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護理學復習題后五章_第1頁
內科護理學復習題后五章_第2頁
內科護理學復習題后五章_第3頁
內科護理學復習題后五章_第4頁
內科護理學復習題后五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內科護理學復習題后五章簡答題輸尿管狹窄位于何處?有何臨床意義?輸尿管的三個狹窄部:腎盂與輸尿管移行處;與髂血管交叉處;壁內段。這些狹窄處常是輸尿管結石滯留的部位。簡述水腫患者的皮膚護理。限制水、鈉和蛋白質攝入。水鈉攝入:輕度水腫尿量1000ml/d,不用過分限水,鈉鹽限制在3g/d以內,包括含鈉食物及飲料。嚴重水腫伴少尿每日攝水量應限制在頭一天出量500ml以內,給予低鹽飲食(<2g/d)。蛋白質攝入:嚴重水腫伴低蛋白血癥患者,可給予蛋白質1g/(kg·d),其中60%以上為優質蛋白;輕中度水腫,無氮質血癥,可給予蛋白質0.81.0g/(kg·d);有氮質血癥,可給予

2、蛋白質0.60.8g/(kg·d)。給予蛋白質的同時必須要有充足熱量攝入,每日126KJ/(kg·d)。簡述急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原則。休息、對癥治療、積極控制感染、預防并發癥。如有血壓升高,加用利尿藥。發生急性腎衰竭,應該短期透析治療。急性腎小球腎炎的健康教育包括哪些?預防感染:介紹疾病的發生與感染有關,多加鍛煉,增強體質。防寒保暖,加強衛生,防止皮膚感染。定期隨訪。慢性腎小球腎炎常見的護理診斷是什么?體液過多;營養失調;心理焦慮。尿細菌定量培養應注意哪些事項?在應用抗菌藥物之前或停用抗菌藥物5天之后留取尿標本;宜留取清晨第一次尿(尿液在膀胱中停留6小時以上);留取尿液時要

3、嚴格無菌操作,先充分清潔外陰、包皮、消毒尿道口,再留取中段尿;標本及時送檢,應在1小時內做細菌培養或冷藏保存;尿標本中勿混入消毒液,女性患者留尿時注意勿混入白帶。尿路感染的感染途徑有哪些?(1)上行感染:尿路梗阻、醫源性操作和生殖器感染后,寄生于腸道的致病菌首先黏附于陰道、尿道口周圍和遠端尿道的黏膜,并沿尿道逆行至膀胱、輸尿管和腎盂等部位。(2)下行感染:致病菌通過血運到達腎臟或尿路其他部位引起的感染。(3)直接感染:泌尿系統周圍器官、組織發生感染時,病原菌直接侵入泌尿系統導致的感染。慢性腎衰常用的護理診斷/問題有哪些?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消化道功能紊亂有關;體液過多,與腎小球濾過功能

4、降低致鈉水潴留有關;活動無耐力,與營養失調和心功能減退有關;有感染的危險,與白細胞功能降低和透析有關;潛在并發癥,出血、心力衰竭、腎性骨病、尿毒癥性肺炎;知識缺乏,缺乏有關慢性腎衰的知識;絕望,與病情危重及預后不良有關。急性腎衰竭患者飲食護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對于能進食的患者,給予高生物效價的優質蛋白質及含鉀量低的食物,蛋白質攝入量以0.8g/(kg·d)為宜,并適量補充必需氨基酸。同時給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飲食,保證熱量供給,保持機體的正氮平衡。不能以口進食者,可用鼻飼或靜脈補充營養物質。少尿期患者嚴格記錄24小時出入液量,堅持"量出為入"的原則補充入液量,每

5、日液體入量應為前一日液體出量(包括尿、便、 嘔吐、引流及傷口滲出液 )+500ml。恢復期患者應多飲水或遵醫囑及時補液并嚴密監測體重、血鈉、中心靜脈壓、血壓、脈搏、皮膚黏膜的濕度。影響腹膜透析效能的因素有哪些?透析物質的濃度、梯度差;透析液容量和流速;透析液在腹腔內停留的時間;腹膜與透析液接觸面積;透析液溫度應保持3738;透析液葡萄糖濃度。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的護理要點是什么?動靜脈內瘺最好在術后46周使用;注意觸摸與聽診血管震顫和雜音,如減弱或消失表明血管內已形成血栓;禁止在內瘺側血管上進行非透析以外的治療,如采血或注射,測血壓、掛重物等;動脈穿刺點應距內瘺吻合口5cm 以上,靜脈穿刺點

6、要盡量離開動脈穿刺點,兩針間的距離在810cm,以減少血液的再循環,提高透析質量;血液透析結束拔針后,注意有效壓迫止血(針眼處壓迫1020分鐘),以免形成血腫堵塞瘺管;注意保持局部清潔、干燥,嚴防感染。血液透析中的護理要點是什么?(1)一般護理:定時幫助患者翻身或者定時將床頭搖高或搖低,增加舒適度及防止壓瘡;透析中用藥時,應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嚴格按照醫囑設定透析條件(降水量、透析時間、除水速度),并經第二人查對;了解患者體重變化,隨時與醫生聯系,調節除水;透析液溫度維持在3840,靜脈壓和透析液壓不可超過300mmHg。(2)觀察及記錄: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意識狀態,并注意有無煩躁不安

7、、呼吸困難、思睡和痛苦等反應;觀察透析的各項檢測指標是否在正常范圍;及時發現監護系統的報警、機器故障等,及時處理;隨時檢查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漏血,及時處理;準確記錄透析時間、脫水量和肝素用量等。(3)飲食護理:堅持少量多餐,禁止含鈉高的食物,根據透析前后患者的體重差決定補液量。(4)健康教育:加強健康教育,積極進行衛生宣傳,了解患者心理,教會患者自己調整入量,計算體重及保護內瘺的方法。內分泌系統內分泌系統疾病患者的主要護理診斷有哪些?列出主要的兩條。內分泌系統疾病患者的主要護理診斷有: 營養失調:低于或高于機體需要量。自我形象紊亂:與疾病引起身體外形改變等因素有關。針對內分泌疾病患者自我形象紊

