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同步教案_第1頁
統編版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同步教案_第2頁
統編版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同步教案_第3頁
統編版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同步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3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朝統一【教材分析】從明朝建立到清朝統一是中外歷史綱要第四單元第1課。本課有三個子目:明朝政治體制的變化、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和內陸邊疆與明清易代。本單元是中國古代歷史的結束篇,也是中國古代的總結時期,孕育了向近代轉變的個別因素。【課程標準】通過了解明清時期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知道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版圖一部分,認識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通過了解明清時期封建專制的發展、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核心素養培育】1、唯物史觀通過探究明清時期政治體制調整的原

2、因及條件,認識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培養學生唯物史觀。2、時空觀念通過本課對外交往(鄭和下西洋)和邊疆治理涉及的時空要素的研習,幫助學生樹立時空觀念。3、史料實證通過研究探析課件中文獻史料,歷史圖片以及教材中史料閱讀、歷史縱橫、探究與拓展等欄目中的文獻資料,培育學生史料實證的素養和觀點方法。4、歷史解釋通過明朝時期封建專制的發展和制度創新的學習討論,培育學生歷史解釋素養。5、家國情懷通過東南沿海的抗倭斗爭和荷蘭侵占臺灣的學習,培育學生愛國精神和責任意識,培育學生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1重點:明朝政治制度的發展創新、鄭和下西洋、倭寇與西方殖民者侵犯、明朝邊疆治理的措施。2難點:明朝政治

3、制度的發展創新,各種歷史概念的比較分析。【課前準備】利用網絡資源,學案進行前期課前準備,提出問題請教師有目的性地準備課程資料。【教學方法】自學輔導法,討論法,情境陶冶法【教學過程】學案導引:一、政治制度: 1、明朝建立:1351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都應天府。2、廢除丞相:明太祖廢除丞相,加強皇權,影響深遠。3、設立內閣:明成祖時設立,稱殿閣大學士,替皇帝瀏覽奏章,草擬意見,稱為“票擬”,皇帝朱筆批示,稱為“批紅”。 4、宦官專權:司禮監可代批紅,提督東廠,控制錦衣衛。二、沿海形勢:1、鄭和下西洋:明成祖時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領先歐洲半個多世紀。目的為“示

4、中國富強”,帶來財政負擔,未能持續。 2、戚繼光抗倭:浙江臺州九捷,在福建廣東與俞大猷合作,重創倭寇。3、葡萄牙占領澳門:16世紀中葉。 4、荷蘭占領臺灣。明朝末年三、內陸邊疆:1、與韃靼、瓦剌:明朝重修長城,仍被兩次突破,深入內地。瓦剌俘虜明英宗,1571年,韃靼首領俺答汗與明訂立和議,維持和平。2、與藏族:稱“烏思藏”。封授僧俗首領法王、王等稱號。設立宣慰司、元帥府等機構。任用藏族上層人士進行管理。3、與東北:A、16、17世紀,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 B、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大金。 C、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1636年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分稱清太祖和清太宗。 4、

5、李自成起義: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后攻占北京,明朝滅亡。5、清軍入關:多爾袞進入山海關,打敗李自成,占領北京。重難點突破1、討論:中國古代宰相制與內閣制的不同宰相制與內閣制比較內容宰相制內閣制權力來源制度設計皇帝信任任免經過皇帝及大臣商議,由皇帝決定閣臣直接由皇帝決定職權參與決策,對六部、地方有領導權皇帝顧問,無決策、領導權對皇權的影響對皇權有一定制約不能制約皇權2、討論:明清內閣制與近代西方內閣制的不同明清內閣制與近代西方內閣制比較內容明清內閣制近代西方內閣制性質君主專制制度西方民主制度任免閣臣直接由皇帝決定通過議會等民主方式職權皇帝旨意擬稿人,代表皇帝行使立法、行政、司法大權三權分

6、立產物,行使行政權經濟基礎小農經濟資本主義經濟3、 討論: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有何不同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 項目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誘因尋找建文帝拜金熱經濟基礎小農經濟資本主義萌芽時間、規模、時間早,規模大時間晚,規模小目的宣揚國威,加強友好交往海外掠奪,殖民擴張方式和平侵略結果加強了友好關系,但終因國力不支停止展開殖民擴張,導致東方從屬于西方史料研讀根據史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史料一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內外諸司奏札多達1 000多件,共3 000多件事情,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處理奏章200多件、政事400多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無法處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論思不可無人”。據明史整理史料二明朝大學士葉向高言:“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取禍。臣備員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斷,分毫不敢欺負。部務盡聽主者,分毫不敢與聞。”摘自明神宗實錄(1)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史料一中的現象及其出現的原因。(2)據史料二,歸納葉向高評論內閣的觀點。參考答案:現象:皇帝政務繁多,負擔加重。原因:廢除宰相,皇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