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鐵路總公司企業標準 Q/CRP Q/CR9218-2023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measurementof Railway Tunnel2023-02-26發布 2023-06-01實施中國鐵路總公司 發布中國鐵路總公司關于印發?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規程?等16項建設標準的通知鐵總建設202380號 現將?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規程?Q/CR 96022023、?鐵路路基填筑工程連續壓實控制技術規程?Q/CR92102023、?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機械配置技術規程?Q/CR 92242023、?鐵路混泥土拌合
2、站機械配置技術規程?Q/CR 92232023、?鐵路橋梁工程施工機械配置技術規程?Q/CR 92252023、?鐵路鋼橋制造標準?Q/CR 92112023、?鐵路橋梁鉆孔樁施工技術規程?Q/CR 92122023、?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規程?Q/CR 96032023、?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規程?Q/CR 96042023、?鐵路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規程?Q/CR 92172023、?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Q/CR 92182023、?鐵路隧道施工搶險救援指南?Q/CR 92192023、?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機械配置技術規程?Q/CR92262023、?鐵路建設工程現場管理規程?
3、Q/CR92022023、?鐵路建設工程工程試驗室管理標準?Q/CR92042023、?鐵路工程試驗表格?Q/CR92052023等16項建設標準印發給你們,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原鐵道部印發的?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23241號、?鐵路路基填筑工程連續壓實控制技術規程?TB101082023、?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機械配置指導意見?鐵建設2023113號、?鐵路混泥土拌合站機械配置指導意見?鐵建設2023113號、?鐵路橋梁施工機械配置指導意見?鐵建設2023125號、?鐵路鋼橋制造標準?TB102122023、?鐵路橋梁鉆孔樁施工技術指南?TZ3222023、?高速鐵路
4、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23241號、?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23241號、?鐵路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指南?鐵建設2023105號、?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TB101212007、?鐵路隧道施工搶險救援指導意見?鐵建設202388號、?鐵路隧道施工機械配置的指導意見?鐵建設函2023777號、?鐵路建設工程現場管理標準?TB 104412023、?鐵路建設工程工程實驗室管理標準?TB 104422023、?鐵路工程試驗表格?鐵建設函202327號等16項標準同時停止執行。16項建設標準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建設管理部負責解釋,單行本由經規院、中國鐵道出版社組織出版發行
5、中國鐵路總公司 2023年2月16日目 錄TOC o 1-2 h u HYPERLINK l _Toc12617 前 言 前 言本技術規程是根據構建中國鐵路總公司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要求,在原鐵道部?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TB 101212007的根底上修編而成。本技術規程在編制過程中,與現行國家、行業標準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相關標準進行了協調;調整了原規程中不符合總公司鐵路建設工程特點和要求的有關內容;吸納了總公司鐵路隧道工程建設和運營中的實踐經驗;配套修改了標準動態管理工作中對相關標準已作的局部修訂內容,為總公司鐵路工程建設施工質量和平安提供技術支持。本技術規程共分為7章,主要包括:總那么
6、,術語,根本規定,技術要求,監控量測方法,數據分析及信息反響,成果資料,另有3個附錄。本技術規程主要修訂明確了對周邊建筑物可能產生影響的鐵路隧道應實施第三方監測、監控量測人員應經培訓后上崗等規定,提出了測點應及時埋設,支護后2h內讀取初始數據以及不良地質和特殊巖土隧道加強拱腳變形監控量測等要求,修訂了地表沉降點縱向間距要求,規定了大、特大跨度黃土隧道初期支護相對位移。在本技術規程執行過程中,希望各有關單位結合工程實際,認真總結經驗,積累資料。如發現有需要修改和補充之處,請及時將意見及有關資料寄交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通錦路3號,郵政編碼:610031,并抄送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
