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設計_第1頁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設計_第2頁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設計_第3頁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設計_第4頁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塔里木大學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目 錄1設計資料12板的計算22.1 彎矩計算22.2 配筋計算53梁的計算73.1 荷載計算73.2 內力計算84梁的變形和裂縫寬度驗算205柱的配筋計算22致 謝23參考文獻241設計資料梁格布置平面如圖1所示圖1結構平面布置圖荷載計算四周外墻均為承重磚墻,內設鋼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為,柱高為,板厚為.樓蓋面層做法: 厚水泥砂漿面層,厚混合砂漿天棚抹灰 荷載參數樓面活荷載: 水泥砂漿容重: 鋼筋混凝土容重:混合砂漿容重: 恒載分項系數: 活載分項系數: (樓蓋樓面活荷載標準值大于)板自重:25mm厚水泥砂漿: 板天花為混合砂漿抹灰: 恒載標準值:恒載設計值:活

2、荷載設計值:合計: 建筑材料混凝土: 鋼 筋:板中鋼筋、梁中箍筋、構造鋼筋級,梁中受力鋼筋級鋼筋。建筑尺寸 樓蓋的結構平面布置 確定平面尺寸:主梁跨度 次梁跨度 柱與柱,柱與墻間距 主梁高取,則取主梁的截面尺寸 取次梁截面尺寸與主梁相同。2板的計算2.1 彎矩計算按塑性理論計算中間區隔板a 計算跨度 該雙向板采用分離式配筋形式,各塑性鉸線上總彎矩為: 代入下列公式:由于該區格板為中間區格板,四周與梁連接內力折減系數為。 解得 邊區格板b () 由于b區格板為三邊連續一邊簡支板,已知且已知另一邊簡支,所以,。 代入下式 解得 邊區格板c 由于d區格板為三邊連續一邊簡支板 已知,且已知一邊為簡支板

3、,所以 解得 角區格板d 角區格板a是兩邊與墻簡支兩邊與梁連接,已知 兩邊與墻簡支,所以,。 解得 2.2 配筋計算 已知板的厚度為,環境為類, 則截面有效高度即可近似按計算鋼筋截面面積,板中鋼筋采用級鋼筋。計算結果如表1和表2.表1 板中配筋計算截面選配鋼筋/實配面積/跨中區格14.178.79205195355232 101508200523251區格20.9013.792051955243641015010200523393區格19.7511.852051954953131015010200523393區格25.5916.122051956414251215012200754565 表2

4、支座配筋計算 截面選配鋼筋/實配面積/支座28.342057101215075417.582054411220056527.582056911420077039.5205990142001026 圖2雙向板支撐梁計算簡圖3梁的計算3.1 荷載計算按彈性理論計算梁的尺寸取為,柱的尺寸為。雙向板傳給支承梁的荷載分布為:雙向板長邊支承梁上荷載承梯形分布,短邊支承梁上荷載呈三角形分布。支承梁結構自重及抹灰荷載為均勻分布。b梁承受兩面荷載恒荷載設計值 由板傳來 恒載: 活載: 梁自重 梁側抹灰 合計 d梁承受一面荷載 恒荷載設計值 由板傳來 恒載 活載 梁自重 梁側抹灰 合計 a梁承受兩面荷載恒載設計值

5、恒載 活載 梁自重 側梁抹灰 合計 c梁承受一面荷載恒載設計值恒載 活載 梁自重 梁側抹灰 合計 3.2 內力計算梯形計算跨度 邊跨 取中間跨 三角形計算跨度邊跨 中間跨 連續梁(梯形承受兩面荷載)如圖3,各支座截面彎矩計算: 圖3 均布荷載不利組合布置利用結構計算表格求得支座彎矩值得= 連續梁(梯形承受一面荷載)如圖4,各支座截面彎矩計算: 圖4 均布荷載不利組合布置利用結構計算表格求得支座彎矩值得連續梁(三角形承受兩面荷載)如圖5,各支座截面彎矩計算: 圖5 均布荷載不利組合布置利用結構計算表格求得支座彎矩值得 連續梁(三角形承受一面荷載)如圖6,各支座截面彎矩計算:圖6 均布荷載不利組合

