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手綜合癥、肩關節半脫位、肩痛的區別_第1頁
肩手綜合癥、肩關節半脫位、肩痛的區別_第2頁
肩手綜合癥、肩關節半脫位、肩痛的區別_第3頁
肩手綜合癥、肩關節半脫位、肩痛的區別_第4頁
肩手綜合癥、肩關節半脫位、肩痛的區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肩關節半脫位(glenohumeralsubluxation,簡稱ghs),又稱不整齊肩(malalignedshoulder)有下列特征者稱之為肩關節半脫位1.肩胛帶下降,肩關節腔向下傾斜,嚴重時在肩峰與上肢肱骨之間可出現凹陷,輕者可用觸診方法觸及凹陷。2肩胛骨下角的位置比健側低。3病側呈翼狀肩。病因肩關節半脫位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岡上肌及三角肌后部為主的肩關節周圍肌肉的機能低下。其它原因有:肩關節囊及韌帶的松馳、破壞及長期牽拉所致的延長。肩胛骨周圍肌肉的癱瘓、痙攣及脊柱直立肌的影響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轉。臨床表現 肩關節半脫位多于病后頭幾周開始坐位等活動后發現。早期患者可無任何不適感,部分

2、患者當患側上肢在體側垂放時間較長時可出現牽拉不適感或疼痛,當上肢被支撐或抬起時,上述癥狀可減輕或消失。隨著時間的延長可出現較劇烈的肩痛,合并肩關節活動受限者較無半脫位者多。肩關節半脫位的預防 當病人上肢處于弛緩性癱瘓時,保持肩胛骨的正確位置是早期預防肩關節半脫位的重要措施。(1)在臥位時,應采取患側臥位,使患側上肢能負荷體重。在平臥時應在肩后部墊枕頭,使肩關節向前突出。(2)在坐位時,如病人上肢肌張力低,可因本身肢體重力牽拉使肱骨頭脫出。為此應把病人的患側上肢的前臂放置在胸前的平板上,平板可起到托起患側上肢的作用,同時囑托病人每天用bobath握手上舉過頭,保持幾分鐘。(3)在立位時,應用健側

3、手把患側上肢托起,或者用三角巾吊帶支持患側上肢,起到固定作用。 當病側上肢,特別是肩部周圍肌張力很低的情況下,用三角巾可起到輔助預防的作用,減少脫位程度,比不用好,因為一旦形成脫位,要復位時很困難的。 但是當病側上肢肩部周圍肌張力增高時,出現屈肌共同運動模式時,不宜再用三角巾吊帶固定,可能會帶來以下幾個不良影響:(1)易使患側失認,與來自全身運動功能的分離。(2)如患側上肢處于屈肌痙攣模式時,可被助長強化。(3)當變換方向,從坐位到站立位時,為達到平衡,可能會使用健側手操作以達到穩定,妨礙使用患側上肢來保持姿勢及支持。(4)在步行時,妨礙患側上肢的擺動及來自患側上肢的刺激引導。(5)因固定靜止

4、不動,妨礙靜脈及淋巴回流及局部循環受壓。 三角巾式吊帶及輪椅上安裝的上肢槽的應用條件如下: 1、brunnstrom級:無論有無半脫位,均使用三角巾。 2、brunnstrom級:肩關節周圍肌肉肌張力充分,考慮半脫位不會進行性加重時,擔心使用三角巾使攣縮加重時可不使用。否則如有半脫位均使用三角巾。 3、brunnstrom級:一般不使用三角巾。不過有下列情況時也可使用:(1)已有明顯的半脫位,擔心半脫位加重或產生繼發性損傷時。(2)如不用三角巾,步行時出現疼痛。(3)如不用三角巾,步行時難以保持平衡。肩關節半脫位的治療 1.通過糾正肩胛骨的位置,進而糾正關節盂的位置,以恢復肩部的自然絞索機制。

