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建設詳細規劃制性說明書_第1頁
城鄉建設詳細規劃制性說明書_第2頁
城鄉建設詳細規劃制性說明書_第3頁
城鄉建設詳細規劃制性說明書_第4頁
城鄉建設詳細規劃制性說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衡陽縣英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08-2020)說 明 書衡陽縣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目 錄第一章規劃背景2第二章規劃范圍2第三章現狀概況23第四章發展態勢分析3第五章規劃總體構思47第六章道路交通及豎向規劃78第七章城市綠地系統規劃9第八章城市設計引導910第九章城市工程管線規劃1012第十章環境保護與防災規劃12第十一章地塊劃分及控制體系1314第十二章附表1517第一章 規劃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新體制的建立,城市經濟迅速的發展,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多,老城區所提供的整體功能不能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需求,要求城市向周圍拓展。隨著衡陽縣城市總體規劃“東進南拓”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的逐步落實,

2、英南片區作為衡陽縣南部居住區,其開發建設迫在眉睫,因此,按照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該片區的控制詳細規劃,指導該地區的開發建設已成為目前的當務之急。 第二章規劃范圍規劃北臨蒸水河,南與峴山陽塘村接壤,西與保安村搭界,東與天星村相鄰,規劃范圍總面積278.60公頃。規劃一期用地 公頃,二期用地 公頃。第三章現狀概況一、自然要素評價規劃區地地勢平坦,從北向南地勢依次增高,北部為平原,南部以丘陵為主,整個地形像個倒“鍋”形狀。坡度在0.012之間,區內最高標高為66.8米,最低標高為64.2米,二、現狀建設情況1、建筑質量、根據對英南片區建筑質量作綜合評價,將現狀建筑大概分為三類:一類建筑(新建建筑和

3、外觀條件好的建筑),二類建筑(外觀條件較好的建筑),三類建筑(破舊建筑和危房)現狀建筑以近十年新建為主,房屋質量較好,其余的建筑物年代久遠,建筑質量較差。英南片區建筑質量統計表 單位(面積:平方米)村組名稱一類建筑二類建筑三類建筑總建筑面積橋邊組20445583742衛星組4318056421878唐埠組105012797643093黃老屋11029929073001龍新屋143019564913877龍老屋12999385552792萬新屋5484505921590團結組3105185917206684養和組3627173821017466木陂組135610245202900洪建組12181

4、9083733499中和組61714588682943石林組7813066274合計16065149989655407182、土地利用現狀現狀用地中村鎮建設用地11.59公頃,約占4.2%;水域及其他用地267.01公頃,占95.8%。其中農林212.84公頃,占76.3%; 現狀用地情況表用地類型面積(公頃)比例(%)總面積278.60村民宅基地11.154.0現狀已建產業用地0.250.1教育用地0.190.1農林用地212.6276.3水體54.3919.53、現狀人口分布規劃區包括13個小組,人口1884人,戶數477戶 ,具體情況如下村組名稱常住人數(人)戶數(戶)耕地面積(畝)橋邊

5、組7823102衛星組8925101唐埠組17554144黃老屋16951136龍新屋17548171龍老屋10535108萬新屋652384團結組17551143養和組16855132木陂組19557177洪建組21569234中和組11038126石林組16548148合計188447718064、現狀設施情況、現有公共設施a、有衛生室2所,工作人員4名;b、有村辦企業1個,為預制場,工作人員8人,年產值為50萬元,c、村內建有辦公樓為二層,建筑面積為500平方米。d、有一所小學,其用地面積為10畝,建筑面積為1000平方米,學生人數280,教職工15人e、現狀道路情況名稱超止地點長度(公

6、里)寬度(m)沿河大道英陂老橋石林組4.0公里3.5m山邊路天心村保安村4.0公里3.5m黃老屋龍老屋1公里3.0m團結組學校0.5公里3.5m養河周公塘0.5公里3.5m第四章發展態勢分析(一)優勢分析1、區位優勢:英南片區位于衡陽縣的南部,北臨蒸水河,南與峴山陽塘村接壤,西與保安村搭界,東與天星村相鄰,生態環境比較好。距老城區和經開區很近。2、交通優勢:靈水寺大橋的建立,沿河大道的修建,使其交通比較方便,加速與老城區和經開區的聯系(二)制約因素市政基礎設施落后:該區的市政基礎設施配套不齊全、較落后,水、電,路等都須加強。第五章、規劃總體構思第一節 規劃研究的方法片區的規劃問題從以下兩個層面

