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單元檢測17第12單元閱讀淺易的文言文分析綜合(2)共57分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8分)庾季才,字叔弈,新野人也。季才幼穎悟,八歲誦尚書,十二通易,好占玄象,居喪以孝聞。梁湘東王繹引授外兵參軍。西臺建,累遷中書郎,領太史,封宜昌縣伯。季才固辭太史,梁元帝曰:“漢司馬遷歷世居掌,魏高堂隆猶領此職,卿何憚焉!”帝亦頗明星歷,謂曰:“朕猶慮禍起蕭墻。”季才曰:“秦將入郢,陛下宜留重臣,作鎮荊陜,還都以避其患。”帝初然之,后與吏部尚書宗懔等議,乃止。俄而江陵覆滅。周文帝一見,深加優禮,令參掌太史,曰:“卿宜盡誠事孤,當以富貴相答。”初,荊覆亡,衣冠士人,多沒為賤。季才散所賜物,購求親故
2、。周文問:“何能若此?”季才曰:“郢都覆敗,君信有罪,縉紳何咎,皆為賤隸?誠竊哀之,故贖購耳。”周文乃悟曰:“微君,遂失天下之望。”因出令,免梁俘為奴婢者數千口。后宇文護執政,問以天道征祥,對曰:“頃上臺有變,不利宰輔,公宜歸政天子,請老私門。”護沈吟久之,曰:“吾本意如此,但辭未獲免。”自是漸疏。及護夷滅,閱其書記,有假托符命,妄造異端者,皆誅。唯得季才兩紙,盛言緯候,宜免政歸權。帝謂少宗伯斛斯征曰:“季才甚得人臣之禮。”因賜粟帛,遷太史中大夫。開皇元年,授通直散騎常侍。帝將遷都,夜與高颎、蘇威二人定議。季才旦奏:“臣仰觀玄象,俯察圖記,龜兆允襲,必有遷都。且漢營此城,經今將八百歲,水皆咸鹵
3、,不甚宜人,愿為遷徙計。”帝愕然,謂颎等曰:“是何神也!”遂發詔施行。賜季才絹布及進爵為公。謂曰:“朕自今已后,信有天道。”于是令季才與其子質撰垂象地形等志。謂曰:“天道秘奧,推測多途,執見不同,不欲令外人干預此事,故令公父子共為之。”及書成奏之,賜米帛甚優。九年,出為均州刺史。時議以季才術藝精通,有詔還委舊任。以年老,頻求去職,優旨每不許。會張胄玄歷行,及袁充言日景長,上以問季才,因言充謬。上大怒,由是免職,給半祿歸第。所有祥異,常令人就家訪焉。仁壽三年,卒。(選自北史卷八十九列傳第七十七)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多沒為賤沒:籍沒b誠竊哀之 哀:憐憫c信有天
4、道 信:確實d及袁充言日景長 景:“影”的古字1c(信:原句是“朕信有天道”,這里的“信”用作主語“朕”的謂語動詞,即“相信”。)2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直接表明庾季才篤于道義的一項是(3分)()購求親故免梁俘為奴婢者數千口公宜歸政天子 自是漸疏盛言緯候,宜免政歸權 頻求去職abcd2b(是周文帝的行動,是宇文護的態度,是庾季才告老還鄉。)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庾季才天資聰穎,小時候能背誦尚書,懂易,喜好觀察天象,在服喪期間以孝順聞名。為官時一再推辭太史的職位,并建議梁元帝返回都城避禍。b庾季才受到周文帝的優待,他用受賞的財物,贖回因梁朝滅亡而籍沒為賤民的
5、親朋好友。周文帝因此下令免除幾千名梁朝俘虜的奴婢身份。c庾季才善于利用天象的變化來提出合理建議。曾建議宇文護還政于天子,遭到宇文護的疏遠;開皇元年勸諫皇帝遷都,得到皇帝的贊許與賞賜。d庾季才曾出任均州刺史,但人們認為他精通術藝,皇帝又下詔讓他任原職。庾季才多次請求辭職而不準。雖然被免職還鄉,但皇帝還常派人咨詢國事。3d(“皇帝還常派人咨詢國事”太寬泛,原文是皇帝還常派人咨詢“祥異”,“祥異”是指吉祥與災異的現象,雖與“國事”有關,但只是“國事”的一個方面。)4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1)郢都覆敗,君信有罪,縉紳何咎,皆為賤隸?(3分)(2)及護夷滅,閱其書記,有
