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081-2020 公共建筑設備系統節能運行標準_第1頁
DBJ50∕T-081-2020 公共建筑設備系統節能運行標準_第2頁
DBJ50∕T-081-2020 公共建筑設備系統節能運行標準_第3頁
DBJ50∕T-081-2020 公共建筑設備系統節能運行標準_第4頁
DBJ50∕T-081-2020 公共建筑設備系統節能運行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公共建筑設備系統節能運行標準Standard for energy saving operation of public buildingEquipment systemDBJ50/T-081-2020主編單位:重慶市建設技術發展中心 重慶金渝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批準部門: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施行日期:2 0 2 0年1 2月1日2020 重慶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文件渝建標202028號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發布公共建筑設備系統節能運行標準的通知各區縣(自治縣)住房城鄉建委,兩江新區、經開區、高新區、萬盛 經開區、雙橋經開區建設局,有關單位:現批準公共建筑

2、設備系統節能運行標準為我市工程建設 推薦性標準,編號為DBJ50/T-081-2020,自2020年12月1日起 施行。原公共建筑采暖、通風與空調系統節能運行管理標準 DBJ50-081-2008 同時廢止。本標準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重慶市建 設技術發展中心負責具體技術內容解釋。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2020年8月24日111刖目根據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發布重慶市工程建 設標準復審結果的通知(渝建發2014303號)、關于發布重慶 市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結論的通知(渝建發201665 號)等文件要求,由重慶市建設技術發展中心會同有關單位完成 了原重慶市工程

3、建設標準公共建筑采暖、通風與空調系統節能 運行管理標準DBJ50-081-2008的修訂工作,參考有關國家標準、 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進一步規范了我市公共建筑供暖、通風與 空調、電氣和給水排水等建筑設備系統的節能運行工作,有利于 提高公共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1標準名稱公共建筑采暖、通風與空調系統節能運行管理 標準修改為公共建筑設備系統節能運行標準;2標準由強制性標準變更為推薦性標準;3增加了“5節能運行調適”;4增加了“7節能運行的評價指標與方法”;5增加了節水要求。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總則;術語;節能管理要求;節能運行的 基本要求;節能運行調適;運行管理;節能運行的

4、評價指標與方法。本標準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重慶市建 設技術發展中心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在本標準執行過程 中,請各單位注意收集資料,總結經驗,并將有關意見和建議反饋 給重慶市建設技術發展中心(重慶市渝北區余松西路155號4幢 10 樓,郵編:401120,電話:63601015,傳真:63621184,網址:ht- tp : /www. cqct. org. cn) o本標準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審查專家: 主編單位:重慶市建設技術發展中心重慶金渝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參編單 位:瑞德仕技術創新服務(重慶)有限公司重慶南江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重慶建工第八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重慶

5、城建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重慶市建標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重慶對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中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董勇趙輝楊文杰楊修明冷艷鋒趙本坤周強閆興旺艾為學傅劍鋒馬仕龍皮潞付靜楊麗莉姚清李豐吳俊楠田霞陳進東徐仁忠邊湯正楊興靜楊東褚慶國劉長兵廖中川涂姝鄭尚會南學飛朱國華樊文中王磊審查專家:譚平胡望社盧軍李全姜文超郭長春胡萍庫七七www.kqqw.c om提供下載1 總則12 術語23節能管理要求53. 1 技術資料53. 2 人員63.3 合同與制度74節能運行的基本要求84. 1一般規定84.2 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 84. 3電氣系統94.4 給水排水

6、系統104. 5設備監控與能源管理104.6智慧物業管理平臺115 節能運行調適135. 1般規定 135.2 冷熱源機組的調適135.3 輸配及末端系統的調適145.4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調適155.5智慧物業管理平臺的調適156 運行管理166. 1一般規定166.2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166.3 電氣系統 206.4 給水排水系統206.5 設備監控與能源管理206.6用戶的行為節能216.7 智慧物業管理平臺227節能運行的評價指標與方法237. 1冷熱源機組的實際運行效率237.2 冷熱源機組的運行工況的能效比247.3 冷熱源機組運行效率的評價方法257.4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使用狀況

7、評價方法257. 5 管理綜合評價 26附錄A空調制冷機組運行記錄34附錄B 直燃機運行記錄 35附錄C 空調循環水泵運行記錄36附錄D燃氣鍋爐運行記錄37附錄E中央空調系統二次側運行記錄38附錄F供配電設備運行記錄39附錄G用水量記錄40附錄H空調系統周能耗統計記錄 41附錄J電氣系統周能耗統計記錄42附錄K給水排水系統周能耗統計記錄43本標準用詞說明44引用標準名錄45條文說明47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23 Energy Saving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53. 1 Technical Data 53. 2

