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網絡優化指導手冊_第1頁
td-lte網絡優化指導手冊_第2頁
td-lte網絡優化指導手冊_第3頁
td-lte網絡優化指導手冊_第4頁
td-lte網絡優化指導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td-lte網絡優化指導手冊td-lte網絡優化指導手冊項目名稱文檔編號版 本 號作 者版權所有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本資料及其包含的所有內容為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大唐移動)所有,受中國法律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法律的保護。未經大唐移動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傳播、散布、改動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資料的部分或全部內容,違者將被依法追究責任。模板編號:dtm.tx.04.125 版本:v1.0.0 2005-1-1開始實施文檔更新記錄日期更新人版本備注目 錄1引言61.1縮寫術語62td-lte總體背景72.1概述72.2td-lte基本概念及技術

2、特征72.3td-lte關鍵技術83lte基礎知識93.1幀結構93.2物理信道103.2.1下行物理信道103.2.2上行物理信道113.3lte接口123.3.1lte網絡整體架構123.3.2lte網絡接口協議123.3.3s1接口協議133.3.4x2接口協議133.3.5無線接口協議144td-lte網絡優化概述154.1概述154.2td-lte網絡優化指導思想與原則154.2.1最佳系統覆蓋154.2.2合理鄰區優化164.2.3系統干擾最小化184.2.4均勻合理的基站負荷185td-lte網絡優化流程185.1總體流程185.2優化準備195.3單站優化195.3.1室外宏站

3、單站優化205.3.2室內分布單站優化225.4簇優化245.4.1測試前準備245.4.2簇優化流程265.4.3簇優化數據采集285.4.4簇優化覆蓋分析295.4.5簇優化切換分析315.4.6簇優化調整分析325.5覆蓋優化355.6業務優化365.7區域優化365.8邊界優化365.9全網優化366td-lte關鍵參數解析367td-lte專題優化分析397.1覆蓋優化397.2切換優化407.2.1切換相關參數407.2.2切換優化原則417.3重選優化417.3.1重選相關參數417.3.2重選優化原則447.4接入優化447.5掉話優化457.6單雙流切換優化457.6.1mi

4、mo模式457.6.2算法流程467.6.3參數修改488td-lte優化案例分析488.1覆蓋優化案例488.1.1弱覆蓋488.1.2越區覆蓋498.1.3重疊覆蓋508.2切換優化案例518.2.1鄰區漏配518.2.2乒乓切換528.2.3切換不及時558.2.4ue未啟動同頻測量568.3干擾優化578.3.1pci干擾578.3.2重疊覆蓋干擾588.4參數優化598.4.1dsr上報周期598.4.2小區駐留困難608.4.3同頻小區重選失敗618.4.4切換后tau導致掉話629td-lte網絡優化經驗總結629.1網絡部署與優化思路629.2同頻干擾減輕與小區邊界性能提升63

5、9.3天線性能639.4td-scdma與td-lte網絡優化649.4.1新技術分析649.4.2td-scdma與td-lte之間同步/幀同步/對齊的共存分析64td-scdma與td-lte組網規劃分析6610d-lte關鍵過程信令流程解析6610.1概述6610.2關鍵過程信令流程解析6610.2.1e-utran初始附著過程661、流程概述662、消息解析6910.2.2切換過程941、流程概述942、消息解析9911td-lte路測軟件和終端使用10711.1測試工具準備10711.1.1軟件安裝10811.1.2終端驅動安裝10811.1.3gps驅動安裝10811.2cds l

6、te軟件測試設置說明10811.2.1添加設備10911.2.2添加測試項目10911.2.3添加視圖11011.2.4保存工作區11111.3cds lte軟件測試操作說明111第 5 頁 共 114 頁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td-lte網絡優化基礎1 引言描述td-lte系統基礎知識,通過此文檔可以對td-lte系統有比較全面的了解。1.1 縮寫術語縮略語英文含義中文含義2 td-lte總體背景2.1 概述td-scdma作為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3g標準,在世界上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在中國移動通信事業的發展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通信技術在應用領域的快速發展,用戶對數據傳輸

