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必考部分 第八單元 工業文明沖擊下的近代中國經濟與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綜合檢測 新人教版_第1頁
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必考部分 第八單元 工業文明沖擊下的近代中國經濟與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綜合檢測 新人教版_第2頁
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必考部分 第八單元 工業文明沖擊下的近代中國經濟與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綜合檢測 新人教版_第3頁
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必考部分 第八單元 工業文明沖擊下的近代中國經濟與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綜合檢測 新人教版_第4頁
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必考部分 第八單元 工業文明沖擊下的近代中國經濟與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綜合檢測 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八單元 工業文明沖擊下的近代中國經濟與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單元綜合檢測(八)(時間:45分鐘滿分:8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19世紀40年代下半期,廣州對英國的貿易總額由3100萬元下降到1600萬元,來廣州的美國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這種狀況的出現緣于()a中國外貿格局改變b政府放棄閉關政策c中國自然經濟解體 d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解析:選a。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規定五口通商,廣州失去了以往在對外貿易中的獨尊地位,外貿格局的變化促使該地區的貿易總額出現了暫時下降的局面,故a項正確;清政府被迫放棄閉關鎖國政策,這只能使通商口岸的貿易總額上升而非下降,故b項

2、錯誤;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是一個緩慢而漫長的過程且無法通過廣州一地的貿易總額來體現,故c項錯誤;在這一時期世界市場雖然已經初步形成但并不能從材料中得到體現,故d項錯誤。2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上任的杭州知府林啟曾說:“東方蠶業,日本進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國養蠶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奪我中國蠶利。”這反映出當時中國()a在中日競爭中處于下風 b在向日本學習先進技術c蠶業受到工業文明沖擊 d改變了盲目自大的認知解析:選c。中國在中日競爭中處于下風材料沒有涉及到,故a項錯誤;日本向西方學習養蠶之法,材料沒有涉及到當時中國向日本學習先進技術,故b項錯誤;“日本進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國養蠶成法。日人一一

3、仿行,遂以奪我中國蠶利”表明日本學習西方的養蠶技術對中國的蠶業形成了沖擊,故c項正確;杭州知府林啟只是對日本的蠶業進步有清醒的認識,但沒有完全認識到中國的落后,故d項錯誤。3下面是18671879年中國主要出口商品統計表(貨幣單位:千海關兩)據此可知,這一時期中國()時間茶葉生絲其他擔數貨值比重擔數貨值比重貨值比重18671869年1 427 63632 52656.04%50 27318 25031.44%726512.52%18701874年1 635 51235 15352.69%62 01522 46833.67%909913.64%18751879年1 875 50834 39348

4、.22%73 29022 29531.25%1464420.53%a近代民族工業迅速發展b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場影響c近代化努力的成效顯著d商品經濟取代了自然經濟解析:選b。該時間段中國的近代民族工業剛剛產生,其產品主要供應國內市場,而且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農副產品,故a項錯誤;由表中數據可知,中國絲茶出口擔數逐漸增加,貨值出現反復,這是中國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場影響的結果,故b項正確;近代化經濟即工業化,材料與近代化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不能體現出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故d項錯誤。4“即如公司一端,人見輪船招商與開平礦務獲利無算,于是風氣大開,群情若鶩,期年之內效法者十數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爭購之,

5、以得票為幸”(載于1882年9月申報)。材料反映了()a政府經濟政策發生重大變化b社會各界支持股份公司發展c新型經營方式逐漸被國人接受d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利潤很高解析:選c。甲午戰爭后清政府才開始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經濟政策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故a項錯誤;社會各界支持股份公司發展的說法過于絕對,故b項錯誤;材料中“群情若鶩,”“期年之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爭購之”表明國人對工商業的看法發生變化,故c項正確;1882年民族工業剛剛起步,材料沒有涉及企業利潤,故d項錯誤。5隨著上海開埠,西方機器棉紡織品的大量涌入,松、太布市消減大半。大量洋紗充斥,不少以棉紡織為業的村莊已無紗可紡。上述狀況()a體

6、現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b表明洋貨已取代了土貨c反映中國近代企業出現d說明市場已為洋商壟斷解析:選a。根據材料中“大量洋紗充斥中國市場,松、太布市消減大半,很多地區無紗可紡”說明當時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瓦解,故a項正確;材料中僅僅說明當時洋布大量在中國傾銷,并未取代土貨,故b項錯誤;材料中未涉及中國近代出現機器工業,因此不能體現近代企業出現,故c項錯誤;材料中未涉及洋商壟斷中國市場,故d項錯誤。6“經過三十年和平發展的自救運動,到1900年庚子國變前夕,大清朝的國民生產總值占全世界的8%,先輩們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走完資本主義國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這是一個令世人感嘆、世界矚目的成就。”材料表明()