5、手法糾正肩胛骨的位置,使肩胛骨充分前屈、上抬、外展并向上旋轉。2.刺激肩關節周圍起穩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動或增加其張力。治療師站在患者前方,向前抬起患者的患側上肢,然后用手掌沿患側上肢的方向快速地反復地向患者手掌加壓,并要求患者保持掌心向前,不使肩后縮,這項活動可刺激肩關節后方肌肉的活動和張力。治療師用手在岡上肌、三角肌和肱三頭肌上用力按摩由近及遠地快速進行。用冰快速地按摩有關肌肉,可刺激肌肉的活動。 3.在不損傷肩關節及周圍組織的情況下,維持全關節活動度的無痛性的被動活動范圍。在治療中應注意避免牽拉損傷患側上肢而引肩痛和半脫位。被動活動中一定要注意保護肩關節,每日1-2次即可,不宜過多進行。 4

6、.功能性電刺激、地周波、電針等等。肩手綜合征肩手綜合征 所謂肩手綜合征是指在原發病恢復所謂肩手綜合征是指在原發病恢復期間病側上肢的手突然浮腫、疼痛期間病側上肢的手突然浮腫、疼痛及病側肩疼痛,使手的運動功能受及病側肩疼痛,使手的運動功能受限制。嚴重的是可引起手及手指變限制。嚴重的是可引起手及手指變形,手功能完全喪失。因此,應對形,手功能完全喪失。因此,應對肩手綜合征給予足夠的重視,及早肩手綜合征給予足夠的重視,及早治療。治療。 長時間的腕關節強制性掌屈;長時間的腕關節強制性掌屈;過度腕關節伸展可產生炎癥樣過度腕關節伸展可產生炎癥樣的浮腫及疼痛;的浮腫及疼痛;長時間病側手背靜脈輸液;長時間病側手背

7、靜脈輸液;病側手傷。病側手傷。病因及發生機理:病因及發生機理: 第一期第一期:病人的病側手非常突然浮:病人的病側手非常突然浮腫,且很快使運動范圍明顯受限制。腫,且很快使運動范圍明顯受限制。 肩手綜合征臨床表現可分三期:肩手綜合征臨床表現可分三期: 水腫主要出現在病側手的背部,包水腫主要出現在病側手的背部,包括掌指關節、拇指及其他括掌指關節、拇指及其他4 4指。指。 皮膚失去皺褶,特別是指節、近端、皮膚失去皺褶,特別是指節、近端、遠端的指間關節,水腫觸及有柔軟遠端的指間關節,水腫觸及有柔軟感和膨脹感,且常終止于腕關節及感和膨脹感,且常終止于腕關節及近端。近端。 手肌腱被掩蓋而看不出。手肌腱被掩蓋

8、而看不出。 手的顏色發生改變,呈橘紅或紫色,手的顏色發生改變,呈橘紅或紫色,特別是當手處于下垂狀態時。特別是當手處于下垂狀態時。 水腫表面有微熱及潮濕感。水腫表面有微熱及潮濕感。 指甲逐步發生變化,與健手相比,指甲逐步發生變化,與健手相比,表現為蒼白、不透明。表現為蒼白、不透明。 第一期第一期持續持續3-63-6個月,個月,2020是兩是兩側性的,這期如出現癥狀立即開側性的,這期如出現癥狀立即開始治療,常可控制其發展,且自始治療,常可控制其發展,且自然治愈。如不及時治療就很快轉然治愈。如不及時治療就很快轉入入第二期第二期。 手的癥狀更為明顯,手及手指有手的癥狀更為明顯,手及手指有明顯的難以忍受

9、的壓痛加重,肩明顯的難以忍受的壓痛加重,肩痛及運動障礙和手的水腫減輕,痛及運動障礙和手的水腫減輕,血管運動性變化,如皮膚濕度增血管運動性變化,如皮膚濕度增高、發紅幾乎每一病人均殘存高、發紅幾乎每一病人均殘存第二期第二期 病側手皮膚、肌肉明顯萎縮病側手皮膚、肌肉明顯萎縮, ,手掌手掌呈爪形,手指攣縮呈爪形,手指攣縮 x x線可見病側手骨質疏松樣變化線可見病側手骨質疏松樣變化 肉眼可看到在腕骨間區域的背例肉眼可看到在腕骨間區域的背例中央和掌骨和腕骨結合部出現堅中央和掌骨和腕骨結合部出現堅硬隆起硬隆起第二期第二期平均持續約平均持續約3 36 6個月,預個月,預后不良,為了把障礙減少到最小后不良,為了