7、來研究:第一個層面是總體層面,主要考慮從老區和該片區整體環境的分析出發,明確該片區的發展方向,確定功能定位,從而提出規劃區的開發思路、原則、用地布局的基本構思以及原則確定本區的開發規模。第二層次是在用地功能規劃的基礎上,依據片區市政基礎設施容量、可能劃撥出的配套設施用地規模和周邊地區的具體情況,以及路網的交通能力等方面因素提出片區發展的總體規模,根據用地布局提出各地塊的控制要求。控制指標的要求兼顧分期建設要求。最后針對開發規模從技術經濟角度進行核算經濟可行性,并作為制訂改造管理政策(含拆遷補償、用地置換等)的依據,在經濟復核的基礎上提出有關政策的具體構想。第二節 規劃建設依據、目標、原則、一、

8、規劃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城鄉規劃編制辦法;3、城鄉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4、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5、衡陽縣縣城總體規劃(2008-2020);二、規劃原則:1、內外結合,協調發展立足于本片區,統籌考慮周邊乃至整個城市的發展趨勢和發展速度,在城市總體功能的調整和轉型的步伐中,完成本片區的開發建設.。2、分清主次,抓住重點 影響片區發展的核心因素有四個:容量、交通、市政、配套設施。在開發建設當中應抓住主要矛盾,重點解決這四個核心問題。3、統一規劃、成片開發、配套發展4、近遠結合,持續發展規劃所確定的目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實現,因此我們應建立

9、“滾動開發”的概念。在開發的過程中,片區的原有功能不可能癱瘓,而應是繼續持續地使用,這就需要確立合理的開發步驟和實施管理政策,使開發建設與功能延續在時間和空間上合理地過渡和交接。5、生態性原則結合基地的原有自然景觀和氣候條件特點,強調綠色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創造,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江河水體,注重江河兩岸,過境公路沿線及池塘周圍的綠化建設,將該片區建設與景觀設計及自然山水相統一,創造環境優美的居住區。三、規劃建設目標通過對城市整體環境的解讀,對城市空間的高品質的追求、宜人化的關注和環境個性的塑造來營造一個“碧水藍天、”的生態社區。規劃在認真研究地形地貌和社會情況的前提下,以建成 “創業之城、服務之城

10、、旅游之城、文化之城、宜居之城、”為指導思想,做到因地制宜,保護生態環境,減少開發成本;做到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大效益的統一。1、優化用地布局,增強發展活力;2、調整路網布局,疏導對外交通;3、增加綠化用地,美化景觀環境;4、組織公共空間,完善配套設施;5、加強政策引導,理順改革機制;第三節 人口、規模及規劃年限一、規模1、人口規模:根據該片區現狀人口及衡陽縣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 所確定的,該片區規劃3.5萬。2、用地規模:該片區總用地256.7公頃,各類分項用地詳見規劃用地匯總表二、規劃年限規劃年限為2008-2020年。第四節 用地布局規劃一、布局結構根據規劃區的現狀分析,并根

11、據上述指導思想、目標,確定本規劃區布局結構:一心、兩軸、兩帶、三片。1、一心:一是居住區商業服務中心,在居住區中心布置各種服務設施。2、兩軸:(1) 主軸:是指南北貫穿居住區的主干道英南大道,它作為該片區的中軸線,也是最重要的景觀和功能軸線。(2) 次軸:是指東西走向的商業街,為一條以商業服務為主的功能軸線。3、兩帶:指沿蒸水河的沿河風光帶和環城的林蔭帶。4、三片:指英南大道西側的體育活動區、居住小區和英南大道東側的居住小區。二、用地規劃本規劃區的定位確定了土地利用與布局主要以居住和部分公建為主體,相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以中類為主,小類為輔,以適應開發建設中的情況變化,增強彈性。本規劃用地分類

12、主要參照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用地標準(gbj137-90)規劃用地匯總表 代碼名稱面積(ha)比例(%)人均(平米/人)r居住用地117.746.933.62r1一類居住用地24.04r2二類居住用地82.61r3村民安置用地11.05c公共設施用地34.7513.99.93c1辦公用地0c2商業金融用地18.27c3文化娛樂用地1.22c4體育用地18.27c5醫療衛生用地1.42s道路廣場用地48.3319.311.52s1道路用地36.82s2廣場用地1.76s3社會停車場1.75u市政用地3.551.41.01u1供應設施用地0.91u2交通設施用地0.83u3郵電設施用地0.99u4環

