年: 取取1.151.2;l 設計運用年限設計運用年限100年:取年:取1.31.4地震地震水準水準 性能性能1特殊設防目標特殊設防目標 性能性能2重要設防目標重要設防目標 性能性能3 性能性能4(略高于(略高于基本基本 設防目標設防目標)多遇烈多遇烈度地震度地震 完好完好 完好完好 完好完好 完好完好 基本烈基本烈度地震度地震 完好,完好,正常使用正常使用 基本完好,基本完好,檢修后繼續使

11、用檢修后繼續使用 輕微損壞,輕微損壞,簡單修復后繼簡單修復后繼續使用續使用 輕微至中等破輕微至中等破壞,變形壞,變形 罕遇烈罕遇烈度地震度地震 基本完好,基本完好,檢修后繼續使用檢修后繼續使用 輕微至中等破壞,輕微至中等破壞,修復后繼續使用修復后繼續使用 加固后繼續使加固后繼續使用用 接近嚴重破壞,接近嚴重破壞,大修后繼續使大修后繼續使用用 抗震性能設計的性能目的設防目的抗震性能設計的性能目的設防目的 不同地震動水準下構造的預期損傷形狀或運用功能性能目不同地震動水準下構造的預期損傷形狀或運用功能性能目的。應高于普通情況的設防目的。的。應高于普通情況的設防目的。性能目的性能目的直觀表述直觀表述性

12、能性能1:構造構件在預期的大震罕遇地:構造構件在預期的大震罕遇地震作用下根本處于彈性形狀;震作用下根本處于彈性形狀;性能性能2:構造構件在中震設防烈度地震:構造構件在中震設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根本完好,在預期的大震罕遇作用下根本完好,在預期的大震罕遇地震作用下能夠屈服;地震作用下能夠屈服;性能性能3:構造構件在中震設防烈度地震:構造構件在中震設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已有細微塑性變形,在預期的大作用下已有細微塑性變形,在預期的大震罕遇地震作用下有明顯的塑性變震罕遇地震作用下有明顯的塑性變形;形;性能性能4:構造構件在中震設防烈度地震:構造構件在中震設防烈度地震作用下能夠屈服,在預期的大震罕遇作用下能夠屈服

13、,在預期的大震罕遇地震作用下接近嚴重破壞。構造的總地震作用下接近嚴重破壞。構造的總體承載力略高于非性能設計的情況。體承載力略高于非性能設計的情況。 JGJ3-2021JGJ3-2021新增內新增內容比抗規更容易了解容比抗規更容易了解性能目的性能目的建筑性能抗震設計建筑性能抗震設計3.10詳細目的詳細目的 抗震承載力目的;抗震承載力目的; 構造變形才干目的;構造變形才干目的; 或同時提高抗震承載力和變形才干的詳細目或同時提高抗震承載力和變形才干的詳細目的。的。 詳細要求詳細要求 在預期的不同的地震動水準下對構造不同在預期的不同的地震動水準下對構造不同部位的程度、豎向構件承載力的要求不發部位的程度

14、、豎向構件承載力的要求不發生脆性剪切破壞、構成塑性鉸、到達屈服值生脆性剪切破壞、構成塑性鉸、到達屈服值或堅持彈性;或堅持彈性; 相應的構件延性構造的高、中或低要求。相應的構件延性構造的高、中或低要求。當構件的承載力明顯提高時,相應的延性構當構件的承載力明顯提高時,相應的延性構造措施可適當降低。造措施可適當降低。 R /FEk 性能性能 1 56 性能性能 2 2, 1 1. .5 5 性能性能 3 3,2 2 2.8 性能性能 4 4( (一般構件一般構件5 5) ) 1.0 1 3 5 7 1 3 5 7 u /ue 從抗震才干的等能量原理,當承載力提高一倍時,延性從抗震才干的等能量原理,當

