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馮明俐_第1頁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馮明俐_第2頁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馮明俐_第3頁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馮明俐_第4頁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馮明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張陶實驗小學張陶實驗小學馮明俐馮明俐處 處 是 創 造 之 地處 處 是 創 造 之 地時 時 是 創 造 之 時時 時 是 創 造 之 時人 人 是 創 造 之 人人 人 是 創 造 之 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 當今時代,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在發展上掌握主動。 胡錦濤 u 教育教育-教人知識、育人品德。教人知識、育人品德。 知識決定命運,品德成就人生。知識決定命運,品德成就人生。 智商決定成才,情商決定成功。智商決定成才,情商決定成功。u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 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

2、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人生德育四大階段人生德育四大階段 (1 1)幼兒養性。零歲至三歲前,心無分)幼兒養性。零歲至三歲前,心無分別,塵垢未染,真如湛然,性德純正,心別,塵垢未染,真如湛然,性德純正,心如明鏡,朗攝無礙,先入為主。深深入心,如明鏡,朗攝無礙,先入為主。深深入心,終身不移。幼兒怡養本性,正宜此時。終身不移。幼兒怡養本性,正宜此時。 (2 2)童蒙養正。至十三歲前,物欲微)童蒙養正。至十三歲前,物欲微熏,煩惱潛伏,知識略萌,性德仍凈,記熏,煩惱潛伏,知識略萌,性德仍凈,記憶尤強,悟性微弱。童蒙蘊養正見,正宜憶尤強,悟性微弱。童蒙蘊養正見,正宜此時。此時。 (3 3)少年養志。十

3、三歲后,知識漸開,)少年養志。十三歲后,知識漸開,物欲既染,煩惱增多,心逸情泳,故真性物欲既染,煩惱增多,心逸情泳,故真性漸隱,記憶漸泯,然性向顯發,崇效楷模,漸隱,記憶漸泯,然性向顯發,崇效楷模,悟性轉強。少年啟養心志,正宜此時。悟性轉強。少年啟養心志,正宜此時。 (4 4)成年養德。凡所當讀書,如能自)成年養德。凡所當讀書,如能自幼扎根熟讀,庶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幼扎根熟讀,庶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學以致用,而為將來成學立業之深基,修學以致用,而為將來成學立業之深基,修身明德之永磐。唯德業無窮,學無止境故,身明德之永磐。唯德業無窮,學無止境故,成年學養行德,隨時皆宜,無有終時。成年學養行

4、德,隨時皆宜,無有終時。 -把握育人規律,創新育人方法把握育人規律,創新育人方法(1)0到13歲,傾力打造人文素質。0至3歲,開展“耳聰眼明”教育,對孩子進行“浸種”培養。4歲到13歲,結合實際開展“平均每天20分鐘,堅持3年,終身受益”的誦讀經典教育,注意培養開發孩子語文、外語的天賦和素質,輔之計算機、音樂、美術、寫字、珠心算、圍棋、象棋、體育、交際等各種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培養學習專注力,叫停“數奧”,告別電動玩具、電子游戲、網吧。 (2)13歲到18歲,科學人文交融,精心培養科學素質。加強心理健康輔導,注意體質健康監測,培養學習科學興趣,提高實驗技能,活躍第二課堂,開展社會實踐,讓孩子理解和感受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不斷發展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 應試教育:應試教育: 怪圈怪圈 僵局僵局 泥潭泥潭 素質教育:素質教育: 政府是主導政府是主導 學校是關鍵學校是關鍵 家庭是基礎家庭是基礎 社會是導向社會是導向 為考試而學為考試而學 為選才而考為選才而考 (選人才不選(選人才不選“背多分背多分”) 格式化格式化 個性化個性化 (分類考試)(分類考試) 獨木橋獨木橋 立交橋立交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