7、速率和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與日遞增,促使td-scdma必須加快演進速度以滿足越來越高的數據傳輸速率需求。為了提高3g的系統性能并將現有的成熟的技術應用于后3g系統,3gpp組織研究并標準化了lte。2.2 td-lte基本概念及技術特征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項目是3g的演進,始于2004年3gpp的多倫多會議。lte并非人們普遍誤解的4g技術,而是3g與4g技術之間的一個過渡,是3.9g的全球標準,它改進并增強了3g的空中接入技術,采用ofdm和mimo作為其無線網絡演進的唯一標準。在20mhz 頻譜帶寬下能夠提供下行326mbit/s 與上行86mbit/s

8、 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區邊緣用戶的性能,提高小區容量和降低系統延遲。包括fdd-lte(通常簡稱lte)和td-lte兩種技術標準。td-lte即td-scdma long term evolution,宣傳是是指td-scdma的長期演進 。實際上沒有關系。td-lte是tdd版本的lte的技術,fddlte的技術是fdd版本的lte技術。tdd和fdd的差別就是td采用的是不對稱頻率是用時間進行雙工的,而fdd是采用一對頻率來進行雙工。 td-scdma是cdma技術,td-lte是ofdm技術,不能對接。lte將大大提升用戶對移動通信業務的體驗,為運營商帶來更大的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大大

9、提升了運營商的利潤空間,鞏固蜂窩移動技術的主導地位,有助于改善目前通信業務的ipr格局。無論是后續市場的需求還是作為未來十年一個具有較長競爭力的技術需求,tdlte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關注。與3g 相比,lte 具有如下關鍵技術特征:(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為100mbps,上行為50mbps。(2)提高了頻譜效率,下行鏈路5(bit/s)/hz,上行鏈路2.5(bit/s)/hz。(3)簡單的網絡架構和軟件架構,以信道共用為基礎,以分組域業務為主要目標,系統在整體架構上將基于分組交換。(4)qos 保證,通過系統設計和嚴格的qos 機制,保證實時業務(如voip)的服務質量。(5)

10、系統部署靈活,能夠支持1.420mhz 間的多種系統帶寬,不必要分組殘片過濾技術可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頻譜分配,保證了將來在系統部署上的靈活性。(6)非常低的線網絡時延。子幀長度為0.5ms 和0.675ms,解決了向下兼容的問題并降低了網絡時延,時延可達u-plan5ms,c-plan dl-sch - pdsch)sib1消息的重復周期為80ms,初始位置為subframe#5 of sfn mod 8 = 0,在sfn mod 2 = 0的幀上重復sib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 sib1:小區接入信息 (plmn, tac, cid)

11、; 小區選擇相關信息; tdd相關配置信息; 余下sib的時域調度信息- sib2: 公共信道的無線資源配置(pcch, rach); freqinfo (ul-carrierfreq, ul-bandwidth); defaultpagingcycle- sib3: 小區重選信息. (intra/inter frequency or/and inter-rat cell re-selection)- sib4: 鄰區信息- sib5:異系統重選信息5) phich: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 (物理harq指示信道)用于承載harq的ack/nack,在每

12、個subframe的第1個symbol上進行傳遞(symbol 0 of each subframe),一個phich組對應于3個reg,12個re資源6) pmch: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 (物理多播信道)- 目前不支持,無需掌握注:l 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主同步信號)頻域上占系統帶寬中間的6個rb,即72sc在第2個subframe的第3個symbol中進行傳遞(subframe 1 or 6, symbol 2)指示一個物理小區組內的id:physical-layer id:0, 1, 2 (3個)l ss

13、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輔同步信號)頻域上占系統帶寬中間的6個rb,即72sc。在第1個subframe的最后1個symbol中進行傳遞(subframe 0 or 5, symbol 6)在subframe 0和5中的sss結構相同,但是在頻域上錯開,以區別前5ms或后5ms的半幀。指示物理小區組號:physical-layer cell-id group:0167(168個)total cell ids: 168 x 3 = 504 cell ids. (0503)l rs:reference signal (參考信號)(every slot,