15、承載力提高一倍時,延性要求減少一半,構造所對應的抗震等級大致可按降低一度的要求減少一半,構造所對應的抗震等級大致可按降低一度的規定采用。延性的細部構造,對混凝土構件主要指箍筋、邊規定采用。延性的細部構造,對混凝土構件主要指箍筋、邊緣構件和軸壓比等構造,不包括影響正截面承載力的縱向受緣構件和軸壓比等構造,不包括影響正截面承載力的縱向受力鋼筋的構造要求;對鋼構造構件主要指長細比、板件寬厚力鋼筋的構造要求;對鋼構造構件主要指長細比、板件寬厚比、加勁肋等構造。比、加勁肋等構造。思索不同水準地震作用取值的不確定性,構造設計計算應留思索不同水準地震作用取值的不確定性,構造設計計算應留有一定的余地。有一定的

16、余地。分析模型應正確、合理地反映地震作用傳送途徑;樓蓋在地分析模型應正確、合理地反映地震作用傳送途徑;樓蓋在地震中能否根本上能整體或分塊處于彈性任務形狀。震中能否根本上能整體或分塊處于彈性任務形狀。彈性分析可采用線性方法;彈性分析可采用線性方法; 彈塑性分析可根據構造性能目的預期進入彈塑性形狀程度的不彈塑性分析可根據構造性能目的預期進入彈塑性形狀程度的不同,分別采用添加阻尼的等效線性化方法、靜力或動力非線同,分別采用添加阻尼的等效線性化方法、靜力或動力非線性分析方法。性分析方法。建筑性能抗震設計建筑性能抗震設計3.10構造構件在不同性能目的的抗震計算要求構造構件在不同性能目的的抗震計算要求建筑

17、性能抗震設計建筑性能抗震設計3.10構造非線性分析模型構造非線性分析模型 可對多遇地震下的彈性分析模型有適當的簡化,但二者的線性可對多遇地震下的彈性分析模型有適當的簡化,但二者的線性分析結果應根本一致;分析結果應根本一致; 應計入二階效應、合理確定彈塑性參數;應計入二階效應、合理確定彈塑性參數; 應根據構件的實踐截面、配筋等計算實踐承載力;應根據構件的實踐截面、配筋等計算實踐承載力; 可經過與理想彈塑性假定計算結果的對比分析,著重發現構件可經過與理想彈塑性假定計算結果的對比分析,著重發現構件能夠破壞的部位及其彈塑性變形的程度。能夠破壞的部位及其彈塑性變形的程度。抗震性能設計方法抗震性能設計方法

18、抗震承載力設計抗震承載力設計. . 構造構件對應于不同性能要求的承載力參考構造構件對應于不同性能要求的承載力參考目的目的 構造構件實現抗震性能要求的承載力參考目的例如構造構件實現抗震性能要求的承載力參考目的例如性能要求性能要求 多遇地震多遇地震 設防烈度地震設防烈度地震 罕遇地震罕遇地震 性能性能1 完好,按非性能設計相完好,按非性能設計相關規定關規定 完好,完好,承載力按承載力按抗震等級調整地抗震等級調整地震效應的設計值震效應的設計值復核復核 基本完好,基本完好,承載承載力按不計抗震等力按不計抗震等級調整地震效應級調整地震效應的設計值的設計值復核復核 性能性能2 完好,按非性能設計相完好,按

19、非性能設計相關規定關規定 基本完好,基本完好,承載承載力按不計抗震等力按不計抗震等級調整地震效應級調整地震效應的設計值的設計值復核復核 有輕微塑性變形,有輕微塑性變形,承載力按極限值承載力按極限值復核復核 性能性能3 完好,按非性能設計相完好,按非性能設計相關規定關規定 輕微損壞,輕微損壞,承載承載力按標準值力按標準值復核復核 有明顯塑性變形,有明顯塑性變形,承載力達到極限承載力達到極限值后降低少于值后降低少于5% 性能性能4 完好,按非性能設計相完好,按非性能設計相關規定關規定 輕輕中等破壞,中等破壞,承載力按極限值承載力按極限值復核復核 不嚴重破壞,承不嚴重破壞,承載力達到極限值載力達到極

