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疾病診療常規_第1頁
耳鼻喉科疾病診療常規_第2頁
耳鼻喉科疾病診療常規_第3頁
耳鼻喉科疾病診療常規_第4頁
耳鼻喉科疾病診療常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僅供個人參考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耳廓損傷一、臨床表現:1. 有明確外傷史。2耳部體征可表現為表皮脫落,皮膚缺損,血腫,裂傷,斷 離,燒燙傷,凍傷者可表現為局部紅腫水皰,褐色干痂等。二、診斷要點:1. 病史。2耳廓局部損傷體征。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預防感染全身及局部應用抗生素。2耳廓撕裂時,應早期進行清創縫合, 盡量保留皮膚和軟骨3耳廓完全離斷時應行再植術。4. 如有其他并發癥,請相應科室會診。先天性耳前痿管及囊腫一、臨床表現:1. 多位于耳輪腳前,單側居多。2. 多為盲管,常

2、呈分支狀。3. 管腔內潴留干酪樣分泌物,形成囊腫。4. 感染后出現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表現,并可形成膿 腫。二、治療方案及原則:1. 保持局部皮膚清潔。2. 急性感染時應用抗生素。3. 膿腫形成后即時切開引流。4. 膿腫愈合至少 1 個月以后行瘺管切除術。5. 原則上不應再感染為控制前行瘺管切除術,但若膿腫長期 不愈合,局部皮膚潰爛,應行一期清創及瘺管切除術。彌漫性外耳道炎一、臨床表現:1. 急性外耳道炎1)外耳道皮膚彌漫性腫脹,劇烈疼痛,有漿液或膿液滲出 及上皮脫落。2)可伴發燒,耳周淋巴結腫大。3)牽拉耳廓時疼痛劇烈。2. 慢性外耳道炎1)耳內不適及瘙癢感。2)耳道皮膚暗紅色腫脹,濕潤

3、,增厚,附有鱗屑狀痂皮, 鼓膜可增厚,標識不清。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控制感染。2. 保持外耳道清潔,定期清洗分泌物和痂皮。3. 局部用藥注意劑型。4. 外耳道細菌和真菌培養。外耳道真菌病一、臨床表現:1. 耳內奇癢,有水樣分泌物。2. 早期外耳道有灰褐色粉末狀或顆粒狀物。3. 鼓膜受累時可有肉芽形成甚至穿孔。二、診斷要點:1. 病史及臨床表現。2. 抗生素治療無效。3. 分泌物涂片。4. 真菌培養。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保持耳道干燥,通暢。2. 經常清理耳道。3. 局部應用抗真菌藥。顳骨骨折一、臨床表現:1. 程度不同的顱腦損傷癥狀。2. 縱行骨折主要損害中耳 , 橫行骨折多損傷內耳

4、。3. 腦脊液耳漏,腦脊液耳鼻漏。二、診斷要點:1. 外傷史。2. 血鼓室或耳內出血,聽力下降。3. 影像學檢查。4. 聽力學檢查。5. 耳鼻漏出液糖定性和地定量。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首先由腦外科, ICU 醫生緊急處理顱腦損傷。耳鼻出血時 禁用滴藥,填塞法止血。應用抗生素嚴防顱內和耳內感染。2. 有腦脊液漏,面癱者,經 3-6 個月保守治療無效可行腦脊 液漏修補術,面神經探查術。分泌性中耳炎一、臨床表現:1. 聽力減退,自聽過強,耳漲滿感,耳鳴。2. 鼓室積液,鼓膜內陷,鼓膜積液粘稠。二、診斷要點:1. 有明顯病因及臨床表現。2. 聽力學檢查 傳導性聽力損失。3. 鼓膜穿刺有淡黃色液體

