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國慶練習三_第1頁
高三歷史國慶練習三_第2頁
高三歷史國慶練習三_第3頁
高三歷史國慶練習三_第4頁
高三歷史國慶練習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高三歷史國慶練習三一選擇題1右圖為19世紀中葉英國報紙上刊登的一幅有關中英戰爭的漫畫。該漫畫揭示了()A妥協投降的惡果 B農業文明的弱勢C勢均力敵的較量 D東方帝國的崛起2(2013·揭陽高三檢測)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有兩對主要矛盾: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其中“人民大眾”包括()農民階級無產階級小商品生產者資產階級地主階級AB C D3(2013·長沙模擬)以下是一份護照的主要內容:“茲有本國人名請照赴十八省游歷,本領事深知系我國良民,為此給照,準其前往。故請煩大清執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員驗照放行,絲毫不得留難,并望以賓禮相待”該類護照最早出現

2、的時間最可能開始于()A鴉片戰爭時期 B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C甲午戰爭時期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期4“如果中國在軍事上能夠自立于不敗之地,他(李鴻章)預言說:日本人就會依附于我們,但如果不然,日本將效法西洋人并與西洋人一道獲利。”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材料中預言的“日本將效法西洋人并與西洋人一道獲利”真正發生于()A19世紀初期 B19世紀中期C19世紀末 D20世紀上半期5(2013·中山模擬)1894年7月11日申報發表戰必勝說一文,從中國傳統的戰勝之道天時、地利、人和來進行分析,認為日本東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時;海口眾多,處處可攻,此失地利;黨派林立,人各一心,又欠人和。而中

3、國自仿行西法以來,“凡事皆一洗因循之習”,軍隊歷練,民眾同仇,所以對日本“尚何有懼哉?”這表明戰前()A中國已經做好了戰爭準備 B國人的心態具有盲目自信C日本喪失天時、地利、人和 D國人對國情分析比較透徹6下面是一張義和團的告示:“若輩洋人,借通商與傳教以掠奪國人之土地、糧食與衣服,不僅污蔑我們的圣教,尚以鴉片毒害我們,以淫邪污辱我們。自道光以來,奪取我們的土地,騙取我們的金錢;蠶食我們的子女如食物,筑我們的債臺如高山;焚燒我們的宮殿,消滅我們的屬國;占據上海,蹂躪臺灣,強迫開放膠州,而現在又想來瓜分中國。”對此理解最為完整的是()A義和團運動具有宗教戰爭的性質 B義和團運動是民族意識覺醒的結

4、果C義和團運動盲目排外 D義和團好比紅衛兵,守舊勢力好比林彪7(2013·江門模擬)近代中國人慨嘆:“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國設領事官,不過保護其民之商務,如有詞訟及科罪,仍由各國之地方官照例科斷。惟于中國、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這種現象()A在辛丑條約簽訂后開始出現B客觀上有利于自然經濟的瓦解C說明中國政府喪失了官吏任免權D反映了中國的司法主權已不完整8人們在研究歷史中,由于立場和觀點的差異,對歷史事件的解釋往往會有不同,如關于鴉片戰爭這一事件:過去,英國史學家總以英國利益為中心來理解;我國史學家則從民族命運來思考這一戰爭;在當今文明史觀認識下,人們又會有新的結論。能正確反映上述說

5、法的排列是()A英國史學觀/文明沖突,中國史學觀/侵略戰爭,文明史觀/商業戰爭B英國史學觀/商業戰爭,中國史學觀/侵略戰爭,文明史觀/文明沖突C英國史學觀/侵略戰爭,中國史學觀/商業戰爭,文明史觀/文明沖突D英國史學觀/商業戰爭,中國史學觀/文明沖突,文明史觀/侵略戰爭9(2013·湛江模擬)右圖是清末上海神州畫報上的漫畫此之謂中國之獨立,其中場景最早可能出現在()A南京條約之后 B北京條約之后C馬關條約之后 D辛丑條約之后10(2013·天津六校聯考)對比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英日從中國攫取利益的最主要出發點是()A為資本主義國家商品輸出創造有利條件B為資本主義國家資本輸出

6、提供有利條件C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D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要求11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條約中的三組條款,其共同的危害是()第一組: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且大英國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駐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第二組: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定進口稅第三組:在國內由各國駐兵,以保京師至海通道無斷絕之虞,計由黃村經天津至山海關共十二處A中國的領土主權日益遭到破壞 B中國社會日益半殖民地化C嚴重危害了國內民族工業的發展 D清政府淪為列強的侵華工具12河北保定有一處古蓮花池。有一次,慈禧太

7、后出行返回北京時要住在保定蓮池行宮。為迎接太后入住,許多工匠開始整修園子,有一位老工匠在蓮池水中亭的頂部設計了“蓮葉托桃”的亭頂樣式。這件事應該發生在()A第二次鴉片戰爭后 B中法戰爭后3 / 7C甲午中日戰爭后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二材料解析13(2013·寧波高三質檢)閱讀下列材料:材料1:1840年春英國議會在辯論對中國出兵是否合理的問題時,“反對派以拒絕為支持一種惡毒的、有傷道德的交易而進行戰爭的理由反對政府的政策。”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材料2:1840年3月,英國對華棉制品出口商,曼徹斯特商會主席莫克·維卡在致英國外相巴麥尊的信中說:“是他們自己陷入了錯誤的處境

