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詩風對比_第1頁
李白與杜甫詩風對比_第2頁
李白與杜甫詩風對比_第3頁
李白與杜甫詩風對比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4XX與XX詩風對比唐代(公元 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 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離現在已有一 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尤其在盛唐時期,經濟繁榮, 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 “邊塞詩派 ”與 “田 園詩派 ”等。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即是這一時 期最杰出的代表。他們的詩雄視千古,為一代之冠,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 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正如韓愈所說 “李杜文章 在,光焰萬丈長。 ”但是李白和杜甫他們共同經歷了唐王朝由極盛

2、到動亂的歷史,面對如此亂 世,為何李白的詩 “飄逸不群 ”,而杜甫的詩卻是 “抑揚頓挫 ”的風格呢?性格:李白酷愛游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個性上的解放。在他的生活中 他走遍了無數的名山大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 布。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將進酒)的灑脫。 “黃河落 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送裴十四) “連峰去天不盈尺 ”(蜀道 難)的大氣,這一瀉千里,咆哮憤怒的江河,奇險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巒正 是他狂放不羈性格的真實寫照。并且李白注重在生活中及時行樂,人生得意須 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3、與爾同銷萬古愁。將進酒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 去留江上吟李白在游山玩水的同時,美酒醉人,人自醉,借酒消愁。這是 李白灰暗及自暴自棄的一面,李白寄情于山水,仿佛要登涉山川和天地星辰同 呼吸,和神靈相往來。他的杰作夢游天姥吟留別就是這方面的杰出代表。 特別是其中對夢境的描寫特別令人目眩神迷:從嫻靜幽美的湖月到奇麗壯觀的海日,從曲折迷離的千巖萬轉的道路到令 人驚恐戰栗的深林層巔,境界愈轉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夢境幻入仙境,更 完全是色彩繽紛的神話世界,詩人盡情馳騁于浪漫想像的空間,展示了一幅現 實的景象,構成了一幅和諧的朦朧離奇的奇山異景圖。令人留戀忘返。詩人苦 悶的靈魂在夢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抒

4、放,難怪他夢醒后發出這樣的感嘆:2/ 4安能摧眉折腰事XX,使我不得開心顏!杜甫樂觀堅強,隨遇而安。杜甫一生比李白更加艱辛,但他一生疾志不 渝,追求自己的理想,積極尋求救國救民的途徑,雖然有 “一歲四行役 ”的艱 辛,兒子 “無食致夭折 ”的悲痛,但他始終不改初衷,懷著救國救民的信念頑強 地與命運抗爭,從不悲觀消極,充滿樂觀的精神。杜甫不僅對國家命運充滿樂 觀的情緒,而且對自己他也從不曾悲觀失望,雖然不被朝庭重用,但他不改為 國為民的信念,他看到 “東郊瘦馬 ”,想到的不是被棄的悲哀,而是 “更試明年春 草長”的進取雄心;攜家逃難途中登 “鳳凰臺”,他想的是 “再光中興業,一洗蒼生 憂”,絲毫

5、不為眼前的苦難而悲觀,成都府一詩中更是自我安慰 “自古有羈 旅,我何苦哀傷 ”,樂觀地面對命運的安排。杜甫頑強樂觀的精神還表現在他能 適應各種環境,如在成都草堂時他能放下讀書人的架子,“為農 ”養家;簡陋的草堂,他也住得自得其樂,老妻畫紙為棋局 ,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 米 ,微軀此外更何求? 江村思想:XX 的一生是復雜而矛盾的:他一方面接受了傳統的儒家思想,想要 “濟蒼生 ”、“安社稷 ”,熱衷用世,追 求功名;另一方面又具有濃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貴,糞土王侯。他的復雜思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李白蔑視封建秩 序,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中如此形容李白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

6、稱臣是酒中 仙”作”為唐代詩壇的一匹野馬,放縱不羈,他對個性自由的追求充分表現在他 的作品中:想象雄奇、夸張,不受格律的束縛,具有很強的震撼力安能摧眉折腰事權 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 中對皇帝明褒實貶玉壺吟 “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注重個 性,追求自我感受,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南陵別兒童入京正因為李白 不是真正在乎功名富貴,所以他敢于蔑視帝皇、權貴。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 為儒身被輕。 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 懷他對以斗雞媚上的幸臣,以屠殺邀功的武將,投以憎惡輕蔑的嘲笑,說他 們“萬言不直一杯水 ”。接下

