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材中掘金——充分利用“科學”新教材的活動資源開展活動教學_第1頁
從教材中掘金——充分利用“科學”新教材的活動資源開展活動教學_第2頁
從教材中掘金——充分利用“科學”新教材的活動資源開展活動教學_第3頁
從教材中掘金——充分利用“科學”新教材的活動資源開展活動教學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教材中掘金充分利用“科學”新教材的活動資源開展活動教學摘要:“科學就是被好奇心推動的。”相對而言,老教材以“方法”、“能力”為線索的教學具有明顯的不足,如今看來,真正合適的途徑應該是“活動”。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內容,主張學生親自動手去做,用其親身經歷去認識和掌握知識,從而培養科學思維能力。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側重也將隨之發生改變。關鍵詞:活動資源 活動教學 提升 教學效果 新途徑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新一輪以課程、教材為核心的教學改革進入新的階段。科學課程的改革因其力度、深度和廣度之大而受到廣泛關注。在課程設置上打破人為學科界限,在教材編寫上實行了“一綱多本”。這一全新的教學實踐既給課堂

2、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新課程的活動教學對一線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在發現這一新問題的同時,也應意識到這是提升教學效果的一個新途徑。活動教學并不是一個新的提法,皮亞杰早在他的“新方法,它們的心理學基礎”中指出:“活動”指的是兒童建立在興趣基礎上的行為,是兒童在內在動機的推動下發生的,活動教學必須在教學中保證具有兒童自己真正的活動。活動教學的實施,體現了師生關系的一種重大改變,即“兒童不是通過接受現成的正確行為的道理和規則而接近成人狀態,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親身經驗以達到正確的行為”。為此,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活動教學的重要性,重視活

3、動教學的開展。1、活動有利于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活動的過程是增長智慧的過程。學生在完成活動的過程中,了解實際境遇,體驗實際感受,解決實際問題,最終獲得新的發現。同時必然會鍛煉出處理問題的真實能力。新的科學教材一個鮮明的特點從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出發,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內容,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倡導“做中學”。雖然“做”只是一個很狹窄的概念,活動教學也只是一個手段,但由此生成的東西卻是很廣泛的。例如教學氧氣這課時,有個觀察鐵絲、蠟燭等分別在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的活動。這就要求學生仔細的觀察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觀察仔細的同學還會發現在燃燒的鐵絲的氧氣瓶中預先加入了一些細沙,立刻會產生疑問,“為什么在

4、這個實驗中要往氧氣瓶中加入細沙呢?”。當把這個問題再反饋給全體學生時,又引發了同學們積極的思考。當教師再問:能不能用其它物品來取代細沙?得到的答案是那么新穎和富有創意。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外,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造力以及科學態度、科學精神也會隨之而生。2、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心理學研究表明,缺乏理解的記憶很容易遺忘。而深刻認知的東西不但可以長久保持,還可以產生積極的遷移,促進其他領域的學習。學生通過活動,可以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從而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概念,加深對規律的認識,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講解“植物細胞吸失水原理”時,學生很難理解植物細胞液

5、濃度和外界水溶液濃度大小對植物細胞吸失水的影響。通過教材中設計的一個活動,卻能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把輕度萎蔫的蘿卜條分別放入盛有清水和濃鹽水的燒杯中看質量變化,活動的結果使一切都是那么清晰明了。活動中學生還會發現蘿卜條在清水和鹽水中的浮沉變化,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物體浮沉變化和液體密度的關系。所有這些親身體驗獲得的知識是學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3、活動是培養學習興趣有效途徑。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興趣能夠讓人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尋找答案;興趣能夠激活思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復習和重溫。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愛迪生這些偉大科學家的童年生活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大自然和

6、科學充滿好奇和興趣,喜歡動手擺弄。活動中的學生實驗與制作是培養科學興趣的主要途徑,實驗和制作都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事。教學“莖的輸水作用”時,教師發給學生一些紅墨水,讓學生在課下培養出兩色花,課堂上再來研究學生的成果。簡便易行的“兩色花”能迅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這既有利于突破重難點,也有利于學生體會知識和實踐的意義,渴望更深入地探求。如何有效地開展活動教學呢?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幾點體會:1、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材料,讓學生充分感知。杜威認為,傳統教學中的知識常被視為目的本身,“學生的目標就是堆積知識,需要時炫耀一番。這種靜止的、冷藏庫式的知識理想有礙

7、教育的發展”,“扼殺思維的能力 ”,成為“毀壞心智的沉重負擔”,造成學生學習的被動。為此,他主張活動教學不是供給學生一些現成的知識,而是給他們材料,讓他們自己去加以整理,借以解決手頭的問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當一個問題被提出來以后,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而是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活動材料,讓學生自己設計活動方案,進行實際操作,學會觀察和發現。在開展觀察和實驗活動中,應該盡量讓學生的多種感官一起參與活動,讓他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聽一聽、聞一聞、甚至嘗一嘗,來充分感知物質的多樣性,多層次地認識事物。只有多種感官的刺激才能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科學學習中來。如自己在教學對空氣的