8、亂,護士該如何護理?列出主要的護理要點。改善營養狀況;提供修飾技巧;心理護理;促進患者社會交往。單純性甲狀腺腫的治療原則有哪些?單純性甲狀腺腫的治療原則有:補充碘劑:由于缺乏碘所致者,應補充碘劑,WHO推薦的成年人每日碘攝入量為150µg。在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地區可采用碘化食鹽防治。成年人,特別是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應避免大劑量碘治療,以免誘發碘甲亢。由于攝入致甲狀腺腫物質所致者,在停用后甲狀腺腫一般可自行消失。甲狀腺腫的治療:一般不需要治療。甲狀腺腫大明顯的患者,可采用左甲狀腺素(L-T4)或干甲狀腺片口服。有壓迫癥狀時,應積極采取手術治療。手術:有壓迫癥狀,經內科治療無效,或疑有

9、癌變者可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術后長期服用甲狀腺制劑以免復發。簡述甲亢單純性突眼和浸潤性突眼的區別。(1)單純性突眼:與甲狀腺毒癥所致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有關。表現為:眼球突出,可不對稱,突眼度一般小于18mm;上瞼攣縮,雙眼下視時,上瞼不能隨眼球下垂(Von Graefe征);瞬目減少(Stellwag征);雙眼視近物時輻輳運動減弱(Mobius征);上視時無額紋出現(Joffroy征)。(2)浸潤性突眼:與眶后組織的自身免疫炎癥有關。患者常訴眼內異物感、視力下降及視野縮小、復視、斜視等;眼瞼腫脹肥厚,結膜充血水腫;眼球突出明顯,大于18mm;嚴重者眼球固定,角膜外露可形成潰瘍或全眼球炎,甚至

10、失明。簡述甲狀腺危象的臨床表現。早期表現為原有甲亢癥狀的加重,繼而有高熱(體溫39),心率快(140240次/分),常有心房顫動或撲動。煩躁不安、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厭食、惡心、嘔吐、腹瀉等,嚴重者導致虛脫、休克、嗜睡、譫妄或昏迷。簡述對于皮質醇增多癥患者的健康教育。教會患者自我護理,保持生活規律、心情愉快;避免去公共場所,以免引起感染;對使用皮質激素替代治療者,詳細介紹用藥方法和注意事項,并指導患者學會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指導患者適當從事力所能及的活動,以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列出3個皮質醇增多癥患者常見的護理診斷。 自我形象紊亂; 有感染的危險; 有受傷的危險。糖尿病綜合治療包括

11、哪些方面?糖尿病的綜合治療包括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鍛煉、藥物治療、自我監測5個方面,以及降糖、降壓、調脂、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等4項措施。簡述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它的臨床表現。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指糖尿病代謝紊亂加重時,脂肪動員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臟經氧化產生大量乙酰乙酸、-羥丁酸和丙酮,三者統稱為酮體。酸性的血清酮體積聚超過肝外組織的氧化能力時,大量消耗體內儲備堿,引起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臨床表現為多數患者在發生意識障礙前,感到疲乏、四肢無力、極度口渴、多飲多尿,隨后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患者常伴頭痛、嗜睡、煩躁、呼吸深快有爛蘋果味(丙酮)。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出現嚴重失水

12、、尿量減少、皮膚彈性差、眼球下陷、脈細速、血壓下降。晚期各種反射遲鈍,甚至消失,昏迷。少數患者表現為腹痛等急腹癥的表現。部分患者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為首發表現。簡述1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臨床特點有何不同?1 型糖尿病多在30 歲以前的青少年期起病,少數可在30 歲以后的任何年齡起病。起病急,癥狀明顯,如不給予胰島素治療,有自發酮癥傾向,以至出現糖尿病酮癥酸中毒;2 型糖尿病多發生在40 歲以上成年人和老年人,患者多肥胖,起病緩慢,病情較輕,部分患者可長期無代謝紊亂癥狀,通過體檢而發現,隨著病程延長可出現各種慢性并發癥。簡述痛風患者急性關節炎期的關節表現。突然發作的單個、偶爾雙側或多關節紅腫熱痛、

13、功能障礙,可有關節腔積液,伴發熱、白細胞增多等全身反應。常在夜間發作,因疼痛而驚醒,最易受累部位是跖關節,依次為踝、膝、腕、指、肘等關節。痛風患者應如何保護關節?運動后疼痛超過12小時,應暫時停止此項運動;使用大塊肌肉,如能用肩部負重者不用手提,能用手臂者不要用手指;交替完成輕、重不同的工作,不要長時間持續進行重體力工作;經常改變姿勢,保持受累關節舒適,若有局部溫熱和腫脹,盡可能避免其活動。痛風的防治目的有哪些?控制高尿酸血癥,預防尿酸鹽沉積;迅速終止急性關節炎發作,防止復發;防止尿酸結石形成和腎損害。持續皮下胰島素泵治療的患者置泵后的護理有哪些? 護士應掌握胰島素泵的相關知識,定時、定量為患

14、者注射餐前大劑量胰島素。 嚴密觀察血糖:對初裝胰島素泵的患者每日血糖監測78次(用快速血糖儀),并詳細記錄,為醫生調整胰島素用量提供可靠數據。注意低血糖反應,安裝胰島素泵后,病情恢復快,胰島素日需用量大幅度減少,1周后低血糖反應較多,應及時監測血糖,同時向醫生匯報,迅速糾正低血糖反應。血糖監測對保證成功和安全用泵極為重要,能及時發現低血糖和高血糖,以便及時做出處理。定期更換輸注裝置:連續注射35天后,同時觀察患者局部反應及機器運行情況。經常觀察置管處皮膚有無紅腫、感染及過敏等反應。如有感染,應立即拔出,重新安裝。攜泵管理指導:指導患者將泵置于衣服的口袋或掛在身上,也可系在腰帶上,保持連接通暢,

