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杜甫登高平仄分析杜甫登高平仄分析杜甫的登高是其詩作中的名篇。全詩原文如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是杜甫在大歷二年(767),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三年所寫的一首著名的律詩。對這首詩歷來評價很高,楊倫在杜詩鏡詮里稱此詩是“杜集七言律第一”,胡應麟認為這樣的評價尚不能體現此詩的重要地位,所以他在詩藪中更說此詩“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杜甫不僅在我國詩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他本人就有“詩圣”的美稱,他的詩有“詩史”的美譽。文學史家無一例外地稱贊其詩作在思想性、藝術性諸方面有極高的造
2、詣,他也曾多次提到自己對詩藝的不懈追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書左丞丈二十二韻),“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并承認自己已達到“詩律群公問”(寄沈八丈),“晚節漸于詩律細”(遣悶呈路十九曹長)的程度。那么其詩之“有神”在什么地方?群公問他的詩律又是指什么?他覺得自己“詩律細”,又細在何處?為什么評價會如此之高呢?歷代有許多文學評論家進行過很多有意義的討論。我們不想過多地重復,只是想換一個角度進行分析,我們將從平仄、節奏、音型、意象四個角度對登高一詩進行剖析,來看一看杜甫運用詩律的精妙之處。一、平仄這是一首仄起平收的七言律詩,按照標準的七言律詩的格式,其平仄規律如下:1
3、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把原詩的平仄的實際與這個典型的標準格式的平仄對照一下,就會發現,原詩有幾個地方的平仄與這個標準格式不一致,它們主要出現在第一聯(首聯)和第三聯(頸聯)。第一聯中不一致的是“風”、“猿”、“渚”、“沙”,第三聯不一致的是“百”和“多”,而第四聯(尾聯只有一個字與標準格式不同,即“潦”字,第二聯(頷聯)則與標準格式完全一致。這樣全詩的具體平仄格式如下: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先分析第一聯,我們可以推想
4、:杜甫在登高之前,其心情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心情很好,要借登高來欣賞自然美景;一種是心情不佳,要借登高來消除悲愁煩惱。然而登高以后看到的卻是一幅濃郁的秋景,給人一種悲涼之感。如果他登高之前的心情是好的,那么登高之后看到這幅悲涼景色,心情一下子發生了巨大變化反之,如果登高前的心情不好,那么登高后不僅沒能消除悲愁煩惱,反而有所增加。因此,可以說,登高前的目的和登高后的效果極不相同,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力。為了表現這股巨大矛盾力杜甫除了采用其他的藝術手法之外,首先就使平仄發生了一點變化。這就是第一聯的平仄與標準格式不同的原因。此詩的前兩聯寫景,后兩聯抒情,寫景和抒情之間顯然存在著一個轉變,而第三聯就處
5、在這個轉變的交點上,這一聯同時又處在“起、承、轉、合”的“轉”上,為了體現這個轉變,這聯的平仄格式與標準格式有一點出入也就十分自然了。然而,以上平仄同標準格式不同的地方,都沒有超越律詩的規定,也就是說,是律詩的規律允許的。這就表明,杜甫一方面嚴格按照律詩的要求去寫詩,另一方面又在規律允許的范圍內作一些適當的調整,而這些適當的調整又剛好和詩作表現的思想感情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二、節奏作為表現手法之一的節奏,在七言律詩中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有“四三”式、“五二”式、“一六”式、“二五”式等等,不一而足。優秀的藝術作品必然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作為藝術表現形式之一的節奏也將同思想感情有著十分重要的聯系
6、。一般地說,相同的節奏反映著相同的思想感情,不相同的節奏則反映著不同的思想感情。因此,對于優秀的詩作來說,當思想感情發生變化時,作為表現手法之一的節奏也將發生變化;反之,當節奏發生了變化的時候,也就暗示了思想感情的變化。同理,如果一首詩的節奏自始至終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也就預示著思想感情沒有變化,而且如果一首詩的節奏沒有變化的話,會給讀者一個單一而枯燥的感覺。那么,杜甫的登高是怎樣處理節奏的呢?閱讀一下原詩,我們就會發現全詩的八行詩句的節奏都是“四三式”,這就說明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前后基本一致,變化不大,雖然前兩聯寫景后兩聯抒情,但情景相依,情因景生,寫景時沒有忘情,抒情時也沒有忘景。但我們說