5、抽出。4. 影像學檢查。5. 鼻內鏡檢查。6. 排除頸靜脈球瘤,鼓室球瘤,腦脊液耳漏,鼻咽癌。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病因治療。抗感染,抗變態反應藥物。2. 促進積液排除藥物。3. 物理治療,咽鼓管吹張法。4. 鼓膜穿刺術,鼓膜置管術。急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一、臨床表現:1. 耳痛。2. 聽力減退及耳鳴。3. 耳溢液。4. 全身癥狀。5. 耳鏡檢查 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以后鼓膜彌漫性充血, 穿孔一般位于緊張部。6. 耳部觸診乳突部輕微壓痛。7. 聽力學檢查 傳導性聽力損失。二、診斷要點:1. 病史。2. 臨床表現。3. 血象。4. 鑒別診斷 外耳道炎。5. 注意有無顱內并發癥。三、治療方案及原

6、則:1. 全身治療 抗生素控制感染。2. 局部治療。3. 鼓膜切開。4. 病因治療,并發癥治療。中耳癌一、臨床表現:1. 鼓膜穿孔,鼓室內可見肉芽組織。2. 外耳道內可見血性分泌物。3. 耳痛可為早期癥狀。4. 聽力減退。二、周圍性面神經麻痹:1. 張口困難。2.眩暈。3. 顱神經受累表現。4.頸淋巴結轉移三、診斷要點:1. 多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2. 外耳道內血性分泌物,突然出現面癱。3. 中耳或外耳道腫物生長快。4. 耳深部持續性疼痛。5. 影像學檢查。6. 病理學檢查確診。四、治療方案及原則:1. 手術治療。2. 淋巴結廓清術。3. 放射治療。4. 化學治療。突發性聾一、臨床表現:1

7、. 聽力下降呈感音神經性,多為單耳。2. 眩暈為旋轉性。3. 耳鳴多數為嗡嗡聲或蟬鳴,可為首發癥狀。4. 部分病人可有耳內堵塞發悶感。二、診斷要點:參考 1996 年我國制定的突發性聾診斷依據。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早期治療1)血管擴張劑。2)抗血栓形成劑和纖維溶栓劑。3)維生素類藥物。4)改善內耳代謝藥。5)糖皮質激素。2. 高壓氧治療。3. 控制眩暈藥物。梅尼埃病一、臨床表現:1. 眩暈為突然發生的旋轉性眩暈,睜眼或轉頭時加重,神志 清醒。2. 耳聾:為感音神經性耳聾,波動性。3. 耳鳴初期為低調久之為高調。4. 耳漲滿感。二、診斷要點:1. 兩次或兩次以上的旋轉性眩暈發作,持續二十分

8、鐘至數小 時,常伴惡心,嘔吐,平衡障礙,無意識障礙。2. 至少一次純音測聽為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3. 耳鳴,間歇性或持續性,眩暈前后多有變化。4. 可有耳滿漲感。5.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三、治療方法及原則:1. 控制食鹽攝入量。2. 藥物治療:可用鎮靜藥物,抗組胺藥,止吐藥,長期藥物 治療可用利尿劑,血管擴張藥。3. 化學性迷路切除術。4. 內淋巴囊引流手術。5. 非特異性組胺脫敏法。腦膜腦膨出一、臨床表現:1. 新生兒外鼻上方近中線處有一圓形包塊,隨年齡增大,觸 之柔軟,表面光滑透光試驗陽性。2. 新生兒或幼兒鼻塞,哺乳困難,鼻腔及鼻咽部可見圓形腫 物。3. 壓前囟門時可見鼻部包塊略增

9、大。4. 鼻漏伴有鼻咽或鼻腔柔軟包塊。二、診斷要點:1. 臨床表現及體征。2. 影像學檢查 CT 或 MRI 可見顱前窩骨質缺損或篩骨雞冠消 失。3. 禁用診斷性穿刺。4. 應與鼻息肉鑒別。三、治療方法及原則:1. 手術治療分顱內法和顱外法。2.2-3 歲以后手術為宜。鼻骨骨折一、臨床表現:1. 局部疼痛,鼻出血。2. 鼻梁塌陷或偏斜。3. 皮膚撕裂傷,皮下淤血或鼻部軟組織腫脹。4. 鼻中隔偏曲及粘膜下血腫。二、診斷要點:1. 外傷史。2. 臨床表現。3. 影像學檢查。4. 疑有鼻中隔血腫可穿刺抽吸確診。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單純骨折無畸形者可不需處理。2. 有畸形者應在傷后盡快復位。3.