14、 symbol 0&4)用于下行信道估計,信道質量測量以及相關解調,對ue來說是已知信號(rs信號與小區physical id有關,這個在小區搜索過程中的同步信號中獲得)頻域上:每6個子載波分配一個rs時域上:每個slot的symbol 0&4 用來傳遞rs,symbol 0和4之間有3個sc的間差,用于時頻域分集。3.2.2 上行物理信道lte上行共有3條物理信道,puschpucchprach1)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承載用戶信息;承載l1/l2控制信息:ack/nack, cqi, pmi, ri (rank in

15、dicator)2)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承載上行控制信息(uci),不與pusch同時傳輸,處于上行帶寬的邊緣,在tdd中不在uppts域上傳輸3) 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物理隨機接入信道)承載隨即接入信息3.3 lte接口3.3.1 lte網絡整體架構lte系統架構分為兩部分,包括演進后的核心網epc(mme/s-gw)和演進后的接入網e-utran。e-utran由演進型節點b(enodeb)組成,提供到ue的e-utra控制平面和用戶平面的協議終止

16、點。enodeb之間通過x2接口進行連接,lte接入網與核心網之間通過s1接口進行連接。3.3.2 lte網絡接口協議3.3.3 s1接口協議s1接口的控制平面提供enodeb與mme之間的控制平面功能。控制平面包括應用協議,以及用于傳輸應用協議消息的信令承載。s1接口的用戶平面提供enodeb與s-gw間的用戶數據傳輸的功能。用戶平面包括用于數據流的數據承載,這里的數據流指傳輸網絡層的隧道協議。l s1接口控制平面s1接口控制平面接口(s1-mme)是enodeb和mme間的接口,傳輸網絡層是基于ip傳輸的,ip點對點傳輸用于傳遞信令分組數據單元(pdu,packet data unit)。

17、ip層之上采用sctp,為應用層消息提供可靠的傳輸。s1接口應用層信令協議表示為s1ap(s1 application protocol)。l s1接口控制平面s1接口用戶平面(s1-u)提供enodeb和s-gw間的用戶數據傳輸功能。傳輸網絡層基于ip傳輸,gtp-u協議位于udp/ip之上,傳輸enodeb和s-gw間的用戶平面pdu。3.3.4 x2接口協議x2接口是enodeb與enodeb之間的接口。x2接口的定義采用了與s1接口一致的原則,x2接口的控制平面協議結構和用戶平面協議結構均與s1接口類似。x2接口控制平面兩個具有邏輯連接的enodeb之間定義了x2控制平面接口(x2-c

18、),傳輸網絡層建立在ip之上的sctp上,應用層信令協議為x2ap(x2應用協議)。x2接口用戶平面enodeb之間定義了x2用戶平面接口(x2-u),x2-u提供了用戶平面pdu的非保證傳輸,傳輸網絡層基于ip傳輸,gtp-u協議位于udp/ip之上,傳輸enodeb之間的用戶平面pdu。x2-u接口協議棧與s1-u的協議棧是完全相同的。3.3.5 無線接口協議無線接口是終端與enodeb之間的接口,是一個完全開放的接口。無線接口協議棧主要分三層兩面,三層包括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兩面是指控制平面和用戶平面。l 無線接口控制平面無線接口控制平面主要負責對無線接口的管理和控制,包括rrc

19、協議、數據鏈路層協議和物理層協議。數據鏈路層分為3個子層,包括媒體接入控制(mac)、無線鏈路控制(rlc)和分組數據匯聚協議(pdcp)。nas(非接入層)控制協議實體位于終端ue和移動管理實體mme內,負責對非接入層部分的控制和管理,enodeb對nas不作處理。rrc協議實體位于ue和enb網絡實體內,負責對接入層的控制和管理。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提供對rrc協議消息的數據傳輸功能。l 無線接口用戶平面無線接口用戶平面協議為數據鏈路層協議(mac、rlc、pdcp)和物理層協議。物理層為數據鏈路層提供數據傳輸功能。物理層通過傳輸信道為maca子層提供相應的服務,mac子層通過邏輯信道向rl