7、變化不大,并非沒有變化,仔細閱讀原詩,我們可以發現前兩聯的節奏是“二二二一”型,而到了第三聯,詩句節奏卻發生了一點變化,可以讀作“二二一二”型,而第四聯最后三個音節結合得不象前面的那么緊密,其節奏可以理解為“二二一一一”型,可知這首登高的節奏在無大變化中也存在著小的變化,而這種節奏的變化正好發生在由寫景和抒情交接的地方,使前兩聯的寫景和后兩聯的抒情在節奏上有了不同的節奏標志。可以說寫景和抒情之間的界限在節奏上有很清楚的顯示。還應該指出,節奏在第三聯開始發生變化和我們前面分析平仄在第三聯發生變化的效果是一致的。由此可見,節奏的變化與否在此詩也是為一定的內容服務的。三、音型音節的結構以及該結構的各
8、個要素之間的組合方式,我們稱為音型。如果我們把音型的理解放寬一點,那么前面我們討論的節奏和平仄都可以理解為音型的范圍。不過我們為了區別這些術語,我們把音型確定在音節之內,把節奏和平仄確定在音節與音節之間。那么音型在詩中有什么意義和價值呢?高友工、梅祖麟兩位先生指出:“語音相似的音節互相吸引,特別是一行詩中出現幾個相同音節時,它們便會形成一個向心力場。同時,一行詩中重復出現過的音型,前后的相同音型也會遙相呼應1(P3)。如果詩句中音型相同,就會產生一種內聚力,內聚力會影響詩句所表示的情感內容,使之集中;反之,如果音型不同,就不具有內聚力,詩句所表達的情感內容也就不太集中。因此,如果當音型發生變化
9、,也就說明思想情感發生了變化。我們前面說過,第一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表現了登高的目的和登高效果之間的矛盾,詩人已經用節奏和平仄的巧妙變化反映出來。這里要指出的是:在這首詩中,這一聯的音型是最不集中的,也就是說這一聯是最缺乏具有內聚力的音型,這種缺乏內聚力的音型的使用,正是登高的目的與登高的效果之間矛盾的反映。到了第二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情況卻有了明顯的不同。出句和對句之間的平仄對得十分整齊,同時音型的結構也十分整齊。只要對照一下中古音(中古音參看參考書,34為排印方便,個別音進行了改寫)就可以看出:第一個字都是唇音聲母(“無”的聲母是“m-”,“不”的聲母是“
10、p-”),第二個字都是鼻音韻尾(“邊”和“盡”的韻尾都是“-n”),第三、四兩個字都是舌根音韻尾(“落木”的韻尾是舌跟塞音“-k”,“長江”是舌跟鼻音“-ng”),第五、六兩字是重言,即疊音(“蕭蕭”和“滾滾”)。因為對句的第七個字要求押韻,而出句的第七個字沒有押韻的要求,所以這里沒有討論第七字。如果不管第七字的話,那么前六個字的音型就構成了以下十分整齊的對稱形式:出句:唇音/鼻音/舌根音/舌根音/疊音/疊音對句:唇音/鼻音/舌根音/舌根音/疊音/疊音音型具有使思想感情集中的內聚力,如此整齊的音型說明詩人思想情感十分集中。當詩人登高之后,眼前所見到的景物的衰敗與蕭疏,被詩人用具有能集中思想感情
11、具有內聚力的音型的詩句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不愧為千古名句。第三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由寫景“轉入”抒情,因此在出句中沒有太多相似的音型,或者說音型不太集中,也同本聯的平仄與標準格式有一定的出入表達相同的意思。換言之,這一聯的音型不一致,平仄也不太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對句的第二、四、六個字,這三個音節都使用鼻音韻尾的字,即“年”、“病、”“登”,形成了以下的形式:百年多病獨登臺這幾個音節剛好處在詩句的節拍點上,構成了間隔的相似音型,起過度作用,為后文出現更為集中的音型作了充分的準備。到了第四聯的出句“艱難苦恨繁霜鬢”,除了第三個音節(即“苦”字)以外,其他六個字都使用了鼻音韻尾的
12、音節:艱難苦恨繁霜鬢第三個音節雖然沒有使用鼻音韻尾的字,因為第三個音節并不是律詩詩句的節拍重點,即使如此,詩人仍然在對句“潦倒新停濁酒杯”的第三字和第四字(即“新”、“停”二字,倆字的韻尾分別是-n和-ng)連續使用了兩個帶有鼻音韻尾的音節對出句進行了有力的補充。這一連串的鼻音韻尾(而且前有準備,后有補充的連續使用,十分有力而集中地將當時國勢艱危、仕途坎坷、年邁多病、疾病纏身等無法排遣的萬端愁緒充分展現出來。可見音型在詩歌中是明顯地為思想內容服務的,它雖然比平仄和節奏更加難以掌握,但杜甫仍然運用得爐火純青。四、意象“所謂意象,也就是詩歌藝術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基本單位”。5(P17)杜甫善于使