10、 開放性骨折,應有一期清創縫合及骨折復位固定術。4. 骨折畸形愈合后應行鼻骨整形術。腦脊液鼻漏一、臨床表現:1. 傷后有血性液體自鼻腔流出,其痕跡中心呈紅色而周圍色 淡。2. 自發性鼻孔流出清澈無色液體。3. 鼻竇術中或術后有清亮液體溢出。二、診斷要點:1. 顱腦外傷史及鼻手術史。2. 反復發作,原因不明的化膿性腦膜炎病史。3. 漏出液糖定量陽性。4. 漏孔定位,鼻內鏡檢查。5. 影像學檢查。6. 除外顱內疾病和腦脊液耳鼻漏。三、治療原則:1. 部分保守治療可自愈。2. 脫水劑降顱壓。3. 保守治療無效,手術治療。一、臨床表現:1. 前驅期 鼻癢干燥,灼熱感和異物感,鼻黏膜充血干燥。2. 卡他

11、期 鼻堵,打噴嚏,流清涕,嗅覺減退,講話鼻音重, 可有發熱,頭痛等全身癥狀。3. 恢復期 鼻涕減少變粘或有膿涕,全身癥狀減退。4. 感染局部擴散可引起鼻前庭炎,鼻竇炎,中耳炎。5. 感染向下蔓延導致咽炎, 扁桃體炎, 喉炎及下呼吸道感染二、診斷要點:1. 臨床表現。2. 應與流感,變應性鼻炎,早期呼吸道急性傳染病等鑒別。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全身治療 多飲水,通大便,注意休息。2. 解熱鎮痛藥。3. 抗感冒藥。4. 血管收縮劑。慢性肥厚性鼻炎一、臨床表現:1. 持續鼻塞。2. 粘涕,不易擤鼻。3. 嗅覺減退,鼻音重。4. 下鼻甲肥大,蒼白,表面不光滑。5. 病變累及粘膜下層,骨膜,甚至下甲

12、骨質增生。二、診斷要點:根據臨床表現及檢查科診斷。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病因治療。2. 下鼻甲激光,微波等治療。3. 下鼻甲部分切除術。鼻出血一、臨床表現:1. 鼻出血 多為單側,亦可為雙側。2. 可間歇反復出血,亦可持續出血。3. 出血量 少可自行止血,多則可引起失血性休克。4. 全身癥狀,血壓改變。二、診斷要點:1. 前鼻鏡檢查。2. 鼻內鏡檢查。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急癥處理 安慰患者,避免病人精神因素引起血壓增高, 加劇出血。2. 已休克病人,先按休克進行急救。3. 局部處理 查找出血點,局部止血藥物,燒灼法,冷凍止 血法,鼻腔填塞法,后鼻孔填塞術。4. 手術治療。一、臨床表現

13、:1. 流膿涕,鼻塞及嗅覺障礙等癥狀。2. 全身癥狀,一般有頭昏,易倦,精神抑郁,萎靡不振,納 差,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癥 狀。二、診斷要點:1. 病史結合癥狀及體征。2. 鼻鏡檢查、鼻內鏡檢查。3. 鼻竇 CT 較清晰。4. 上頜竇穿刺沖洗。5. 其他檢查 鼻竇透照法。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全身治療 增強體質,抗生素及中成藥類藥物治療。2. 鼻腔用藥,鼻腔沖洗,鼻竇穿刺。3. 手術治療。變態反應性鼻炎一、臨床表現:1. 噴嚏,流涕,鼻塞,鼻癢。2. 部分患者多有暫時性嗅覺減退。二、診斷要點:1. 病史。2. 皮膚試驗。3. 粘膜激發試驗。4. 體外實驗法。三、治