15、避免受壓或摔地,洗澡時可使用分離器將泵與導管分離脫開,分離時間不超過1小時,沐浴完畢應立即連接。病房室溫宜在2225,不宜將泵置于氣溫>45或<5的環境中,以免影響治療效果。當胰島素泵受潮時應及時將水分擦干,必要時打開儲藥倉和電池倉,10分鐘內擦干、晾干,等其完全干燥后再使用胰島素泵并自測一次;不要使用熱風吹干胰島素泵,否則會損害胰島素泵內的電子部件。如果接受X線、磁共振成像、CT掃描或其他放射類型的放射性檢查,則必須把胰島素泵拆下并將其從放射區域內移開。故障排除:輸注裝置阻塞為最常見故障,阻塞時可導致胰島素輸注中斷,出現短時間內的高血糖。當出現阻塞報警時,囑患者平臥,仔細檢查輸注

16、裝置是否扭曲或有氣泡阻塞,需要時更換輸注裝置及輸注部位。出現高血糖時應經其他途徑注入胰島素。胰島素注射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胰島素注射劑量不足或治療中斷,會引起高血糖癥和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通常在數小時到數天內,高血糖癥的首發癥狀逐漸出現。癥狀包括口渴,尿頻,惡心,嘔吐,嗜睡,皮膚干紅,口干,食欲缺乏和呼吸出現丙酮味。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應隨身攜帶含糖食品及佩戴糖尿病患者識別證件,以確保離家發生并發癥時能得到適當的治療。血糖監測。監測空腹、三餐前、三餐后2小時,睡前血糖,做好記錄,必要時根據患者血糖和自覺癥狀加測,尤其是新使用患者,在調節胰島素劑量時,更要密切監測血糖變化,直至胰島素用量調整至

17、將血糖控制接近正常,以后每周監測12天,如果血糖不穩定,還要連續監測。注射胰島素時,發現注射局部紅腫,瘙癢等過敏反應,及局部皮下脂肪增生,應醫囑換藥。風濕性疾病何謂風濕性疾病?常見的癥狀和體征有哪些?風濕性疾病簡稱風濕病,是泛指影響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經等,以內科治療為主的一組疾病。常見的癥狀和體征有關節疼痛與腫脹、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皮膚損害等。風濕病有哪些臨床特點?呈發作與緩解相交替的慢性病程:病程長、反復發作,從而造成相應臟器和局部組織的嚴重損害。異質性:同一疾病每個患者的臨床表現、對藥物的敏感性、耐受性、不良反應及預后等均有很大差異。免疫學異常或生化改變

18、:風濕病患者常有生化和免疫學檢查的異常,如SLE患者抗dsDNA抗體陽性;RA患者RF多呈陽性;痛風患者血尿酸增高等。也是相關疾病臨床診斷、病情判斷和預后估計的重要依據。晨僵的患者如何護理?鼓勵患者晨起后行溫水浴,或用熱水浸泡僵硬的關節,而后活動關節。起床前先活動關節再下床活動。夜間睡眠戴彈力手套、保暖,可減輕晨僵程度。簡述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緩慢,出現明顯的關節癥狀前數月或數周可有全身不適、乏力、發熱、體重減輕、食欲缺乏、手足麻木等全身癥狀。關節表現:對稱性多關節炎,主要侵犯小關節,主要關節表現為晨僵、疼痛、腫脹、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關節外表現:類風濕結節;類風濕血管

19、炎;胸膜和肺病變;心包炎和心包積液;消化道引起惡心、厭食、反酸、胃部不適、消化道出血、腸梗阻;腎臟淀粉樣變和血管炎;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神經受壓迫引起的感覺和功能障礙;繼發性干燥綜合征等。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應如何進行皮膚護理?首先做好避光防曬工作:病室應避免陽光直射。在太陽下使用遮陽傘,戴保護性眼罩。外出時應穿長袖衣褲,避免游泳、海水浴和滑雪等接觸直射陽光的運動和野外工作,禁止日光浴。注意皮膚保暖和保護:冬季避免長時間處在寒冷空氣中,外出時應戴手套。正確使用護膚品,面部禁用堿性肥皂、化妝品及油膏。皮疹或(和)皮膚潰瘍處理:勿用手擠壓皮疹及痤瘡,避免局部摩擦及用手撕拔脫落皮屑,應讓其自然脫落。

20、有小水皰可讓其自行吸收,大水皰用碘伏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抽干皰內液體,涂上莫匹羅星軟膏。保持口腔衛生,預防口腔感染。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長期應用激素治療時,應注意哪些副作用?誘發或加重感染:由于激素有較強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會使機體防御功能降低,易誘發各種感染和使潛在的感染病灶擴散。庫欣綜合征:表現為向心性肥胖、滿月臉、皮膚萎縮、痤瘡、多毛、骨質疏松、乏力、低血鉀、水腫等,一般停藥后可自行恢復。類固醇性潰瘍:潰瘍一般發生在胃部,往往大而深,常突然發生出血和穿孔。糖尿病:在療程中,依靠定期檢測血糖和尿糖發現。肌病和肌痛:類固醇性肌病和肌痛的特點為肌無力和肌萎縮,常累及上肢、下肢

21、的近端肌肉及肩和骨盆肌肉。低鉀血癥:可的松和氫化可的松具有輕度醛固酮樣作用,因而有時可引起水鹽代謝失常,特別是低鉀血癥。行為與精神異常:其臨床表現多樣。骨質疏松和骨壞死: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應定期進行脊椎骨影像學檢查。無菌性骨壞死主要累及股骨頭。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免疫學檢查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臨床意義?抗核抗體(ANA):幾乎見于所有的SLE患者,是目前SLE首選的篩查項目。由于特異性低,結果陽性并不能作為SLE與其他結締組織病的鑒別。抗雙鏈DNA抗體(抗ds-DNA抗體):對SLE診斷具有高度特異性 抗Sm抗體(抗核糖蛋白抗體):是診斷SLE的標記抗體之一,有助于早期或不典型患者或回顧性診