8、Personnel 63. 3 Contracts and Systems 74 Basic Requirements for Energy Saving Operation 84. 1 General Requirements 84. 2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84. 3 Electrical System 94. 4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104. 5 Equipment Monitoring and Energy Management 104. 6 Smart Prope

9、rty Management Platform 115 Adjustmen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Operations 135. 1 General Requirements 135. 2 Adjustment of Cold and Heat Generating Units 135. 3 Adjustment of Conveying and Terminal Systems 145. 4 Adjustment of Building Equipment Monitoring System 155. 5 Adjustment of Smart Property M

10、anagement Platform156 Operation Management 166. 1 General Requirements 166. 2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166. 3 Electrical Systems 206. 4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206. 5 Equipment Monitoring and Energy Management 20 6. 6 User Behavior Energy Saving 21 6. 7 Smart Propert

11、y Management Platform 227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Methods for Energy-saving Operation7. 17.27. 37. 47.523 Actual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Cold and Heat Source Units 23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Cold and Heat Source Units 24 Evaluation Method for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Cold

12、and Heat Source Units 25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Use Status of Construction Equipment Monitoring System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2526Appendix AAppendix B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Unit Operation Record 34 Direct Combustion Engine Operation Record35Appendix CAppendix DAppendix EApp

13、endix FAir-conditioning Circulating Water Pump Operation Record 36 Gas Boiler Operation Record 37 Secondary Side Operation Record of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38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Operation Record 39Appendix GAppendix HAppendix JAppendix KWater Consumption Records 40Weekly Energy Co

14、nsumption Statistics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41Electrical System Weekly Energy ConsumptionStatistics 42Statistical Records of Weekly Energy Consump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s43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44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45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471.0.1為貫徹執

15、行國家和重慶市公共建筑節約資源的有關法律 法規和方針政策,改善重慶市公共建筑的室內環境質量,規范公 共建筑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電氣系統和給水排水系統的節能 及節水運行管理工作,提高公共建筑能源及水資源利用效率,促 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保證系統安全及合理使用壽命期,結合 重慶市氣候特點和公共建筑節能及節水的具體情況,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重慶地區公共建筑的供暖、通風與空調系 統、電氣系統和給水排水系統的節能及節水運行管理。1. 0. 3 公共建筑設備系統節能及節水運行管理除應執行本標準 外,尚應符合國家和重慶市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1庫七七提供下載2術語2. 0. 1 公共建筑設備

16、系統 public building equipment system為滿足生產和生活需要,公共建筑物或建筑群內設置的供 暖、通風與空調、配電、照明、給水排水、電梯及智能化等設備系統 的總稱。2. 0. 2 能源效率等級 energy efficiency grade能源效率等級是表示產品能源效率高低差別的一種分級方 法。2. 0. 3 能效比(EER) energy efficiency ratio在額定(名義)工況下,制冷設備的制冷量與其消耗功率之 比,其值用W/W表示。2. 0. 4 性能系數(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在額定(名義)工況下,制冷及制熱

17、設備的制冷及制熱量與其 消耗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2. 0. 5 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 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用一個單一數值表示的冷水機組等設備的部分負荷效率指 標,它基于機組部分負荷時的性能系數值,按照機組在各種負荷 率下的運行時間等因素,進行加權求和計算獲得。2. 0. 6 集中供暖系統耗電輸熱比(EHR-h)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heat quantity ratio設計工況下,集中供暖系統循環水泵總功耗(kW)與設計熱 負荷(kW)的比值。2.0.7 空調冷(熱)水系統耗電輸冷(熱

18、UtEC(H)R-a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cooling (heat)quantity ratio2設計工況下,空調冷(熱)水系統循環水泵總功耗(kW)與設 計冷(熱)負荷(kW)的比值。2. 0. 8 電冷源綜合制冷性能系數(SCOP) system coefficient of refrigeration performance設計工況下,電驅動的制冷系統的制冷量與制冷機、冷卻水 泵及冷卻塔凈輸人能量之比。2. 0. 9 風道系統單位風量耗功率(Ws)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air volume o

19、f air duct system設計工況下,空調、通風的風道系統輸送單位風量(m3/h)所 消耗的電功率(W)。2. 0. 10 空調工程設計能效比(DEER) design energy efficiency ratio空調工程設計總冷負荷與設計總耗功率(包括冷源設備、末 端設備、輸送設備配用電機銘牌功率)之比。2. 0. 11 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運行能效指標 consumption operation index of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peration公共建筑按單位建筑面積計算,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在全