20、限值后降低少于后降低少于10% 1設設防烈度下防烈度下構構造造構構件承件承載載力按思索地震效力按思索地震效應調應調整的整的設計值復設計值復核核時時,應應采用采用對應對應于抗震等于抗震等級級而不而不計計入入風風荷荷載載效效應應的地震作用效的地震作用效應應根本根本組組合,合,并并按下式按下式驗驗算:算: 承載力設計方法承載力設計方法 式中式中 設防烈度地震動,隔震構造包含程度向減震影響;設防烈度地震動,隔震構造包含程度向減震影響; 按非抗震性能設計思索抗震等級的地震效應調整系數;按非抗震性能設計思索抗震等級的地震效應調整系數; 思索部分次要構件進入塑性的剛度降低或消能減震構造附思索部分次要構件進入

21、塑性的剛度降低或消能減震構造附 加的阻尼影響。加的阻尼影響。2(,)GG EEE KR ESSIR 2I l 設計值復核,需計入作用分項系數、抗力的資料分項系數、設計值復核,需計入作用分項系數、抗力的資料分項系數、 l 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計入不同抗震等級的內力調整系數。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計入不同抗震等級的內力調整系數。l 設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滿足性能設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滿足性能 1 的抗震承載力要求。的抗震承載力要求。 I設防烈度地震動或罕遇地震動,隔震構造包含程度向設防烈度地震動或罕遇地震動,隔震構造包含程度向 減震影響;減震影響; 思索部分次要構件進入塑性的剛度降低或消能減震構造附思索部分

22、次要構件進入塑性的剛度降低或消能減震構造附加加 的阻尼影響。的阻尼影響。承載力設計方法承載力設計方法 2構造構件承載力按不思索地震作用效應調構造構件承載力按不思索地震作用效應調整的設計值復核時整的設計值復核時,應采用不計入風荷載效應的應采用不計入風荷載效應的根本組合,并按下式驗算:根本組合,并按下式驗算:l 設計值復核,需計入作用分項系數、抗力的資料分項系數、設計值復核,需計入作用分項系數、抗力的資料分項系數、 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 不計入不同抗震等級的內力調整系數不計入不同抗震等級的內力調整系數.l 設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滿足性能設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滿足性能 2 的要求;的要求;

23、l 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滿足性能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滿足性能 1 的要求。的要求。(,)GG EEE KR ESSIR I設防烈度地震動或罕遇地震動,隔震構造包含程度向減震設防烈度地震動或罕遇地震動,隔震構造包含程度向減震影響;影響; 思索部分次要構件進入塑性的剛度降低或消能減震構造附加的思索部分次要構件進入塑性的剛度降低或消能減震構造附加的阻尼影響;阻尼影響; 按資料強度規范值計算的承載力。按資料強度規范值計算的承載力。 3構構造造構構件承件承載載力按力按規規范范值復值復核核時時,應應采用不采用不計計入入風風荷荷載載效效應應的地震作用效的地震作用效應規應規范范組組合,合,并并按下式按下式驗驗算:

24、算:l 規范值復核,不計入作用分項系數、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規范值復核,不計入作用分項系數、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 l 和內力調整系數,資料強度取規范值。和內力調整系數,資料強度取規范值。l 設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滿足性能設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滿足性能 3 的要求。的要求。 (,)G EE KKSSIRKR I設防烈度地震動或罕遇地震動,隔震構造包含程度向減震設防烈度地震動或罕遇地震動,隔震構造包含程度向減震影響;影響; 思索部分次要構件進入塑性的剛度降低或消能減震構造附加思索部分次要構件進入塑性的剛度降低或消能減震構造附加的阻尼影響;的阻尼影響; 按資料最小極限強度值計算的承載力;鋼材強度可取最小極按資料

