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有感.doc_第1頁
讀《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有感.doc_第2頁
讀《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有感.doc_第3頁
讀《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有感.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讀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有感 提到馬克思,也許大家都對這個名字很熟悉,而提到馬克思主義,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其內涵。自從馬克思理論哲學基礎開課以來,我們開始對其理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但其實這樣的“深層次”也還僅僅是表層而已,這也督促了我們去涉及更多馬克思的著作。打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篇文章就是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看后思緒良久,既而沉思,又反復閱讀,感覺很受啟發,有所感觸。 背景:馬克思出身于法學世家,少年時代就受到家庭的法學熏陶。在大學學習法律期間,馬克思的法學思想深受康德客觀唯心主義的影響大學畢業后,尤其是馬克思在萊茵報擔任主編的后期,由于工作關系,使他曾經遇到了一系需要說明的法律問題:

2、出版自由、林木盜竊法的辯論、摩塞爾地區農民的貧困,等等。當時馬克思的法學思想受到黑格爾法哲學的支配,認為法是“理性”或“理念”的產物和表現。因此在這種法觀念的影響下,盡管馬克思想努力用他自己的知識來說明這一系列問題,但又總是回答的不滿意。馬克思遇到的這一障礙使他逐漸到自己從黑格爾那里接受過來的關于國家和法的觀點,與客觀現實生活大相徑庭,看到黑格爾國家和法的觀點同社會現實的矛盾。推動馬克思去注意被以往法律思想家所輕視的經濟問題,并且以此來說明國家、法和市民社會的關系。而要到這一目的就必須進行自我批判,即對深入他內心的黑格爾法哲學進行批判,必須同黑格爾法哲學徹底決裂,清除尋求法的真理的巨大思想障礙

3、。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問世的。1843年夏天,馬克思在克羅茨納赫完成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馬克思的手稿當時沒有正式發表,直到1927年,蘇共中央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院才第一次用原文(德文)并冠以現在的書名正式發表。不久以后即1843年至1844年初,馬克思又撰寫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一文,這篇文章發表在德法年鑒。 那么,黑格爾法哲學主要觀點是什么呢? 首先我們要理解題目中“法哲學”指的是什么?從我對全書的理解,法哲學應為一種國家哲學,即一種意識形態,與上層建筑相對應的一種意識形態。而黑格爾的法哲學就是普魯士的國家哲學,是維護其反動統治的工具,是為其存在的合理性做辯護的工具。黑格爾有

4、句名言“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應該存在。”這句話充分表現了黑格爾思想的對現存統治秩序的維護,因此也就順里成章的成為普魯士的統治思想。在這篇文章里,馬克思用其激昂、鋒芒畢露的筆鋒,對現存的統治思想進行針峰相對的斗爭。 黑格爾認為,國家是宇宙精神的表現,是決定社會形成和發展的創造性因素。由此出發,他把家庭和市民社會歸屬于國家的概念領域。國家是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決定力量,家庭和市民社會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它們是從屬于國家的,它們的存在是以國家的存在為轉移的。馬克思認為,黑格爾的觀點完全顛倒了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的關系,把國家這種上層建筑當作整個人類社會的基礎,而把社會的經濟關系當作派生的東

5、西。馬克思站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上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法學觀,明確作出市民社會決定國家和法的結論。馬克思還指出,國家不可能超越家庭和市民社會這兩個領域。“家庭和市民社會是國家的真正構成部分,是意志所具有的現實的精神實在性,它們是國家存在的方式。 我們可以總結出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的三個理論內涵,從中可以體會到馬克思豐富的哲學思想和革命思想。(一)馬克思揭示出人是人最高的本質 人的本質是什么?個人觀點:人的本質即人作為人所應該具有的自由或者權利、或者說是人作為人所應該具有的美好事物。我的這一觀點得到了我們組成員的認同,不知道在座的其他組同學是怎么看待的。馬克思是從對宗教的批判出發揭示人的本質的

6、,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對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經結束,而對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費爾巴哈認為宗教是人的本質的外化,是人把自己的類本質、把人類的優點集合起來,使之對象化為一個獨立的主體,這就是上帝;因而上帝的本質實際上就是人的本質人因為理性的迷誤,反過來把自己的本質看成是上帝的本質。因而對宗教的批判就歸結為把人的本質歸還給人。馬克思顯然繼承了這一觀點,他說,“一個人如果想在天國這一幻想的現實中尋找超人,而找到的只是他自身的反映,他就再也不想在他正在尋找和應當尋找自己的真實性的地方,只去尋找他自身的影象。只去尋找非人了。”(第一頁第二段最后)但是,馬克思顯然沒有停留在這一觀點上,他在導言