7、究院北京市海淀區北蜂窩路乙29號,郵政編碼:100038,供今后修訂時參考。本技術規程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建設管理部負責解釋。本技術規程主編單位: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本技術規程參編單位: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學、中鐵隧道集團。本技術規程主要起草人:喻 渝、倪光斌、劉招偉、趙萬強、王明年、鄭長青、趙運臣、陳赤坤、曹 磊、本技術規程主要審查人:林傳年、錢征宇、黃鴻鍵、張民慶、唐國榮、韓福忠、張松巖、關寶樹、陳紹華、高 楊、王立暖、龔彥峰、李汶京、蘇新民、張金夫、陳德斌、楊世武、霍玉華、蘇慶國。1 總 那么1.0.1 為標準鐵路隧道設計和施工的監控量測工作,使鐵路隧道施工監控量測符
8、合平安使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要求,制定本技術規程。1.0.2 本技術規程適用于采用礦山法修建的鐵路隧道。1.0.3 隧道工程應進行監控量測設計,其費用應列入概算。1.0.4 監控量測應作為關鍵工序納入現場施工組織。對周邊建筑物可能產生影響的鐵路隧道應實施第三方監測。1.0.5 鐵路隧道監控量測工作除應符合本技術規程要求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及中國鐵路總公司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 術 語2.0.1 監控量測 monitoring measurement 隧道施工中對圍巖、地表、支護結構的變形和穩定狀態,以及周邊環境動態進行的經常性觀察和量測工作。2.0.2 必測工程 important mo
9、nitoring items保證隧道周邊環境和圍巖的穩定以及施工平安,同時反映設計、施工狀態而需進行的日常監控量測工程。2.0.3 選測工程 optional monitoring items為了滿足隧道設計和施工的特殊需要,有設計文件規定的在局部地段進行的監控量測工程。2.0.4 隧道凈空變化 convergence of tunnel inner perimeter隧道周邊上兩點間相對位置的變化。2.0.5 拱頂下沉 crown settlement隧道拱頂測點的絕對沉降量。2.0.6 地表沉降或隆起 settlement,subsidence隧道開挖后底層中的應力擾動區延伸至地表而引起的
10、地表沉降或隆起。2.0.7 水平位移 horizontal displacement變形體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值。2.0.8 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變形體沿豎直方向的位移值。2.0.9 變形監控量測 deformation measurement對建構筑物及其地基或一定范圍內巖體及土體的位移、沉降等工程所進行的監控量測工作。2.0.10 基準點 basic benchmark建在穩定的巖層或原土層或構建筑物上的經確認固定不動的點。2.0.11 測點 object points(survey points)設置在觀測體上或內部,能反映其特征,作為變形、位移、應力或應變測
11、量用的固定標志。2.0.12 測線 survey lines隧道凈空變化或拱頂下沉量測時,設在洞周壁上兩測點之間的連線。2.0.13 底鼓 floor heave隧道開挖后,由于圍巖本身的性質以及圍巖應力、水理作用和支護強度等因素引起的隧道底板向上隆起的現象。2.0.14 非接觸量測 non-contact measurement指在不接觸被測目標點的情況下,獲取被測點的空間位移信息的方法。2.0.15 極限相對位移 limit relative displacement指極限位移與兩測點間的距離之比。極限位移為全位移,即指考慮隧道凈空開挖前期變形量、開挖中變形量和開挖后變形量的總位移。2.0
12、.16 數碼成像 digital imaging利用數碼成像設備對前方目標物體進行拍攝,以獲取目標物體的數字圖像。3 基 本 規 定3.0.1 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應科學合理,設計單位應進行監控量測設計,施工單位應編制監控量測實施細那么,施工中應按細那么實施,工程竣工后將監控量測資料整理歸檔并納入竣工文件中。 監控量測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 1 確定監控量測工程。 2 確定測點布置原那么、監控量測斷面及監控量測頻率。 3 確定監控量測控制基準。3.0.3 施工單位應配置專業的監控量測人員和設備,監控量測人員應經培訓后上崗,掌握成熟、可靠的測試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3.0.4 施工單位應成立現場監控量測
13、小組,并納入施工質量保證體系,負責及時將監控量測信息反響與施工和設計。監控量測人員應相對穩定,確保監控量測工作的連續性。3.0.5 現場監控量測工作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 現場情況的初始調查。 2 編制實施細那么。 3 布設測點并取得初始監測值。 4 現場監控量測及分析。 5 提交監控量測成果。3.0.6 監控量測實施細那么應經監理單位、建設單位批準后實施,并作為現場作業、檢查驗收的依據。監控量測變更應經監理工程師批準。 監控量測系統應可靠、穩定、耐久,在效勞期內運轉正常。儀器設備應按規定進行檢查、校對和率定,并出具相關證明。3.0.8 測點應牢固可靠、易于識別,并注意保護,嚴防損壞。 施工