25、最小極限強度值計算的承載力;鋼材強度可取最小極限值,鋼筋強度可取屈服強度的限值,鋼筋強度可取屈服強度的1.25倍,混凝土強度可取立方強倍,混凝土強度可取立方強度的度的0.88倍。倍。 承載力設計方法承載力設計方法 4構造構件按極限承載力復核時,應采用構造構件按極限承載力復核時,應采用不計入風荷載效應的地震作用效應規范組合,并不計入風荷載效應的地震作用效應規范組合,并按下式驗算:按下式驗算:l UR(,)G EE KUSSIR承載力設計方法承載力設計方法 極限值復核,不計入作用分項系數、承載力抗震調極限值復核,不計入作用分項系數、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和內力調整系數,資料強度取最小極限值。整系數和內

26、力調整系數,資料強度取最小極限值。其中,鋼材強度其中,鋼材強度 的最的最 小極限值小極限值fu約為鋼材屈服強度約為鋼材屈服強度的的1.351.5倍;鋼筋強度倍;鋼筋強度 取鋼筋取鋼筋 屈服強度屈服強度fy的的1.25倍;倍;混凝土強度取立方強度的混凝土強度取立方強度的0.88 倍倍 。 設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滿足性能設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滿足性能 4 的要求;的要求; 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滿足性能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滿足性能 3 和性能和性能 4 的要求的要求 。抗震變形驗算抗震變形驗算I .不同性能要求的不同性能要求的層間層間位移位移參參考目的考目的性能要求性能要求 多遇地震多遇地震 設防烈度地震設防烈

27、度地震 罕遇地震罕遇地震 性能性能1 完好,按非性能完好,按非性能設計相關規定設計相關規定 完好,完好,變形小于彈性位移限值變形小于彈性位移限值 基本完好,基本完好,變形略大于彈性變形略大于彈性位移限值位移限值 性能性能2 完好,按非性能完好,按非性能設計相關規定設計相關規定 基本完好,基本完好,變形略大于彈性位移限值變形略大于彈性位移限值 塑性變形不大于塑性變形不大于2倍彈性位移限值倍彈性位移限值 性能性能3 完好,按非性能完好,按非性能設計相關規定設計相關規定 輕微損壞,輕微損壞,變形不大于變形不大于2倍彈性位移限倍彈性位移限值值 塑性變形約塑性變形約45倍倍彈性位移限值彈性位移限值 性能

28、性能4 完好,按非性能完好,按非性能設計相關規定設計相關規定 輕輕中等破壞,中等破壞,變形小于變形小于3倍彈性位移限值倍彈性位移限值 不嚴重破壞不嚴重破壞變形不大于變形不大于0.9倍倍塑性變形限值塑性變形限值 構造構件實現抗震性能要求的層間位移參考目的例如構造構件實現抗震性能要求的層間位移參考目的例如 注:設防烈度和罕遇地震下的變形計算,應思索重力二階效應,可扣除整體彎曲變形。注:設防烈度和罕遇地震下的變形計算,應思索重力二階效應,可扣除整體彎曲變形。. . 變形計算變形計算靜力彈塑性分析方法靜力彈塑性分析方法動力彈塑性分析方法計算動力彈塑性分析方法計算 構造構件細部構造對應于不同性能要求的抗

29、震等級,可構造構件細部構造對應于不同性能要求的抗震等級,可按下表的例如選用;構造中同一部位的不同構件,可區分豎按下表的例如選用;構造中同一部位的不同構件,可區分豎向構件和程度構件,按各自最低的性能要求所對應的抗震構向構件和程度構件,按各自最低的性能要求所對應的抗震構造等級選用。造等級選用。抗震性能設計的構造要求抗震性能設計的構造要求性能要求性能要求 構造的抗震等級構造的抗震等級 性能性能1 1 可按非性能設計的有關規定降低二度采用,但不得低可按非性能設計的有關規定降低二度采用,但不得低于于6 6度,且不發生脆性破壞度,且不發生脆性破壞 性能性能2 2 可按非性能設計的有關規定降低一度采用,當構