13、衛設施用地0.3u9其他市政設施用地0.52g綠地46.4818.513.28g11公園10.92g12街頭綠地29.81g2生產防護綠地5.75建設總用地250.8110071.66e水域27.79規劃區面積278.60注:居住人口3.5萬人。1、居住用地(1)本區規劃居住用地117.7公頃,占規劃總用地的46.9 %,人均33.62平方米。包括一、二類居住用地、村民安置用地及配套設施用地。居住包括低層、多層、小高層住宅建筑,以多層為主,居住總人口約35000人。(2)本著多功能、綜合布置的原則,結合規劃區的實際情況,將居住用地相對集中,共布置四個居住小區,并以居住組團為基本單元組成各自的居

14、住小區。居住小區內均配置集中綠地和相應的公共配套設施。這樣的規劃布局便于開發建設和分期實施。(3)居住配套設施,依據人口規模測算和服務半徑,設置包括全日制中學、小學、幼兒園、老年人活動中心、綜合市場、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文化活動中心等,并對用地位置與規模進行明確的規定。2、公共設施用地規劃公共設施用地包括:商業服務、金融保險、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用地及為居住區自身服務的公共配套設施用地。(1)商業服務業用地:主要英南大道兩側布置,包括購物廣場、超市、酒店、旅館等綜合性現代化商業服務設施。(2)教育設施用地:根據居住區規劃人口規模與布局,布置中學(完全中學)一所(地塊3-1-1),小學兩

15、所(地塊1-1-2、5-3-1)。在每個居住小區設置幼兒園一所(地塊1-1-2、5-3-1)每所幼兒園面積約0.3公頃。(3)文化娛樂設施用地:結合商業服務中心布置文化娛樂設施,形成開放的、高檔次的、成規模的群眾文化娛樂場所。(4)醫療衛生設施用地:該片區規劃一所綜醫院,其用地面積為1.42ha。配置居住小區社區衛生服務門診部共4個,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雙向轉診制度,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的醫療服務。(5)商住用地:主要英南大道兩側和公園旁布置底層商業服務設施;二層以上安排住宅。(6)為居住區自身服務的公共配套設施布局:居住區、居住小區、居住組團分級配套七類公共配套設施,將公共配套服務設施

16、定量定位到每一個地塊中加以控制,以保證公共設施能夠具體落實,居住區級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布置于規劃區中心廣場周邊,以形成居住區功能服務中心。 第六章、道路交通及豎向規劃(一)發展策略: 1 、逐步完善英南片區與老城區和經開委之間的交通聯系 2、 完善內部交通系統,處理好人流與車流的組織,盡量減少兩者間的相互交叉。 3、 建立等級明確、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統。 4、 區內道路以新建為主,逐步完善道路交通系統。 5、 強化靜態交通設施建設。(二)道路交通規劃根據總體規劃確定的道路網,確定該片區為四縱四橫方格網加環路網狀結構。四縱指英南大道和三條縱向的次干道;四橫指沿河路、環城路和兩條橫向的次干道。(三)道

17、路等級規劃區內道路系統分為三個等級: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1)主干道:英南大道、環城路,紅線寬度為3642米(2)次干道:紅線寬度為24-32米。(3)支路:紅線寬度為1220米。(四)道路橫斷面規劃道路橫斷面分別按類別和級別設計車速、地下管線布置、地形等因素統一考慮,以保障車輛、行人交通的安全、通暢和地下市政管線的合理布設。并有利于機非分流。 新區道路交通規劃與道路斷面規劃圖 名稱等級紅線寬度(m)長度(m)斷面形式英南大道城市主干道42環城路城市主干道40(五)道路交叉口與交通組織(1)沿河路與大橋半互通式立交形式(詳見道路系統規劃圖)。(2)主次干道交叉口形式為平交口組織渠化交通,信號