22、斷所用,但它不代表疾病活動性。補體:在本病活動期,血清補體總溶血能力(CH50)、C3、C4含量減低。補體低下,尤其是C3下降是表示SLE活動的指標之一。皮肌炎和多發性肌炎可累及哪些臟器?肺部受累最常見,表現為胸悶、氣短、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和發紺等。部分患者間質性肺炎快速進展,導致呼吸衰竭。另外還可累及消化道、心臟、腎臟、關節等,表現為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心律不齊、心力衰竭、腎衰竭、關節疼痛等。簡述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原則。主要為緩解癥狀,保持良好姿勢和減緩病情進展。治療原則應視病情嚴重程度、預后指征和患者的期望值而定。最佳的治療是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神經系統簡述什么是命名性失語?又稱

23、遺忘性失語,系優勢半球顳中回及顳下回后部病變所致,患者不能說出物件的名稱及人名,但可說該物件的用途及如何使用,當別人提示物件的名稱時,他能辨別是否正確.試述昏迷常見病因有哪些? 腦部病變:中樞神經系統炎癥(腦炎、腦膜炎);腦血管病(腦卒中);大腦占位性病變(腦腫瘤、腦寄生蟲病)等;全身性病變:敗血癥、肺性腦病、阿斯綜合征、尿毒癥、糖尿病、一氧化碳中毒、有機磷中毒、安眠藥中毒等。如何做好昏迷患者的大便護理?細心觀察昏迷患者的表情,可試用便器;調整鼻飼成分;按摩腹部,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3天以上便秘者,可用松節油紗布熱敷腹部,或用開塞路;若出現大便失禁者,應及時換洗衣被,做好會陰及肛門衛生護理

24、,涂潤滑油。簡述吉蘭-巴雷綜合征的蛋白-細胞分離現象。腦脊液出現蛋白-細胞分離現象是GBS的特征之一,即蛋白水平明顯增高,而細胞數正常。簡述什么是Fisher綜合征?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神經根神經病除了經典的吉蘭-巴雷綜合征外,還有許多不同的變異型,Fisher綜合征即是其中一種,亦稱Miller-Fisher綜合征,主要表現為眼肌麻痹、共濟失調,腱反射消失,腦脊液中蛋白亦增高。多發性神經病的病因主要有哪些?中毒:如呋喃類藥物、有機磷農藥、重金屬等;營養缺乏或代謝障礙:如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等;炎癥性或血管炎;遺傳性;其他。如何鑒別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簡述吉蘭-巴雷綜合征低效性呼吸型態的護理

25、措施有哪些?依據呼吸肌麻痹的程度,觀察患者呼吸的頻率、節律,聽診肺部呼吸音。加強與患者溝通,協助患者選擇最佳體位與呼吸姿勢。呼吸肌輕度麻痹患者,應及早給予吸氧,以防缺氧和呼吸中樞被抑制。當患者發生呼吸窘迫期間,應向患者解釋采取輔助呼吸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護士應備好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器械及做好人工呼吸機準備工作,以便呼吸肌麻痹時使用。對已采取輔助呼吸的患者,應保持人工呼吸機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并遵醫囑定時抽血檢查肺功能和血氣分析,同時密切觀察患者運動與感覺功能障礙的分布范圍及呼吸功能恢復情況,并給予記錄。簡述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臨床表現。任何年齡均可發病,青壯年更常見,女性

26、多于男性;發病前多有明顯誘因,如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用力排便、咳嗽、飲酒等;突然發生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和腦膜刺激征陽性(是最具特征性的體征,以頸項強直多見),重者可有短暫意識障礙或煩躁、譫妄、幻覺等精神癥狀,少數出現部分性或全面性癲癇發作;部分患者眼底玻璃體下片狀出血、視盤水腫或視網膜出血;發病后23天可出現低到高熱;老年患者頭痛、腦膜刺激征等臨床表現不典型,而精神癥狀較明顯;。本病主要常見并發癥為再出血、腦血管痙攣和腦積水。簡述腦疝的先兆表現。腦疝的先兆表現有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躁動不安,血壓升高,脈搏減慢,呼吸不規則,意識障礙加重,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等。簡述腦梗死患者的護理要點

27、。腦梗死患者的護理:急性期臥床休息,取平臥位或頭低位;協助翻身和生活護理,保持肢體功能位。指導和鼓勵患者進行語言、肢體、認知、吞咽功能訓練,注意安全防護。做好飲食護理,預防誤吸和窒息。關心、尊重患者,做好患者和家屬的心理護理;溶栓和抗凝治療時,應注意有無出血傾向。簡述什么是震顫麻痹?震顫麻痹,又稱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運動障礙疾病,以靜止性震顫、運動減少、肌強直和體位不穩為主要臨床特征。帕金森氏病的主要臨床特點是什么?50歲以后發病,男稍多于女。起病緩慢,逐漸進展。以靜止性震顫、肌張力強直、運動減少為主要表現。還可見面具臉、慌張步態、聯合運動減少或消失。可有尿便排泄困難和直立性低血壓等自主神經

28、功能障礙。部分患者有憂郁和癡呆等。簡述帕金森病診斷要點。靜止性震顫表現于雙上肢或四肢(對稱或不對稱),震顫的幅度中等以上,持續存在可有間斷;肌僵直表現于頸、軀干、肢體(對稱或不對稱),手的輪替運動緩慢笨拙,小步;運動徐緩(運動減少),表現為動作緩慢,精細動作障礙(寫字越寫越小或不能寫,扣衣扣、系鞋帶困難),日常生活能力障礙,穿衣、洗漱時間長或難以完成;姿勢異常和姿勢反射障礙:頭、軀干前傾,兩手位置上移;當突然向后拉患者雙肩時,患者后退站立不穩甚至跌倒。簡述重癥肌無力患者的病情觀察內容。觀察有無眼外肌麻痹、構音障礙、咳嗽無力、呼吸困難、呼吸音減弱、語言障礙、咀嚼和吞咽困難、飲水嗆咳、面具表情、下