20、c子層提供相應的服務。4 td-lte網絡優化概述4.1 概述隨著中國移動lte規模試驗網絡的建設,優化及測試,一張具有競爭力的lte網絡將逐漸展開。面對wcdma,cdma2000以及wlan的競爭,lte網絡的優化,網絡質量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需要不斷優化網絡提高網絡質量,建設lte精品網絡。眾所周知,網絡優化是一項復雜,艱巨而又意義深遠的工作。作為一種全新的4g技術,td-lte網絡優化工作內容與其他標準體系網絡優化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相同的是,網絡優化的工作目的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具體的優化方法,優化對象和優化參數。4.2 td-lte網絡優化指導思想與原則lte網絡優化的基本

21、原則是在一定的成本下,在滿足網絡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建設一個容量和覆蓋范圍都盡可能大的網絡,并適應未來網絡發展和擴容的要求。lte網絡優化的工作思路是首先做好覆蓋優化,在覆蓋能夠保證的基礎上進行業務性能優化最后進行整體優化。整體網絡優化的原則包含以下4個方面:l 最佳的系統覆蓋l 合理的鄰區優化l 系統干擾最小化l 均勻合理的基站負荷4.2.1 最佳系統覆蓋覆蓋是優化環節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在系統的覆蓋區域內,通過調整天線,功率等手段使最多地方的信號滿足業務所需的最低電平的要求,盡可能利用有限的功率實現最優的覆蓋,減少由于系統弱覆蓋帶來的用戶無法接入網絡或掉話、切換失敗等。工程建設期可根據無線環境

22、合理規劃基站位置、天線參數設置及發射功率設置,后續網絡優化中可根據實際測試情況進一步調整天線參數及功率設置,從而優化網絡覆蓋。在對td-lte覆蓋規劃時,可以為邊緣用戶指定速率目標,即在覆蓋區域的邊緣,要求用戶的數據業務滿足某一特定速率的要求,例如64kbps,128kbps,甚至根據某些場景下的業務需要,可以提出512kbps或1mbps更高的速率目標。只要不超過td-lte系統的實際峰值速率,td-lte系統通過系統資源的分配與配置就能滿足用戶不同的業務速率目標要求。1) lte系統強弱覆蓋情況判定通過掃頻儀和路測軟件可確定網絡的覆蓋情況,確定弱覆蓋區域和過覆蓋區域。弱覆蓋區域指在規劃的小

23、區邊緣的rsrp小于-110bm;過覆蓋是在規劃的小區邊緣rsrp高于-90dbm。2) 天線參數調整調整天線參數可有效解決網絡中大部分覆蓋問題,天線對于網絡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性能參數和工程參數兩方面:l 天線性能參數:天線增益、天線極化方式、天線波束寬度l 天線工程參數:天線高度、天線下傾角、天線方位角一般在網絡規劃設計時已根據組網需求確定選擇合適的天線,因此天線性能參數一般不調整,只在后期覆蓋無法滿足要求,且無法增設基站,通過常規網絡優化手段無法解決時,才考慮更換合適的天線,例如選用增益較高的天線以增大網絡覆蓋。因此,在網絡優化中,天線調整主要是根據無線網絡情況調整天線的掛高、下傾角和方位

24、角等工程參數。例如弱覆蓋和過覆蓋主要通過調整天線的俯仰角以及方位角來解決,弱覆蓋可通過減小俯仰角,過覆蓋可通過增大俯仰角來改善。3) 天線參數調整方法在單站和簇優化時,需要保證對每個基站的天饋參數都進行現場核實,后續在不斷優化的過程中,對天饋的調整,同時也要注意對基站數據資料的更新。同時,隨著新加站的開啟,仍需要對覆蓋的合理性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和優化調整。4.2.2 合理鄰區優化鄰區過多會影響到終端的測量性能,容易導致終端測量不準確,引起切換不及時、誤切換及重選慢等;鄰區過少,同樣會引起誤切換、孤島效應等;鄰區信息錯誤則直接影響到網絡正常的切換。這兩類現象都會對網絡的接通、掉話和切換指標產生不利