18、控制或方向島渠化交通。(六)道路出入口(1)規劃要保證城市主次干道連續交通,支路的數量應與地塊利用布置相結合,并盡量減少與城市主干道直接相連。支路與主干道相連時,交叉口應限制車輛左行。(2)地塊機動車交通出入以不影響主次干道的交通功能為基本原則,地塊建筑物的正面機動車出入均不應設于主次干道上。原則上應設于支路上,或設計在出入性道路與次干道相交。(3)為減輕新區內部的交通壓力,出租車及公交車輛??坎挥绊懼?、次干道交通功能為原則,在干道上應設港灣式停靠站供乘客上下。(七)交通設施規劃(1)公交始末站規劃在英南大道東側規劃一個公交始末站,其面積為0.5ha。(2)停車場規劃規劃區內停車場采用集中與分

19、散相結合的方式布置。全區配有社會停車場4處,總用地面積為1.75ha。規劃區內的社會停車場(庫)對配建停車場起補充、調節作用,作為配建車位和總需求車位平衡之處的預備,約占新區停車位的6%。在商業及文化娛樂用地地塊規劃除設置地面停車場(庫)外,還結合城市廣場、組團綠地設置地下停車庫,并與各場地內的地下設備相連,以解決新區用地緊張及組團的人車垂直分流。(3)廣場規劃廣場是市民大眾的“公共起居室”,不單是生活環境的要素,還有其經濟和重要的社會意義。在居住區設置不同形態、不同尺度、不同內涵的城市廣場。中軸線上的休閑廣場、商業廣場等,通過步行系統的連接,形成新區城市空間的廣場系列。其總用地面積1.76h

20、a。(八)步行系統組織新區步行環境由緯四路商業步行街區、林蔭步道及步行小徑共同構成,旨在形成完整獨立的步行系統。(1)步行街區規劃圍繞商業步行街區、廣場、公園及居住小區內的步行小徑形成連續、完整、貫穿整個規劃區的步行系統。(2)林蔭步道在城市主干道兩側及城市廣場建立林蔭步道,以樹木、花壇、地面鋪裝、雕塑及供水休息的街道設施構成休息、娛樂、散步的步行場所,與步行系統有機結合,寬23米。(九)豎向規劃本規劃以高程以黃海高程為基準高程。由于衡陽縣防洪堤已形成,按20年一遇的最高洪水位標準推算,可知白巖石牛街下沙溪的5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分別為54.46米、59.48米、61.33米。規劃區內洪水重現期

21、為5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為54.4661.33米。由于毆江大溪岸線的修筑和雨水、污水泵站的修建,因此確定規劃區內地塊的地面高程不得低于55.6米,規劃區的基地高程控制在55.688.65之間。詳見豎向規劃圖根據本區域地坪現狀、排水特點及周邊道路情況,以環城路為界,環城路以北,地形南高北低,地面坡度大于0.5%;環城路以南,地形北高南低,地面坡度大于0.5%。以工業區主干道為界,工業區主干道以東,地形東高西低,地面坡度大于0.5%,工業區主干道以西,地形西高東低,地面坡度大于0.5%。并以此作為規劃區內道路設計時確定坡度及交叉點標高的依據之一。開發地塊的場地的豎向規劃設計要在修建性詳細規劃或建筑

22、設計時,以地塊周圍道路交叉點的高程為基準推算。規劃區豎向規劃設計本著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地形地質條件的原則,盡量減少土石方及防護工程量。第七章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一)規劃結構規劃構建點、線、面互相交織的城市綠地系統。1、“綠點”指充分利用地形開辟城市街頭綠地,單位庭院綠地和居住組團綠地,建設園區生態網絡上鑲嵌的綠色節點。2、綠線指沿河風光帶、環城生產防護綠化帶,既起到防護作用,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景觀軸線,與該區的道路綠化,構成了一道立體生態的綠色網絡。3、綠面指英南片區內的公園。(二)綠地面積為46.48ha(三)樹種選擇適地選樹,鄉土樹種與引進樹種相結合。選擇觀賞價值高并代表地方特色的樹種。

23、注重植物種類的多樣性,建立良好的植物圈。公共綠地規劃一覽表表序號公園名稱地塊編號面積(ha)1234第八章 城市設計指引(一)設計目標通過對規劃區進行城市設計的控制和引導,豐富和美化整體空間形象,形成山、水、綠、城有機交融,創造高品質的環境與豐富的新城市景觀區。(二)設計概念通過對規劃區空間結構,景觀形象、交通組織、道路綠化、生態環境、建筑形態等景觀要素的控制,把握整體景觀特征。(三)城市設計導則1、組織生動、活潑富有特色的建筑群體,建立建筑群體的整體秩序,形成富有節奏的韻律感和街道空間,建造型體舒展、個性鮮明、能體現時代形象的城市標志性建筑,創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塑造多元豐富的街道廣場空間