20、 年使用過程中所消耗能源的數值。該數值可以分成電、氣等小類 指標,總耗能的綜合計算則換算成標準煤的數值進行。2. 0. 12 最小新風量 minimum fresh air volume空調系統同時滿足局部排風、房間正壓和衛生要求時室外空 氣的最小進風量。2. 0. 13 系統計算能效比 system coefficient of refrigeration performance運行工況下,電驅動的制冷系統的制冷量與制冷機、冷卻水 泵及冷卻塔凈輸入能量之比。2. 0. 14 調試 testing adjusting and balancing對各個系統在安裝、單機試運轉、性能測試、系統聯合試

21、運轉3庫七七www.kqqw.c om提供下載的整個過程中,采用規定的方法完成測試、調整和平衡的工作。2.0. 15 調適 adjustment通過建筑用能系統的優化,與用能需求相匹配,使之實現高 效運行的過程。2. 0. 16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通過為用戶提供節能診斷、融資、改造等服務、減少建筑運行 中的能源費用,分享節能效益以實現回收投資和獲得合理利潤的 一種市場化服務方式。2. 0. 17 非傳統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傳統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 雨水等。#庫七七提供下載3節能

22、管理要求3. 1技術資料3. 1. 1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電氣系統、給水排水系統、監測控 制與能源管理系統的設計、施工、試運轉及調試、驗收、檢測、維 修、調適和評定等技術文件應齊全并保存完好,應對照系統的實 際情況核對相關技術文件,保證技術文件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下 列文件為必備文件檔案,并作為節能運行管理、責任分析、管理評 定的重要依據:1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電氣系統、給水排水系統、監測控 制與能源管理系統的竣工圖、修繕記錄及設備明細表;2主要材料、設備的技術資料、出廠合格證明及進場檢(試) 驗報告;3儀器儀表的出廠合格證明、使用說明書和計量用儀表的 校正記錄;4隱蔽驗收檢查記錄和必要的圖

23、像和影像資料;5設備、風管系統、制冷劑管路系統、水管系統、電氣系統、 給水排水系統、監測控制與能源管理系統的安裝及檢驗記錄;6供暖與空調系統冷、熱量記錄;7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電氣系統、給水排水系統的運行 用能能耗記錄;8采用地源熱泵系統時,水文地質勘察資料以及巖土熱響 應試驗報告。3. 1.2 應建立運行管理檔案,各種運行管理記錄應真實齊全,包 括:各主要設備運行管理方案及運行管理記錄、巡回檢查記錄、事5故分析及其處理記錄、運行值班記錄、維護保養記錄、年度能耗統 計表格和分析資料等。不停機運行的系統,還應有交接班記錄 等。原始記錄應填寫詳細、準確、清楚,并符合相關管理制度的要 求,填寫人應

24、簽名。3. 1.3巡回檢査應定時、定點、定人,并做好原始記錄。采用計 算機集中控制的系統,可用定期打印匯總報表和數據數字化儲存 的方式記錄并保存運行原始資料。3. 1.4設備系統的運行管理措施、控制和使用方法、運行使用說 明,以及不同工況設置等,應作為技術資料管理。上述技術資料 的制定除業主自身擁有相應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外,可委托設計 單位或社會服務機構承擔,并在實踐中不斷予以完善。3.2 人員3.2. 1應根據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電氣系統、給水排水系統、 監測控制與能源管理系統的規模、復雜程度和維護管理T作量的 大小,配備必要的專職或兼職技術人員.配備必要的管理人員和 操作人員,建立相應的

25、運行管理和維修班組,配置相應的維修設 備和檢測儀表。3.2.2有集中空調的大型公共建筑的管理和操作人員應經過專 業培訓及節能教育,經考核合格并取得相應證書后才能上崗。運 行管理部門應建立健全管理和操作人員的培訓、考核檔案。有關 管理和操作人員的電子檔案應按年度備案。3.2.3管理和操作人員應責任明確,熟悉其所服務的供暖、通風 與空調系統、電氣系統、給水排水系統、監測控制與能源管理系 統,做好系統節能運行的日常工作,并對系統運行和管理的整改 提出意見和建議。3.2.4有關管理和操作人員的薪資應掛鉤管理水平,并形成可 量化、可見證的相關考核標準,對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安全操作、6在節能工作中成績突出