6、布置利用結構計算表格求得支座彎矩值得 各梁跨內彎矩和支座處剪力計算各跨的跨內彎矩和支座處剪力值應按梁上原有荷載形式進行計算,則板傳梁上的實際荷載(未轉化為等效均布荷載時的荷載):兩面梯形荷載: 一面梯形荷載: 兩面三角形荷載: 一面三角形荷載: b梁(梯形雙面)跨內彎矩和支座處剪力最不利荷載布置圖7所示:圖7 b梁最不利荷載組合由結力求解器求得最大跨中彎矩值和支座處最大剪力值圖8所示:圖8 彎矩剪力圖d梁(梯形單面)跨內彎矩和支座處剪力最不利荷載布置圖9所示:圖9 d梁最不利荷載組合 由結力求解器求得最大跨中彎矩值和支座處最大剪力值圖10所示:圖10 彎矩剪力圖a梁(三角形雙面)跨內彎矩和支座

7、處剪力最不利荷載布置圖11所示:圖11 a梁最不利荷載組合 由結力求解器求得最大跨中彎矩值和支座處最大剪力值圖12所示:圖12 彎矩剪力圖c梁(三角形單面)跨內彎矩和支座處剪力最不利荷載布置圖13所示:圖13 c梁最不利荷載組合由結力求解器求得最大跨中彎矩值和支座處最大剪力值圖14所示:圖14 彎矩剪力圖b梁的截面承載力計算其環境類別為二a環境,且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則c=20mm,則as可取25mm,梁跨內截面按t形截面計算,翼緣計算寬度為:邊 跨 取 離端第二跨、中間跨 梁高 ,翼緣厚 判別t形梁的類型:邊跨: 中間跨: 故各跨內截面均屬于第一類t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計算,支座按

8、二排縱筋考慮,取,其他中間支座按布置二排縱筋考慮,取。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載力計算分別見下表。梁的最小配筋率,求得配筋小于最小配筋率的,全按照構造配筋,配418()。表3 a梁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截面邊跨跨內中間支座中間跨跨內359.1-439.23228.800.010.0780.0060.010.0810.00612541566753選配鋼筋420520418實配鋼筋面積125615701017表4 b梁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截面邊跨跨內中間支座中間跨跨內1180.45-1002.65896.170.0320.1770.0250.0330.1960.025243927642145選配鋼筋5256256

9、22實配鋼筋面積245429452281表5 c梁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截面邊跨跨內中間支座中間跨跨內194.87-249.05124.150.0050.0440.0030.0050.0450.003 627870376選配鋼筋418418418實配鋼筋面積101710171017表6 d梁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截面邊跨跨內中間支座中間跨跨內632.45-630.43276.550.0170.1110.0080.0170.1180.008213222821003選配鋼筋622622418實配鋼筋面積228122811017表7 梁a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截面左端支座內側離端第二支座左側離端第二支座右側右端支座內

10、側159.69-262.25231.01-228.851450312145031214503121450312 433387433387433387433387選用箍筋28282828101101101101構造配筋構造配筋構造配筋構造配筋實配箍筋間距200200200200表8 梁b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截面左端支座內側離端第二支座左側離端第二支座右側右端支座內側473.65-486.88431.80-394.16 1450312145031214503121450312 433387433387433387433387選用箍筋28282828101101101101618465構造配筋構造配筋實

11、配箍筋間距200200200200表9 梁c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截面左端支座內側離端第二支座左側離端第二支座右側右端支座內側86.88-141.42125.88-124.37 1450312145031214503121450312 433387433387433387433387選用箍筋28282828101101101101構造配筋構造配筋構造配筋構造配筋實配箍筋間距200200200200表10 梁d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截面左端支座內側離端第二支座左側離端第二支座右側右端支座內側254.25-261.19227.30-210.64 1450312145031214503121450312 433

12、387433387433387433387選用箍筋雙肢箍8雙肢箍8雙肢箍8雙肢箍8101101101101構造配筋構造配筋構造配筋構造配筋實配箍筋間距200200200200驗算截面尺寸是否足夠 所以,受彎構件的最小截面尺寸應滿足 4梁的變形和裂縫寬度驗算 (選b梁進行驗算)應變不均勻系數 ,按下列公式計算: t形截面, 滿足要求,可以。梁的撓度變形驗算已知:, , 符合要求。5柱的配筋計算梁傳至柱端的荷載(1) 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組合 (2)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有以上可知,以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為主故取柱子軸心受壓:, 則按構造配筋 選箍筋按照構造配致 謝經過了這十五天的學習和做課程設計的鍛煉,使我得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學習的方法。這個過程不僅讓我學會怎樣去做一門設計,還讓我更加深入的理解了本門課程的重要性,更使我加深了對本課程的學習和理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對以前所學的專業知識有了更全面、更系統的認識,使我們對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基本上能將所學的課程進行綜合利用,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克服了課本的局限性。之所以這次我們可以最后完成這次設計,我想這和我們的李老師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在我們做設計的這個過程中,李林老師給予了我們耐心的幫助和細心的指導,及時地解答了我們的困惑。幫助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和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