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時需量電能表課件_第1頁
分時需量電能表課件_第2頁
分時需量電能表課件_第3頁
分時需量電能表課件_第4頁
分時需量電能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多費率電能表最大需量電能表 多費率電能表就是有多個計度器分別在規定的不同費率時段內記錄電能的電能表。 使用多費率表可發揮電價的調節作用,鼓勵用電客戶調整用電負荷,移峰填谷,合理使用電力資源。 時段、費率、需量的相關概念和要求 將一天中的24小時劃分成的若干時間區段稱為時段;一般分為尖、峰、平、谷4種時段。任一預置時段的起始或中止時間與實際時間的差值稱為時段投切誤差。 例如:預置7:00-9:00為尖時段,9:00-11:00為峰時段,則9:00應是尖時段結束,峰時段開始,兩個時段轉換的時刻。而實際9:01才轉換,則時段投切誤差為1分鐘。 時段、費率、需量的相關概念和要求 與電能消耗時段相對應的

2、計算電費的價格體系稱為費率。時段和費率是相關的,一個時段內對應一個費率。 例如:尖時段執行費率1,電價為1.4元/度;峰時段執行費率2,電價為1.1元/度;平時段執行費率3,電價為0.8元/度;谷時段執行費率4,電價為0.3元/度。 時段、費率、需量的相關概念和要求 需量指的是一個規定的時間間隔內的功率需量指的是一個規定的時間間隔內的功率的平均值。最大需量指的是在規定的周期的平均值。最大需量指的是在規定的周期或結算周期內記錄的需量的最大值。或結算周期內記錄的需量的最大值。 需量是一種功率計量,或者確切的說是一種平均功率。規定的時間間隔就是需量周期。時段、費率、需量的相關概念和要求 對于大工業用

3、戶,負荷的波動值是很大的。如某大用戶,上班時最大起動負荷為1000kW、10min后,負荷降到500kW,又持續5min。則該大用戶最大需量為:(100010+5005)/15833.3kW。如本月某15min內,再出現高于833.3kW,則此數自動消失,記錄后者(更高數)。采用最大需量計算基本電費的計費方式, 可以促進大工業用戶調節用電負荷,作到負荷平衡,壓縮尖峰負荷,保持當地電壓穩定,也可促進用戶少支出基本電費 ,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措施之一。時段、費率、需量的相關概念和要求 最大需量有區間式和滑差式這兩種計算方式: 滑差式 從任意時刻起,按小于需量周期的時間遞推測量需量的方法,所測得的需

4、量叫滑差式需量。遞推時間叫滑差時間。 區間式 從任意時刻起,按給定的需量周期遞推測量需量的方法,所測得的需量叫區間式需量。 時段、費率、需量的相關概念和要求 具體來說: (1)區間式最大需量計算方式:將第1min到第15min的脈沖數累加后乘以脈沖的電能當量(指每個脈沖所代表的電能值),再除以15min,即得到需量值P1,保存于最大需量的存儲單元中,然后進行第16min到第30min需量區間的計算,將第二次計算值P2與P1比較,若P2P1,則將P2取代P1存于最大需量的存儲單元中,依次類推,最大需量的存儲單元中始終保持15min平均功率的最大值。 時段、費率、需量的相關概念和要求 (2)滑差式

5、最大需量計算方式:將第1min到第15min的脈沖數累加后乘以脈沖的電能當量(指每個脈沖所代表的電能值),再除以15min,即得到需量值P1,保存于最大需量的存儲單元中,第二次計算需量值時,是從第(1+t)min到第(15+t)min內計算平均功率,其中t為滑差區間的時間。第n次計算,依次類推,即從第(1+nt)min到第(15+nt)min內計算平均功率,每次將計算值進行比較保存最大值于最大需量的存儲單元中。 時段、費率、需量的相關概念和要求 多費率電能表的時鐘是控制費率切換的根本依據,時鐘的準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分時計量的準確性,它在電能計量中的地位不亞于基本誤差。因此,對多費率電能表的檢定