6、假托符命,妄造異端者,皆誅。(3分)(3)帝愕然,謂颎等曰:“是何神也!”遂發詔施行。(3分)4見“參考譯文”畫線處。(1)君:國君。信:確實。咎:過錯。(2)護夷滅:被動句式,宇文護被誅滅。書記:古今異義詞,書信。異端:特異的征兆。(3)愕然:驚訝的樣子。是:指示代詞。何:多么。參考譯文庾季才,字叔弈,是新野人。庾季才年輕時就聰明而有悟性,8歲能背誦尚書,12歲懂易,喜好觀察天象,在服喪期間以孝順聞名。梁朝湘東王蕭繹推薦他擔任外兵參軍。中書省建立,屢次升職,至中書郎,兼任太史之職,封宜昌縣伯。庾季才堅決推辭太史一職,梁元帝說:“漢朝司馬遷家幾代人擔任這一職務,魏代高堂隆也任過此職,你怕什么呢
7、!”皇帝也很懂得星歷,對他說:“我也擔心會禍起蕭墻。”庾季才說:“秦軍隊將攻入郢,陛下應派重臣鎮守荊陜一帶,自己返回都城以避禍。”皇帝最初同意了,后來與吏部尚書宗懔等商議,又否決了。不久江陵被攻破。周文帝見到庾季才,非常優待他,下令他參掌太史,說:“只要你盡心盡力效忠于我,我會用榮華富貴回報你。”起先,梁朝被滅時,做官的文人多被籍沒成為奴婢賤人。庾季才花光受賞的財物,贖回原來的親朋好友。周文帝問:“為什么要這樣做?”庾季才說:“郢都傾覆敗亡,梁朝君主確實有罪,但文職官員有什么過錯,都成了賤民?我心里為他們感到悲哀,所以為他們贖回身份。”周文帝恍然大悟說:“如果沒有你,我差一點有負天下人的重望。
8、”于是下令,免除梁朝俘虜為奴婢的有幾千人。后來宇文護執政,向庾季才詢問天道征祥,庾季才回答說:“近來上臺星運行有變化,不利于宰相,你應該還政于天子,自己請求歸家頤養天年。”宇文護考慮了很久,說:“我的本意如此,但是多次請求沒有獲準。”由此逐漸對庾季才疏遠了。到宇文護被誅滅,搜查他的書信,那些假托天命,妄造特異征兆(鼓動宇文護)的,都被誅殺了。只有庾季才的兩封信,極力陳說了讖緯征候的事,勸宇文護還政于朝。皇帝對少宗伯斛斯征說:“庾季才很懂得如何做一個好臣子。”就賞賜給他粟帛,升任他為太史中大夫。開皇元年,任通直散騎常侍。隋文帝將要遷都,夜里與高颎、蘇威二人商議作了決定。庾季才第二天早上就奏請說:
9、“我觀察天象,又查看了圖記,龜兆已呈現,一定要遷都。自從漢朝建立這座城,到現在已有800年,水都含有鹽堿了,不適合居住,希望陛下早日考慮遷都。”皇帝很驚奇,對高颎等人說:“他的奏議多么神奇啊!”就頒布詔書下令遷都。賞賜庾季才絹布并且把他的爵位進升為公。皇帝說:“我從今以后,相信有天道了。”于是下令庾季才和他的兒子庾質撰寫垂象地形等書。皇帝說:“天道神秘莫測,人們有種種推測,意見很難統一,不想讓外人再來干預此事,所以只命你們父子二人共同做好。”到書寫成后上奏,賞賜糧食布帛很豐厚。九年,出任均州刺史。當時議論認為庾季才精通術藝,皇帝下詔讓庾季才仍擔任原有的官職。庾季才因為年老,多次請求辭職,皇帝好
10、意勸慰他都不同意。到張胄玄的歷法盛行,袁充又說日影長,皇帝拿這件事問庾季才,庾季才說袁充荒謬。皇帝大怒,下令免去了他的官職,給一半俸祿讓他回家。但只要有祥異現象出現,還常派人到他家中詢問。仁壽三年,庾季才去世。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8分)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唐元稹敘曰:予讀詩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所總萃焉。唐興,官學大振,歷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為律詩。由是而后,文變之體極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遺近,務華者去實;效齊梁則不逮于魏晉,工樂府則力屈于五言;律切則骨格不存,閑暇則纖秾莫備。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