10、把障礙減少到最小程度,積極治療是必須的程度,積極治療是必須的第三期第三期 水腫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水腫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未經治療的手的活動能力永久但未經治療的手的活動能力永久喪失,形成固定的有特征性畸形喪失,形成固定的有特征性畸形 手腕屈曲偏向尺側,背屈受限制,手腕屈曲偏向尺側,背屈受限制,掌骨背側隆起固定無水腫掌骨背側隆起固定無水腫 前臂外旋受限,拇指和示指間部前臂外旋受限,拇指和示指間部分萎縮,無彈性,遠端及近端的分萎縮,無彈性,遠端及近端的指間關節固定于輕度屈曲位,即指間關節固定于輕度屈曲位,即使能屈曲,也是在很小程度范圍使能屈曲,也是在很小程度范圍內,手掌呈扁平,拇指和

11、小指顯內,手掌呈扁平,拇指和小指顯著萎縮,壓痛及血管運動性變化著萎縮,壓痛及血管運動性變化也消失也消失第三期第三期是不可逆的終末階段病是不可逆的終末階段病側手成為完全廢用,成為終身殘側手成為完全廢用,成為終身殘疾疾肩手綜合征的預防肩手綜合征的預防 1.1.在床上及輪椅上必須保持正確的姿勢,在床上及輪椅上必須保持正確的姿勢,特別是患側上肢的位置。特別是患側上肢的位置。 2.2.在患側上肢負重訓練時,應訓練的強度在患側上肢負重訓練時,應訓練的強度及持續時間適當控制。及持續時間適當控制。 3.3.盡可能地不用患側手背靜脈輸液,應提盡可能地不用患側手背靜脈輸液,應提倡鎖骨下靜脈輸液。倡鎖骨下靜脈輸液。

12、 4.4.必須防止對患側手的任何外傷。必須防止對患側手的任何外傷。肩手綜合征的治療肩手綜合征的治療 防止腕關節掌屈防止腕關節掌屈 向心性纏繞壓迫手指向心性纏繞壓迫手指 冰水浸泡法冰水浸泡法 冷水溫水交替浸泡法冷水溫水交替浸泡法 主動運動主動運動 被動運動被動運動 其他治療其他治療 總之,肩手綜合征的治療原則是總之,肩手綜合征的治療原則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旦慢性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旦慢性化,就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特化,就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特別是發病別是發病3 3個月內是治療最佳時個月內是治療最佳時期。期。建議建議 重視早期康復重視早期康復 強調持續康復強調持續康復 重視心理康復重視心理康

13、復 重視家庭成員的參與重視家庭成員的參與肩痛 神經系統疾病有上肢癱瘓的病人,如卒中、腦外傷、吉蘭-巴雷綜合征等,有時可出現患側肩痛。病因 肩痛的病因可分為中樞性神經元性肩痛及局部性疼痛,或者由多種病因所致,這也是最常見的,如: 1.中樞神經損害的神經元性疾病 2.痙攣 3.失用及誤用綜合征 4.肩關節攣縮 5.肩-手綜合征 6.肩關節半脫位 7.異位骨化 8.骨質疏松臨床表現 40%的病人在早期否認自己有肩痛,但是臨床檢查發現有疼痛存在,即在肱二頭肌頭部有觸痛,岡上肌有觸痛。這說明早期肩痛是隱匿性的,所以簡單的聽病人主訴是不夠的,必須對病人做早期檢查、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實際上,肩痛在原發病后就可出現。有的主訴是一般安靜時不痛,上舉時出現,肩部活動后加重,夜間頻發。病側上肢有下垂沉重感,上肢前伸平均在100度,側方平均在70100度時發生疼痛,撞擊征陽性。鷹嘴突和結節間有凹陷、壓痛、被動活動外旋受限制,疼痛從肩部可放射到上肢。預防與治療 1.預防如果能夠避免引起疼痛的因素,就可以防止肩痛的發生。 (1)早期即進行擴大肩關節活動范圍訓練,確保正?;顒臃秶苊庖讛?/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