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政治制度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課時素養評價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2020_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政治制度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課時素養評價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2020_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政治制度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課時素養評價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2020_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政治制度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課時素養評價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2020_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政治制度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課時素養評價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時素養評價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45分鐘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西周所立地方封國的人口由周宗室貴族、周貴族率領移民以及土著居民構成;地方封國不僅擁有作為國家的權利,而且負有作為更大的西周國家積極參與者應履行的義務。這說明在西周()a.以分封為紐帶形成政治架構b.中央集權體制面臨挑戰c.政治統治依賴于周王的權威d.異姓諸侯政治地位較低【解析】選a。材料中體現出在分封制下,封國具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說明西周以分封制為紐帶構建政治架構,故選a。2.錢穆在中國社會演變一文中指出:“不論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國周代封建

2、)下,逐漸醞釀出一種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觀念來。”這說明分封制()a.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意識b.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c.強化了王室對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統一國家的建立【解析】選d。由材料“全在此制度(中國周代封建)下,逐漸醞釀出一種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觀念來”可知,分封制推動了同一文化觀念的形成,成為后世一統天下的文化基礎,故d正確。3.商周時期,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君主要征求“國人”的意見,“國人”也可以通過輿論來影響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勸諫周厲王不要限制民眾的輿論。這說明當時()a.君主專制政體不夠完善b.原始民

3、主遺存尚有影響c.公眾輿論決定國家事務d.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解析】選b。根據材料“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君主要征求國人的意見,國人也可以通過輿論來影響朝政”可知體現的是一種原始的民主色彩,說明這一時期王權尚未實現高度集中。結合所學可知,商周時期原始民主傳統尚有影響,對君主的權力有制約作用,b符合題意。君主專制制度的確立是在秦朝,a錯誤。c公眾輿論決定國家事務的說法錯誤;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的說法與材料無關,d錯誤。4.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突出了君主專制的政治追求b.對西周政治觀念的徹底舍棄c.皇

4、帝家族壟斷國家政治權力d.強調了“君權神授”的合理性【解析】選a。“皇帝”稱號反映了秦始皇并不僅僅滿足做人間最高統治者,還要將自己的權威罩上神的光環,突出了君主專制的政治追求,故a正確。5.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廟、禮儀,郎中令掌宮中警衛,少府負責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宗正負責皇室宗族事務等。這反映了中國古代政體的本質是()a.職分細化,各負其責 b.化國為家,皇權至上c.官員眾多,政務繁忙 d.選賢舉能,唯才是用【解析】選b。題干中“奉常掌宗廟、禮儀,郎中令掌宮中警衛,少府負責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宗正負責皇室宗族事務等”反映出九卿中的部分官員是為皇帝或皇室服務的,深刻體現了“家天下

5、”的特點,故選b。【補償訓練】下表是秦朝九卿職責一覽表。對此表理解準確的是()職務職責奉常負責宗廟、禮儀和教化郎中令宮中警衛衛尉宮門警衛廷尉負責司法和首都警衛典客主管少數民族事務宗正負責皇室宗族事務治粟內史負責租稅和國家財政少府負責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太仆負責宮廷車馬a.反映了官僚政治的發展歷程b.為歷代王朝所沿用c.職能分工體現出相互制約的原則d.還沒有完全擺脫家國一體的政治狀態【解析】選d。“九卿”中的“宗正”“少府”“太仆”等主要負責皇家事務,體現了鮮明的“家天下”的特點,故d正確。6.漢朝政論家仲長統議論某一制度說:“光武皇帝慍數世之失權,忿強臣之竊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

6、歸臺閣。自此以來,三公之職,備員而已。”材料表明這一制度()a.從光武帝開始實行 b.臺閣官員位高權重c.是皇權擴張的結果 d.是中央與地方博弈【解析】選c。材料“雖置三公,事歸臺閣。自此以來,三公之職,備員而已”反映了東漢尚書臺逐漸成為參與決策和發號施令的中樞機構,三公權力受到削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加強皇權的結果,故c正確;僅憑材料信息不能說明該制度從光武帝開始實行,故a錯誤;漢代臺閣官員權力雖大,但職位不高,故b錯誤;材料未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故d錯誤。7.廷議又稱集議,是中國古代朝廷議事制度。秦朝是丞相、御史大夫與諸卿以“朝議”等方式討論國家軍政要務;唐代設政事堂議事,程序規范,

7、秩序井然;宋代設置了廷議的固定場所設有掌管廷議的監議御史。廷議形式的變化反映了()a.決策失誤逐漸減少b.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c.宦官專權現象嚴重d.君主權力的不斷強化【解析】選d。依據題干信息可知,廷議形式的變化反映了對官員的權力進行制約,加強了君主的權力,故d正確。廷議可以減少決策失誤,而不是廷議形式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故a排除;廷議本身并不一定能提高行政效率,故b排除;宦官專權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故c排除。8.軍機處之所以創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個聯系緊密的助手團隊幫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開權勢顯赫的親王,從而進一步鞏固皇帝權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軍機處的設立()a.增強了政府政務執行力

8、 b.促進了內廷機構外延化c.導致政治決策走向封閉d.標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解析】選d。據材料“幫他起草敕令”和“避開權勢顯赫的親王,從而進一步鞏固皇帝權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可知軍機處的設立使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故選d。【拓展延伸】軍機處的特點(1)辦事效率高:軍機大臣“跪受筆錄”,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行,減少了中間環節,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2)保密性好:受皇帝直接控制,限制與外官接觸,辦公地點在皇宮內,不易受外界干擾。(3)機構簡單:軍機處只設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二職,整個軍機處至多三四十人。9.(2019全國卷)漢武帝時,朝廷制作出許多一尺見方的白鹿皮,稱為“皮幣”,定價為40萬錢