29、頜低垂、走路不穩或蹣跚步態、四肢無力或全身肌肉無力等肌無力表現,觀察病情演變情況,便于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保持生命體征平穩。密切關注患者呼吸頻率、節律和深度變化,有無出現咳嗽無力、發紺、呼吸困難等肌無力危象表現。簡述肌無力危象的處理措施。肌無力危象是重癥肌無力最危急狀態,一旦發生,應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可進行氣管插管或切開,給予氧氣吸入,必要時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及時清除痰液,防止呼吸系統感染,可加大膽堿酯酶抑制劑用量。若發生膽堿能危象和反拗危象者,應暫停使用膽堿酯酶抑制劑。簡述膽堿酯酶抑制劑用藥注意事項。指導患者準確、合理、規律使用膽堿酯酶抑制劑,并教

30、會患者及時識別和有效處理此類藥物不良反應;膽堿酯酶抑制劑用量過少或過多可分別誘發肌無力危象、膽堿能危象,宜從小劑量緩慢加量,若患者出現多汗、心動過緩、流涎、惡心、嘔吐、腹痛等毒蕈堿樣癥狀時,可用阿托品拮抗;有咀嚼和吞咽無力者宜于進餐前30分鐘服用。簡述癲癇發作有哪些特點?發作性:指癲癇突然發作,持續一段時間后迅速恢復,間歇期正常;短暫性:指患者發作持續時間短;重復性:指癲癇都具有反復發作的特征,僅發作一次不能輕易地診斷為癲癇;刻板性:指就某一患者而言,多次發作的臨床表現幾乎一致。針對癲癇發作的護理措施有哪些?首先將患者平臥,頭頸半伸位,可偏向一側,以利口腔分泌物流出,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禁止

31、給患者喂食喂水,避免嗆咳;必要時氧氣吸入并做好氣管插管或切開的準備,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監測生命體征及神志、瞳孔的變化,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并協助其處理,維持生命體征的平穩。必要時將患者送入神經重癥疾病監護室(NICU)。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及時給予藥物治療,也可直腸給藥,以終止癲癇發作;禁忌動脈用藥,避免血管痙攣和壞死;快速糾正電解質紊亂,及時處理酸中毒,有效防治腦水腫等并發癥。避免人為傷害:癲癇發作時,勿用力按壓患者強直的軀體,避免骨折;勿強行撬開牙關緊閉者的口腔,以免損傷和牙齒脫落,應在其張口間隙快速墊上牙墊,保持呼吸道通暢;躁動明顯者,應加護欄,并用帶有厚棉墊的約束帶加以固定和保護,防止

32、擦傷和墜床。有效預防癲癇發作的措施有哪些?護士應告知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準確服用抗癲癇藥,忘記服藥或多服均可誘發癲癇發作;癲癇患者應避免使用抗抑郁劑、利多卡因和氨茶堿等可激發癲癇發作的藥物。囑患者飲食平衡,不規律導致血糖水平低或者維生素缺乏可引起癲癇發作,避免酒精濫用;應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學會控制、緩解自身壓力,減輕精神緊張度;避免其他可能觸發發作的異味、噪聲、視頻、閃光,避免過度通氣。簡述腰椎穿刺術術后護理要點?(1)體位:術后協助患者去枕平臥46小時,禁止抬高頭部,以防顱內壓過低導致頭痛,疲勞時可適當轉動身體。(2)穿刺部位護理:保持穿刺部位的敷料干燥,如有滲液、滲血應及時更換。

33、告知患者24小時內禁止淋浴。若穿刺處出現紅、腫、熱、痛時,可用2%碘酊或0.5%碘伏消毒處理。(3)病情觀察:密切觀察患者有無頭痛、腰背痛、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及早發現有無意識障礙、劇烈頭痛、頻繁嘔吐、血壓升高、體溫升高等腦疝表現。預防低顱壓綜合征及腦疝的發生。簡述腦血管內介入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適應證包括:顱內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如位于功能區或腦深部的動靜脈畸形、血管畸形較大、手術切除困難或風險大者;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管病,如頸動脈狹窄>70%,患者有與狹窄相關的神經系統癥狀;雙側椎動脈開口狹窄>50%,或一側椎動脈開口狹窄>70%、另一側發育不良或完全閉塞等。禁

34、忌證包括:凝血障礙或對肝素有不良反應者;造影劑過敏者;患者臨床狀況極差;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管病患者顯示雙側頸動脈閉塞,或雙側椎動脈閉塞、嚴重血管迂曲、狹窄部位伴有軟血栓、嚴重神經功能障礙、3周內有嚴重的卒中發作,或合并嚴重全身器質性疾病等。傳染性疾病簡述傳染病的預防措施。管理傳染源:包括對患者、接觸者、病原攜帶者和動物傳染源的管理;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簡述發熱患者的護理措施。(1)休息與環境:發熱時由于代謝增加、消化多、進食少,故體質虛弱。應保持病室環境干凈整潔,溫濕度適宜,使患者有舒適感;患者應臥床休息,取舒適臥位。(2)飲食護理: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

35、食;鼓勵患者多飲水,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靜脈輸液,以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3)病情觀察:讓患者了解發熱的早期征象,如皮膚潮紅、頭痛、疲勞、食欲缺乏等。監測生命體征,定時測體溫,一般每日4次,高熱時,4小時一次行降溫處理,半小時后再測1次,直至退熱后3天。同時,注意血壓、脈搏、呼吸的變化。測量患者的出量和入量,了解體液平衡的情況。監測患者血、尿檢驗報告值,如白細胞計數、電解質等。(4)用藥護理:遵醫囑使用退熱藥物,注意觀察療效及藥物副作用。(5)對癥護理:注意皮膚和口腔護理,患者退熱大汗時,及時溫水擦浴,更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干燥,使患者有舒適感;物理降溫冷敷頭部或大動脈處,要避免持續長時間冰敷同

36、一部位,以防局部凍傷。注意觀察微循環狀態,有脈搏細數、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者,禁用冷敷和乙醇擦浴,全身發疹者禁用乙醇擦浴。此外,應協助患者進行口腔護理,防止感染。簡述重型肝炎的臨床表現。肝臟進行性縮小;黃疸迅速加深;迅速出現腹水增加;嚴重出血傾向;精神神經癥狀(肝性腦病:早期可出現計算能力下降、定向力下降、精神行為異常、煩躁不安、嗜睡和撲翼樣震顫等,晚期可出現昏迷,深反射消失);肝腎綜合征(少尿甚至無尿,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血尿素氮升高等)。可分為4型:急性肝衰竭;亞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簡述慢性乙肝患者的健康指導。正確對待疾病,保持樂觀情緒;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加強營養,增