26、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3.3 合同與制度3.3.1運行管理部門應建立健全設備操作規程、空調期和供暖 期常規運行調節方案、機房管理、水質管理等相關規章制度。3.3.2運行管理部門應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安全衛生制度(包 含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運行值班制度、巡回檢查制度、維修 保養制度和事故報告制度等規章制度。3.3.3運行管理部門應建立健全按用戶使用能耗公示與獎懲制 度或計量收費制度。3. 3. 4運行管理部門應定期檢查有關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3.3.5 運行管理部門應對操作人員和系統狀態進行定時或不定 時抽查,并進行數據統計和運行技術分析,發現異常時應及時糾 正或改進。3.3.6運行管理部門

27、應對系統的運行狀況、設備的完好程度、能 耗狀況、節能改進措施等進行空調期、供暖期與年度運行總結和 分析。3.3.7 在設備工作期內,運行管理部門應根據合同或服務承諾, 充分利用設備供應商提供的實時監控服務、保修服務、售后服務 以及配件供應等技術支持手段,以保證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 狀況。3.3.8對設備系統實施維修、保養、清洗、節能、調試、改造及合 同能源管理等工程項目,簽訂的合同應妥善管理存檔,文本中應 明確量化實施結果或驗收標準和有效期限。在執行合同時對相 關技術條款的爭議可由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驗;在合同有限 期限內,無合理理由不應追加投資或重復投資。3.3.9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電氣

28、系統、給水排水系統的節能 運行水平綜合評價時,應按照本標準第7章進行。7庫七七 提供下載4節能運行的基本要求4.1 一般規定4. 1. 1在保證室內環境健康、用戶舒適的基礎上,應遵循“按需 供應”的運行原則,實現建筑設備系統節能運行。4. 1.2應根據氣候環境變化及建筑使用功能特性、建筑設備系 統性能、客戶需要,經技術經濟分析,制定建筑設備系統的全年節 能運行方案。4. 1.3建筑系統運行維護應包括綜合效能調適、運行維護和運 行維護管理等環節。4. 1.4 建筑能效實測評估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筑能效標識 技術標準JGJ/T 288的有關規定。4. 1.5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系統的能效測評應符合現

29、行國家標準 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程評價標準GB/T 50801的有關規定。4. 1.6 建筑運行維護技術可參照本規范第7章的規定進行評價。4.2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4.2. 1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運行參數的設置應有利于實現系 統的髙效運行。4.2.2 對于采用集中供暖、集中空氣調節系統的建筑,其室內運行 設定溫度,冬季不得高于設計值2C,夏季不得低于設計值2C。4. 2.3 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公共建筑節 能設計標準GB50189和重慶市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 標準DBJ5O-O52的規定,達不到節能要求的系統,應對運行數據8庫七七www.kqqw.c om提供下載進行

30、技術經濟的綜合分析,以明確進行設備的更換或系統的 改造。4.2.4 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間歇運行時,應根據氣象與空調負 荷狀況,考慮建筑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確定合理的開停機 時間。4.2.5 可再生能源系統同常規能源系統并聯運行時,在保證系 統高效的情況下應優先運行可再生能源系統。4. 2.6燃氣冷熱電聯供系統應根據燃氣價格、電價和用戶使用 規律,及時調整系統運行方式,以保證安全可靠和較高的能源綜 合利用率。4.2.7在滿足室內空氣參數控制要求時,冰蓄冷空調水系統宜 加大供回水溫差。4.2.8供暖與空調水系統配置的冷(熱)水泵、冷卻水泵,應符合 國家現行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

31、9和清水離心 泵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19762的規定,不符合節能規定 的設備、系統,應進行更換或改造。4.2.9水系統配置的冷(熱)水泵、冷卻水泵的特性應與管網總 特性相匹配,同時,應使水泵的運行工況點處于性能曲線的髙效 率段區間,且不低于水泵最高效率的90%。4.2. 10技術經濟合理時,空調系統在過渡季節宜根據室外氣象 參數實現全新風或可調新風比運行,宜根據新風和回風的焓值控 制新風量和工況轉換。在條件適宜時,宜采用誘導式通風、地道 風等建筑降溫技術,實現系統節能運行。4.2. 11建筑使用時宜根據氣候條件和建筑空調負荷特性充分 利用夜間新風預冷。4.3 電氣系統4.3. 1變壓器應

32、實現經濟運行,提高利用率。4.3.2各相負載應均衡調整,配電系統的三相負載不平衡度不 應大于15%。4.3.3容量大、負荷平穩且長期連續運行的用電設備,宜采取無 功功率就地補償措施,低壓側電力系統功率因數宜為0. 93 - 0. 98。4.3.4應定期對諧波進行測量,超出限值宜采取技術措施治理。 4.3.5室內照度和照明時間宜結合建筑使用需求和自然采光狀 況進行調節。4.3.6電梯系統宜根據使用情況適時優化運行模式。4. 4給水排水系統4.4. 1給排水系統運行過程中,應按水平衡測試的要求進行運 行.降低管網漏損率。4.4.2給水系統運行過程中,用水點供水壓力不應小于用水器 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壓