9、一張。諸侯王參加獻禮時,必須購皮幣用來置放禮物,而當時一個“千戶侯”一年的租稅收入約為20萬錢。朝廷這種做法()a.加強了貨幣管理b.確立了思想上的統一c.削弱了諸侯實力d.實現了對地方的控制【解析】選c。白鹿皮幣定價40萬錢一張,諸侯王參加獻禮必須購買,而一個千戶侯一年的租稅收入約20萬錢,因此,諸侯王需要耗費兩年的租稅才能買一張白鹿皮幣。這一做法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收入,削弱了地方的經濟實力,故c正確。“皮幣”為諸侯王獻禮所用,并非通用貨幣,故a錯。材料沒有反映思想統一的內容,故b錯。材料只是削弱了諸侯的經濟實力,并非是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故d錯。10.(2019江蘇高考)史記載:“漢定百年之

10、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出現這種現象是由于漢初()a.實行察舉制度b.獨尊儒家學說c.實行郡國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縣制【解析】選c。由“諸侯或驕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可知,漢代出現了地方諸侯威脅中央的狀況。由“親屬益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與漢初分封同姓諸侯,實行郡國并行制有關,c正確。察舉制度是漢武帝時期開始實行的選官制度,a錯誤。獨尊儒家學說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b錯誤。全面推行郡縣制度是秦朝的措施,不符合漢初的實際情況,d錯誤。11.宋朝經過摸索,創建了路制。一改漢州、唐道固定區域、固定治所、固定機構、固定人員、權力集中的設置原則。路以交通路線為主干來劃分,

11、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牽制的方針。這一建制()a.旨在擴大宋朝疆域 b.體現了文武分權的特點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有利于解決藩鎮割據現象【解析】選d。材料“以交通路線為主干來劃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牽制的方針”,有利于更有效地控制地方及官員,從而解決藩鎮割據現象,故d正確。12.趙翼陔余叢考載:“至元設行中書省于各路,遂又移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稱,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時,州縣為元兵殘破,乃隨處設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說明()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設b.行省制度開啟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繼承性d.行省為流動的中書省【解析】選c。“然行省之稱,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時,州縣為元兵殘破,乃隨處設

12、行省”表明行省制度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過程,故c正確。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6分,共52分)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后,歷代王朝都設置宰相作為皇帝的助手,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處理全國政務。新唐書記載:“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材料二明太祖認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在君權與相權關系的處理上,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別采取了怎樣的措施。他們所采取的措施的共同點是什么?(20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廢除宰相制

13、度的主要原因。(6分)【解析】第(1)題措施聯系秦朝三公、漢朝中朝、唐朝三省、宋朝樞密院回答即可。共同點從相權與皇權的此消彼長的演變進行概括即可。第(2)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擅專威福”并結合所學回答即可。答案:(1)措施:秦始皇設置三公九卿制,不給丞相兵權,讓御史大夫牽制丞相;漢武帝設“中朝”,剝奪丞相的決策權;唐太宗規定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權一分為三;宋太祖以樞密院等分割相權。共同點:削弱相權,加強皇權。(2)明太祖認為相權過大會危及君主統治。14.(2020天津等級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為加強邊防,唐在沿邊重鎮設立節度使。節度使最初只掌兵權,后來總攬軍、政、財、監之權,權重勢雄,獨霸

14、一方。安史之亂后,藩鎮“相望于內地”,“屯重兵,多以賦入自贍”,“喜則連衡(橫)而叛上,怒則以力而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諸州,度支經費外,凡金帛以助軍實,悉送都下,無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員監察地方等多項措施,“由是利歸公上而外權削矣”。宋太宗時,節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從此“無復領支郡者”。 元朝變革地方行政制度,設立行省。行省官員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鎮守地方;凡行政號令和公文申稟,“不敢專決大政,咨中書(省)而后行”。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等(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唐、宋、元時期中央政權對地方的治理措施。(18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

15、知識,總結從唐朝至元朝中央與地方權力關系的規律和發展趨勢。(8分)【解析】第(1)題唐朝:根據“唐在沿邊重鎮設立節度使”得出設置節度使,加強邊防力量;根據“節度使最初只掌兵權,后來總攬軍、政、財、監之權,權重勢雄,獨霸一方”得出賦予節度使較大權力,最后出現問題,削弱中央集權。宋代:根據“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諸州”得出實行改革、削弱節度使權力,弱化地方軍力;根據“并采取派遣官員監察地方等多項措施”得出監督地方行政;根據“度支經費外,凡金帛以助軍實,悉送都下,無得占留”得出加強對地方財政掌控。元朝:根據“元朝變革地方行政制度,設立行省”得出推行行省制;根據“不敢專決大政,咨中書(省)而后行”得出行省官員受制于中央。第(2)題根據材料并結合第(1)題的內容,可從中央與地方矛盾長期存在,此消彼長,不斷變化的角度概括規律。同時從改革與創新、加強中央集權的角度概括趨勢。答案:(1)唐朝:設置節度使,加強邊防力量;賦予節度使較大權力。節度使最終形成尾大不掉,違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