14、療方案及原則:1. 藥物治療 抗組胺藥,肥大細胞膜穩定劑,皮質激素類,減 充血劑。2. 免疫學治療 避,忌,替,移,特異性脫敏。3. 手術治療。鼻息肉一、臨床表現:1. 漸進性持續性鼻塞,單側或雙側。2. 多涕,嗅覺障礙,頭痛,聽力下降。二、診斷要點:1. 病史癥狀。2. 鼻內鏡檢查見鼻息肉。3. 息肉色淡,觸之質軟,無觸痛。4. 中鼻甲息變者略硬,色稍紅。三、治療方案及原則 :1. 鼻腔激素類藥噴鼻控制息肉生長。2. 聯合控制鼻竇炎。3. 手術治療。急性咽炎一、臨床表現: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癥狀。2. 咽部較劇烈疼痛,燒灼感。3. 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腫脹,淋巴濾泡腫大,可伴頸部淋巴 結腫大

15、。二、治療方案及原則:1. 局部用藥 含漱劑,口含片,噴霧劑及超聲霧化。2. 局部物理治療。3. 適當選用抗生素。一、臨床表現:1. 咽部隱痛,瘙癢感,灼燒感,干燥。2. 刺激性干咳,經常清咽。3. 異物感為常見癥狀。4. 單純性者,咽黏膜慢性充血。5. 肥厚性者,咽喉壁淋巴濾泡增生,咽側索肥厚呈條索狀。6. 萎縮性者,咽黏膜光滑,干燥。二、診斷要點:1. 病史及臨床表現。2. 排除其它疾病。3. 咽部細菌培養。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避免誘發因素。2. 局部治療為主。3. 慎用抗生素。急性扁桃體炎一、臨床表現:1. 高熱等全身癥狀。2. 急性卡他期扁桃體及腭舌弓黏膜充血,腫脹。3. 急性化

16、膿期,單側或雙側扁桃體腫大,充血,腺窩口有黃 色膿點或片狀白色假膜。4. 假膜不超出扁桃體,易擦去。5. 頜下淋巴結腫大,觸痛明顯。二、診斷要點:1. 病史及典型的臨床表現。2. 血、尿常規檢查。3. 應與咽白喉,樊尚咽峽炎,單核細胞增多癥性咽峽炎等相 鑒別。4. 咽部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實驗。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全身治療 抗生素,解熱鎮痛劑及中成藥。2. 局部治療 漱口液,口含片及喉噴霧劑。3. 在急性期不應行扁桃體切除術。慢性扁桃體炎一、臨床表現:1. 慢性扁桃體炎反復發作史。2. 咽干,癢,異物感,刺激性干咳,口臭等癥狀。3. 扁桃體過度肥大,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病因 之一

17、。4. 頭痛,乏力,低熱等癥狀。5. 可見扁桃體腭舌弓充血,增生型扁桃體肥大,質軟,纖維 型小而硬,隱窩型有黃色膿腫。6 頜部淋巴結腫大。二、診斷要點:1. 病史及典型的臨床表現。2. 反復急性發作時診斷的重要依據,不能以大小作為依據。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保守治療。2. 切除。3. 膿腫形成后需切開引流。腺樣體炎和腺樣體肥大一、臨床表現:1. 鼻塞,流鼻涕,閉塞性鼻音,睡眠時出現鼾聲。2. 耳悶脹感,耳鳴,傳導性聽力下降。3.OSAHS 癥狀。4. 陣咳,氣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癥狀。5. 分泌性中耳炎體征。6. 腺樣體面容。7. 營養發育不良,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夜驚,磨牙遺 尿等癥狀