30、件的可按非性能設計的有關規定降低一度采用,當構件的承載力高于多遇地震提高二度的要求時,可按降低二承載力高于多遇地震提高二度的要求時,可按降低二度采用;均不得低于度采用;均不得低于6 6度,且不發生脆性破壞度,且不發生脆性破壞 性能性能3 3 當構件的承載力高于多遇地震提高一度的要求時,可當構件的承載力高于多遇地震提高一度的要求時,可按非性能設計的有關規定降低一度且不低于按非性能設計的有關規定降低一度且不低于6 6度采用,度采用,否則仍按非性能設計的規定采用否則仍按非性能設計的規定采用 性能性能4 4 仍按非性能設計的有關規定采用仍按非性能設計的有關規定采用 構造構件對應于不同性能要求的構造抗震

31、等級例如構造構件對應于不同性能要求的構造抗震等級例如 隔震原場地類別原場地類別類場地鞏固土或巖石場地中的硬質類場地鞏固土或巖石場地中的硬質巖石場地巖石場地Vs800m/s明確為明確為 類場地。規范中允許類場地。規范中允許降低降低1度采取抗震措施的規定只適用于度采取抗震措施的規定只適用于 類場地。類場地。(7)等效剪等效剪切波速切波速 (m/s) 場地類別場地類別 0055080800500SV250150SV0I1I800SV500250SV150SV 50I0I1場地土液化判別的深度范圍為地面下場地土液化判別的深度范圍為地面下20 m。2判別公式:液化判別規范灌入錘擊數臨界值判別公式:液化判

32、別規范灌入錘擊數臨界值 原公式:原公式: 現公式:現公式:3添加了脆弱粘性土層粉質粘土地震震陷添加了脆弱粘性土層粉質粘土地震震陷 判別方判別方 法。法。cr0swc0.90.1 3/NNddcr0swc0.6ln0.10.5 3/NNdd (1) 阻尼阻尼調調整系整系數數和外形和外形參數參數原原規規定:定: 修修訂為訂為: (2) 對對大跨空大跨空間鋼構間鋼構造的造的豎豎向地震作用,除可按向地震作用,除可按簡簡化方法化方法計計算外,算外,還還可按可按豎豎向振型分解反向振型分解反響譜響譜法法計計算。算。豎豎向地震影向地震影響響系系數數取取0.65的程度地震影的程度地震影響響系系數數,設計設計特征

33、周期可按第一特征周期可按第一組組采用采用遠遠震中距震中距時時,豎豎向反向反響譜響譜明明顯顯小于程度反小于程度反響譜響譜,阻尼比取阻尼比取0.02。改良了地震影響系數曲線反響譜的阻尼調整系數改良了地震影響系數曲線反響譜的阻尼調整系數和外形參數,補充完善了豎向地震作用的計算方法,并和外形參數,補充完善了豎向地震作用的計算方法,并補充了豎向地震影響系數取值的規定。補充了豎向地震影響系數取值的規定。(9)55 . 005. 09 . 010.050.0287 . 106. 005. 0120.05960.0.310.050.0432220.050.610. 8 1 補充了補充了8度度0.30g現澆鋼筋

34、混凝土構造房屋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構造房屋的最大適用高度及最大適用高度及6度和度和7度度0.10g區、高度小于區、高度小于24m、不設抗震墻的板柱、不設抗震墻的板柱-框架構造的相關規定。框架構造的相關規定。(10) (1) 8.5度度0.30g現澆鋼現澆鋼筋混凝土筋混凝土構構造房屋的最大適造房屋的最大適用高度用高度; (2) 6度和度和7.5度度0.10g區區、高度小于、高度小于24m、不、不設設抗震抗震墻墻的板柱的板柱-框架框架構構造的相造的相關規關規定。定。修正了框架修正了框架-抗震墻構造剪力調整系數以及抗震墻構造剪力調整系數以及與與“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原那么有關的框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原那么有