11、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人之體勢,而兼今人之所獨專矣。使仲尼考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茍以為能所不能、無可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予觀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予嘗欲條析其文,體別相附,與來者為之準,特病懶未就。適子美之子孫嗣業,啟子美之柩,襄祔事于偃師,途次于荊,雅知予愛言其大父為文,祈予為志。辭不可絕,予因系其官閥而銘其卒葬云。系曰:晉當陽縣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藝,令于鞏。
12、依藝生審言,審言善詩,官至膳部員外郎。審言生閑,閑生甫。閑為奉天令。甫,字子美。天寶中,獻三大禮賦,明皇奇之,命宰相試文,文善,授右衛率府胄曹。屬京師亂,步謁行在,拜左拾遺。歲余,以直言失官,出為華州司功,尋遷京兆功曹。劍南節度使嚴武,狀為工部員外郎,參謀軍事。旋又棄去。扁舟下荊楚間,竟以寓卒,旅殯岳陽,享年五十九。夫人弘農楊氏女,父曰司農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終。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歿,命其子嗣業。嗣業貧,無以給喪,收拾乞匄,焦勞晝夜,去子美歿后余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亦足為難矣。銘曰:維元和之癸巳,粵某月某日之佳辰,合窆我杜子美于首陽山之前。嗚呼!千歲而下曰:此文,先生之古墳。(選自唐文粹
13、卷六十九,有刪改)【注】敘曰墓志銘開頭常用的格式。沈、宋沈佺期和宋之問,他們的詩,講求聲韻和格律,對唐代律詩的成熟起了重大作用。曹、劉曹操父子和劉楨,建安詩壇的代表人物。顏、謝顏延之和謝靈運,南朝劉宋時的著名詩人。徐、庾徐陵和庾信,南朝梁陳時的著名詩人,作品輕靡綺艷。藩翰籬笆圍墻,比喻邊緣的地方。堂奧廳堂深處,比喻深入的地方。襄袝事完成合葬之事。襄,成。袝,合葬。匄同“丐”,請求。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蓋所謂上薄風騷薄:逼近b尚不知貴其多乎哉 貴:尊貴c途次于荊 次:止宿d然后卒先人之志 卒:完成1b(貴:形容詞用作動詞,推崇。)2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直接表
14、明杜甫文學成就高的一組是(3分)()文變之體極焉氣奪曹、劉盡得古人之體勢亦以奇文取稱詞氣豪邁脫棄凡近abcd2d(是指沈佺期、宋之問之后,詩歌體裁的發展變化就非常完備了;是稱道李白的才華。)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認為杜甫正是在充分繼承了前代的優秀遺產的前提下,才成為一個前所未有的詩人。b作者認為,雖然當時李白與杜甫并稱“李杜”,但杜甫長律達到的境界,李白難以望其項背。c杜甫的孫子嗣業啟運杜甫的靈柩回老家偃師與祖母合葬后,歸途經過荊州,請求稱道杜甫詩文的元稹撰寫墓志。d“系”記述了杜甫的世系、家庭、政治成就、生活狀況等,對他生前坎坷和死后漂泊的遭遇,深
15、致同情。3d(“系”沒有記述杜甫的“政治成就”,屬無中生有。)4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1)茍以為能所不能、無可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3分)(2)屬京師亂,步謁行在,拜左拾遺。(3分)(3)扁舟下荊楚間,竟以寓卒,旅殯岳陽,享年五十九。(3分)4見“參考譯文”畫線處。(1)茍:如果。以為:認為。能所不能:能寫出別人所不能寫的題材。無可不可:不存在什么不可以表達出來的情感。(2)屬:恰好,恰逢。謁:拜見。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3)扁舟:名詞用作動詞,乘坐小船。竟:最終,終于。以:在。旅殯:謂靈柩暫時安放于外地等待歸葬。參考譯文敘曰:我讀詩讀到杜甫,才