8、認識時,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感覺空氣的存在:用眼睛看空氣(樹枝的擺動),讓耳朵聽空氣(空氣流過哨子發出的聲音),用鼻子聞(花露水的香味),用嘴往水里吹氣泡,用塑料袋灌裝空氣等等,這樣用多種方法來認識空氣的存在,進行充分的感知,讓學生獲取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認識到什么是空氣,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2、多媒體輔助,優化教學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技術教學正逐步深入課堂。由于電化教學直觀形象、生動有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歡樂的情景中獲取知識,因此,利用電化教學輔助活動教學的開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特別是某些科學實驗現象不明顯,過于短暫或過于緩慢

9、,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模擬演示,使各種現象可以自由控制,直觀再現,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四季與節氣”時,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真可以說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但教師可以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站在地球外看地球公轉時的位置變化,學生看了動態的課件后,興趣大增,印象特別深刻,從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如芽的萌發延時錄像,讓學生能真正體會莖來自芽的這個科學論斷。在這里,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不能用多媒體代替全部的活動過程。這樣一來,學生本應通過自己親身體驗獲得的知識,卻通過看錄像給“解決”了,動手動腦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從何而來?作為科學教師,一定要把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

10、己去探索、去研究、去發現、去總結,從活動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機會,甚至可以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采用邊學邊實驗的方法。3、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保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杜威視人為“問題解決的人”,解決問題的思維是一種反省性思維。鼓勵學生有意識地對所學知識大膽質疑,這是活動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經常性的質疑問難能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另外,教師要學會保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要尊重學生,鼓勵他們進行討論,不要輕易地肯定和否定學生的觀點,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言

11、。即使學生由于觀察不仔細或實驗不成功造成的錯誤,教師也不能橫加指責,而是要求他們用正確的方法重試一下;對學生的正確認識,教師也不應急于表態,給予過快的贊揚或肯定,要給其他同學去思考、驗證,以磨合他們的認識,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的學習層次上都得到自我實現。4、活動過程中注意孩子探究能力的培養前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指出:“讓學生自己去尋求問題的正確答案,不僅對他們領會知識和掌握技巧,而且對他們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實際也證明:探究過程不僅可以使兒童的思維受到最好的鍛煉,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且也是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培養的主要途徑。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活動的教學過程

12、之中。在教學“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時,我設計了兩組實驗:第一組實驗,把燃燒著的長短不同的兩根蠟燭放到燒杯中,往里倒入二氧化碳,看哪支蠟燭先熄滅?第二組實驗把燒杯倒扣在燃燒著的長短不同的兩根蠟燭上,看哪支蠟燭先熄滅?這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實驗是他們迫不及待想做的事情,這樣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激發了。 通過實驗,學生發現實驗的結果剛好相反。可以想象學生們在發現這個秘密以后是多么的快樂。一個懂得和感受過探究樂趣的人,無論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會獲得與眾不同的發現和驚喜,并最終形成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5、活動結束后一定要形成結論,并讓孩子們相互交流活動結果皮亞杰認為,教師在課堂中

13、的作用不是一個傳遞信息的人,而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促進者。在活動完成以后,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形成一定的結論,這樣有利于督促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并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下活動過程中的想法、疑惑和收獲,培養他們象科學家一樣執著地進行探索研究。此外,教師還應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交流他們的研究結果。每個人都可以對當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對別人的觀點作出分析和評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適時地把問題拋給學生,引導觀點進一步的分化和重組,從而引發學生更深層次地探究和思考,得到正確的結論。與此同時,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辨別是非,形成共識,有利于構建民主和諧的氣氛,培養團隊協作的精神,使其受益終身

14、。6、要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或改進活動的內容對于教材安排和實際情況脫節、教材設計的活動步驟不夠理想,或是由于實驗器材的不足,教師都要考慮適當地改進活動方案甚至是內容。比如“質量守衡定律”的活動設計中,為了使白磷燃燒,直接加熱底部鋪有一層干燥細沙的錐形瓶,結果很有可能會炸裂瓶底。如果改成利用鐵架臺、石棉網組合來加熱,又顯得過于煩瑣。于是我們在錐形瓶的橡皮塞上打上小孔,放入適當長度的鐵絲或玻璃棒,用加熱的鐵絲或玻璃棒來點燃白磷,這樣做既安全又方便。另外,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也可以適當補充活動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在初一新生入學的第一天就安排了月相的紀錄活動。要求學生觀察紀錄每天8:009:00之間分的月相圖,一個月后,剛好講到“月球與月相”這一章節的內容。在實際觀察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就理解這一自然現象。當然,也有教師會擔心,科學教學中開展活動教學會不會浪費大量時間,進而沖淡了學科教學,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凡是進行了這方面探索和實驗的老師都深深體會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