7、a自然經濟解體加快 b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迅速c洋務運動成效明顯 d近代經濟結構變動巨大解析:選c。材料強調的是大清朝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一定的水平,與自然經濟的解體速度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與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速度無關,并且根據所學知識此時民族資本主義僅是初步發展,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三十年和平發展的自救運動”可知材料講的是洋務運動,后面突出的是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突出經濟結構有何變化,故d項錯誤。7讀圖,據圖中信息可知()a傳統自然經濟的瓦解進程緩慢b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迅速c近代農民的平均收入大幅提高d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侵略加劇解析:選a。從統計表可知,從1840年到1

8、920年這80年間,農產品商品率僅增長了15%左右,反過來說,自然經濟瓦解的進程緩慢,故a項正確;表格只是提供了糧食商品率的進程,無法判斷民族工業具體情況,故b項錯誤;糧食商品率的變化不能判斷農民的收入,故c項錯誤;商品率發展緩慢說明了對外國強烈的抵制,故d項錯誤。8下圖是18721900年官辦和商辦工礦企業變化情況。 上圖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務運動的破產 b外商企業的刺激c自然經濟開始瓦解 d政府經濟政策的變化解析:選d。根據材料1895年后商辦企業增多,1895年甲午戰爭戰敗并非意味著洋務運動興辦企業全盤破產,故a項錯誤;外商企業的利潤刺激是近代工業興起的重要原因,而非商辦企業增多的原

9、因,故b項錯誤;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開始瓦解,與材料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馬關條約規定“允許民間開設工廠”是商辦企業增多的重要原因,故d項正確。91937年9月27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設立工礦調整委員會,開始全面負責戰區工廠的內遷工作。沿海和臨戰地區的民營工廠和國有工廠, 特別是兵工廠陸續內遷。其主要目的在于()a改變工業布局不平衡的狀態b保證官僚資本穩定快速發展c重建國防工業支持抗日戰爭d為戰時“陪都”建設打基礎解析:選c。1937年7月7日抗戰全面爆發,日本侵入華北、華東地區,為避免民族工業落入敵人之手,保存經濟、國防實力,沿海和臨戰地區的工廠被迫陸續內遷,故a項錯誤;根據題目中“沿海和

10、臨戰地區的民營工廠和國有工廠”可知內遷企業并非完全是官僚資本,故b項錯誤;根據題目中“全面負責戰區工廠的內遷工作”,故c項正確;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下南京時才設立陪都,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101916年至1920年,中國民族資本新式煤礦的產量,由4495萬噸增至4897萬噸。1913年至1919年中國的輪船噸數,由1332萬余噸增至275萬余噸。材料表明這一時期()a近代交通業已形成規模 b蒸汽機使用比較廣泛c重工業獲得了一定發展 d列強經濟侵略已減弱解析:選c。根據材料“民族資本新式煤礦”不屬于交通運輸業,故a項錯誤;材料不涉及煤礦與交通使用的能力裝置,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民族資

11、本新式煤礦”“輪船”,主要屬于重工業領域,且都獲得了一定的發展,故c項正確;材料論述的是我國民族經濟獲得一定發展,而非列強的侵略問題,故d項錯誤。111937年,國民政府制訂了工廠遷移協助辦法,打算在武漢建立新工業區。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遷出民營企業146家,各種機件14600余噸。南京淪陷后,國民政府擬定了西南西北工業建設計劃。從1938年7月起,已在武漢的工廠又大規模拆遷,遷往滇、川等地。由此可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中國工業多數集中在東南沿海b工業內遷是為了支持長期抗戰c內遷企業在國統區有較快發展d內遷企業為西部開發做出貢獻解析:選c。近代民族工業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一帶

12、,故a 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從“南京淪陷后,國民政府擬定了西南西北工業建設計劃”可知,工業遷往內地繼續發展,為抗戰保存經濟基礎,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抗戰期間,在國統區國民政府實行戰時體制,限制了民族工業發展,故c項錯誤,符合題意;從“南京淪陷后,國民政府擬定了西南西北工業建設計劃”和“1938年7月起,已在武漢的工廠又大規模拆遷,遷往滇、川等地”可知,企業遷往內地,促進了西部經濟的發展,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12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電車公司頒布了乘車守則若干條,其中規定:不準在車輛行駛時上下車、不準頭和手伸出車外、不準在車廂內吸煙、不得在車上講污言穢語、不得在車中吐痰,不得醉

13、酒乘車、不得穿著污穢衣衫上車、傳染病患者不得乘車、不得帶狗等動物上車等等。該守則()a有意貶損中國人道德水準b只適用于租界內的中國人c與中國傳統習俗發生抵觸d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識養成解析:選d。材料中的乘車規定是符合文明規范的,不是有意貶損中國道德水準,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這些乘車規則只適用于租界內的中國人,故b項錯誤;中國傳統習俗也具有講衛生、講禮貌的內容,故c項錯誤;從材料中的乘車文明規范,可知有利于市民公共道德培養,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13題25分,14題12分,共37分)13(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從19世紀6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歷時20多

