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_第1頁
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_第2頁
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_第3頁
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_第4頁
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當今世界當今世界ITIT領域的領域的三大熱點技術三大熱點技術? ?物聯網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nternet of Things)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 (Mobile InternetMobile Internet)云計算(云計算(Cloud ComputingCloud Computing)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IOT)的起源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IOT)的定義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廣義的物聯網涵義 利用條碼、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

2、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連接(anything、anytime、anywhere),從而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龐大網絡系統。國際電信聯盟(ITU)曾描繪“物聯網”時代的情形:司機出現操作失誤時汽車會自動報警;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么東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 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各國物聯網戰略或計劃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IOT)提出的背景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十五年周期定律IBM前首席執行官郭士納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計算模式每隔15年發生一次變革。每一次這樣的技術變革都引起

3、企業間、產業間甚至國家間競爭格局的重大動蕩和變化。而互聯網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國“信息高速公路”戰略所催熟。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從Internet到IOT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IOT)的特征感知感知傳輸傳輸智能智能利用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能夠隨時隨地采集物體的動態信息。通過網絡將感知的各種信息進行實時傳送。利用計算機技術,及時地對海量的數據進行信息控制,真正達到了人與物的溝通、物與物的溝通。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IOT)的特征感知感知傳輸傳輸智能智能利用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能夠隨時隨地采集物體的動態信息。通過網絡將感知的各種信息進行實時傳送。利用計算機技術,及時地對海量的數據

4、進行信息控制,真正達到了人與物的溝通、物與物的溝通。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IOT)結構示意圖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IOT基本理論模型智能卡條形碼二維碼 GPS傳感器技術網關設備近距離通信因特網跟蹤定位高速數據網絡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智慧星球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感知中國中國物聯網發展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17 感知中國,贏在未來感知中國,贏在未來 江蘇、上海、北京、廣東等2828個省個省將物聯網作為重點發展領域 感知中國,贏在未來感知中國,贏在未來 搶占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的制高點。我國各地政府強力我國各地政府強力“搶灘搶灘”物聯網物聯網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 無錫、重慶、杭州、

5、廣州、深圳、武漢等8080以上以上大城市大城市將物聯網列為主導產業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面臨五個主要技術問題 世界各國存在不同的標準。中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于2006年成立了無線傳感器網絡標準項目組。2009年9月,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正式成立了PG1(國際標準化)、PG2(標準體系與系統架構)、PG3(通信與信息交互)、PG4(協同信息處理)、PG5(標識)、PG6(安全)、PG7(接口)和PG8(電力行業應用調研)等8個專項組,開展具體的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 信息采集頻繁,其數據安全也必須重點考慮。 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在物聯網核心層面是基于TCP/IP,但在接入層面,協議類別五花八門

6、,GPRS/CDMA、短信、傳感器、有線等多種通道,物聯網需要一個統一的協議棧。 每個物品都需要在物聯網中被尋址,就需要一個地址。物聯網需要更多的IP地址,IPv4資源即將耗盡,那就需要IPv6來支撐。IPv4向IPv6過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物聯網一旦使用IPv6地址,就必然會存在與IPv4的兼容性問題。 物聯網終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還擁有傳感器和網絡接入等功能,且不同行業需求千差萬別,如何滿足終端產品的多樣化需求,對運營商來說是一大挑戰。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的體系架構全面感知、可靠傳送、智能處理是物聯網的三大特征。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的體系架構物

7、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EPC物聯網:系統結構 物聯網概念一經提出,立即受到各國政府、企業和學術界的重視,在需求和研發的相互推動下,迅速熱遍全球。目前國際上對物聯網的研究逐漸明朗起來,最典型的解決方案有歐美的EPC系統和日本的UID系統。這里著重介紹EPC物聯網。 EPC系統是一個先進的、綜合性的和復雜的系統。它由EPC編碼體系、RFID系統及信息網絡系統三個部分組成,主要包括六個方面:EPC編碼、EPC標簽、讀寫器、EPC中間件、對象名稱解析服務(ONS)和EPC信息服務(EPCIS)。PML:實體標記語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物聯網

8、技術及其應用EPC物聯網:EPC概念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EPC物聯網:EPC編碼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RFID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RFID技術沿革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RFID系統工作原理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RFID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RFIDRFID應用領域32物聯網核心技術:RFID中國RFID發展思路 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WSN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WSN體系結構WSN體系結構:平面拓撲結構WSN體系結構:邏輯分層結構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WSN體系結

9、構傳感器節點體系結構傳感器網絡協議棧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WSN的特征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WSN通信WSN在無線通信框架中的位置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WSN融合WSN和其它無線通信技術的融合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應用前景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 RFID側重于識別,能夠實現對目標的標識和管理,同時RFID系統具有讀寫距離有限、抗干擾性差、實現成本較高的不足;WSN側重于組網,實現數據的傳遞,具有部署簡單,實現成本低廉等優點,但一般WSN并不具有節點標識功能。RFID與WSN的結合存在很大的契機。 RFID與WSN可以在兩個不同的層面進行

10、融合:物聯網架構下RFID與WSN的融合,傳感器網絡架構下RFID與WSN的融合。物聯網架構下RFID與WSN的融合RFID和WSN融合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傳感器網絡架構下RFID與WSN的融合:智能基站RFID和WSN融合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傳感器網絡架構下RFID與WSN的融合:智能節點RFID和WSN融合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核心技術傳感器網絡架構下RFID與WSN的融合:智能傳感標簽RFID和WSN融合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物聯網應用示意圖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46物聯網應用 給放養的牲畜中的每一只羊都貼上一個二維碼,這個二維碼會一

11、直保持到超市出售的肉品上,消費者可通過手機閱讀二維碼,知道牲畜的成長歷史,確保食品安全。我國已有10億存欄動物貼上了這種二維碼。畜牧溯源47物聯網應用 48物聯網應用 探索外部星球一直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借助于航天器布撒的傳感器節點實現對星球表面大范圍、長時期、近距離的監測和探索,是一種經濟可行的方案。NASA 的 JPL 實驗室研制的 Sensor Webs 就是為將來的火星探測、選定著陸場地等需求進行技術準備的。現在該項目已在佛羅里達宇航中心的環境監測項目中進行測試和完善。空間、海洋探索美國宇航局的空間探索計劃中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應用模式示意圖49物聯網管理平臺移動POS金融供應鏈智能運輸工業自動化智能建筑消防公共安全環境保護氣象數字化醫療遙感勘測軍事農業林業水務電力煤炭石化物流、零售、自動服務設備、安全、節能生產、安全、防災、水電油氣防火、勘察、報警污染檢測、報警水質、水量、污染、安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