25、的影響。因此,要保證穩定的網絡性能,就需要很好地來規劃鄰區。1) lte鄰區規劃原則做好鄰區規劃可使在小區服務邊界的手機能及時切換到信號最佳的鄰小區,以保證通話質量和整網的性能。合理制定鄰區規劃原則是做好鄰區規劃的基礎。td-lte與3g鄰區規劃原理基本一致,規劃時需綜合考慮各小區的覆蓋范圍及站間距、方位角等因素。td-lte鄰區關系配置時應盡量遵循以下原則:l 距離原則: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鄰的小區一般要作為鄰區;l 強度原則:對網絡做過優化的前提下,信號強度達到了要求的門限,就需要考慮配置為鄰小區;l 交疊覆蓋原則:需要考慮本小區和鄰小區的交疊覆蓋面積;l 互含原則:鄰區一般都要求互為鄰區,即

26、a 扇區載頻把b作為鄰區,b 也要把a 作為鄰區;在一些特殊場合,可能需要配置單向鄰區。2) 系統內外鄰區設置原則系統內鄰區設置l 宏站系統內鄰區設置原則:l 添加本站所有小區互為鄰區;l 添加第一圈小區為鄰區;l 添加第二圈正打小區為鄰區(需根據周圍站址密度和站間距來判斷);l 宏站鄰區數量建議控制在8條左右。l 室分系統內鄰區設置原則:l 添加有交疊區域的室分小區為鄰區(比如電梯和各層之間);l 將低層小區和宏站小區添加為鄰區,保證覆蓋連續性;l 高層如果窗戶邊宏站信號很強,可以考慮添加宏站小區到室分小區的單向鄰小區。異系統鄰區設置除td-lte系統內部鄰區規劃,還需做好td-lte與td

27、-scdma、gsm等異系統間的鄰區規劃。由于目前lte主要針對熱點進行覆蓋,存在覆蓋盲區,添加異系統鄰區可保證業務連續,異系統鄰區設置時一般優先考慮添加tds鄰區,其次考慮gsm900鄰區。宏站異系統鄰區設置原則:l 添加同站址的同向tds/gsm小區為鄰區;l 添加正對tds/gsm小區為鄰區,彌補覆蓋盲區;l 處于規劃區邊緣的lte宏站,可考慮添加相應的tds/gsm小區為鄰區,保證業務連續;l 宏站異系統鄰區數量建議控制在3條左右。室分異系統鄰區設置原則:l 建議不添加異系統室分鄰區,除非處于高業務量保障點,可以考慮添加同覆蓋異系統鄰區,達到負荷均衡效果;l 建議不添加異系統宏站鄰區,

28、除非是孤立室分點,添加周圍tds/gsm小區為鄰區,彌補覆蓋盲區,保證業務連續。4.2.3 系統干擾最小化一般干擾分為2大類,一是系統內引起的干擾,例如參數配置不合適,gps跑偏、rru工作不正常等等;另一類是系統外干擾。這2類干擾均會直接影響網絡質量。通過調整各種業務的功率參數,功率控制參數,算法參數等,盡可能將系統內干擾最小化;通過外部干擾排查定位,盡可能將系統外干擾最小化。l 系統內干擾lte有6種信道帶寬配置,其中設備規范將5m,10m,15m,20m作為配置選項,配置大系統帶寬優勢明顯,基可以獲得更高的峰值速率,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傳輸資源塊,這樣需要考慮選擇同頻組網方式。相對異頻組網,

29、同頻組網最明顯的優勢在于可以高頻率效率的利用頻率資源,但小區之間的干擾造成小區載干比環境惡化,使得lte覆蓋范圍收縮,邊緣用戶速率下降,控制信令無法正確接收等。對此,可采用icic,功率控制,波束賦形及irc等措施,可以有效解決系統內同頻干擾問題。另外,通過gps跑偏檢測工具以及網元設備操作維護管理平臺(omc),可對網元設備運行狀態和告警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網元運行出現異常,可第一時間通知操作維護人員進行排障,確保將網元故障引起的系統內干擾降到最低。l 系統外干擾對于系統外引的干擾,一旦發現后,應該及時通知客戶協調解決。在無法明確干擾源的情況下,在網絡初期優化的過程中,可先通過逐個關閉受干擾基