14、現場應建立嚴格的監控量測數據復核、審查制度,保證數據的準確性。監控量測數據應利用計算機系統進行管理,由專人負責。如有監控量測數據缺失或異常,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并做出詳細記錄。 監控量測應根據精度要求,減小系統誤差,控制偶然誤差,防止人為錯誤,并應經常采用相關方法對誤差進行檢驗分析。 施工和監控量測方應密切配合,監控量測元件的埋設與監控量測應列入工程施工進度控制方案中,監控量測工作應盡量減少對施工工序的影響。4 技 術 要 求4.1 一 般 規 定4.1.1 監控量測應到達以下目的: 1 確保施工平安及結構的長期穩定性。 2 驗證支護結構效果,確認支護參數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為調整支護參數和施
15、工方法提供影響。 3 確定二次襯砌施作時間。 4 監控工程對周圍環境影響。 5 積累量測數據,為信息化設計與施工提供依據。 監控量測設計應根據圍巖條件、支護參數、施工方法、周圍環境及監控量測目的進行。 監控量測實施細那么應根據設計要求及工程特點編制,內容應包括:1 監控量測工程。2 人員組織。3 元器件及設備。4 監控量測斷面、測點布置。監控量測頻率及監控量測基準。5 數據記錄格式。6 數據處理及預測方法。7 信息反響及對策等。4.1.4 監控量測工作應隨施工工序及時進行,測點應及時埋設,支護后2小時內讀取初始數據,并應依據現場情況及時調整監控工程和內容。4.2 監控量測工程 監控量測工程可分
16、為必測工程和選測工程。 隧道工程應將日常監控量測工程納入必測工程。必測工程應按表4.2.2確定。表4.2.2 監控量測必測工程序號監控量測工程常用量測儀器備注1洞內、外觀察現場觀察、數碼相機、羅盤儀2拱頂下沉水準儀、剛掛尺或全站儀3凈空變化收斂計、全站儀4地表沉降水準儀、銦鋼尺或全站儀隧道淺埋段5拱腳下沉水準儀或全站儀不良地質和特殊巖土隧道淺埋段6拱腳位移水準儀或全站儀不良地質和特殊巖土隧道深埋段 隧道工程可將滿足隧道設計與施工特殊要求進行的監控量測工程納入選測工程。選測工程可按表4.2.3選擇。表4.2.3 監控量測選測工程序號監控量測工程常用量測儀器1圍巖壓力壓力盒2鋼架內力鋼筋計、應變計
17、3噴混凝土內力混凝土應變計4二次襯砌內力混凝土應變計、鋼筋計5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間接觸壓力壓力盒6錨桿軸力鋼筋計7圍巖內部位移多點位移計8隧底隆起水準儀、銦鋼尺或全站儀9爆破震動振動傳感器、記錄儀10孔隙水壓力水壓計11水量三角堰、流量計12縱向位移多點位移計、全站儀隧道開挖后應及時進行地質素描及數碼成像,必要時應進行物理力學試驗。初期支護完成后應進行噴層外表裂縫及其開展、滲水、變形觀察和記錄。4.3 監控量測斷面及測點布置原那么 隧道淺埋、下穿建筑物地段應在隧道開挖前布設地表沉降觀測點。地表沉降測點和隧道內測點應布置在同一斷面里程。地表沉降測點縱向間距可按表4.3.1的要求布置。表4.3.1
18、 地表沉降測點縱向間距隧道埋深與開挖寬度、高度縱向測點間距m2BHo2(B+H)1530B5B1次/(7d)注:B為隧道開挖寬度。2 按位移速度確定的監控量測頻率位移速度mm/d監控量測頻率52次/d151次/d0.511次/2d3d0.20.51次/3d0.21次/7d開挖面地質素描、支護狀態、影響范圍內的建構筑物的描述應每施工循環記錄一次。必要時,影響范圍內的建構筑物的描述頻率應加大。選測工程監控量測頻率應根據設計和施工要求以及必測工程反響信息結果確定。4.5 監控量測控制基準監控量測控制基準包括隧道內位移、地表沉降、爆破震動等,應根據地質條件、隧道施工平安性、隧道結構的長期穩定性,以及周
19、圍建構筑物特點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3選用。1 跨度B7m隧道初期支護極限相對位移圍巖級別隧道埋深hmH5050h300300h500拱腳水平相對凈空變化%II-0.20.60III0.100.500.400.700.601.50圍巖級別隧道埋深hmH5050h300300h500IV0.200.700.502.602.403.50V0.301.000.803.503.005.00拱頂相對下沉%II-0.010.050.040.08III0.010.040.030.110.100.25IV0.030.070.060.150.100.60V0.060.120.100.600.501.20注:1 本
20、表適用于復合式襯砌的初期支護,硬質圍巖隧道取表中較小值,軟弱圍巖隧道取表中較大值。表列數值可以在施工中通過實測資料積累作適當的修正。2拱腳水平相對凈空變化指兩拱腳測點間凈空水平變化值與其距離之比,拱頂相對下沉指拱頂下沉值減去隧道下沉值后與原拱頂指隧底高度之比。3墻腰水平相對凈空變化極限值可按拱腳水平相對凈空變化極限值乘以1.21.3后采用。2 跨度7mB12m隧道初期支護極限相對位移圍巖級別隧道埋深hm2H5050h300300h500拱腳水平相對凈空變化%II-0.010.030.010.08III0.030.100.080.400.300.60IV0.100.300.200.800.701
21、.20V0.200.500.402.001.803.00拱頂相對下沉%II-0.030.060.050.12III0.030.060.040.150.120.30IV0.060.100.080.400.300.80V0.080.160.141.100.801.40注:1 本表適用于復合式襯砌的初期支護,硬質圍巖隧道取表中較小值,軟質圍巖隧道取表中較大值。表列數值可以在施工中通過實測資料積累作適當的修正。2拱腳水平相對凈空變化指拱腳測點間凈空水平變化值與其距離之比,拱頂相對下沉指拱頂下沉值減去隧道下沉值后與原拱頂至隧底高度之比。3初期支護墻腰水平相對凈空變化極限值可按拱腳水平相對凈空變化極限值乘
22、以1.11.2后采用。3 跨度12mB16m黃土隧道初期支護極限相對位移圍巖等級HoBBHo2B+H2(B+H)Ho拱部相對下沉%Iva0.550.800.901.30Ivb0.700.951.151.55Va0.400.600.801.151.351.90Vb0.550.801.101.50墻腰水平相對凈空變化%Iva1 臺階法施工時不作為控制指標。2側壁導坑法施工時取倍拱部下沉倍拱部下沉IvbVa不作為監控要求Vb注:1 本表按斷面相對值給出,其中拱部下沉%為相對于隧底的拱部下沉值與斷面開挖高度之比的百分數,適用于開挖面積100180、非鉆爆開挖、非飽和黃土的大斷面黃土隧道,黏質黃土取較小