16、知道他是個集前代優秀文化之大成的詩人。唐朝建立后,國家的學校教育得到很大發展,每個皇帝在位的時期,都有著名詩人出現。特別是沈佺期、宋之問等人,講求造語的錘煉精切和聲律的妥帖和順,他們的作品被稱之為格律詩。從那以后,詩歌體裁的發展變化就非常完備了。但是,喜好漢、魏、晉詩歌傳統的都丟掉了齊、梁詩歌的長處,刻意追求華麗形式的都丟掉了充實的思想內容;效法齊、梁詩歌的形式卻趕不上魏、晉詩歌的內涵,漢代樂府學得不錯但魏晉五言古詩卻作得不怎么樣;格律切當而勁健的風度卻又喪失了,喜歡抒寫閑情逸致辭采卻又不夠華美。到了杜甫,大概可以稱得上上可逼近詩經楚辭,下可包括沈佺期、宋之問,古樸近于蘇武、李陵,氣概超過曹氏
17、父子和劉楨,蓋過顏延之、謝靈運的孤高不群,糅合徐陵、庾信詩風的流美清麗,他完全掌握了古人詩歌的風格氣勢,并且兼備了當今各家的特長。假如讓孔子來考究杜詩的主要意蘊,還不知道要怎樣推崇他的多才多藝呢!如果認為有能寫出別人所不能寫的題材、也不存在什么不可以表達出來的情感的人,那么,自從有詩人以來,就沒有誰超出杜甫了!李白也以奇特的詩歌創作備受稱道,當時的人把他們并稱為“李杜”。我看李白的那些雄放恣肆、不受拘束、寫景狀物的詩,以及他的樂府詩歌,確實也可以和杜甫媲美。至于像杜甫那樣鋪陳終始,排比聲韻,長的有一千字,次一等的也有幾百字,詞氣豪邁,風調清深,對仗工穩切合聲律,并且摒棄淺近凡俗,卻是李白的創作
18、還未能觸及的領域,更何況其中的精髓呢。我曾經想細致剖析他的作品,按照體裁,分別歸類,為后人提供學習的典范,只是由于衰病懶散,這一愿望未能實現。正好遇到杜甫的孫子嗣業,他啟運杜甫的靈柩,完成了合葬祖父母于偃師之事,歸途中停留于荊州。他素知我喜歡稱道他祖父的詩文,就拜請我撰寫墓志。我推辭不掉,于是記述杜甫的官職和門第,為杜甫終于歸葬寫了這篇墓志銘。系曰:晉代當陽縣侯杜預,后十世,生杜依藝,在鞏縣任縣令。杜依藝生杜審言,杜審言長于寫詩,官做到膳部員外郎。杜審言生杜閑,杜閑生杜甫。杜閑曾任奉天縣令。杜甫,字子美,天寶年間,獻三大禮賦,唐玄宗認為他有杰出的才能,命令宰相考他文章。杜甫的文章寫得好,被授予
19、右衛率府胄曹之職。恰逢安祿山攻陷長安,京城大亂,他步行到鳳翔去拜見肅宗皇帝,被任命為左拾遺。一年多以后,由于直言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不久調任京兆功曹參軍。劍南節度使嚴武,推薦杜甫任檢校工部員外郎,節度使署參謀。不久又棄官離開。他乘船漂泊湖南、湖北一帶,最終在流寓生活中死去,寄葬在岳陽,享年59歲。他的夫人是弘農楊家人,岳父楊怡曾任司農少卿,49歲時死去。他的嫡子叫杜宗武,因為自己有病,不能把父親的靈柩運回原籍安葬,臨死時把這事交代給了兒子杜嗣業。嗣業貧窮,沒有財力操辦葬事,經過點滴積攢,求人幫助,日夜操勞,終于在杜甫死后40余年,完成了先人的遺志,這也確實艱難啊。銘曰:元和八年的某月某日
20、,是個好日子,把我們的杜甫夫婦合葬于偃師首陽山前。唉!千年以后,人們看到墓碑上的這篇墓志銘,會說:這里就是杜甫的古墳。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21分)正始清顧炎武魏明帝殂,少帝即位,改元正始,凡九年。其十年,則太傅司馬懿殺大將軍曹爽,而魏之大權移矣。三國鼎立,至此垂三十年,一時名士風流盛于洛下。乃其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視其主之顛危若路人然,即此諸賢為之倡也。自此以后,競相祖述。如晉書言王敦見衛玠,謂長史謝鯤曰:“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之音。”沙門支遁以清談著名于時,莫不崇敬,以為造微之功,足參諸正始。宋書言羊玄保二子,太祖賜名曰咸、曰粲,謂玄保曰:“欲令卿二子有林下正