37、加蛋白質攝入,但要避免長期高熱量、高脂肪飲食,戒煙限酒;不濫用藥物。患者的食具、餐具應專用,家中密切接觸者,應預防接種;定期復查肝功能;HBsAg、HBeA、HBVDNA和HCVRNA陽性者應禁止獻血和從事托幼和餐飲業工作;HBsAg陽性的孕婦,應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縮短分娩時間;抗病毒治療者,明確用藥劑量、使用方法,漏用藥物或自行停藥可能導致的風險。簡述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性接觸: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均可因為性行為造成傳播;通過血液和血制品傳播:共用針具靜脈吸毒,輸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應用HIV感染的器官移植或人工授精,介入性醫療操作等均可被感染;母嬰傳播:為本

38、病重要傳播途徑,感染本病的孕婦可在妊娠期間、經胎盤、產程中及產后傳染給嬰兒。簡述艾滋病的臨床分期及艾滋病的常見臨床表現。(1)急性感染期:患者感染后26周,1/32/3患者出現一過性類似傳染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癥狀,持續314天后進入無癥狀期,少數患者可持續發展。(2)無癥狀感染期:可由原發感染或急性感染癥狀消失后延伸而來,無任何癥狀,持續210年。僅血清抗HIV抗體陽性。(3)持續性淋巴結腫大期:除腹股溝淋巴結以外,全身其他部位兩處或兩處以上淋巴結腫大,亦可表現原因不明的神經系統癥狀。活檢可見淋巴結反應性增生。(4)艾滋病期:為感染HIV后的最終階段。此期因免疫功能嚴重缺陷,易發生機會性感染及惡

39、性腫瘤,可累及多個系統及器官。體質性疾病 乏力、盜汗、消瘦和腹瀉等。機會性感染:肺孢子蟲肺炎、腦膜炎、鵝口瘡、復發性口腔潰瘍等。機會性腫瘤:卡波西肉瘤最為常見,多見于青壯年。肉瘤呈多灶性,不痛不癢,除皮膚廣泛損害外,常累及口腔、腸道淋巴等。其他惡性腫瘤包括原發性腦淋巴瘤、何杰金化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淋巴網狀惡性腫瘤等。神經系統癥狀:頭痛、癲癇、下肢癱瘓等。慢性淋巴性間質性肺炎。中毒性菌痢發生休克進行治療時,抗休克治療有效的指征是什么?抗休克治療有效的指征為:患者面色轉紅、發紺消失、指端轉暖、血壓漸上升,提示組織灌注良好;收縮壓維持在80mmHg以上、脈壓大于30mmHg,脈搏小于100次/分且

40、充盈有力;尿量大于30ml/h,提示腎血液灌注良好。簡述細菌性菌痢的健康指導。廣泛宣傳細菌性痢疾病原及傳播方式,切斷傳播途徑為預防細菌性痢疾的主要措施。指導患者掌握菌痢的消毒隔離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指導患者應避免進食生冷食物、暴飲暴食,避免受涼、過度疲勞,以免再次發作。指導患者及家屬做好飲水、食品、糞便的衛生管理及防蚊滅蠅工作,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盡量保持生活規律。簡述日本血吸蟲傳播必須具備的條件。含血吸蟲蟲卵隨糞便入水;釘螺的存在與孳生;人畜皮膚黏膜接觸疫水。簡述晚期日本血吸蟲的臨床分型及臨床表現。(1)巨脾型:最為常見,伴有脾功能亢進。(2)腹水型:腹水是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失代償

41、期的表現。腹水形成與門靜脈阻塞,低清蛋白血癥、肝淋巴循環障礙及繼發性醛固醇增多引起水、鈉潴留有關。患者腹脹、極度乏力、腹部膨隆、腹壁靜脈曲張、臍疝。常伴有貧血、消瘦、下肢水腫、食管下段和胃底靜脈曲張等。(3)侏儒型:現已少見。兒童和青少年因幼年時期反復重度感染,使內分泌腺萎縮和功能減退,進而影響體格生長及生殖系統發育。患者身材矮小,性器官發育不全。(4)結腸肉芽腫型:以結腸病變為主。表現為腹痛、腹瀉、便秘或兩者交替出現,左下腹可觸及包塊,有壓痛,較易發生結腸癌變。論述題泌尿系統患者,女性,52歲。尿頻、尿急、尿痛反復發作20余年,近1個月來,水腫加重,并出現少尿、惡心、嘔吐,食欲差,周身皮膚瘙

42、癢。護理體檢:慢性病容,貧血貌,眼瞼水腫。 BP 160/100mmHg,Hb 60g/L,Cr 900mol/L,血鉀 5.5mmol/L,CO2CP 15mmol/L,血鈣1.9mmol/L,血磷2.9mmol/L,B超雙腎長軸7.5cm。1.主要護理診斷是什么?2.主要護理措施是什么?1.主要護理診斷有 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腎功能不全,代謝產物滯留有關;體液過多,與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導致水鈉潴留有關。2.主要護理措施有 合理飲食護理: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應富含B族維生素、維生素C、葉酸和鈣質等,囑患者吃優質低蛋白飲食,盡量少攝入植物蛋白;給予患者充足的熱量

43、,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給,長期低蛋白飲食應使用必需氨基酸。監測血清電解質的變化,密切觀察高鉀血癥的征象,如有高鉀血癥時應限制含鉀高的食物,并積極預防感染、及時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禁止輸入庫存血。如有低鈣血癥的癥狀,可攝入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或遵醫囑服用活性維生素D及鈣劑。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定時測體重,準確記錄出入量,密切觀察體液過多的癥狀和體征。嚴格控制入液量,以量出為入為原則,限制鈉鹽攝入。患者,女性,30歲。反復發作尿頻、右側腰痛2年。近月來發作2次,并伴低熱乏力。尿常規檢查白細胞(+),紅細胞(+),尿沉渣涂片檢查發現革蘭陰性桿菌、1. 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還應進行什么檢查?2.