33、力,并避免出現超壓出流現象。4.4.3用水器具和設備應采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節水型生活 用水器具164及節水型產品通用技術條件GB/T 18870要 求的產品。4. 4.4用水計量裝置功能應完好,數據記錄應完整。并應對記 錄數據進行定期分析。4.4.5 節水灌溉系統運行模式宜根據氣候和綠化澆灌需求及時 調整。4.5 設備監控與能源管理4.5. 1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宜包括冷熱源、供暖通風和空氣調節、 給水排水、供配電、照明、電梯等,并宜包括以自成控制體系方式 納人管理的專項設備監控系統等。4.5.2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監控模式應與建筑設備的運行工藝 相適應,并具有向建筑內相關集成系統提供建筑設備運行

34、、維護 管理狀態等信息的條件。4.5.3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設備 監控系統工程技術規范MGJ/T 334的相關要求,并應根據節能管 理要求不斷優化建筑設備運行策略。4.5.4供暖空調系統應按照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 準DBJ50-052的規定,設計配置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其系統的參 數、點位、構成方式應符合有關節能規定。4.5.5 間歇運行的供暖空調系統,應按控制器預先設定的時間, 進行最優設備啟動、停止自動控制;或者操作人員根據使用者作 息時間變化,按節能要求進行手動啟停控制。4.5.6供暖空調系統部分負荷運行時,未運行設備的電動閥應 有效關閉;風機、水泵應根據運

35、行情況進行變頻控制。4.5.7設有中心監測控制室的系統,應安排專人在建筑使用時 段值守。4.5.8 建筑能效監管系統宜具備數據處理、分析和挖掘的功能。4.5.9 建筑能源使用情況宜根據建筑能效監管系統進行監測、 統計和評估。4.6 智慧物業管理平臺4.6. 1公共建筑宜根據物業管理需求設置智慧物業管理平臺, 宜包含安防系統、出人口管理系統、公共廣播系統、設備監控和能 源管理系統等資源的接人和統一管理。4.6.2平臺宜具備的功能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 統一身份認證;2 資產管理;3 收費管理;11庫七七 提供下載4基礎資料管理;5智慧物聯(包含公共安全系統、設備管理系統、能源管理 系統等的接入);

36、6運行管理(包括維護、保修、告警、運行策略控制等);7綜合服務(包含人員排班、工單派發、信息發布等)。4.6.3 設備監控和能源管理系統應能接人管理平臺,實現相關 信息的采集、數據統計、分析、對比及報表匯總功能,并能實時查 看各個設備運行狀態等數據信息。4.6.4平臺應支持PC端及移動端APP使用,支持各種客戶端 之間的信息實時同步。5 節能運行調適5. 1 一般規定5. 1. 1對于公共建筑暖通空調系統關鍵設備冷熱源機組,運行 管理單位接管前需接受生產廠家專業技術人員全面的技術培訓, 運管人員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操作。5. 1.2建筑功能或運營管理方發生變化后,建筑能源設備系統 應進行節能運行

37、調適。5.2 冷熱源機組的調適5.2. 1對公共建筑暖通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運行管理單位 需全面掌握設備技術資料,應包括但不限于:冷熱源機組使用說 明、性能參數、通訊協議、維修操作手冊、維修保養手冊、節能運行 手冊。5.2.2對公共建筑供暖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運行管理接管 后需結合負荷需求、設備性能曲線、自動控制策略、能耗監測系 統、附屬設備等,對機組及冷熱源系統進行調適,確保機組達到銘 牌的能源效率等級;采用電制冷機組時,其電冷源綜合制冷性能 系數(SCOP)達到合理范圍,逐步優化調適匹配該建筑負荷變化 特點的節能運行策略,并形成易上手學習的可見文件。 5.2.3運行管理應按生產廠家要求

38、制定詳細的冷熱源機組節能 運行管理方案、維護保養方案,并嚴格執行。5.3 輸配及末端系統的調適5.3. 1 對于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的輸配系統,運行管理單位接 管前需進行全面的物理性能驗收,確保設備設施物理性能達到設 計要求。跟節能相關的驗收要點如表5.3. 1所示。表5.3. 1輸配系統移交節能驗收要點驗收要點風系統水系統普通閥部件可手動、閥位精準可手動電動閥部件可手自動、可就地遠程、閥位精準可手自動、可就地遠程、閥位精準變頻器可變頻可工頻、頻率反饋準確、 可接受控制信號、可實現自動控制可變頻可工頻、頻率反饋準確、 可接受控制信號、可實現自動控制輸配介質條件風管潔凈度能達相關標準要求水質能達