8、,逼得我們不得不走上為國家所受的侮辱,為個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補償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與正義的觀念,現在我們不去為我們和他們之間商務關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態度,這種想法就太堂吉訶德了。”材料3:莫克·維卡在信中還說:“當前局勢,可能提供機會,完成兩國關系的改善,隨著關系的改善,我們輸出(棉織品)的擴張程度將是不可估量的。”英國紡織利益集團與兩次鴉片戰爭資料請回答:(1)材料1中的“反對派”為何反對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材料原文)(2)據材料2概括莫克·維卡表達的主要觀點。(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據材料3指出“當前局勢,可能提供機會,完成兩國關系的改善”這句話的真實含

9、意。(4)綜合以上材料,說明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目的。1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1:自今以來,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8月29日)材料2: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定進口稅。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4月17日)材料3: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由諸國分應主辦留兵駐守,以保京師至海通道無斷絕之虞。各省督撫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屬境內,均有保平安之責,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須立即彈壓懲辦。辛丑

10、條約(1901年9月7日)請回答:(1)比較材料1、2所反映條約內容的異同。(2)辛丑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開始進入爭奪侵華權益的新階段。請結合材料3加以說明。(3)綜合上述材料,列強侵華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高三歷史國慶練習三參考答案1解析:選B。從題目中的時間信息可知該戰爭是鴉片戰爭。從圖片看,擁有洋槍洋炮的英國把使用大刀長矛的大清帝國打倒在地,這反映了工業文明對農業文明的強大優勢,故選B。A項漫畫信息無法體現,C、D兩項與鴉片戰爭不符。2解析:選A。本題考查鴉片戰爭的影響。人民大眾指的是一切推動歷史發展進程的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它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會隨著時間的發展,其內涵也會一起變化;鴉片

11、戰爭后,封建主義已發展為一種反動勢力,阻礙了絕大多數中國人民追求民主的進程,也就成了中國人民的敵人,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地主階級就不能歸納為人民大眾的行列。3解析:選B。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材料的信息“請照赴十八省游歷”,中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又開放了11個通商口岸,選擇時注意題干中的最早出現。4解析:選C。本題主要考查中日甲午戰爭。日本與中國在軍事上發生大規模戰爭始于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日本開始“效法西洋人并與西洋人一道獲利”。這場戰爭發生于19世紀末。5解析:選B。考查中日甲午戰爭的背景。從材料信息來看,主要是分析了中日戰前的情況:日本欠天時、地利、人和;中國則與之相

12、反,認為中國必勝。而戰爭的結果是中國敗北。由此可以判斷出當時的國人是屬于盲目自信。故B項正確。6解析:選B。通過材料可以看出廣大農民已經認識到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侵略帶來了巨大危害,也可以看出材料的中心是說明列強侵華的嚴重后果,主要表達農民階級的反侵略意識和民族覺醒意識。7解析:選D。本題考查近代前期的列強侵華。從材料中領事官“惟于中國、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可知他們干涉中國的司法活動,這說明近代中國司法主權遭到破壞。西方列強取得這一權利是在鴉片戰爭之后,故A不正確。B、C在材料中不能體現。因此選D。8解析:選B。從英國史學觀的角度看鴉片戰爭,其認為是商業戰爭;從中國史學觀的角度看鴉片戰

13、爭,其認為是英國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從文明史觀的角度看,是指兩種不同文明(農耕文明和工業文明)的沖突。9 解析:選C。本題考查馬關條約的影響。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刺激了列強侵略中國的野心,隨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與圖的寓意吻合,故選C。10解析:選D。本題考查的是對英日兩國與中國簽訂的近代不平等條約產生的共同影響的理解。A項符合南京條約的經濟擴張需求;B項屬于馬關條約的經濟擴張需求;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的是工業革命,故應排除C項;只有D項從整體上看反映的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要求。11解析:選B。第一組是南京條約的內容;第二組是馬關條約的內容;第三組是辛丑條約的內容。A符合第一

14、二組;C符合第二組;D符合第三組,故B符合題意。12解析:選D。本題考查八國聯軍侵華。“蓮葉托桃”是“連夜脫逃”的諧音,意在譏諷慈禧太后在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時連夜逃出京城的丑行。故選D項。13解析:本題主要從英國的角度出發考查了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在解題過程中第一個要點是:要把握好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本題解答的第二個要點是:要根據材料提取信息,切忌脫離材料。答案:(1)他們認為這場戰爭是為了保護鴉片走私,是不道德的。(2)戰爭的責任是中國損害了英國的利益;為道德觀念而放棄利益是不明智的。(3)以中國禁煙為借口發動戰爭,迫使中國屈服。(4)保護鴉片走私并為英國工業品打開中國市場。14解析:本題以近代前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內容所反映的列強侵華方式的異同為主題,考查學生分析比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