7、來對自己和王十二光明磊落卻遭受小人誹謗、讒言 中傷,被逐出朝,表示了滿腹的憤恨:3/ 4用曲高和寡來比喻自己不被重用,用 “晉君”、“和氏璧 ”的故事諷刺玄宗不識 人才,借前秦宰相王墮罵董龍的話,斥罵李林甫、楊國忠之流雞狗不如,接著 抒發了自己的心情及志向。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 君不見裴尚書, 土墳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杜甫是一個胸襟開闊的人民詩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是嫁 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 天陰雨濕聲啾啾。兵車行心心念念著百姓的哀傷疾苦,三吏三別憂國憂 民。并且杜甫是儒家思想的捍衛者,三顧頻煩天下

8、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 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諸葛亮的忠義、勤勉、獻身精神儒家道 德規范。杜甫欽佩諸葛亮兢兢業業、契而不舍的精神,同時付諸于實踐。政治理想:李白的政治理想就是要象魯仲連、謝安那樣,相機而動,在國家需要的時 候,挺身而出,一鳴驚人,然后不受爵祿,飄然而去,歸隱山林,灑脫之極。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七古梁園吟、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是他心境的寫照。在實現其政治理想的途徑上, 李白既不屑于通過科舉,也不能象邊塞詩人高適、岑參那樣投身邊塞,一步做 起,他期望的是象呂尚、諸葛亮一樣,受人賞識,委以重任,象謝安、魯仲連 那樣,一出東山,談笑建功。腳

9、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夢游天姥吟留別當 然,他這一廂情愿的想法是不能實現的,姜太公式途徑不再有現實的基礎了。 李白非常關心國家的強大統一,象盛唐邊塞詩人一樣,熱情謳歌保衛祖國邊疆 的戍邊衛士。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塞下 曲顯示了邊防將士不畏艱苦,勇敢殺敵的英雄氣概,歌頌了他們忠勇為國的 高尚品質,實際上也是詩人渴望以身許國政治豪情的反映,懷抱著理想四處奔 走,遇到的是嘲笑和冷漠,感到的是壓抑和幻滅。他時而高歌自己的理想,時 而悲嘆個人的不幸;時而樂觀,時而頹唐;時而激憤,時而消沉。他的詩歌, 他的感情就是這樣激蕩著、矛盾著 ,杜甫對待封建制度的態度與李白相比是截然不同

10、的,他積極維護封建秩 序,維護封建統治,尤其是忠君更是其一生的追求。杜甫出生于為官家庭,滿腦子是儒家的道德理念,性格中庸,這些構成了他的行動的基礎,他一生想的 4/ 4是為君王出力,為其分憂。當他政治上失意時,他沒有失望:“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決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陷安史叛軍之 中,他想的也是 “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 ”,并沒有絕望;從安吏叛 軍中脫身歸來,看到皇上,感到中興有望,不覺 “喜心翻倒極 ”,始終認為 “胡命 其能久?皇綱來宜絕 ”,北征他一生想的是為君王出力,為其分憂,希望李 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 韻把“致君堯舜上”看

11、成是實現“再使風俗淳 ”的基本手段、途徑,因此一生都在 盼望君王的垂青,期盼 “圣朝”的“堯舜君 ”能使他實現救國救民的理想。行動上他 時刻關心君王的言行,在朝則時常進諫, “恐君有遺失 ”,在野則用詩歌記錄各 種社會現象,希望皇上能夠看到,采納他的建議,真可謂用心良苦。總的來說,李白的是個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描寫了個性化的形象, 突出了主觀色彩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行路難其二)狂風吹我 心,西掛咸陽樹。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 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并且常用大膽的夸張、驚人的幻 想、瞬息萬變的感情表達他噴薄而出、一瀉千里的感情。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 個長。秋浦歌語言質樸、清新、豪放,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 “清水出芙 蓉,天然去雕飾 ”(經亂離后天恩流放夜郎這而杜甫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