39、到相關要求、 能滿足節能運行要求換熱器能滿足節能運行要求能滿足節能運行要求過濾網能滿足節能運行要求能滿足節能運行要求風機、水泵效率滿足設計要求效率滿足設計要求5.3.2 對于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的輸配系統,運行管理單位接 管后應對水系統、風系統進行調適,應結合輸配系統實際情況,結 合系統節能措施,如變頻器、管路平衡系統、自控系統等,確保輸 配系統始終保持高效運轉,并形成適用于該建筑負荷變化特點的 輸配系統節能運行策略。5.3.3對于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的輸配系統,運管單位應制定 詳細的節能運行管理方案、維護保養方案,并嚴格執行。5.4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調適5.4.1對于建筑設備監控系統,運管

40、單位接管前應該對系統進 行全面驗收,如果運管單位人員不具備相關能力,應聘請第三方 專業人員配合移交驗收。5.4.2對于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的監控系統,運管單位接管后 應配備專業人員進行管理,并進行節能調適,調適工作應持續整 個空調季以及供暖季,確保監控系統能完全匹配冷熱源系統、輸 配系統,能完全實現設計功能,并形成適用于該建筑負荷變化特 點的節能運行控制策略。5.4.3對于供配電、電梯、照明、給水排水設備的監控系統,運管 單位應定期對設備的運行數據進行分析,根據實際運營情況,調 整設備運行策略。5.4.4對于配置了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建筑,運管單位需制定 匹配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節能運行管理方案、

41、維護保養方案,考 核制度,并嚴格執行。5.5 智慧物業管理平臺的調適5.5. 1對于平臺智慧物聯功能,應將設備管理和能源管理系統 接入平臺,采集各系統數據,在平臺上能夠實時反映當前接人的 機電設備基本信息,能夠實時反應設備運行狀態,利用大數據、可 視化的數據分析對比,實時掌握設備信息制定不同的節能管控 策略。5.5.2對于平臺的工單派發系統,應盡量提高工單派發系統的 使用率,利用信息化工具、大數據等提高機電設備系統的運行管 理效率。13庫七七 提供下載6 運行管理6. 1 一般規定6. 1. 1運行人員應熟悉主要設備的各項技術要求及重要運行 參數。6. 1.2 運行季開始前,應按操作程序對主要

42、設備進行全面檢査 和調試,并填寫相關檢查報告。6. 1. 3 應定時檢査監測數據及手動記錄數據的有效性和完 整性。6.1.4運行季結束后,應按設備相關要求進行維護保養。6.1.5運行季結束后,系統中除需長期供電的設備與部件外,其 他均應斷電。6. 1.6運行管理部門應按運行周統計能耗數據,并按運行季或 年度提出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運行能效指標,提出建筑用能與 使用資源分析報告。6.2 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6.2. 1舒適性供暖、空調的冷熱源設備應符合下列運行原則:外墻上門窗可開啟面積與所在房間外墻面積之比大于等于 0. 1的建筑,或設置有效的機械通風的建筑,或單層建筑面積小于 等于1000m2

43、的建筑,當室外干球溫度大于等于16C時,不宜開啟 供暖系統的熱源設備;當室外干球溫度小于等于26C時,不宜開 啟空調系統的冷源設備。6.2.2制冷(制熱)設備機組運行宜采取群控方式,并應根據系16統負荷的變化合理調整機組運行臺數。對于聯供系統,多臺機組 并聯運行或者與可再生能源耦合運行時,需要根據當前負荷的實 際情況與各主機的負荷效率特性和當地的氣價及電價的關系,選 擇一種最佳的主機運行臺數及開度組合,以達到系統的最佳經濟 運行目的。6.2.3聯供系統的發電機在夜間市電低谷電費運行期間或單機 負荷小于50%,且時間大于3h,建筑用冷部位有其他冷源服務 時,應停止發電機組運行。6.2.4制冷設備

44、機組的出水溫度宜根據室外氣象參數和除濕負 荷的變化進行設定。6.2.5 根據系統的冷(熱)負荷大小,隨時觀察記錄冷熱源機組 的運行參數,并及時調整和修正運行參數的設定值,使機組始終 處于高效、節能、經濟的運行狀態。6.2.6采用集中空調且人員密集的區域,運行過程中的新風量 應根據實際室內人員需求進行調節,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 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736的有關規定。6.2.7采用排風能量回收系統運行時,應根據實際應用情況制 定合理的控制策略。6.2.8 冷水機組冷凝器側污垢熱阻宜根據冷水機組的冷凝溫度 和冷卻水出口溫度差的變化進行監控,并及時檢查與清洗。6.2.9 板式換