18、。二、診斷要點:1. 病史及臨床表現。2. 鼻鏡檢查。3. 聽力學檢查。4. 鼻咽部觸診可捫及頂后壁有柔軟的淋巴組織團塊,不易出 血。5. 鼻咽側位片或 CT 掃描,可清楚顯示腺樣體大小。三、治療方案及原則: 應盡早行腺樣體切除術。扁桃體周膿腫一、臨床表現:1.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未及時治療,或炎癥控制不滿意時, 一側咽痛加重,或咽痛減輕后又出現一側咽痛。2. 痛苦病容,頸項強直,流涎,張口進食困難,言語含糊。3. 前上型者,可見一側軟腭及腭垂紅腫,并偏向對側。后上 型者,可見咽腭弓隆起,扁桃體被推向前下方。4. 下頜角淋巴結腫大。二、診斷要點:1. 臨床表現。2. 病后 4-5 日穿刺抽膿可

19、明確診斷。3. 應于扁桃體炎,智齒冠周炎,咽旁膿腫鑒別。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在扁桃體周圍炎時用抗生素控制炎癥。2. 穿刺抽膿或切開排膿。3. 膿腫反復發作者,可在炎癥消退后1-2 個月后行扁桃體切除術。鼻咽癌一、臨床表現:1. 鼻涕帶血,鼻塞。2. 耳鳴,耳堵,聽力下降等分泌性中耳炎癥狀。3. 頭疼。4. 侵犯眼眶可出現視力減退,突眼,復視。5. 侵犯顱內可出現嗅覺障礙。6. 單側或雙側上頸部淋巴結腫大。7. 咽隱窩,鼻咽頂可見菜花樣或結節樣腫物,觸之易出血8. 遠處轉移癥狀。二、臨床表現:1. 有下頜角外下頸深部腫塊者。2. 鼻咽部病理學檢查。3. 影像學檢查。4. 皮肌炎患者易患鼻咽

20、癌。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放療是首選。2. 二次放療后腫瘤殘留或復發,可行挽救性手術。3. 化療。自發性舌咽神經痛一、臨床表現:1. 多發于老年男性,易在吞咽、講話,哈欠和咳嗽時出現2. 常為雙側。3. 觸發區在扁桃體,舌,外耳道。4. 疼痛呈陣發性。5. 位于耳,咽,咽舌和下頜處。6. 無感覺喪失。7. 有時伴有心跳停止,昏厥。二、診斷要點:1. 黏膜表面麻醉可止痛。2. 鑒別診斷 三叉神經痛,膝狀神經節痛。3. 積極尋找病因。4. 影像學檢查。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藥物治療。2. 針灸治療。3. 手術治療。急性喉炎一、臨床表現:1. 咽喉癢,痛,異物感。2. 干咳,聲嘶,講話費力,

21、可完全失聲,很少呼吸困難。3. 可伴上呼吸道感染癥狀。4. 喉粘膜急性充血,腫脹,聲帶呈粉紅色或深紅色,有時可 見點狀或條狀淤血。二、診斷要點:1. 病史和臨床表現。2. 應與急性聲門下喉炎鑒別。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嚴格禁聲。2. 抗炎治療。3. 激素。4. 霧化吸入治療。5. 中藥治療。6. 物理治療。急性會咽炎一、臨床表現:1. 上呼吸道感染癥狀。2. 起病急,進展快。3. 突發嚴重咽痛,咽喉阻塞感。4. 吸氣性喉鳴。5. 會厭舌面充血,腫脹或蒼白,水腫。6. 炎癥可沿會厭皺襞波及勺狀軟骨及室帶。二、診斷要點:1. 病史和臨床表現。2. 喉鏡檢查。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應用足量有