23、值,砂質黃土取較大值。2=H/B,隧道寬度比系數。3拱部下沉:臺階法包括拱腳和拱頂下沉,側壁導坑法為導坑拱頂下沉。4水平凈空變化:全斷面指標,雙側壁導坑法中可作為兩側導坑指標中洞未開挖時。5臺階法施工時,拱腳水平凈空變化基準值按表中墻腰水平凈空變化的1/1.31/1.8采用,老黃土取前者,新黃土取后者。6拱腳和拱頂下沉以及拱腳凈空變化要求在距上臺階掌子面1.5m以內開始初測,三臺階開挖時墻腰凈空變化應在中臺階開挖時開始初測。位移控制基準應根據測點距開挖面的距離,由初期支護極限相對位移按表4.5.3要求確定。表4.5.3位移控制基準類別距開挖面1B(U1B)距開挖面2B(U2B)距開挖面較遠允許
24、值65%Uo90%Uo100%Uo注:B為隧道開挖寬度,Uo為極限相對位移值。根據位移控制基準,可按表4.5.4分為三個管理等級。4.5.4 位移管理等級管理等級跟開挖面1B跟開挖面2BUU1B/3U2U1B/3U2U2B/3注:U為實測位移值。 地表沉降控制基準應根據底層穩定性、周圍建構筑物的平安要求分別確定,并取最小值。 鋼架內力、噴混凝土內力、二襯襯砌內力、圍巖壓力換算成內力、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間接觸壓力換算成內力、錨桿軸力控制基準應滿足?鐵路隧道設計標準?TB10003相關規定。 爆破振動控制基準應按表4.5.7的要求確定。表4.5.7 爆破振動平安允許振速注:1 表列頻率為主振頻率,
25、系指最大振幅所對應波的頻率。2頻率范圍可根據類似工程或現場實測波形選取。選取頻率時亦可參考以下數據:深孔爆破10Hz60Hz:淺孔爆破40Hz100Hz。3有特殊要求的根據現場具體情況確定。 采用分部開挖法施工的隧道應每分局部別建立位移控制基準,同時應考慮各分部的相互影響。 圍巖與支護結構的穩定性應根據控制基準,結合時態曲線形態判別。 一般情況下,二次襯砌的施作應在滿足以下要求時進行:1 隧道水平凈空變化速度與拱頂或地板垂直位移速度明顯下降。2 隧道位移相對值已到達總相對位移量的90%以上。對淺埋、軟弱圍巖等特殊地段,應視現場具體情況確定二次襯砌施作時間。4.6 監控量測系統及元器件技術要求
26、監控量測系統的測試精度應滿足設計要求。拱頂下沉、凈空變化、地表沉降、縱向位移、隧底隆起測試精度可為0.5mm1mm,圍巖內部位移測試精度可為0.1mm,爆破振動速度測試精度可為1mm/s。其他監控量測工程的測試精度應結合元器件的精度確定。 元器件的精度應滿足表4.6.2的要求,元器件的量程應滿足設計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防震、防水、防腐性能。表4.6.2 元器件的精度注:F.S.為元器件滿量程。5 監控量測方法5.1 一般規定 現場監控量測應由施工單位負責組織實施。 現場監控量測應根據已批準的監控量測實施細那么進行測點埋設、日常量測和數據處理,及時反響信息,并根據地質條件的變化和施工異常情況,及時
27、調整監控量測方案。 現場量測方法應簡單、可靠、經濟、實用。5.2 洞內、外觀察 施工過程中應進行洞內、外觀察。洞內觀察可分開挖工作面觀察和已施工地段觀察兩局部。 開挖工作面觀察應在每次開挖后進行,及時繪制開挖工作面地質素描圖、數碼成像,填寫開挖工作面地質狀況記錄表,并與勘查資料進行比照。已施工地段觀察,應記錄噴射混凝土、錨桿、鋼架變形和二次襯砌等的工作狀態。 洞外觀察重點應在洞口段和洞身淺埋段,并應記錄地表開裂、地表變形、邊坡及仰坡穩定狀態、地表水滲漏情況,同時還應對地表建構筑物進行觀察5.3 變形監控量測變形監控量測可采用接觸量測或非接觸量測方法。隧道凈空變化量測可采用收斂計或全站儀進行。測
28、點應埋設在表4.3.4規定的測線兩端。1 采用收斂計量測時,測點采用焊接或鉆孔預埋。2 采用全站儀量測時,測點應采用膜片式回復反射器作為測點靶標,靶標粘附在預埋件上。量測方法包括自由設站和固定設站兩種5.3.3 拱頂下沉量測可采用精密水準儀和銦鋼掛尺或全站儀進行。測點應與隧道外監控量測基準點進行聯測。測點可在隧道拱頂軸線附近通過焊接或鉆孔預埋。采用全站儀量測時,測點設置及量測方法可按照第5.3.2條有關規定進行。 地表沉降監控量測可采用精密水準儀、銦鋼尺或全站儀進行。基準點應設置在地表沉降影響范圍之外。測點應采用地表鉆孔埋設,測點四周用水泥砂漿固定。當采用常規水準測量手段出現困難時,可采用全站
29、儀測量。 圍巖內變形量測可采用多點位移計。多點位移計應鉆孔埋設,通過專用設備讀數。5.4 應力、應變監控量測 應力、應變監控量測宜采用振弦式傳感器、光纖光棚傳感器。 振弦式傳感器可通過頻率接收儀獲得頻率讀數,依據頻率-量測參數率定曲線換算出相應量測參量值。5.4.3 光纖光棚傳感器可通過光纖光棚解調儀獲得讀數,換算出相應量測參量值。 鋼架應力量測可采用振弦式傳感器、光纖光棚傳感器。傳感器成對埋設在鋼架的內、外側,并應符合以下要求:1 采用振弦式鋼筋計或應變計進行型鋼應力或應變量測時,應把傳感器焊接在鋼架翼緣內測點位置。2 采用振弦式鋼筋計進行格棚拱架應力量測時,應將格棚主筋截斷并把鋼筋計對焊在
30、截斷部位。3 采用光纖光棚傳感器進行型鋼或格棚拱架應力量測時,應把光纖光棚傳感器焊接氬弧焊或粘貼在相應測點位置。 混凝土、噴混凝土應變量測可采用振弦式傳感器、光纖光棚傳感器,傳感器固定于混凝土結構內的相應測點位置。5.5 接觸壓力量測5.5.1 接觸壓力量測可包括圍巖與初期支護之間接觸壓力、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之間接觸壓力的量測。 接觸壓力量測可采用振弦式傳感器。傳感器與接觸面應緊密接觸,傳感器類型的選擇應與圍巖和支護相適應。5.6 爆破振動監控量測 爆破振動速度和加速度監控量測可采用振動速度和加速度傳感器,以及相應的數據采集設備。 傳感器應固定在預埋件上,并應通過爆破振動記錄儀自動記錄爆破振動
31、速度和加速度,分析振動波形和振動衰減規律。5.7 孔隙水壓和水量監控量測 孔隙水壓監控量測可采用孔隙水壓計進行。水壓計應埋入帶刻槽的測點位置,并應采取措施確保水壓計直接與水接觸,通過數據采集設備獲得各測點讀數,并換算出相應孔隙水壓力值。5.7.2 水量監控量測可采用三角堰、流量計進行。6 數據分析及信息反響6.1 一 般 規 定 監控量測數據取得后應及時進行校對和整理,同時應注明開挖方法和施工工序以及開挖面距監控量測點距離等信息。6.1.2 監控量測數據分析可采用散點圖和回歸分析方法。 信息反響應以位移反響為主,主要依據時態曲線的形態對圍巖穩定性、支護結構的工作狀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程度進行判