44、 應如何對該患者進行護理?1. 急性腎盂腎炎,還應進行尿菌培養和菌落計數。2. 生活護理:休息與活動:急性期應臥床休息,盡量減少站立。給患者提供安靜的休息環境,各項護理操作最好能集中進行,避免過多地打擾患者,加重患者的不適。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飲食護理:給予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忌脹氣、辛辣以及高糖食物。囑患者盡量多飲水,不要因為尿頻、尿急而拒絕飲水,每日飲水量必須>2000ml,從而使每日尿量> 1500ml,每23小時排尿一次。對于急性腎盂腎炎患者,多飲水可補充因高熱丟失的水分。皮膚護理:及時更換汗濕的衣物、床鋪和保持會陰部的清潔、干燥。(2)病情觀察:監測生命體征,尤其

45、是體溫的變化,觀察尿頻、尿急、尿痛的程度、性質有無改變以及是否合并腰痛等不適。如高熱持續不退或體溫進一步升高,且出現腰痛加劇等,需考慮是否出現腎周膿腫、腎乳頭壞死等并發癥,及時通知醫生,配合醫生做進一步檢查、治療。(3)對癥護理:疼痛的護理 指導患者進行膀胱區熱敷或按摩,以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疼痛。根據患者的興趣選擇一些活動,如聽音樂、看電影等,分散患者注意力,減輕焦慮,緩解尿路刺激征。高熱的護理:高熱患者可采用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的措施,并注意觀察和記錄降溫的效果,必要時給予藥物退熱,藥物盡量選擇非甾體類抗炎藥,且同時補充足夠的水分。(4)用藥護理:按醫囑使用抗生素,觀察用藥的療效和不良反

46、應,強調堅持服藥的必要性以及治療后復查的重要性。嚴格核實患者年齡和過敏史,喹諾酮類藥物不得用于16歲以下患者,半合成青霉素類抗菌藥物不得用于有青霉素過敏的患者,口服磺胺類藥物者需多飲水,并同時服碳酸氫鈉。患者癥狀消失,尿菌陰性,且療程結束后2周、6周復查尿菌仍陰性為治愈;治療后尿菌仍陽性或治療后尿菌陰性,但2周、6周復查尿菌轉為陽性,且為同一種菌株為治療失敗,需根據藥敏重新治療。患者,男性,65歲。既往反復尿頻、尿急、尿痛10余年,近2個月來出現水腫、尿量減少,并伴有惡心、嘔吐,食欲差,全身皮膚瘙癢。入院體檢:慢性病容,貧血貌,眼瞼水腫,血壓180/110mmHg,血紅蛋白69g/L,肌酐 9

47、00mol/L,血鉀 6.2mmol/L,CO2CP 12mmol/L,血鈣1.4mmol/L,血磷3.1mmol/L,泌尿系超聲提示雙腎萎縮。請問:1. 該患者最可能的醫療診斷是什么?2. 該患者的主要護理診斷是什么?3. 針對以上診斷,主要護理措施是什么?1. 慢性腎衰竭。2. 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腎功能不全,代謝產物滯留有關;體液過多,與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導致水鈉潴留有關。3. 飲食護理:優質低蛋白飲食,盡量少攝入植物蛋白;予患者充足的熱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給,長期低蛋白飲食,應使用必需氨基酸。監測血清電解質的變化,密切觀察有無高鉀血癥的征象,如發現有高鉀血癥,應限制含鉀

48、高的食物,并積極預防感染,及時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禁止輸入庫存血。如有低血鈣癥的癥狀,可攝入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或遵醫囑服用活性維生素D及鈣劑。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定時測體重,準確記錄出入量,觀察體液過多的癥狀和體征。嚴格控制入液量,以量出為入為原則,限制鈉鹽攝入。闡述血液透析常見并發癥護理措施?(1)低血壓:為最常見的并發癥,發生原因包括有效血容量減少,超濾過多過快,自主神經病變,血管收縮降低,心鈉素水平過高以及降壓藥物影響等。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胸悶、面色蒼白、出汗和一過性意識喪失等。透析中出現低血壓時,取頭低腳高位,減慢除水速度,適當補充生理鹽水,預防措施包括透析器預充,血流量由小漸大,

49、采用序貫透析或高鈉透析,并囑患者控制透析間期體重增加,以減少超濾量。(2)失衡綜合征:易發生在嚴重高尿素氮和高肌酐血癥患者開始透析時,尤其多見于初次透析及透析誘導期。處理時應注意最初幾次透析時間應短,不超過4小時,脫水速率不宜過快。發生時,應遵醫囑給予高滲糖、高滲鈉靜滴,并遵醫囑給予鎮靜劑。(3)發熱:多由于致敏熱原反應或感染引起,表現為寒戰、發熱。護士應嚴格無菌操作,做好透析管道和透析器的消毒與沖洗、透析用水裝置的定期處理等。發生致熱源反應時,應遵醫囑立即停止透析,給予異丙嗪、地塞米松等。感染者應給予抗感染治療。預防原則為嚴格執行操作要求及質控標準。(4)出血:多由于肝素應用、高血壓、血小板

50、功能不良等所致。注意觀察出血反應,一旦明確出血,應立即協助醫生處理,遵醫囑減少肝素用量或改用無抗凝劑透析等,必要時停止透析。闡述腹膜透析常見并發癥的護理措施?(1)引流不暢或腹透管堵塞:為常見并發癥,原因有透析管移位、受壓、扭曲、纖維蛋白堵塞、大網膜的粘連等。護理:改變患者體位、輕壓腹部或稍移動導管方向;排空膀胱;遵醫囑服用導瀉劑或灌腸,促進腸蠕動;腹透管內注入肝素、尿激酶、生理鹽水、透析液等使堵塞透析管的纖維塊溶解;必要時可在X線透視下調整透析管的位置或重新手術置管。(2)腹膜炎:腹透的主要并發癥,大部分感染來自透析管的皮膚出口處,主要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護理:透析液1000ml連續沖洗35