30、站附近12圈的站點,逐個進行排查。外部干擾可通過使用八目天線,進行測試位置選取,天線方向,以及極化方向進行定位,過程周期較長,需要優化人員的細心耐心排查。4.2.4 均勻合理的基站負荷通過調整基站的覆蓋范圍,合理控制基站的負荷,使其負荷盡量均勻。5 td-lte網絡優化流程5.1 總體流程如圖5.1圖5.1 td-lte總體優化流程5.2 優化準備工程優化工作開始前,需要做好如下準備:l 基站信息表:包括基站名稱、編號、mcc、mnc、tac、經緯度、天線掛高、方位角、下傾角、發射功率、中心頻點、系統帶寬、pci、icic、prach等l 基站開通信息表,告警信息表l 地圖:網絡覆蓋區域的ma

31、pinfo電子地圖l 路測軟件:包括軟件及相應的licencel 測試終端:和路測軟件配套的測試終端l 測試車輛:根據網優工作的具體安排,準備測試車輛l 電源:提供車載電源或者ups電源5.3 單站優化在網優工作開始前,首先針對需要優化區域的站點信息進行重點參數核查,確認小區配置參數與規劃結果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需要及時提交工程開通人員進行修改。站點開通時的可以設置統一的開站模板,開站模板中涉及一些參數由規劃確定,各個站點設置不一致,需要手動設置,往往出現不一致現象。重點參數包括:頻率、鄰區、pci、功率、切換/重選參數、prach相關參數等。參數核查準確無誤后,對于單站進行遍歷覆蓋測試,詳細了

32、解每個站點的覆蓋情況,以及各扇區系統性能,為后續簇優化準備。5.3.1 室外宏站單站優化室外宏站單站優化流程如圖5.2所示站點規劃工程施工(建議施工隊或者督導取得基站gps點,與設計院提供gps點信息進行核對,防止漂站)基站人員上站進行安裝檢查,對基站進行試開通,試開通正常取得gps點后閉站,通知規劃人員規劃人員規劃好小區數據,發給維護人員,并抄送優化人員優化人員測試前對鄰區常規參數進行檢查優化,通知維護人員開通基站,對各小區進行功能驗證并優化閉站檢查數據等新站開通負責人異常正常維護人員對各小區加載數據,小區名更改為入網名,完成后通知優化人員開通報告更新圖5.2 室外宏站單站優化流程1) 測試

33、前準備l 站點狀態檢查:在站點測試前,首先需要準備待測區域多個基站或單個基站的小區清單,并確認這些待測小區狀態正常l 配置數據檢查:在站點測試前,需要采集網絡規劃配置的數據以及基站數據庫中配置的其他數據,并檢查實際配置的數據與規劃數據是否一致。在測試前必須取得待測站點各小區的站點位置、ta、uarfcn、pci等l 測試站點選擇:為了保證測試的業務由待測小區提供,在選擇測試點時,選擇目標小區信號強度較強且其他小區信號相對較弱的位置進行小區設備功能測試2) idle模式下驗證工作l 頻率檢查:在路測軟件上檢查各小區頻點是否正確l pci檢查:在路測軟件上檢查各小區pci是否正確l ta檢查:在路

34、測軟件上檢查各小區ta是否正確l 小區重選:在路測軟件上測試檢查小區重選參數是否設置正常,并進行站內小區重選3) connect模式下驗證工作l attach激活成功率:終端隨機接入網絡并進行attach激活,需要統計終端attach激活成功率,如果存在問題,需要定位解決后重新測試l 隨機接入成功率:終端隨機接入網絡,msg5完成后認為隨機接入成功,需要統計隨機接入成功率,如果存在問題,需要定位解決并重新測試。l 尋呼測試:網絡側下發尋呼指令,檢查終端是否可以從idle狀態順利進入active狀態l 切換測試:利用ue進行不間斷測試,切換是否正常l 上傳下載業務測試:終端進行指定ftp業務,保