32、定,驗證和優化設計參數,指導施工。6.1.4 監控量測應確保信息傳遞渠道通暢、反響及時有效。6.2 監控量測數據分析處理 監控量測數據的分析處理應包括數據校核、數據整理及數據分析。6.2.2 每次觀測后應立即對觀測數據進行校核,如有異常應及時補測。6.2.3 每次觀測后應及時對觀測數據進行整理,包括觀測數據計算、調表制圖、誤差處理等。 監控量測數據的分析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 根據量測值繪制時態曲線。2 選擇回歸曲線,預測最終值,并與控制基準進行比較。3 對支護及圍巖狀態、工法、工序進行評價。4 及時反響評價結論,并提出相應工程對策建議。 監控量測數據可采用指數模型、對數模型、雙曲線模型、分段
33、函數、經驗公式等進行分析,并預測最終值。 爆破振動平安允許炸藥量可根據爆破振動速度按式6.2.6計算。式中 Q平安允許炸藥量,齊發爆破為總藥量,延時爆破為最大一段藥量kg; R爆破振動距離m; V保護對象所在地質振動平安允許速度cm/s; K,a與爆破點至計算保護對象間的地形、地質條件有關的系數和衰減指數,可按表6.2.6選取,或通過現場試驗確定。表6.2.6 爆破區不同巖性的K,a值6.3 監控量測信息反響及工程對策 監控量測信息反響應根據監控量測數據分析結果,對工程平安性進行評價,并提出相應工程對策與建議。 監控量測信息反響可按圖6.3.2規定的程序進行。 施工過程中應進行監控量測數據的實
34、時分析和階段分析,并應符合以下要求:1 實時分析:每天根據監控量測數據及時進行分析,發現平安隱患應分析原因并提交異常報告。2 階段分析:按周、月進行階段分析,總結監控量測數據的變化規律,對施工情況進行評價,提交階段分析報告,指導后續施工。圖6.3.2 監控量測反響程序框圖 工程平安性評價應根據第4.5.4條分三級進行,并采用表6.3.4相應的應對措施。工程平安性評價流程見圖6.3.4。表6.3.4 工程平安性評價分級應對措施管理等級應對措施III正常施工II綜合評價設計施工措施,加強監控量測,必要時采取相應工程措施I暫停施工,采取相應工程措施 根據工程平安性評價的結果,需要變更設計時,應根據有
35、關鐵路工程變更管理方法及時進行設計變更。 工程對策可包括以下內容:1 一般措施圖6.3.4 工程平安性評價流程1 穩定工作面。2 調整開挖方法。3 調整初期支護強度和剛度并及時支護。4 降低爆破振動影響。5 圍巖與支護結構間回填注漿。 2 輔助施工措施底層預處理,包括注漿加固、降水、凍結等方法。2 超前支護,包括超前錨桿管、管棚、超前插板、水平高壓旋噴法、預切槽法等。7 成 果 資 料 監控量測成果資料應包括以下內容: 1 監控量測設計。 2 監控量測實施細那么及批復。 3 監控量測結果及周月報。 4 監控量測數據匯總表及觀察資料。 5 監控量測工作總結報告。本技術規程用詞說明執行本技術規程條
36、文時,對于要求嚴格程度的用詞說明如下,以便在執行中區別對待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正面詞采用“必須;負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均應這樣做的用詞:正面詞采用“應;負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正面詞采用“宜;負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條 文 說 明本條文說明系對重點條文的編制依據、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執行中應注意的事項等予以說明。本條文說明不具備與標準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僅供使用者作為理解和把握標準規定的參考。為了減少篇幅,只列條文號,未抄錄原條文。1.0.1
37、 監控量測即是鐵路隧道設計文件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鐵路隧道施工作業中關鍵的重要作業環節。在鐵路隧道工程中,監控量測技術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明顯的技術經濟效果。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統一的技術規程,鐵路隧道工程的監控量測工作,在不同程度上還存在著采用技術標準依據缺乏、數據處理方法選擇不當、量測數據反響不及時、記錄不完整以及量測設備陳舊等問題。制定本技術規程,是為了使鐵路隧道工程的監控量測設計、施工和驗收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到達符合平安使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要求。1.0.2 本監控量測技術規程主要適用于采用礦上法施工的鐵路隧道,采用其他工法施工的地下工程進行監控量測時尚需參照有關標準。3.
38、0.1 在隧道施工過程中,使用專用的儀器、設備,對圍巖和支護結構的受力、變形進行觀測,并對其穩定性、平安性進行評價,統稱為監控量測。在設計階段,由設計單位對監控量測目的、監控量測工程以及測點的布置等進行設計;在施工階段,作為施工組織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局部,納入施工工序。制定合理而周密的現場量測細那么,是保證監控量測工作有效開展的關鍵。隧道開工之前,施工單位根據環境條件、地質條件、設計要求、施工方法及施工進度安排等編制監控量測實施細那么,確定量測工程、儀器、測點布置、量測頻率、數據處理、反響方法、組織機構及管理體系,并在施工的全過程中認真實施。3.0.2監控量測設計需結合具體隧道工程、水文地質條