6、,必須嚴格控制其日計時誤差。電子式多費率電能表時鐘基準一般采用以電網頻率為基準或以晶振為基準。目前一般采用第二種。日計時誤差、時段投切誤差 當時鐘出現異常會造成分時計量的差錯,主要有兩種情況: (1)電表時鐘與標準時鐘有偏差,會造成某費率少計電量某費率多計電量,但總電量還是正確的。 (2)電表時鐘信號錯亂,如亂碼等,CPU無法判斷該時間屬于何種費率時段。這時CPU對電量的處理因不同的設計而不同。大多數電表會將電量脈沖累加到某個費率中,或累加到總電量中。也有少數電表可能因時鐘的異常造成電量的異常,總電量的累加不正確,分時電量的累加也不正確。 日計時誤差、時段投切誤差 596596規程規定:多功能

7、安裝式電能表(含復規程規定:多功能安裝式電能表(含復費率表),日計時誤差應不超過費率表),日計時誤差應不超過0.5s/d0.5s/d,時段投切誤差應不大于時段投切誤差應不大于5min5min。并應備有供。并應備有供方便的檢測日計時誤差和時段投切誤差的方便的檢測日計時誤差和時段投切誤差的檢測部位。檢測部位。GB/T 17215.421-2008規定:在參比電壓參比溫度下,晶控時間開關計時準確度應優于0.5s/d,帶溫度顯示的計時準確度應優于0.15s/24h。靠工作儲備在參比溫度下,計時準確度應優于1.0s/d。 日計時誤差、時段投切誤差 GB/T 15284-2002規定:在參比電壓、參比頻率

8、、基本電流Ib(額定電流In)、cos=1.0(或sin=1.0)的條件下,其費率時段電能示值誤差應符合以下規定: 在各時段內的電能示值(增量)與該時段內總電能計數器示值(增量)之差應符合公式(1)的規定。 |WD0WD1|110- (1) 式中:WD0該時段內,電子顯示器總電能的電能增量; WD1該時段對應的(費率)計數器的電能增量; 電子顯示總電能計數器小數位數。 費率時段電能示值誤差 例如一只0.5級分時記度電能表,設峰平谷三個費率,在參比電壓、參比頻率、Ib(In)、cos=1.0的條件下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后停止,三個費率分別電能增加峰10.0kWh、平14.9kWh、谷10.0 kW

9、h;每個費率時段結束時,顯示總電能增加峰10.0kWh、平15.0kWh、谷10.0 kWh,該表費率時段電能示值誤差是:峰0.0kWh、平0.1kWh、谷0.0kWh。總電能計數器小數位數為1,所以費率時段電能示值誤差符合110-1的規定。 費率時段電能示值誤差 GB/T 15284-2002規定:在參比電壓、參比頻率、Ib( In)、cos=1.0(或sin=1.0)的條件下,其計數器示值(增量)的組合誤差應符合公式(2)規定: |WD-(WD1+WD2+WDn)|(n-1)10- (2) 式中: WD該時間內,電子顯示器總電能計數器的電能增量; WD1、WD2、WDn該時間內,各費率時段

10、對應的計數器的電能增量。 nn個費率。 電子顯示總電能計數器小數位數。 計數器總電能示值誤差 仍以上例為例,總電能計數器電能增量為10.0+15.0+10.0=35.0 kWh,3個費率時段對應的計數器的電能增量之和為10.0+14.9+10.0=34.9 kWh,所以計數器總電能示值誤差為0.1 kWh,符合(3-1)10-1=0.2 kWh的規定。計數器總電能示值誤差 596規程規定:多功能安裝式電能表,需量示值誤差以相多功能安裝式電能表,需量示值誤差以相對誤差表示。在參比電壓、參比頻率、對誤差表示。在參比電壓、參比頻率、cos=1.0cos=1.0,當,當I I=0.1=0.1I Ib