35、持3min,統計上傳下載速率5.3.2 室內分布單站優化1) 測試前準備a) 信息準備:測試前需要先期獲取測試點的相關信息,包括站點名稱、位置、室內分區、室外鄰區、樓層平面圖、系統設計圖、物業聯系人和聯系方式、測試點承建集成商的信息等。b) 測試設備儀表準備:測試終端及數據線1套、其他終端(含充電器) 8部;測試軟件和軟件狗1套、筆記本電腦1部、數據卡23張、sim卡(對應所有終端和數據卡數量)、信令跟蹤分析儀1部(如k1297)、sitemaster1部、蓄電池和逆變器及多用插座1套。c) 測試人員準備:一般參加測試的人數23人,以及相應的聯系方式。2) 覆蓋性能測試a) 選擇室內測試路線,

36、測試路線應遍歷室內主要覆蓋區;b) 根據測試路線,抽樣選取典型天線點位,使用頻譜儀對該點位天線口信號rsrp功率進行測試。每層抽樣數量不少于該層總數的30;c) 打開路測軟件,在室內以步行速度沿測試路線測試。路測儀記錄接收的rsrp、sinr、pci等數據;d) 打開路測軟件,在室外20米周邊范圍內以步行速度環繞建筑物,測試終端鎖定室內目標小區進行測試,路測儀記錄接收的rsrp、sinr、pci等數據3) 覆蓋指標要求a) 滿足國家有關環保要求,電磁輻射值必須滿足國家標準電磁輻射防護規范要求的室內天線載波最大發射功率小于15dbm;b) 室內90區域rsrp-85dbm,sinr15;c) 室

37、內用戶應由室內覆蓋系統提供主導頻,并比室外最強信號高5db以上;d) 室內泄露控制,信號泄露樓外20米處rsrp-90dbm;e) 各天線出口功率65db,且天線口pccpch功率在05dbm,考慮覆蓋要求,部分場合可達7dbm,且與設計值偏差不大于3db;覆蓋性能詳細指標列舉如下:測試指標測試項指標要求覆蓋指標rsrp和sinrrsrp -85dbm,90%區域;sinr 15,90%區域;室內信號應作為主導,信號電平大于室外最強信號5db以上;室外20米處,室內泄露信號的rsrp-90dbm;室內天線mcl65db,天線口rsrp功率在05dbm,部分場合可達7dbm;4) 系統性能測試l

38、 attach激活成功率:測試統計ps附著(attach)成功率,平均附著(attach)時間1、 選擇室內測試路線,測試路線應遍歷室內主要覆蓋區;2、 使用一部ue使用ue發起ps附著(attach),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附著;如成功,保持30秒,去附著,等候20秒后重新附著;在每個點記錄附著嘗試次數、成功次數、成功附著時間,總的附著次數不小于200次。l 系統內切換測試:在室內小區內以及室內外交界處選取能發生室內小區間和室內外小區間切換的測試點(如建筑物出入口處、地下停車場出入口處、電梯等)1、 使用一部ue激活,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直到成功;2、 進行ftp下載一個

39、大文件;3、 網絡側(omcr)統計切換時延;切換次數不小于200次。l ping測試:在室內小區內選擇幾個典型的測試點,在每個點進行以下測試:近點(rsrp-65dbm)、中點(rsrp-75dbm)、遠點(rsrp-85dbm);每個測試點使用一部ue發起pdp激活,激活成功后使用網絡命令ping事先指定的服務器,ping命令包長500byte,發送100次;記錄發送次數、成功次數、成功情況下的平均時延。l 上傳下載業務測試:在室內小區內選擇幾個典型的測試點,在每個點進行以下測試:近點(rsrp-65dbm)、中點(rsrp-75dbm)、遠點(rsrp-85dbm)。1、 路測儀記錄業務