39、件、支護參數、施工方法和監控量測目的等進行,其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監控量測工程,包括必測工程與選測工程,根據隧道特點和監控量測要求確定。2測點的布置原那么,根據地質條件確定,并初步選取監控量測斷面及測試頻率。3各監控量測工程的控制基準,根據隧道結構平安性和周邊環境的要求以及其他相應標準、法規的要求選取。3.0.3、3.0.4 監控量測工作是專業化較強的工作,為了確保監控量測數據的準確可靠,到達應由的精度,施工單位需成立現場監控量測小組。現場監控量測小組由熟悉監控量測工作的人員組成,且要求人員相對固定,防止人員頻繁交接,確保數據資料的連續性,現場配置專門的人員進行埋點、測試數據處理、信息
40、反響及儀器維修、保養工作并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監控量測結果。監控量測納入施工質量保證體系,確保監控量測的有效實施,做到組織管理清晰、責任明確。3.0.5 現場監控量測工作一般按照下面的程序進行:1 現場情況的初始調查施工前對隧道工程的地質條件、地下水狀況及施工影響區域內的周邊環境進行初始調查,掌握工程特點和難點,為監控量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2編制實施細那么現場監控量測小組按照監控量測設計的要求,結合初始調查結果編制實施細那么,經業主、監理審查批準后實施。3布設測點并取得初始監測值基準點、測點的埋設嚴格按照相應標準進行,以確保監控量測數據可靠。測點埋設后及時取得初始監測值。4現場監控量測及分
41、析現場監控量測工作由現場監控量測小組實施,本根據監控量測數據對隧道施工平安及結構的穩定性做出分析評價。5提交監控量測成果監控量測小組一般以周報特殊情況要形成日報的形式提交監控量測成果包括紙質和電子文件。當出現異常現象時,及時反響,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全隧道現場監控量測工作結束后,一般在一個月內編寫出該工程的施工監控量測總結報告。3.0.6現場監控量測實施細那么是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重要組成局部,需上報監理、業主,經批準后正式實施,并且作為現場作業、檢查、驗收的依據之一,相關資料要認真保存。當現場監控量測工作由于地質條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的影響需要調整時,需報工程技術負責人審核,并經現場監理工程師批
42、準后實施。監控量測實施細那么一般綜合考慮工程特點、設計要求、施工方法、地質條件及周邊環境等因素進行編制,并滿足以下要求:1 確保隧道工程平安;2 對工程周圍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3 盡量降低監控量測費用;4 盡量減少對工程施工的干擾。3.0.7 隧道監控量測工作一般在地下進行,環境條件惡劣,因而監控量測系統需具有較高的可靠性、穩定性及耐久性。監控量測儀器設備在使用前及使用過程中進行定期的檢查、校對和率定,一般包括外觀檢驗、精度檢驗、防水檢驗、應力應變及溫度率定等。3.0.8 現場施工過程中經常發生測點破壞的現象,使監控量測數據不連續,影響監控量測結果的準確分析。如果測點被破壞,一般在被破壞測點附
43、近補埋。如果測點出現松動,那么需及時加固,當天的量測數據無效,帶測點加固后重新讀取初讀數。3.0.9 監控量測數據經現場檢查復核,發現異常及時進行重測。數據的整理和維護工作由專人負責,數據在輸入、處理過程中復核審查,防止出現錯誤。監控量測的記錄、圖標及文字報告要連續和完整。如有缺失,按國家、行業有關標準和本技術規程要求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并詳細進行書面記錄。3.0.10 現場監控量測數據誤差會影響對圍巖和支護系統的平安評判,工作中需對誤差進行科學分析,減小系統誤差,剔除偶然誤差,防止人為錯誤。具體方法如下:1減小系統誤差的方法根據監控量測精度要求選擇穩定性好、耐久性好的儀器。如果監控量測儀器產生
44、的系統誤差不能滿足監控量測精度要求,需根據系統誤差產生的原因進行修正。 2控制偶然誤差的方法引起偶然誤差的原因較多,如電源電壓波動、儀表末位讀數估讀不準。環境因素干擾等,并通過加強管理,提高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控制偶然誤差。偶然誤差一般服從正態分布,在數據處理過程中,需進行數據統計檢驗。3防止人為誤差錯誤的方法 由于測試人員的工作過失所引起的誤差,如讀錯儀表刻度位數、正負號、測點與測讀數據混淆、記錄錯誤等,都要防止。防止人為誤差措施只要有加強監控量測管理,標準監控量測工作,提高人員素質。在數據處理時,此類誤差數值一般很大,需從測量數據中剔除。3.0.11 現場監控量測與施工作業易發生干擾,因此兩
45、者要緊密配合,妥善協調好施工和監控量測的關系。將監控量測元件的埋設方案列入工程施工進度控制方案中,施工現場及時提供工作面,創造條件保證監控量測埋設工作的正常進行;監控量測工作也要盡量減少對施工工序的影響。此外,在施工過程中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一切觀測設備、觀測測點和電纜等受到機械和人為的破壞。4.1.1 監控量測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圍巖穩定狀態和支護、襯砌可靠程度,確保施工平安及結構的長期穩定性。為圍巖級別變更、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的參數調整提供依據,是實現信息化施工不可缺少的工序,是直接為設計和施工決策效勞的。4.1.2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客觀條件千變萬化,因此,每一工程有與其條件相應的監