14、年,在中國出現的近代商辦企業,可說是小農經濟與家庭手工業經濟汪洋大海中若干小島。當這些初生企業的產品出現于市場的時候,外國侵略勢力不惜采取降價傾銷的辦法予以打擊。中國企業所需的原料也受到外國洋行搶購的威脅。在甲午中日戰爭以前,商辦企業始終沒有取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認,在設廠、經營和產品銷售方面,沒有任何的法律保障,完全聽任地方官吏隨意處置擺布。而許多地方官吏,還對商界企業橫征暴斂、敲詐勒索,大大加重了這些企業的負擔。摘編自李侃中國近代史材料二20世紀初,張謇曾對實業做過這樣的解釋:“實業者,西人賅(包括)農工商之名。”并認為:“以棉鐵為主要,以類于棉之稻麥,類于鐵之煤為從要,其他如水利、如電、如鐵

15、路、如汽車為次要。”鄭觀應認為,中國商務之所以不能振興,其原因“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護商,而僅能病商”,并提出了革除這一弊政的具體辦法:一是設立商部,二是“重訂稅則,厘正捐章”;三是設商學;四是設立商務所;五是委任熟悉商務的大臣主持商政。 摘編自姚琦清末民初實業救國思潮及其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甲午戰爭前中國近代工商業發展緩慢的原因及其影響。(10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有識之士振興實業的主張并加以評價。(15分)解析:(1)第一小問原因,根據材料一“在中國出現的近代商辦企業,可說是小農經濟與家庭手工業經濟汪洋大海中若干小島”“外國侵略勢力不惜采取降價

16、傾銷的辦法予以打擊”“而許多地方官吏,還對商界企業橫征暴斂、敲詐勒索,大大加重了這些企業的負擔”得出: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外國資本主義的擠壓;政府的剝削和壓榨。第二小問影響,使中國長期依附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導致了一系列救亡運動的失敗,未能改變中國的落后狀況。(2)第一小問主張,張謇:根據材料“實業者,西人賅(包括)農工商之名”“以棉鐵為主要”得出:農工商全面發展,重點發展棉紡織業和鋼鐵業;鄭觀應:影響商業發展的因素是官府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目的是刺激商業的發展,得出:改良政治和社會環境,發展實業。第二小問評價,堅持客觀公正:一方面肯定其積極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

17、在評價的方法上,注重要分別對鄭觀應和張謇進行評價。答案:(1)原因: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外國資本主義的擠壓,政府的剝削和壓榨。影響:使中國長期依附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導致了一系列救亡運動的失敗,未能改變中國的落后狀況。(2)主張:張謇:農工商全面發展,重點發展棉紡織業和鋼鐵業。 鄭觀應:改良政治和社會環境,發展實業。總體評價:體現愛國情感,多角度提出振興實業的方法,為后世提供了借鑒;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分別評價:張謇的主張較為全面和科學,有可取之處(提出發展實業的基本思路,符合工業化發展方向),但由于時局動蕩未能成功。鄭觀應的主張認識到了政府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但

18、對專制政府存有幻想。14(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茲查有三品銜臣部頭等顧問官翰林院編修張謇,創辦江蘇耀徐玻璃公司、上海輪步公司,集股一百萬元以上。三品銜直隸候補道嚴義彬,創辦浙江通久源軋花紡織廠,集股在八十萬元以上。二品頂戴安徽候補道許鼎霖,創辦江蘇海豐面粉公司,集股在六十萬元以上。四品銜候選州同樓景暉,創辦浙江通惠公紡織公司。三品銜中書科中書顧釗,創辦浙江和豐紡織公司。光緒政要·實業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晚清紳商與近代經濟發展”自行擬定一個論題,并進行簡要論述。(注:紳商指既有功名職銜,同時又經營工商業的社會群體。材料中的張謇等人便是其杰出代表。)解析:首先擬定論題

19、,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晚清紳商具有雙重身份,作為商人,他們創辦近代企業有利于近代中國經濟的發展,而他們的另一重官僚的身份,使他們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因素的影響,在某些方面又阻礙了近代經濟的發展,因此論題可肯定或否定、亦可既肯定又否定紳商對近代經濟發展的作用。其次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論證,如選擇肯定,則可從他們不顧官員的身份來開辦企業,提倡“實業救國”,具有抵抗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的愛國主義色彩;憑借官員身份尋求政府支持,容易獲得資金和設備;容易受到外資、買辦的影響,采用機器生產和近代管理方式;根據材料可知他們大多投資紡織、面粉等輕工業,有利于國計民生等等。如選擇否定,也要結合史實進行說明,既肯定又否定,則要從兩方面進行論證。最后對論述進行總結,得出結論。答案:評分說明:開放性試題,根據結構是否完整、論題與論證是否一致和論證是否充分,按三個層次(04分、58分、912分)分層賦分。 只有論題而無論證不給分;只有論證而無論題在6分以下給分。 論題、論證與題目內容不符不給分。 示例一: 晚清紳商推動了近代經濟的發展。紳商以“實業救國”為號召,抵制外資侵入,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紳商憑借政治背景尋求政府支持,擁有資金和廉價設備。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