40、信道下行bler;2、 在網絡側記錄業務信道上行bler;3、 打開dumeter記錄下載速率;每個測試點用1部測試ue發起業務,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直到成功;下載一個大文件,記錄ftp上傳/下載速率和上下行bler、mcs、調度測試;每個點重復3次5.4 簇優化簇的大小一般是20-30個站點。根據基站開通情況,對于密集城區和一般城區,選擇開通基站數量大于80的簇進行優化,對于郊區和農村,只要開通的站點連線,即可開始簇優化。在開始簇優化之前,除了要確認基站已經開通外,還需要檢查基站是否存在告警,確保優化的基站正常工作。5.4.1 測試前準備1) 測試工具及車輛 測試軟件和工具在t

41、d-lte無線網絡測試中,主要采用cds前臺數據采集測試軟。在網絡建設初期,可根據實際需要采用scanner進行掃頻測試以凈化信號排除干擾。測試終端使用海思或創毅的相應測試終端,具體型號和版本參照移動公司相關拉網測試標準。 車輛供電問題測試時的筆記本電腦、測試終端、scanner都需要供電。筆記本電腦、手機可以用電池,但往往電池性能不能滿足長時間測試的需求,因此推薦車輛供電方式如下:汽車蓄電池、汽車點煙器是一般車輛都有的。12v直流電到220v交流電逆變器,需要購買,一般功率建議達到500w以上,保證測試各種設備同時供電正常,同時需要配備插線板,最好能有多個插口,包括兩項和三項。這樣筆記本電腦

42、、測試終端、scanner等通過插線板充電。 基站工程參數和電子地圖使用基站工程參數,在測試過程中可知道當時位置處在哪幾個小區中間,服務小區是否合理等。路測軟件導入基站工程參數基本內容有:基站名、小區名、cell id、小區經緯度、天線方位角、頻點、pci、小區鄰區信息等。數據制作時需要嚴格參照測試軟件導入模板的格式,數據制作完成后在路測工具軟件中導入基站工程參數即可使用。路測工具軟件一般使用mapinfo電子地圖,可通過購買、掃描紙件后選點校準或從其他數字地圖轉換獲取。 測試設備連接注意事項在測試設備連接安裝完成后,要確認測試設備是否正常,如果開機后不能正常工作,一般進行如下檢查:l 確認測

43、試設備是否正確加電,各個開關是否已經打開,各指示燈顯示正常;l 串口線或網口線是否接觸良好,是否存在虛接錯接的現象;l 串口是否連接到了指定pc的正確的串口位置;l 確認gps信息是否接收正常,如果沒有收到則需確認與gps設備的連接以及gps天線放置位置是否合理;l 在操作系統里是否對該接口按要求進行了正確設置并選擇相關選項;l 測試軟件的license 是否存在有效; 測試中需要注意:l 在測試之前要確保手機電量充足,尤其在進行vp業務時由于耗電量比較大,如果電量不足可能會出現充電趕不上耗電的情況。l 測試手機的數據線和便攜機的連接是否牢固,在測試過程中注意不能用力拉扯,否則會造成接觸不良從

44、而影響測試。測試手機必須設置在usb端口上。2) 測試路線選擇測試路線的選擇需囊括該測試區域的所有場景,例如,高架、隧道、高速公路、密集城區街道等等,對于雙行道也要盡可能保證雙方向都能涉及,避免出現遺留問題區域。在測試路線確定后需要和客戶溝通測試路線的合理性,確保測試路線中包含客戶的關注點。測試中需要確定一個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測試也要盡量保持每次測試時行走方向以及路線的先后次序一致,一般建議測試車輛最大速度不要超過60km/h。為保證測試效果,在測試之前需與司機充分溝通,確保測試車輛能按照前期制定的測試路線行駛。5.4.2 簇優化流程由于簇、片區、全網和專題優化的區別主要集中在優化區域的劃分上,因此相應的優化流程整體上是保持一致的。另外,在不同優化階段重點關注的內容也會有所差別,但不影響整體的流程。以簇優化為例,其相應的流程如下圖5.3所示:圖5.3 簇優化流程圖在完成單站優化后進入片區優化階段。一旦規劃區域內的所有站點安裝和驗證工作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