21、始余風。”王微與何偃書曰:“卿少陶玄風,淹雅修暢,自是正始中人。”南齊書言袁粲言于帝曰:“臣觀張緒有正始遺風。”其為后人企慕如此。然而晉書儒林傳序云:“擯闕里之典經,習正始之余論,指禮法為流俗,目縱誕以清高。”此則虛名雖被于時流,篤論未忘乎學者。是以講明六藝,鄭王為集漢之終;演說老、莊,王何為開晉之始。以至國亡于上,教淪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屢易。非林下諸賢之咎而誰咎哉!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魏晉人之清談,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謂楊、墨之言,至于使天下無父無君,而入于禽獸者也。昔者嵇紹之父康被殺于晉文王,至武帝革
22、命之時,而山濤薦之入仕,紹時屏居私門,欲辭不就。濤謂之曰:“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于人乎。”一時傳誦,以為名言,而不知其敗義傷教,至于率天下而無父者也。夫紹之于晉,非其君也,忘其父而事其非君,當其未死,三十余年之間,為無父之人亦已久矣,而湯陰之死,何足以贖其罪乎!且其入仕之初,豈知必有乘輿敗績之事,而可樹其忠名以蓋于晚也。自正始以來,而大義之不明遍于天下,如山濤者,既為邪說之魁,遂使嵇紹之賢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顧,夫邪正之說不容兩立,使謂紹為忠,則必謂王裒為不忠而后可也,何怪其相率臣于劉聰、石勒,觀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動其心者乎?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
23、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選自日知錄卷十三)【注】諸賢此指“竹林七賢”。闕里地名。相傳為春秋時孔子授徒之所。故址在今山東曲阜城內。此處代指儒學。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至此垂三十年垂:將近b競相祖述 祖:效法c此則虛名雖被于時流 被:覆蓋d天地四時猶有消息 消息:信息1d(消息:消長,生命榮枯。)2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屬于闡述“清談亡天下”的原因的一組是(3分)()一時名士風流盛于洛下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指禮法為流俗,目縱誕以清高演說老、莊,王何為開晉之始羌、戎互僭,君臣屢易大義之不明遍于天下abcd2c(是對清談盛況的描述,講魏晉
24、清談之風由王何而始,是清談導致的結果。)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由于正始年間那些名士的倡導,人們拋棄經典而崇尚老莊,蔑視禮法而崇尚放達,對君主的安危漠不關心。b作者借宋書與何偃書南齊書晉書儒林傳序等書中的例子,說明清談之名為時代風尚,清談的理論為學者所接受。c魏晉人清談的結果是導致天下人不忠誠于君主,不孝敬于父母,像禽獸一樣人倫喪盡,必然導致亡國亡天下。d在作者看來,國家的更替只是易姓改號,而天下滅亡,人民會陷于深重的苦難,故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3b引用晉書儒林傳序中的話是說明清談雖然被當時的時代所接受,但(真正的)學者卻沒有忘記對其確當的評論。4請
2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1)羌、戎互僭,君臣屢易。非林下諸賢之咎而誰咎哉!(3分)(2)紹時屏居私門,欲辭不就。(2分)(3)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4分)4見“參考譯文”畫線處。(1)僭:越禮。超越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職權、禮儀行事。易:變換,更換。咎:過錯。(2)屏:退避,隱退。辭:推辭。就:就職,赴任。(3)肉食者:代指統治者。謀:謀劃,考慮。匹夫之賤:地位低賤的普通百姓。與:參加,參與。參考譯文魏明帝去世,少帝即位,改年號為正始元年,共九年。第十年,太傅司馬懿殺死大將軍曹爽,魏國的大權轉移到司馬氏手中。三國鼎立,