13、用各種語詞構成的意象群來為作品的內容服務。在登高中,首聯一開始就描繪了“風、天、猿、渚、沙、鳥”等各種意象,并分別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等不同的動態語詞對其進行描述,把一個巨大的空間展示在讀者面前,而且這個空間的所有景物都在活動著,是動態的。緊接著,詩人在第二聯把注意力集中在“落木”和“長江”這兩個意象上,并在前面使用了“無邊”和“不盡”分別對其進行修飾,在后面又使用了“蕭蕭下”和“滾滾來”對其進行描述,整個意象群給人產生廣袤無邊之感,構成了一個動態的整體。雖然作者在這兩聯中沒有直接使用表示時間的語詞,但讀者不難發現其深層意義中暗示著時間的無限,因為所有事物的運動都必須以一定的時
14、間作為存在的形式“下”、“來”等運動的延續必須以時間的延長做保證。我們也注意到,作為名詞性意象“落木”是“無邊”的,“長江”是“無邊”的,同時動詞性意象“蕭蕭下”也具有“無邊”的特點“滾滾來”也具有“不盡”的特點。這就增加了詩歌意象的語義張力,給讀者留下了許多品味的余地。概言之,前兩聯給讀者的印象是:在巨大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中有無限的秋景在不停地激烈運動著。第三聯中,作者描述了一個老弱孤獨、百病纏身的詩人獨自一人登臺悲秋的情景詩人使用了“萬里”、“百年”、“常”、“多”等語詞,這些語詞的時空,一方面是前面兩聯展示的時空的繼續,另一方面,它們的時空比前面兩聯縮小了,雖說“萬里”和“百年”的時空也
15、不算小,但畢竟是有限的,無法與“無邊”和“不盡”相比。同時,“作客”和“登臺”的運動程度也減緩了,更是無法與“蕭蕭下”和“滾滾來”相提并論。至于“客”和“獨”的語詞,更是明顯地表達了“空間小了,時間短了”的語義。從而為第四聯所描述的更加短暫的時間和更加狹小的空間作了有效的鋪墊。在第四聯中,詩人的筆觸更加細膩地落在鬢上絲絲白發的“小”和新停的濁酒杯的“靜”上,即使還有一些動態的東西,也變成了“艱難”、“潦倒”、“恨”、“苦”等展示內心活動的語詞。在這聯中,前面那種巨大的空間、無限的時間、復雜的景物、激烈的運動早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狹小的空間、短暫的時間、簡單的景物、緩慢的活動。可以說時空在這聯中被壓縮到了詩中的極限。從而,個人的渺小與造物主的龐大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極大的反差。在這個大千世界里,詩人卻長期飄泊,如今暮年多病、舉目無親,這樣的境遇怎能不使詩人感到悲愁和凄苦呢?詩人內心的無奈和苦楚就在這些意象群的對比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我們可以認為:杜甫的“詩律細”等語是有所指的,不可能只是按一般詩律的押韻、平仄、對仗等基本要求寫出來的詩作就讓“群公”向他求教,他自己也沒有必要如此夸耀。試想:如果只是按照詩律書上押韻、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管理員安全培訓試題及參考答案【鞏固】
- 骨科關節鏡微創手術器械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高效油氣勘探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生態建筑設計與實踐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生物藥品智能分析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高效食材切割機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高爾夫球場AI智能應用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高效根莖作物切割包裝線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綠色環保建材市場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皮革、毛皮、羽絨制品項目經濟效益評估報告
- 3.28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演講稿
- 全科醫學科疾病診療指南全集診療規范
- 安全教育教程大學生安全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2023年東方航空技術應用研發中心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氦氣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JB/T 20176-2017汽化過氧化氫滅菌傳遞艙
- 不良品處理程序
- 住宅建筑設計原理重點
- (完整word)危大工程工巡視檢查記錄表
- (2023年)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QCR9218-2023)
- 鄉鎮防汛防臺人員轉移應急演練預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