46、控量測設計文件。4.1.3 對于所有應進行現場監控量測的工程,本條所列內容都包含在實施細那么中,但凡設計文件設計的監控量測工程都需進行量測。4.1.4 隧道開挖后最初一段時間的變形及應力變化很快,而且這段時間的監控量測數據對后期的最終位移及應力的預測至關重要,所以盡快讀取初始讀數掌握圍巖及結構的最初動態是非常必要的。當現場情況與設計不符時,及時調整監控量測工程及內容。4.2.1 隧道施工監控量測旨在現場采集可反映施工過程中圍巖動態的實際信息,以判定隧道圍巖和初期支護的穩定狀態,分析支護結構參數和施工的合理性,為設計和施工提供依據。因此,設計文件根據隧道的特點和難點確定必測工程和選測工程的具體內
47、容。4.2.2 必測工程是為了在設計、施工中確保圍巖的穩定,并通過判斷圍巖的穩定性來指導設計、施工的經常性量測,是所有隧道進行的工程。這類量測通常測試方法簡單,可靠性高,費用少,而且對監視圍巖穩定、指導設計施工有巨大的作用。圍巖變形乃是圍巖力學形態變化最直觀的表現,變形量測具有量測結果直觀、測試數據可靠、量測儀表長期穩定性好、抗外界干擾性強,同時測試費用低廉的優點。因此必測工程以位移量測為首選量測工程。不同于一般隧道主要進行凈空變化量測,不良地質和特殊巖土鐵路隧道尤其是大斷面鐵路隧道需重視拱部下沉的監測,特別是淺埋地段。大斷面黃土隧道臺階法拱腳下沉顯著,如說明圖4.2.2所示,該圖給出鄭西客運
48、專線秦東、潼洛川和高橋隧道臺階法試驗段拱部下沉特征值拱腳與拱頂下沉之比隨埋深變化的情況,顯示出十分顯著的拱腳下沉的特征。說明圖4.2.2 鄭西客運專線三座隧道臺階法試驗段拱部下沉隨埋深變化特性4.2.3 選測工程不是每座隧道都開展的工作,是對一些有特殊意義和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區段進行補充測試,以求更深地掌握圍巖的穩定狀態與錨噴支護的效果以及工程對周圍環境影響狀況,指導未開挖區段的設計與施工。這類量測工程測試較為麻煩,量測工程較多,花費較大,一般只根據需要選擇局部工程。4.2.4 實踐證明,開挖工作面的地質素描和數碼成像對于判斷圍巖穩定性和預測開挖面前方的地質條件是十分重要的,必要時進行物理力學試
49、驗,獲得圍巖的具體力學參數,為施工階段圍巖分級和科學的信息化施工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在進行地質素描及數碼成像的時候,工作面需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風條件,以保證地質素描及數碼成像的效果。4.2.5 初期支護狀態的觀察和裂縫描述,對直接判斷圍巖的穩定性和支護參數的檢驗是不可缺少的。注意觀測初期支護的變形以及滲水情況,及時發現及時治理,防止工程事故的發生。4.3.1、4.3.2 對于淺埋或超淺埋隧道,隧道橫斷面方向的地表下沉量測邊界在隧道開挖影響范圍以外,并在開挖影響范圍以外設置基準點。地表下沉量測的測點布設在由設計確定的特別重要的施工地段,包括地表有建構筑物地段。對施工中地表發生塌陷并經修補過的地段,
50、以及預先探測到地中存在構筑物或空洞的施工地段,測點應盡量接近構筑物或空洞上方。4.3.3、4.3.4 凈空位移量測、拱頂下沉量測原那么上是在同一斷面上進行,而且其他量測工程也設置在同一斷面上。但因圍巖及開挖方法、隧道內管線位置等原因,可以適當調整。凈空變化量測以水平測線量測為主,必要時設置斜測線如洞口附近、淺埋區段、偏壓或膨脹性圍巖區段、拱頂下沉位移量大的區段,斜測線的設置有助于了解垂直方向的位移變化情況;當與解析法一起綜合判斷時,最好也布置斜測線。局部開挖法臨時支護撤除后,繼續進行拱頂下沉和凈空變化量測時,測線按全斷面開挖法布置。4.3.5 選測工程的斷面間距視需要而定,或在有代表性的地段選
51、取假設干測試斷面。但凡地質條件差、隧道開挖斷面積大、施工工序復雜的重要工程,布點適當加密。為了盡早對隧道設計參數。施工方法。制定的監控基準等進行評價,在設置有選測工程的隧道區段盡早進行布點。4.3.6 選測工程表4.2.3中15項的測點布置實例參見說明圖4.3.6。噴混凝土內力、鋼架內力、二次襯砌內力、圍巖壓力、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間接觸壓力量測每斷面一般設置37個測點截面,如有需要可增加測點截面。測點截面布置在拱頂、拱腰及邊墻等部位。圍巖內部位移每斷面一般采用35個鉆孔,分布在邊墻和拱部。錨桿軸力量測在實際錨桿位置布置測點。圍巖內部位移量測位置靠近凈空位移測點,以便數據互相驗證。采用分部施工的
52、隧道,如有需要可在臨時支護上布置測點。說明圖4.3.6 選測工程的測點布置例如測點如果被破壞,在被破壞測點附近補埋。如果測點出現松動,那么及時加固,加固當天的量測數據無效,待測點加固后重新讀取初讀數。4.4.1 必測工程量測頻率一般根據測點距開挖面的距離及位移速度分別確定,然后取兩者中較高者作為實際量測頻率。在塑性流變巖體中,位移長期開挖后2個月以上不能變化2,量測要繼續要每月為1mm為止。4.4.3 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選測工程可以采用和必測項目相同的量測頻率。4.5.1 監控量測的主要目的是確保隧道施工平安性和結構的長期穩定性,根基這一目的,同時考慮周圍建構筑物特點和重要性,綜合隧道所處
53、的地質條件和施工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監控量測基準。該基準根基隧道施工情況,不斷完善。4.5.2 關于隧道初期支護極限相對位移說明如下:2摘自?鐵路隧道設計標準?TB100032005表F.0.2和表F.0.3。2對于跨度大于12m鐵路隧道,目前還沒有統一的位移判定基準。說明表4.5.2取自?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標準?GB500862001對隧道周邊允許位移相對值得規定。說明表4.5.2 隧道周邊允許位移相對值% 注:1 周邊位移相對值系指兩測點間實測位移累計值與兩側點距離之比,兩測點間的位移值也稱為變化值2脆性圍巖取表中較小值,塑性圍巖取表中較大值。3本表適用于搞垮比0.81.2的以下地下