51、次;間歇性腹透,腹透液內遵醫囑加入抗生素或肝素等;全身應用抗生素;若經過24周后感染仍無法控制,應考慮拔管。護理:操作場所每日空氣消毒2次,可用電子滅燈照射,或0.2%過氧乙酸噴霧;操作過程嚴格無菌技術;保持引流袋低于腹腔,防止逆流;透析液留腹期間應夾閉管道;保持腹透管敷料干燥,每周更換1次;觀察插管周圍皮膚有無紅腫滲液;每日監測體溫2次,每日檢查血常規1次;鼓勵患者做深呼吸或下床活動;指導患者不要到人群集中的場所去,防止感染;指導患者了解發生腹膜炎的誘因、腹膜炎的癥狀、體征及預防措施。內分泌系統患者,女性,30歲。近1年來自覺全身乏力、心慌、怕熱、每日大便超過4次,體重下降8kg。護理發現患

52、者情緒激動,雙目有神,甲狀腺腫大,局部可聞及雜音,心率130次/分。1. 該患者最可能的醫療診斷是什么?2. 如何對該患者進行用藥護理?1. 甲亢。2. (1)抗甲狀腺藥物起效慢,一般在用藥4周左右才開始有效,且對已合成的甲狀腺激素無作用,因此應告知患者,以免患者在用藥后不見即時療效而心生疑慮,加重心理負擔。(2)告知患者ATD應按初治期、減量期和維持期的不同劑量服用,總療程在1.52年,患者不能隨便中斷治療或自行改變藥物劑量。(3)ATD的主要副作用有粒細胞減少和皮疹。粒細胞減少主要發生在治療開始的23個月,故開始時需每周檢查血白細胞計數和分類1次,以后每24周檢查1次。服藥過程中,如患者出

53、現發熱、咽痛、皮疹等粒細胞減少的癥狀,白細胞低于3×109/L,應立即停藥并與醫師聯系處理。藥疹亦較常見,可用抗組胺藥控制,不必停藥,如皮疹加重,應立即停藥,以免發生剝脫性皮炎。患者,女性,29歲。近1年來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向心性肥胖,臉部皮膚薄、紅,月經量少不規則,下腹兩側、大腿外側常出現紫紋。入院體檢:CT結果為垂體生長腫物,X線顯示骨質疏松。1. 該患者最可能的醫療診斷是什么?2. 如何對該患者進行護理?1. 該患者最可能的醫療診斷是Cushing病。2. (1)生活護理:囑患者合理的休息,盡量取平臥位,并適當抬高下肢,有利于靜脈回流。有骨質疏松、關節腰背疼痛者,應適當限制運

54、動,變換體位時,動作宜輕柔,做好安全護理,防止骨折。(2)飲食護理:給予低鈉、高蛋白、低熱量的食物,禁煙酒。鼓勵患者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如柑橘類、枇杷、香蕉、南瓜等。適當攝取富含鈣及維生素D的食物,以預防骨質疏松。患者,女性,48歲。多尿、多飲、多食2個月余,空腹血糖26.8mmol/L。輔助檢查:尿常規示酮體(+),葡萄糖(+);皮膚溫度正常,皮膚彈性稍減退。1. 該患者初步診斷是什么?2. 該患者目前存在哪些護理診斷/問題?3. 對該患者應進行哪些健康教育?1. 診斷為糖尿病、糖尿病酮癥。2. 主要護理問題有: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或高于機體需要量,與胰島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糖、蛋白質、脂

55、肪代謝紊亂有關;有感染的危險,與血糖增高,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潛在并發癥,酮癥酸中毒。3. (1)增加對疾病認識的宣教:采取多種方式方法如集中講解、個體指導、觀看錄像、發放宣傳資料、病友交流等,使患者認識到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治療需持之以恒。讓患者和家屬了解糖尿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方法及控制要求,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積極樂觀的配合治療。(2)掌握自我監測的方法:指導患者掌握血糖儀監測血糖、血壓的測量方法、體重指數(kg/m2)的計算等。讓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目標。(3)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強調醫學營養治療的具體措施和體育鍛煉的要求,生活規律、戒煙酒、注意個人衛生。詳細講解口服降糖藥及胰島

56、素的名稱、劑量、給藥時間和方法,學會胰島素注射技術。指導患者及時調節不良情緒、精神壓力,強調糖尿病的可防可治性,減輕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治療。患者及家屬了解酮癥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低血糖反應的臨床表現、觀察方法、處理措施。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糖尿病足的預防和護理知識。教導患者外出時攜帶識別卡,以便緊急時及時處理。(4)要求患者定期門診隨訪:每36個月門診檢查一次,每年全身檢查一次,檢查異常者遵醫囑增加檢查次數,以便盡早防治慢性并發癥.馬某,男,57歲。反復右足疼痛2年余,10天前,患者因大量飲酒后出現右足疼痛,伴有足背發紅、腫脹,行走困難。病程中患者偶有髖關節疼痛。既往高血壓病史3

57、年,高血脂34年。檢查:T36.70C,P76次/分,R20次/分,BP140/90mmHg。查體:右足背紅腫,皮溫較對側升高,壓痛(+)。實驗室檢查:TC:6.38mmol/L,TG:3.95mmol/L,尿酸459µmol/L,血沉:19mm/h,肝膽胰彩超示脂肪肝,泌尿系彩超示雙腎結晶。尿蛋白67.13mg/24h,尿酸2740µmol/24h。1. 該患者的初步診斷是什么?2. 該患者存在哪些護理診斷/問題?3針對該患者采取的護理措施有哪些?1. 該患者初步診斷為:痛風、高血壓、高血脂、尿酸性腎石病、脂肪肝。2. 關節疼痛:與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引起炎癥反應有關;軀體活動障礙:與關節受累、關節畸形有關;知識缺乏:缺乏與痛風有關的飲食、運動等知識。3. (1)休息與體位:急性期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負重,減少患部受壓,疼痛緩解后逐步恢復活動。(2)心理護理:了解患者生活習慣和心理反應,護士應向其宣教痛風的有關知識,講解飲食、生活習慣與疾病的關系,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勵。(3)飲食護理:限制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