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讓“ 咬文嚼字” 味正香醇 詹賽娟“閱讀教學必須要引導學生推敲、揣摩、細細品味。”葉圣陶“語文課堂如果缺乏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則教學難免會因缺乏點的開掘而顯得浮華、淺薄,語文的味道也就注定會被沖淡和稀釋。”王凇舟在課堂上,教師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比較、辨析、品味,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增強語感,提升語文素養。這種教學思想已經無庸置疑,這樣的經典案例也比比皆是。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咬文嚼字”不加小心也會走了味。是生成精彩 ,還是節外生枝?盲目生成讓咬文嚼字走了味案例一 一位老師在上夏日絕句一課時,引入詩歌石灰吟。學生在朗讀詩歌后,卻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
2、,于是生成了這樣一個教學片段:生:“粉身碎骨”和“粉骨碎身”有什么不同?文中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師:(略一遲疑)謝謝你提了一個有價值的問題,現在我們就用集體的力量小組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生查字典,查相關資料和參考書。一會兒,有學生舉手發言。)生:我們這一組查了成語詞典,它們意思相同,都說是為了某種目的而犧牲。生:作者為什么用“粉骨碎身”?生低聲討論,有幾只小手舉起。生:它更進一層。“粉身碎骨”說的是身體變成粉末,骨頭也變成了碎片,但是有的骨頭可能還連在一起。“粉骨碎身”說的是骨頭都變成粉末了,身體就可想而知了。生:我補充。“粉身碎骨”只是說身體變成粉末,而“粉骨碎身”說的是骨頭都變成粉末
3、,更何況身體呢?因此,我們更能體會到作者不怕犧牲的好品質。師:(再次遲疑了一會,然后激情評價。)多么了不起的發現啊!為了正義的事業,作者連“粉骨碎身”都不怕,還怕什么呢?這兩個詞僅僅是稍稍調換了詞素的順序,竟有如此深刻的內涵,中國的語言文字真是魅力無窮啊!(生齊讀詩句,深情肅然)評析:在新課標倡導的民主教學氛圍熏陶之下,學生們有質疑問難的習慣和勇氣;而當老師把“皮球”踢給他們時,他們又能淋漓盡致地發揮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本領,千方百計地在矛盾中尋找突破點,以求自圓其說,讓老師和同學滿意。學生對這兩個詞頭頭是道的辨析,令人佩服。可這種說詞是科學的嗎?成語的基本特點是意義的整體性和結構的定型性。許
4、多成語,詞素互文生義,詞義互相補充形成整體,是不會因為詞素位置的交換變化,詞義就發生變化或深化的。再者,語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古典名著霍小玉傳水滸傳長生殿和初刻拍案驚奇中都出現了“粉骨碎身”這個詞,這可能是當時的用語習慣。另外,從古詩的平仄來看,用“粉骨碎身”更合適。可見,學生的說詞是牽強的、錯誤的。既是如此,六七分鐘的探究、討論,得到的是什么呢?是學生對詞義的曲解,而且這種違背成語組詞規律的解讀不利于學生解詞能力的提高。回頭再看課堂,意外發生時,老師有過兩次的遲疑。如果教師能本著求真的科學態度,不盲目追求動態生成的精彩,將課堂意外的熱處理變為溫處理,將問題探究留于課外,那么就不會有那么尷尬的
5、節外生枝讓“咬文嚼字”走了味。是“抹”出精彩,還是“抹”下敗筆?忽視整體讓咬文嚼字走了味案例二鸕鶿是一篇傳統經典課文,文中有一句:“漁人忽然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這些水鳥都撲撲地鉆進水里去了。”很多老師上這一課時,都會緊扣“抹”字做文章。我也上過這一課的公開課,也不例外地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挖掘這個此詞的內涵,通過換詞比較、朗讀,潛心體會此處用“抹”的好處:一是說明了鸕鶿訓練有素,二是可以看出漁人是多么愛惜鸕鶿,所以他舍不得“敲”,舍不得“趕”,舍不得“揮”。可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兩堂試教課竟不約而同地響起了這樣的插曲:生:“一只鸕鶿鉆出水面,拍著翅膀跳上漁船,喉囊鼓鼓的。漁人一把抓住它的脖
6、子,把吞進它喉囊的魚擠出來,又把它甩進水里。”既然漁人那么愛鸕鶿,為什么在這兒卻用上了那么粗魯的動作?為什么不把鸕鶿“放”回水里?師:問得好。老師相信你們自己能找到答案。生:當時的場景實在太忙碌,漁人要追求效率。生:漁人懂得科學知識,知道憑借水的浮力,這一甩不會對鸕鶿有傷害。生:甩得有遠有近,鸕鶿才不會撞到一起。生:甩是給鸕鶿力量,好讓他快速潛入水中。有的孩子越說越興奮,有的孩子若有所悟,有的孩子仍是一臉疑惑。評析:孩子們的回答雖然很精彩,也不乏合理性,但是,這幾分鐘的插曲與本堂課的主旋律卻是那么的不和諧。鸕鶿一文的著力點是在那動靜相宜的氛圍的營造上。作者一方面用極富有詩意的語言描繪出傍晚湖面