7、里面指出了人之所以去宗教里面去尋找自己本質的原因,或者說他指出了宗教產生的根源。那就是,“宗教里的苦難既是現實苦難的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苦難的抗議。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 的心境,正象它是無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第2頁第2段)因此,在這一部分最后,馬克思得出這樣的結論:“于是,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很顯然,我們讀者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人應該怎樣實現實現自己的本質呢?人怎么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人呢?那就是要批判現存的使人不成為人的制度,批判把人不當作人的法和國家,使人成為國家和法的主人,才能實

8、現自我。這就是馬克思在后面所闡述的要達到的人類解放。(二)人類的解放或者徹底的革命需要徹底的理論來指導 在以下兩頁的篇幅里,馬克思描述了德國的現狀:比如,這是一幅什么景象呵!社會無止境地繼續分成各色人等,這些心胸狹窄、心地不良、粗魯平庸之輩處于互相對立的狀態,這些人正因為相互采取曖昧的猜疑的態度而被自己的統治者一律雖然形式有所不同視為特予恩準的存在物。甚至他們還必須承認和首肯自己之被支配、被統治、被占有全是上天的恩準!而另一方面,是那些統治者本人,他們的身價與他們的人數則成反比!(第4頁第4段)描述現狀后,馬克思自然表露了他的肺腑之言,他說,向德國制度開火!一定要開火!這種制度雖然低于歷史水平

9、,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對象,正像一個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依然是劊子手的對象一樣。(第4頁第2段)說出這樣的話,并不是馬克思頭腦的激情,而是他激情的頭腦! 雖然德國歷史現狀低于當代其他政治國家水平,但是德國的法哲學和國家哲學卻異常的發達,正如文中所言,“正像古代各民族是在想象中、在神話中經歷了自己的史前時期一樣,我們德國人在思想中、在哲學中經歷了自己的未來的歷史。我們是當代的哲學同時代人,而不是當代的歷史同時代人。德國的哲學是德國歷史在觀念上的延續。德國的法哲學和國家哲學是唯一與正式的當代現實保持在同等水平al pari上的德國歷史。”(第7頁第4、5段) 馬克思隨后提出,不僅批判這種

10、現存制度,而且同時還要批判這種制度的抽象繼續。既然,德國的法哲學和國家哲學與現代文明保持同步,那么還為什么還要批判它呢?馬克思隨后給出了答案,因為他們觀念上的制度就具有時他們現實的制度的直接否定,而他們觀念上的制度的直接實現,他們在觀察鄰近各國的生活的時候幾乎就經歷過了。(第7頁最后一段)以及,如果德國國家制度的現狀表現了舊制度的完成,即表現了現代國家機體中這個肉中刺的完成,那么德國的國家學說的現狀就表現了現代國家的未宗成,表現了現代國家的機體本身的缺陷。(第9頁第2段最后),這樣,我們就很明了,因為德國的這種觀念上的關于國家和法的理論在其他國家已被實踐證明存在缺陷,因而應受到批判,何況這種理

11、論本身高于德國現實,不能滿足德國現實的需要。那么德國需要什么樣的理論呢?什么樣的理論才能指導德國人獲得徹底的解放,把德國提高到現代各國的正常水準呢?馬克思也給出了答案,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ad hominem。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德國理論的徹底性從而其實踐能力的明證就是:德國理論是從堅決積極廢除宗教出發的。對宗教的批判最后歸結為人是人的最高本質這樣一個學說,從而也歸結為這樣的絕對命令;必須推翻那些使人成為被侮辱、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系(第9頁最后一段)意思就是說,德國現在所需要的理論就是那種能夠反映人的普遍要求的,真正從人的本質出發的理