54、工程:III級圍巖跨度不大于20m;IV級圍巖跨度不大于15m;V級圍巖跨度不大于10m。4I、II級圍巖中進行量測的地下工程,以及III、IV、V級圍巖在表注3范圍之外的地下工程應根據實測數據的綜合分析或工程類比方法確定允許值。三車道公路隧道模型試驗說明,當隧道埋深在250m左右時,隧洞周邊允許位移相對值為:對于III級圍巖,拱頂為0.27%,水平為0.13%;對于IV級圍巖,拱頂為0.46%,水平為0.12%;對于V級圍巖,拱頂為0.60%,水平為0.10%。3摘自?鐵路黃土隧道技術標準?Q/CR95112023表8.5.2。黃土隧道圍巖分級是在?鐵路隧道設計標準?TB100032005圍
55、巖分級根底上,結合黃土的塑性狀態、均勻程度和完整程度等指標,對大、特大跨度黃土隧道圍巖分級中的IV、V級圍巖再細分到亞級,分別為Iva、Ivb和Va、Vb。說明表4.5.3取自?鐵路黃土隧道技術標準?Q/CR 95112023第3.6節。說明表4.5.3 黃土隧道圍巖分級表注:1 大、特大跨度黃土隧道當黃土塑性指數Ip10時,可視情況降低1個亞級2當洞身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時,可視情況降低1級或1個亞級;3淺埋地段圍巖級別可視情況降低1級或1個亞級;4當有2個以上符合上述款項規定的因素時,不應簡單疊加,需結合地質條件經綜合分析后視情況對隧道圍巖進行修正;5黃土塑性狀態的劃分:堅硬;硬塑;軟塑;流塑
56、。4.5.3 研究說明,在據工作面1B和2B處的位移值分別占規定的允許位移量的65%和90%左右,距開挖面較遠時圍巖和初期支護變形根本穩定。按表4.5.3所確定的控制基準使隧道開挖的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位移控制基準與之相適應。4.5.4 位移管理等級的應用實例參見說明圖4.5.4。說明圖4.5.4 根據位移管理等級進行反響管理框圖4.5.5 地表沉降控制基準根據隧道施工平安性和隧道周圍建構筑物的平安要求見說明表4.5.5,摘自?基坑工程手冊?分別確定,取兩者中的最小值。說明表4.5.5 建筑物在不同沉降差下的反響 注:1 框架結構有多種根底形式,包括現澆單獨根底、現澆片筏根底、現澆箱型根底、裝配
57、式單獨根底、裝配式條形根底以及樁基、不同根底形式的框架對沉降差得反響也不同,上表只提出了一般框架結構對差異沉降的反響,因此對重要框架結構在差異沉降下的反響,還要仔細調研其根底形式和使用要求,以確定允許的差異沉降量。2 各種根底形式的高聳煙囪、化工塔罐、氣柜、高爐、塔桅結構如電視塔、劇院、會場空曠結構等特別重要的建筑設施要作專門調研,以明確允許差異沉降值。3 內框架特別是單排內框架和底層框架條形或單獨根底的多層砌體建筑結構,對不均勻沉降很敏感,亦應當專門調研。4.5.6 鋼架應力不大于鋼材的容許應力;噴混凝土內力和二次襯砌內力按?鐵路隧道設計標準?TB 100032005 第11.1.1條規定的
58、平安系數進行判定;圍巖壓力及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間接觸壓力,應先換算成內力,再按?鐵路隧道設計標準?TB100032005 第11.1.1條規定的平安系數進行判定;錨桿應力小于鋼材的容許應力。4.5.7 參見?爆破平安規程?GB 67222003 有關規定。4.5.8 大斷面隧道采用CD法、CRD法、雙側壁導坑法等分部開挖法時,分別設立全斷面位移監控基準和管理水平以及各施工部位移監控基準和管理水平,要充分考慮各個施工部之間的相互影響。4.5.9 根據日常監控量測所收集到的數據,繪制位移時態曲線。當位移曲線出現急劇增長或數據上下波動較大時,說明圍巖與支護結構處于不穩定狀態,需加強監控量測。當曲線趨
59、與平緩,數據變化不大,且位移總量沒有超過控制基準時,說明圍巖與支護結構處于穩定狀態。4.5.10 二次襯砌和仰拱的施作時間直接影響到襯砌結構的受力狀態和平安穩定性,過早施作會使二次襯砌承受較大的圍巖壓力,過晚又不利于初期支護的穩定。因此,在施工中進行監控量測,及時掌握圍巖和支護的變化規律,確定二次襯砌和仰拱的施作時間,使襯砌結構平安可靠。對淺埋、軟弱圍巖等特殊地段,單靠工程類比法進行設計時,不能保證設計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所以根基工程現場的實際具體情況,依據現場監控量測提供的有效資料,確定二次襯砌的施作時間,以保證二次襯砌受力合理、平安、可靠、耐久。4.6.1 由于采用的測試儀器不同,量測精度也
60、不同。本條文規定的測試精度為測試的最低精度。4.6.2 元器件除了要滿足表4.6.2的精度要求外,還要根據隧道實際情況,確定其量測。由于元器件埋設于隧道內,施工影響大,環境條件差,因此要求元器件具有良好的防震。防水、防腐性能。5.1.3 現場監控量測的方法和手段,根據隧道的重要性等級、規模大小,同時還考慮國內外量測儀器的現狀來選用。一般盡量選擇簡單可靠、耐久、經濟、穩定性能好,被測量的物理量概念明確,有足夠大的量程,便于進行分析和反響的測試儀器。5.2.1、5.2.2 在隧道工程中,開挖前的地質勘探工作有很難提供準確的地質資料,所以有必要再隧道每次開挖后進行細致的管擦,通過觀察可獲得與圍巖穩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路設計合同范本
- 民間個人與企業借款合同
- 自貢工業保潔合同范本
- 承包聚會飲料合同范本
- 買農村平房合同范本
- 私人旅館轉讓合同范本
- 房屋改造合同范本模板
- 農村采購樹苗合同范例
- 單位臨時租車協議合同范例
- 醫療器械代售合同范例
- 連接器基礎知識培訓
- 醫院培訓課件:《白疕(銀屑病)中醫護理查房》
- 一汽-大眾供應商管理流程介紹.sbx
- 招標代理機構入圍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招投標代理掛靠協議書
- 工作的時效性與時間管理課件
- 年產10萬噸聚氯乙烯生產工藝設計畢業設計
- 高中18歲成人儀式主題活動設計
- 《婚姻家庭糾紛調解》課件
- 高中數學培優講義練習(必修二):專題8.1 基本立體圖形(重難點題型精講)(教師版)
- 兵團紅色經典文化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