22、效的抗生素,激素。2. 超聲霧化吸入。3. 密切觀察病情。4. 會厭膿腫形成時局麻下切開排膿。喉結核一、臨床表現:1. 早期咽喉不適,灼熱,發干,可有刺激性咳嗽。2. 聲音嘶啞,可完全失聲。3. 咽喉疼痛吞咽時加劇,進食困難。4. 少數病人可有呼吸困難或窒息。5. 活動性結核的全身癥狀。6. 喉結核可發生局部浸潤潰瘍形成。7. 喉結核好發部位有所改變。二、診斷要點:1. 病史。2. 臨床表現 聲嘶及吞咽困難。3. 簡介喉鏡或纖維喉鏡檢查。4. 肺部檢查。5. 病理檢查。6. 結核菌素實驗。7. 鑒別診斷 結核瘤要與喉癌鑒別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 全身抗結核治療。2. 局部治療 嚴格禁聲,霧化

23、吸入,局部止痛,中藥治療。3. 手術治療。喉乳頭狀瘤一、臨床表現:1. 發展緩慢,常見癥狀為聲嘶。2. 腫瘤大者可引起咳嗽,喘鳴,呼吸困難。3. 喉鏡檢查 腫瘤呈蒼白,淡紅或暗紅色表面呈桑葚狀或粗 糙不平。4. 治療后極易復發。二、診療要點:1. 病史采集。2. 喉鏡檢查。3. 病例確診。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手術治療。2. 盡可能不行氣管切開。3. 免疫療法。喉癌前病變一、臨床表現:1.聲音嘶啞。2. 喉鏡檢查 喉粘膜白斑, 聲帶表面可見平整的斑塊狀隆起, 喉角化病聲帶表面可見多數小點狀白色突起,喉厚皮病雙側 聲帶后端及勺狀軟骨間黏膜增生,質硬而無潰瘍。3. 容易癌變。二、診療要點:1.病

24、史,吸煙史。2. 臨床表現。3. 病理檢查。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喉鏡下切除病變。2. 定期復查。喉癌一、臨床表現:1.聲門型喉癌 聲嘶為主要表現,多為持續漸進性。2. 聲門上型喉癌 早期癥狀不明顯,可有異物感,晚期可有 聲嘶,痰中帶血和呼吸困難,易發生頸淋巴結轉移。3. 聲門下型喉癌 早期無癥狀,隨腫瘤發展客串先刺激性干 咳,呼吸困難,聲嘶。4. 跨聲門癌 早期無癥狀,易漏診,隨后聲嘶,呼吸困難, 頸淋巴結轉移。二、診療要點:1.病史,煙酒嗜好史。2.喉鏡檢查。3. 頸部觸診。4. 影像學檢查。5. 病理檢查。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手術治療。2.放射治療。3. 姑息性化療。4. 免疫學治

25、療。喉麻痹一、臨床表現:1.喉返神經麻痹 以左側居多1)單側不完全麻痹可有短暫聲嘶,病側聲帶局旁正中位不能外展。2)單側完全麻痹 聲音嘶啞,發聲短暫漏氣。患側聲帶固定于旁正中位, 發生時不能內收, 健側代償, 內收時超越中線。3)雙側不完全麻痹雙側聲帶均不能外展,位于旁正中位,發生時仍可閉合。4)雙側完全麻痹 雙側聲帶位于旁正中位,邊緣松弛不能閉合和外 展。2.喉上神經麻痹 前連合偏向健側,后連合偏向患側,聲帶 邊緣呈波浪形。3. 混合性麻痹 喉返神經和后上完全麻痹聲嘶明顯,患側聲 帶局中間位,不完全麻痹時聲帶局旁正中位。二、診療要點:1.根據病史,體征和喉鏡檢查。2.病因診斷。三、治療方案及原則:1.單側麻痹發聲訓練,維生素 B 族,激素等藥物2.雙側麻痹 出現呼吸困難需手術治療。3. 喉運動神經重建。喉狹窄一、臨床表現:1.呼吸困難。2.聲嘶或失音。3. 喉鳴及陣咳。4. 全身癥狀 缺氧,酸中毒,心力衰竭。二、診療要點:1.詳細詢問病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