35、關的框架內力調整等相關規定,補充了框架構造樓架內力調整等相關規定,補充了框架構造樓梯間的設計規定。梯間的設計規定。(11) (1) 框架框架-抗震抗震墻構墻構造剪力造剪力調調整系整系數數 任一任一層層框架部分承框架部分承當當的地震剪力不得小于的地震剪力不得小于構構造底部造底部總總剪剪力的力的15%。 (2) 設設置少量抗震置少量抗震墻墻的框架的框架構構造,框架部分的地震作用造,框架部分的地震作用效效應應,取按框架模型,取按框架模型與與按框架按框架-剪力剪力墻墻模型模型兩種計兩種計算算結結果的果的較較大大值值。 (3) 強柱弱梁強柱弱梁調調整整原原規規定:一定:一級級框架框架構構造和造和9度度時

36、時髦髦應應符合符合修正:框架修正:框架構構造和造和9度度時時的框架的框架尚應尚應符合符合 :框架:框架構構造柱端造柱端彎彎矩矩實實配增大系配增大系數數,一,一級級取取1.2;一;一級級取取1.1;一;一級級取取1.05。bccMMbuac2 .1MMccabuaMMca (4) 強剪弱強剪弱彎調彎調整整原原規規定:定:9度抗震度抗震設計設計的的構構造和一造和一級級框架框架構構造造尚應尚應符合符合修正:框架修正:框架構構造和造和9度度時時的框架的框架尚應尚應符合符合 :柱剪力:柱剪力實實配增大系配增大系數數,一,一級級取取1.15;一;一級級取取1.1;一;一級級取取1.05。 nbctcvc/

37、)(HMMVnbcuatcua/ )(2 . 1HMMVtbvcacuacuan()/VMMHca (5) 框架構造樓梯間的設計規定 宜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梯; 樓梯休憩板的橫梁和樓梯邊梁不宜直接支承在框架柱上,支承樓梯的框架柱應思索休憩板的約束和能夠引起的短柱; 樓梯間兩側填充墻與柱之間應加強拉結。取消了內框架房屋的相關規定取消了內框架房屋的相關規定(12) 內框架房屋已很少運用,抗震性能較差。內框架房屋已很少運用,抗震性能較差。修正了多層砌體構造房屋的層數和高度限值、修正了多層砌體構造房屋的層數和高度限值、抗震橫墻間距、底部框架抗震橫墻間距、底部框架抗震墻房屋的構造抗震墻房屋的構造布置、墻

38、體抗剪承載力驗算、構造柱布置、圈布置、墻體抗剪承載力驗算、構造柱布置、圈梁設置、樓屋蓋預制板的銜接要求、樓梯間的梁設置、樓屋蓋預制板的銜接要求、樓梯間的構造要求等規定。構造要求等規定。 修正了多層砌體構造房屋的層數和高度限值修正了多層砌體構造房屋的層數和高度限值(13) 16度區的普通磚砌體房屋的高度和層數適度區的普通磚砌體房屋的高度和層數適當降低:當降低: 24m 變為變為 21m; 8層層 改為改為 7層層 2補充了補充了7度度0.15g和和8度度0.30g的高的高度和層數。度和層數。 修正了多層砌體構造房屋的抗震橫墻間距修正了多層砌體構造房屋的抗震橫墻間距 6,7度:度:18m 15m;