11、I Imax,其需量誤差應,其需量誤差應不大于規定的準確度等級值。不大于規定的準確度等級值。多功能安裝式電能表的需量周期誤差應不多功能安裝式電能表的需量周期誤差應不超過需量周期的超過需量周期的1%1%。在需量周期更替時應。在需量周期更替時應給出供檢測的必要信息。給出供檢測的必要信息。 需量示值誤差、需量周期誤差 GB/T 15284-2002規定:(1)有日歷、時鐘。在24h內至少可以任意編程八個時段(最小間隔15min),至少有兩個費率計數器。(2)至少存儲上月總電能和各費率電能量值,可以通過數據通信接口讀出。數據存儲分界時間為月末24:00或其他(1日-28日)指定日。(3) (每月只允許

12、一次)時間指示偏差10min內的校準功能。標準中的其他與費率時段相關的要求 GB/T 17215.301-2007規定(1)儀表應配置內部時鐘,日歷的閏年自動切換并保證自出廠后20年有效(不出錯),日歷和時鐘的修改應有防止非授權人操作的措施并應在不損壞校準封緘的條件下進行(2)在24h內至少可以任意設置8個時段,最小時段為15min(3)在24h內至少可以任意設置4種費率標準中的其他與費率時段相關的要求 QGDW 354-2009規定:(1)至少應支持尖、峰、平、谷四個費率。(2)全年至少可設置2個時區;24小時內至少可以設置8個時段;時段最小間隔為15分鐘,且應大于電能表內設定的需量周期;時

13、段可以跨越零點設置。(3)應支持節假日和公休日特殊費率時段的設置。(4)應具有兩套可以任意編程的費率和時段,并可在設定的時間點起用另一套費率和時段。 標準中的其他與費率時段相關的要求 關于時區的說明:時區表、時段表結構關系參見示意圖 標準中的其他與費率時段相關的要求 a:為配合分時電價政策調整,在某一時刻同時啟用新費率進行計量,多功能電能表內置兩套時區表、兩套日時段表,與之對應的有兩套時區表切換時間和兩套日時段表切換時間。b:每套時區表年時區數最大為14;每套時段表內最多有8個日時段表,每個日時段表內日時段數最大為14。標準中的其他與費率時段相關的要求 GB/T 17215.301-2007規

14、定儀表應具有在規定的時間區間內測量單向或雙向最大需量、各費率最大需量及其出現的日期和時間。滑窗式積算的最大需量周期可在5 min、10 min、15 min、30 min、60 min中選擇;滑窗式需量周期的滑窗時間可在1 min、2 min、3 min、5 min中選擇。需量周期應為滑窗時間的5及以上整數倍。應具有檢測最大需量周期的措施;最大需量除按指定時刻能自動復零外,應具有手動和(或)抄表器復零功能,但應具有防止非授權人復零的措施。需量周期的要求:應提供兩種需量周期積算方式供選擇:區間式、滑窗式。標準中的其他與需量相關的要求 電能表應具有日計時誤差檢測信號、時段投切信號以及需量周期信號輸

15、出;三個輸出信號可以使用同一輸出接口(多功能測試接口),并可通過編程設置進行切換;電能表斷電后再次上電,多功能測試接口輸出信號默認為日計時誤差檢測信號。檢定、檢驗方法 規程規定的檢定方法 將晶控時間開關的時基頻率檢測孔(或端鈕)與將晶控時間開關的時基頻率檢測孔(或端鈕)與計時誤差等于(或優于)計時誤差等于(或優于)0.05s/d0.05s/d的日差測試儀的日差測試儀(電子表校表儀)的輸入端相連,通電預熱(電子表校表儀)的輸入端相連,通電預熱1h1h后后開始測量時間,重復測量開始測量時間,重復測量1010次,每次測量時間次,每次測量時間1min1min,取,取1010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即得瞬時

16、日計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即得瞬時日計時誤差。時誤差。無日差測試儀表時,可將晶控時間開關連續運行無日差測試儀表時,可將晶控時間開關連續運行72h72h。根據電臺報時聲,每隔。根據電臺報時聲,每隔24h24h測量一次計時誤測量一次計時誤差,取差,取3 3次計時誤差平均值作為日計時誤差。次計時誤差平均值作為日計時誤差。還可用標準時鐘或頻率準確度不低于還可用標準時鐘或頻率準確度不低于2 21010-7-7的電的電子計數器(數字頻率計)確定日計時誤差。標準子計數器(數字頻率計)確定日計時誤差。標準時鐘的準確度應優于被檢誤差的時鐘的準確度應優于被檢誤差的1/101/10。 日計時準確度試驗 標準規定的試驗