45、熱設備的換熱片(板片)、容積式換熱設備的U型 熱交換器或螺旋管熱交換器及相關附屬設備,定期進行結垢檢 查、清除、處理或更換。6.2. 10 對冷熱源系統的保溫隔熱性能,每月應進行12次定 期檢査、維護或更換,以確保設備的保溫隔熱性能無明顯下降。6.2. 11運行管理部門應定期對末端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和清洗。 運行季開始前,應對末端設備的風機、盤管、閥門、過濾器、電氣控 制裝置等進行檢查。6. 2. 12 水系統配置的冷(熱)水泵、冷卻水泵,應采取變頻方式17實行節能運行;在保證系統運行安全的前提下,變頻的方式宜采 用一級泵變頻系統;對采用定頻方式運轉的水泵,宜進行水泵變 頻改造。6.2. 13

46、當水系統的冷水(制冷)供回水溫差,熱水(供暖)的供回 水溫差較小時,應在不影響系統的水力平衡的條件下,采取有效 措施降低水泵的輸出流量;當系統的使用功能或負荷分布發生變 化造成系統的溫度明顯不平衡時,應對水系統進行平衡調試,使 水力失調率不超過15%。6.2. 14循環冷卻水系統運行中,應確保冷卻水節水措施運行良 好或非傳統水源補水正常。6. 2. 15 對冷(熱)水和冷卻水系統的水質,應參照采暖空調系 統水質GB/T 29044,進行年度日常維護、管理、監測和處理,使運 行水質達標。6.2. 16 運行季,宜按周計算分析集中供暖系統耗電輸熱比 (EHR-h)或空調冷(熱)水系統耗電輸冷(熱)

47、比EC(H)R-a。6.2. 17冷機及冷卻塔數量為多臺時,冷卻塔宜采用整體式運行 控制,在保證設備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宜降低冷卻水系統溫度,根 據供水溫度調節風機工作狀態。6.2. 18 供暖、通風與空調風系統配置的設備,應符合國家現行 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和通風機能效限定值 及節能評價值GB 19761的規定,不符合節能規定的設備,應進 行設備、系統的更換或改造。6.2. 19空調風系統應在不影響系統風量平衡的條件下,采取有 效措施加大系統送回風的溫差。6.2.20 有新風運行的系統應對新風的需求量進行合理控制,保 證最小新風量的需求,控制措施應遵循下列原則:1宜采用室內

48、C()2濃度值的控制,保證最小新風量的需求, 當室內CO2濃度值不大于表6. 2. 20的濃度限值時,應關閉新風 系統或減少新風送人量;18表6. 2. 20 公共場所室內CO2濃度限值場所c()2濃度限值(3 -5星級賓館0.07其他級別賓館0. 10其他公共場所0. 102在系統預熱和預冷運行時,關閉新風;3當采用室外空氣進行預冷時,應充分利用新風系統,即新 風系統滿負荷運行;4空調期間,室外空氣焓值低于室內空氣焓值時,宜增大新 風量或采用全新風直供方式運行;室外空氣焓值高于室內空氣焓 值時,增大新風量會增加系統能耗時,宜適當減少新風量。6.2.21風系統的表冷器(含室外風冷冷凝器)的翅片

49、和風機的 葉片(葉輪),運行期間每季度應至少進行一次吹掃、清堵、除塵、 除垢等清潔處理;空氣過濾網(器),運行期間每半月應至少進行 一次吹掃、清堵、除塵、除垢等清潔處理。6.2.22 風系統的各種風閥,每月應至少進行一次檢査、維護或 調節,使其送風量既滿足使用要求,又符合節能原則。6. 2. 23風機盤管每年應至少進行一次吹掃、清堵、除塵、除垢等 清潔處理;風機盤管的回風過濾網(器),運行期間每月應至少進 行一次吹掃、清堵、除塵、除垢等清潔處理。6. 2. 24運行季應監測風量、送回風溫度、人員活動區風速等運 行參數,新風機和排風機應同步運行,相互匹配,在不應影響熱舒 適性的前提下宜增大送回風