39、 8度:度:15m 11m; 9度:度:11m 9m 修正了底部框架修正了底部框架-抗震墻房屋的構造布置抗震墻房屋的構造布置 修正了多層砌體構造房屋的墻體抗剪承載力驗算修正了多層砌體構造房屋的墻體抗剪承載力驗算 添加了底框房屋采用混凝土小砌塊的約束砌體抗震承載力添加了底框房屋采用混凝土小砌塊的約束砌體抗震承載力驗算的內容驗算的內容 構造柱布置、圈梁設置、樓屋蓋預制板的銜接要求、樓梯構造柱布置、圈梁設置、樓屋蓋預制板的銜接要求、樓梯間的構造要求等規定。間的構造要求等規定。 樓梯間構造要求樓梯間構造要求 頂層橫墻和外墻設通長鋼筋、鋼筋混凝頂層橫墻和外墻設通長鋼筋、鋼筋混凝土帶或鋼筋磚帶;土帶或鋼筋

40、磚帶; 支承大梁與圈梁拉結,支承長度不小于支承大梁與圈梁拉結,支承長度不小于500mm; 梯段與平臺板梁應可靠銜接;梯段與平臺板梁應可靠銜接; 突出屋面的樓梯間,構造柱應延伸到頂。突出屋面的樓梯間,構造柱應延伸到頂。補充了底部框架補充了底部框架-抗震墻構造的過渡層要求、上部為抗震墻構造的過渡層要求、上部為混凝土小砌塊墻體的相關要求、底框部分框架柱的專混凝土小砌塊墻體的相關要求、底框部分框架柱的專門要求等規定門要求等規定(14)過渡層要求過渡層要求墻體軸線與下部框架梁、混凝土墻軸線對齊;墻體軸線與下部框架梁、混凝土墻軸線對齊;過渡層構造柱設置要求;過渡層構造柱設置要求;過渡層構造柱的縱向鋼筋要求

41、;過渡層構造柱的縱向鋼筋要求;窗臺標高處設現澆鋼筋混凝土帶;窗臺標高處設現澆鋼筋混凝土帶;窗洞、門洞處設構造柱;窗洞、門洞處設構造柱;上、下墻不對齊時應設轉換梁。上、下墻不對齊時應設轉換梁。框架柱:截面尺寸、軸壓比、縱筋、箍筋等的要求框架柱:截面尺寸、軸壓比、縱筋、箍筋等的要求補充了補充了7度度0.15g和和8度度0.30g鋼構造房屋最鋼構造房屋最大適用高度,修正了鋼構造阻尼比取值、承載力抗大適用高度,修正了鋼構造阻尼比取值、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地震作用下內力和變形分析等相關規震調整系數、地震作用下內力和變形分析等相關規定,添加了關于鋼構造房屋抗震等級的規定,并補定,添加了關于鋼構造房屋抗震等

42、級的規定,并補充了相應的抗震構造措施要求。充了相應的抗震構造措施要求。(15)阻尼比取值:阻尼比取值: H 50m 0.04 50m H 200m 0.03 H 200m 0.02 罕遇地震分析罕遇地震分析 0.05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強度破壞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強度破壞 0.75; 屈曲破壞屈曲破壞 0.80 原原0.750.9抗震等級:根據設防烈度、房屋高度分為四級抗震等級:根據設防烈度、房屋高度分為四級 修訂了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可不進展抗震驗算修訂了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可不進展抗震驗算的范圍、補充完善了柱間支撐節點驗算要求、單層鋼的范圍、補充完善了柱間支撐節點驗算要求、單層鋼構造廠房防震縫及阻尼比的相關規定構造廠房防震縫及阻尼比的相關規定(16)不進展抗震驗算的范圍不進展抗震驗算的范圍原:原: 7度度、場地,柱高不超越場地,柱高不超越10m且構造單元兩端且構造單元兩端均有山墻的單跨及等高多跨廠房鋸齒形廠房除外,均有山墻的單跨及等高多跨廠房鋸齒形廠房除外,可不進展橫向及縱向的截面抗震驗算,但應采取抗震構可不進展橫向及縱向的截面抗震驗算,但應采取抗震構造措施。造措施。現:現: 7度度、場地,柱高不超越場地,柱高不超越10m且構造單元兩端且構造單元兩端均有山墻的單跨及等高多跨廠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