17、方法 晶控時間開關日計時準確度 : 可采用瞬時法(此時,制造廠應給出采樣時間),以直接或感應的方法測試計時準確度,并在下列條件下進行: 環境溫度為23,相對濕度65%10%,施加參比電壓; 時鐘精度測量儀或數字頻率計預熱達熱穩定狀態; 儀表通電20min后,在儀表時基頻率測試點進行測試; 連續測試5次,取平均值。 注:若環境溫度偏離23時,應有溫度系數補償。日計時準確度試驗 標準規定的試驗方法晶控時間開關計時準確度隨溫度變化試驗 將晶控時間開關放在一個氣候箱中,其時基在23下測量。溫度升至45,獲得熱平衡后,所測量的時基與23測量的時基之差不超過3810-6(相當于3.28s/d)。 溫度降至

18、-10,獲得熱平衡后,所測量的時基與23測量的時基之差不超過5710-6(相當于4.92s/d)。 日計時準確度試驗 標準時鐘的準確度應優于被檢誤差的1/10。確定時段投切誤差至少應檢驗兩個時段。確定時段投切誤差至少應檢驗兩個時段。在預置時段內用標準時鐘或電臺報時聲所在預置時段內用標準時鐘或電臺報時聲所得的實際起始(或終止)時間得的實際起始(或終止)時間t t0,與預置時,與預置時段起始(或終止)時間段起始(或終止)時間t t比較,即得時段投比較,即得時段投切誤差:切誤差:t=t-tt=t-t0 時段投切誤差 在參比電壓、參比頻率、Ib、cos=1.0(或sin=1.0)條件下;讀取總電能計數

19、器和該時段相應的計數器電能(初始)示值;儀表(在各費率時段)連續運行6h;在每個費率時段結束時,讀取總電能計數器和該時段相應的計數器電能示值;計算出總電能計數器及(各)費率時段計數器所計的電能增量。 費率時段電能示值誤差試驗 在參比電壓、參比頻率、Ib、cos=1.0(或sin=1.0)條件下;儀表各費率時段任意交替編制,日切換7次;讀取總電能計數器和各費率計數器電能(初始)示值;連續運行24h后;讀取總電能計數器和各費率時段相應的計數器電能示值;計算出總電能計數器及(各)費率時段計數器所計的電能增量。計數器示值組合誤差試驗 規程規定:確定需量示值誤差時應選擇下列負載點:確定需量示值誤差時應選

20、擇下列負載點:cos=1cos=1條件下條件下0.10.1I Ib、I Ib和和I Imaxmax。標準功率表法確定需量誤差標準功率表法確定需量誤差 標準電能表法確定需量示值誤差 需量示值誤差 試驗期間,測試裝置的功率穩定度應不低于0.05%,標準功率表的準確度等級應不低于0.1級。經過一個需量周期的測量,按式(3)計算需量示值誤差P(%) (3) 式中:P被檢表需量示值(kW) P0標準功率表的示值(kW) 標準功率表法確定需量誤差100PPP00p例:已知三相0.5級多功能電能表,3220V, 5(20)A,在參比電壓、參比頻率、參比溫度、cos=1條件下測量負荷電流為0.1Ib。用標準功率表法進行檢驗,測量電源穩定度為0.05%/20min,標準功率表的準確度等級為0.1級。每隔 1min記錄一次標準功率表的讀數為330.005W,329.995W,330.001W,329.996W,330.001W,329.997W,329.999W,330.002W,330.005W,330.001W,330.000W, 329.997W,330.004W, 329.997W,329.999W,在一個需量周期結束時,讀取被檢電能表的最大需量示值P為330.004W,計算被檢電能表的最大需量誤差? 標準功率表的示值Po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