50、溫差,減小送風量。6. 2. 25對空調風系統的室內送風氣流分布,應根據室內設施布 置的變化、人員位置的變化等因素,進行合理調整,避免出現冬季 局部過熱、夏季局部過冷的現象。6. 2. 26地下停車庫的通風系統,宜根據使用情況考慮設置地下19車庫誘導式通風,且對通風機設置定時啟停(臺數)控制、或根據 車庫內的c()濃度進行自動運行控制。6.3 電氣系統6.3. 1電氣系統應按時進行巡檢并記錄,發現隱患應及時排除 和維修。6.3.2照明燈具應定期進行檢查,并應及時更換損壞和光衰嚴 重的光源。6.3.3電氣控制系統的傳感器、變送器、調節器和執行器等基本 元件應定期進行維護保養。6.4 給水排水系統

51、6.4. 1給水排水系統應按時進行巡檢并記錄,發現隱患應及時 排除和維修。6.4.2 給水排水系統應定期檢測水質,保證用水安全。6. 4. 3非傳統水源出水設施應定期進行檢査,并應對水質、水量 進行檢測及記錄。非傳統水源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污水再 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的有關規定,作為景觀水 使用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 質GB/T 18921的有關規定。6.4.4 建筑的供水管網和閥門應定期檢查。6. 4. 5 衛生器具更換時,不應采用較低用水效率等級的衛生器具。6.4.6 雨水基礎設施及雨水回收系統應定期檢査維護。6.5 設備監控與能源管理6.

52、5. 1 供暖、通風、空調、給水排水、供配電、照明、電梯等設備的 20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應工作正常,運行記錄完整。6. 5. 2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監測到設備運行狀態異常或故障報警 時,維護人員應第一時間對異常狀況、故障進行有效處理和排徐。6.5.3對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各種傳感器、儀器、儀表,每季應 至少進行1次檢査、測試;對傳感器的位置偏離正常點位時,應予 以及時調整;對性能參數偏離正常值時,應予以及時檢修或更換,6.5.4 通過建筑能效監管系統運行的實踐及上級數據中心的要 求不斷強化系統運行管理,系統運行管理應包括下列內容:1系統運行定期檢査和維護;2能耗數據校核(含不能自動采集能耗的人工錄人)

53、;3數據處理和發送;4防病毒及系統安全;5發揮能耗計量數據在本建筑物(或建筑群)節能工作中的 功效等。6.5.5政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應 將建筑的分項能耗定期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筑行政主管 部門。6.6用戶的行為節能6.6. 1供暖空調系統的運行管理者,應定期對使用供暖、空調系 統的用戶進行使用、操作、維護等有關節能常識的宣傳,以防止或 減少使用者的行為浪費。6.6.2房間空調器的使用應符合下列規定:除特殊需求的場所 外,冬季室外干球溫度大于等于16C.夏季室外干球溫度小于等 于26C時,不宜開啟房間空調器;過渡季節或不宜使用房間空調 器的時間段,使用者應盡可能利用

54、自然通風或已有的通風設施, 對室內空氣和溫度進行需求調節。6.6.3 室內用戶的使用行為應符合下列規定:21庫七七www.kqqw.c om提供下載1使用者離開房間時,應關閉供暖、空調裝置和送、排風風 機的電源,同時關閉照明燈具;2使用供暖、空調裝置時,使用者應關閉所有的門、窗,夏季 應采取遮陽等建筑隔熱節能措施。6.7 智慧物業管理平臺6.7. 1通過平臺應對各機電設備進行運行管理,應包含以下幾 個方面:1設備檔案管理;2設備使用管理;3設備維護管理;4設備的備件管理;5設備報修管理。6.7.2平臺宜對冷熱源設備進行實時追蹤監測,應對設備異常 狀態進行告警。6.7.3平臺宜通過電子地圖實時反

55、映各設備運行狀態、設備基 本情況、備件情況,通過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髙設備管理維修的 效率。7節能運行的評價指標與方法7.1冷熱源機組的實際運行效率7. 1. 1 電力驅動的制冷(熱泵)機組的運行能效比(EER或 COP)按下式計算:EER(COP) = Q/P(7. 1. 1)式中:Q機組實際輸出的制冷量或制熱量(kW),可通過冷 (熱)水進出溫差及流量監測儀表讀數計算;P機組輸人的功率(kW)o7. 1.2蒸汽、熱水型及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組的運 行能效比(EER或COP)按下式計算:EER(COP) = Q/(Q, + A)(7. 1. 2)式中:Q機組實際輸出的制冷量或制熱量(kW),可通過冷(熱)水進出水溫及流量監測儀表測量;Q.輸入機組的熱量(kW),可通過燃料計量儀表讀數 計算:A輸入機組的電量(kW)。7. 1.3燃氣(油)和電熱鍋爐的熱效率可通過熱平衡法按下式 計算:t= Q,/Qr(7. 1.3)式中:Q,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