12、論,只有這樣的理論才能指導德國的革命實踐,才能實現德國人的普遍解放!這正好跟第一個關于“人是人的最高本質”這樣一個觀點相銜接,相呼應。(三)德國應該進行徹底的革命,而不是純政治的革命 德國人的普遍解放所需要的理論找到了,那么是否意味著有了徹底的理論就可以了呢?馬克思語氣很堅決的說:可是,徹底的德國革命看來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困難。(第11頁第一段)那是什么困難呢?那就是德國不能象英國、法國那樣進行純政治的革命。文章里面對純政治的革命的條件進行了分析。文章指出,部分的純政治的革命的基礎是什么呢?就是市民社會的一部分解放自己,取得普遍統治,就是一定的階級從自己的特殊地位出發,從事社會的普遍解放。只有在

13、這樣的前提下,即整個社會都處于這個階級的地位,也就是說,例如既有錢又有文化知識,或者可以隨意獲得它們,這個階級才能解放整個社會。(第13頁第2段)接著,馬克思作了具體分析,我這把純政治革命的條件歸納為兩點:第一,一定階級和市民社會其他階層的利益對立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因而它還能作為整個市民社會的總代表。第二,一定階級必須是處在革命的上升期。它必須在一瞬間激起自己和群眾的熱情。在這瞬間,這個階級和整個社會親同手足,打成一片,不分彼此,它被看作和被認為是社會的普遍代表。在這瞬間,這個階級本身的要求和權利真正成了社會本身的權利和要求,它真正是社會理性和社會的心臟。反看德國,他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首先

14、、革命對象即德國各邦政府把現代國家的文明缺陷和舊制度的野蠻缺陷結合起來了,因而革命的水平就應該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上。馬克思說,“德國只是用抽象的思維活動伴隨著現代各國的發展,而沒有積極參加這種發展的實際斗爭,那么從另一方面看,它分擔了這一發展的痛苦,而沒有分享這一發展的歡樂和局部的滿足。有朝一日,德國會在還沒有處于歐洲解放的水平以前就處于歐洲瓦解的水平。(第11頁第4段)第二、資產階級已經不能領導革命。在德國,資產階級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它與無產階級之間的對立已經發展起來了;它剛剛卷入同貴族的斗爭就卷入了同無產者的斗爭;資產階級還不敢按照自己的觀點來表述解放思想,而社會情況的發展以及政治理

15、論的進步已經說明這種觀點是陳舊的了。德國資產階級缺乏那些徹底、勇敢、尖銳、無情,缺乏和人民心胸相同的開闊的胸懷,缺乏鼓舞物質力量實行政治暴力的感悟,缺乏革命的大無畏精神。(第13頁最后一段)也就是說,在德國,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以及資產階級具有天然的狹隘性,這使得它很難形成為一個革命的階級。因此,德國不可能進行象英國、法國那樣的資產階級革命。那么德國應該進行什么樣的革命呢?正如文中所問,德國解放的實際可能性到底在哪里呢?馬克思馬上給出了回答,就在于形成一個被戴上徹底的鎖鏈的階級,一個并非市民社會階級的市民社會階級,形成一個表明一切等級解體的等級,形成一個由于自己遭受普遍苦難而具有普遍性質的領域

16、,這個領域不要求享有任何特殊的權利,因為威脅著這個領域的不是特殊的不公正,而是一般的不公正,它不能再求助于歷史的權利,而只能求助于人的權利,它不是同德國國家制度的后果處于片面的對立,而是同這種制度的前提處于全面的對立,最后,在于形成一個若不從其他一切社會領域解放出來從而解放其他一切社會領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領域,總之,形成這樣一個領域,它表明人的完全喪失,并因而只有通過人的完全回復才能回復自己本身。社會解體的這個結果,就是無產階級這個特殊等級。(第15頁第1段)。到這里,馬克思終于提出了無產階級這個概念。他看到了,無產階級沒有任何地位,它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它不象其他社會階級那樣狹隘、無情與自私。它的現實要求就是要使自己真正成為人,它可以代表普遍的人的需要。因而它是實現人類普遍解放的心臟! 上述三個觀點之間其實有著很強的邏輯聯系,馬克思從對宗教的批判得出人的本質,又從對德國現狀及德國法哲學和國家哲學的批判得出實現人類解放需要徹底的理論的來指導,最后又從對德國與當代其他國家的區別中得出在德國必須進行徹底的革命,這個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來領導,只有這樣,德國才能實現人的普遍解放。其中包含馬克思豐富的哲學思想和革命思想,馬克思關于革命的思想具有很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也具有深刻的政治內容,它闡明了革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