26、到這時將近三十年,當時在洛陽名士的風流韻事十分繁盛。于是拋棄經典而崇尚老、莊,蔑視禮法而崇尚放達,看待自己主人的傾頹危險就像看待路人一樣漠不關心,就都是這些賢能的人所倡導的。從此以后,競相效仿陳述。就像晉書說的,王敦會見衛玠,對長史謝鯤說:“想不到永嘉末年,又聽到了正始時的言談。”和尚支遁憑借清談在當時顯露出名聲,沒有一個人不崇敬的,認為他達到的微妙精妙的程度,足以與正始時的玄談相參悟。宋書上說羊玄保有兩個兒子,太祖賜名叫羊咸、羊粲,并對玄保說:“(我)想讓你的兩個兒子有正始年間遺留下來的閑雅瀟灑的風度。”王微在與何偃書中對何偃說:“你小時候就在玄學風氣中熏陶,學識淵博而氣量高雅,品行美好而文
27、章暢達,自然是正始諸子一類的人。”南齊書說袁粲對皇上說:“臣看張緒有正始年間遺留下來的風范。”正始之風就像這樣被人企慕。然而晉書儒林傳序說:“摒棄儒學(闕里)的典籍經論,運用正始(清談)的觀點,指責禮法為流俗,卻把恣肆放誕看作清高。”這就是這個虛名雖然被當時的時代所接受,但(真正的)學者卻沒有忘記對其確當的評論。所以解釋六藝(指六藝論),鄭玄、王肅的學說集成于漢朝的末年;演說老子莊子,王弼、何晏是魏晉清談之風的開始。這樣一直到國家敗亡于上層(談玄的門閥),教化淪喪于百姓。羌胡僭妄作亂,君臣屢屢變換(朝代更替指南北朝五胡十六國的那段歷史)。不是竹林七賢的過錯還是誰的過錯!有人稱之為亡國,有人稱之為亡天下。如何辨別亡國和亡天下呢?那就是:易姓改號叫作亡國。仁義的道路被阻塞,以至于達到率領禽獸來吃人,人與人之間也是你死我活的關系,這叫作亡天下。魏晉人的清談,為什么能夠亡天下呢?原因就是孟子所說的楊朱、墨翟的學說使天下人目無父母,目無君上,從而墮落為禽獸了。從前,嵇紹的父親嵇康被晉文王所殺,到晉武帝建立晉朝時,山濤推薦嵇紹入朝做官,嵇紹當時隱居在家里,想推辭不去。山濤對他說:“我替您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昌航空大學《旋律寫作基礎(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市華二附中2025年高三年級下學期十月份月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上海海洋大學《普通動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南通如皋市2025屆高三二模(4月)英語試題含解析
- 濮陽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生物醫用材料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麗水學院《ACCASBR戰略商務報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共享員工協議書合同書協議書
- 二零二五集體林地承包租賃合同
- 抵押借款合同范例范例
- 二零二五版餐飲出租簡單合同范例
- 《云南土壤類型》課件
- 小兒肝臟間葉錯構瘤課件
- 2022智慧園區設計、建設與驗收技術規范
- 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 含答案解析 )
- 30道智能駕駛工程師崗位常見面試問題含HR問題考察點及參考回答
- 護林員勞務派遣投標方案(技術標)
- 住院患者轉科交接登記本
- 說課-青霉素皮試液的配置
- 北師大版小學英語3-6年級單詞-(三起)帶音標-精華版
- 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申請表(個人)
- 公共衛生概論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