7、變化之美,勾勒出一個恬靜的氛圍;另一方面是借助“鸕鶿捕魚”這一段,展現一種節奏明快的勞動的動態美,其間有鸕鶿的乖巧機靈、活潑可愛,更有漁人嫻熟的技術,極有分寸的動作。一個“甩”字就是這明快節奏中的一個組成音符。可現在,這些都已經被“甩”得蕩然無存。究其原因,是教師先前的“一抹”挖得太多情了。如果教師不在“一抹”上做太多文章強調“漁人”的愛憐,而是把“一抹”定位在鸕鶿的訓練有素、漁人的動作嫻熟上,那么這后面的“甩”就不會如此扎學生的眼,學生也就會更多地去關注課文中那種節奏明快的勞動美感。本以為先前的“一抹”能抹出精彩,沒想到卻“抹”下了敗筆。“咬文嚼字”,切莫因為忽視文本的整體把握而走了味。 是
8、意蘊升華,還是文本誤解?無度挖掘讓咬文嚼字走了味案例三 這是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一個課堂實錄片段:師:在救助車夫的過程中,哪些句子打動了你,挑一處讀給大家聽。生: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車夫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干凈。師:哪個詞讓你特別感動?生:半跪。師:魯迅為什么要跪著?生1:因為車夫傷在腳上,而且傷得很厲害,在包扎的時候,不可能把腳抬得高高的,所以他要半跪著。(此時,老師顯然不滿足于孩子的這一看法,于是,又有了以下的點撥與誘導。)師:魯迅是個什么樣的人?生:魯迅是個大文豪。生:魯迅是著名的作家。師:是的,魯迅在當時是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9、而車夫呢?生:車夫是個窮人,是個沒身份,沒地位的人。 師:有身份有地位的魯迅,半跪著個沒身份沒地位的人包扎,這是一件怎樣的事?生:這真是天大的奇聞啊!生:這是本年度最大的笑話。評析:這個案例中,教師想以魯迅身份的懸殊與跪之間的反差,烘托人物的形象,讓孩子們感動于魯迅的偉大人格,于是苦心設計了如此環節。可實際上這一設計,卻讓人文滲透南轅北轍。師生的對話形成了對文本的錯誤解讀:人與人是不平等的,社會有低賤與尊貴。魯迅與車夫是有著高貴與卑微之分的。魯迅不應該“半跪著”,而半跪著了,才讓人感動。順著這樣的解讀思路繼續,那么這一跪不就成了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施舍與恩賜了嗎?其實文中描述“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到底誰蹲著,誰半跪著,并沒有進一步的說明。即使半跪著的確是魯迅,那么第一位孩子的理解非常準確!車夫傷在腳上,而且傷得厲害,所以要半跪著。想象一下當時的畫面:在寒風里,在昏黃的燈光下,兩個中年人熱心救助一位素不相識的車夫,沒有驚人的壯舉,沒有驚人的豪言,也許只有一個關切的眼神,也許只是一句輕輕的鼓勵忍著點。這一跪是很自然,很樸素的一跪,沒有“屈尊下跪”的作秀,然而就是這一跪讓我們感動于魯迅的博愛,讓我們感受到他那顆偉大而平民的心。可是因為教師對文本的錯誤解讀與無度挖掘, “一跪”的咀嚼不但沒有升華意蘊,反而嚼出了異味。思考:“咬文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經濟理論與實踐試題及答案
- 西安市雁塔區第六小學招聘考試真題2024
- 2024水利水電工程答題技巧與試題及答案
- 寧波市附海鎮招聘工作人員考試真題2024
- 中級經濟師品牌管理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經濟法相關法條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工程項目管理的臨床應用試題及答案
- 總結經濟法概論考試的趨勢試題與答案
- 2024年馬鞍山市市級機關公開選調考試真題
- 2024年安徽省氣象部門事業單位招聘真題
- 工程總承包的試題及答案
- 《電磁感應原理解析》課件
- 成都輸液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范文
- 2025年二級注冊建筑師資格考試《建筑結構、建筑物理與設備》真題卷(附答案)
- 鋰電池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五》精美課件
- 登革熱防控知識培訓
- 2025年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建設方案范文
-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解讀
- 藥物制劑輔助材料試題及答案
- 婚前心理知識講座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