24、。2、以廣場、綠地、騎樓等豐富的空間語言為市民提供游憩、交往、觀光購物的最佳場所。有機組織規劃區內各主要商業設施和景觀空間,增強公共空間的舒適性、連續性和整體性。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3、建立安全便捷的城市交通體系,實行人車分流,開辟步行街區,發展購物、餐飲、旅游觀光,在生活區內組織連續、開敞的綠化林蔭步道。4、建造型體舒展、個性鮮明、能體現時代形象的衡陽縣標志性建筑-中軸入口廣場的星級大酒店、商業大廈及文化藝術中心成為規劃區的標志性景觀。5、建筑色彩與風格各街坊沿城市干道兩側的建筑群體在建筑風格、材料及整體色彩上以街坊為單位,保持其統一性,并與相鄰街坊相呼應,以形成沿街建筑群的整體性和韻律

25、感。公共建筑即要突出個性特點,又要注重環境的協調關系。6、夜景照明夜景照明以各功能空間為重點照明地段,以步行商業街和步行綠化帶系統構成重要照明帶。商業步行街區的照明,應結合商業的櫥窗、廣告、環境照明等多種元素、多種照明方式,創造燈光文化特色。公共建筑頂部照明應按照夜間遠處眺望的要求設計,同時展示城市空間的形象,突出建筑空間鮮明的開放性、公眾性和時代性,強調室內外空間的過渡和交融。7、標識系統健康有序的城市空間需要一套有序明確的指示系統,以設計簡潔、易識連續和多樣的特點,標識與建筑、廣場、綠地、公共場所以及設施的有機結合,直接反映城市的品質。建筑名稱及廣告標識要統一規劃,避免影響建筑物及公共環境

26、的影響效果。提供能使街景特色更加突出,居住環境的舒適性和公共空間更加宜人的視覺效果;保證行人和機動車駕駛者的安全,要通過建筑標識系統、設施標識系統、機動車路標系統以及步行道標識性系統的設計,形成一套有序明確的城市標識系統。第九章城市工程管線規劃一、給水工程規劃1、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給水沒有一定規模,沒有形成完整的給水體系.2、供水原則 a.積極采取措施開發水資源,保證鎮區所需水源。b.近遠其結合,統一規劃,統一調配水源。c.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使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3、水源:規劃從老城區引水。4、用水量的確定本次規劃用水量采用單位人口用水指標及單位建筑面積用水指標進行預測,利用單位用地面積用

27、水指標進行校核。用地性質用水指標規模用水量 (t/d)備注居住用地11l/ m2.d1039000 m211429商業用地8l/m2.d182700m21461.6醫療衛生用地15l/m2.d14200m2213文化娛樂用地8l/m2.d12200m297.6市政設施用地5l/m2.d35500m2177.5道路及綠地澆灑2l/m2.d868100m21736.2其他用水量2267.2以上各項總和的15%15144.9總用水量17412.15、管網布置規劃給水干管沿幾條干道布置,形成環狀,管徑400600,其支管連接干管,也形成環狀,管徑為200。二、排水工程規劃1、污水工程規劃(1)污水量預

28、測規劃區內的用地性質主要是居住、公建和行政辦公用地,故污水的組成以生活污水為主。規劃污水按相應用水量80%計算,由此得出平均日污水量為13929.7噸/日, (2)污水處置:本片區的污水主干管匯集后,利用重力向下流,排到泵站房。排到泵站房,由泵站抽出,排到污水處理廠。(3)排水體制:截流式合流制(4)、管徑:最小管徑d3002、雨水工程規劃暴雨強度公式以及雨水流量q暴雨強度公式采用衡陽市的暴雨強度公式:q雨水流量qfq(升/秒)其中設計重現期p為1年,地區綜合徑流系為0.6。(2)、排水體制:采用合流制(3)、區內雨水由管匯集后,利用重力向下流,排到泵站房,由泵站抽出,排入蒸水河中。(4)、規

29、劃管段最小管徑確定為d400-800。具體情況見規劃圖。三、電力工程規劃1、現狀規劃區沒有變電站。2、電力負荷預測(1)規劃原則:保證片區電網有充足可靠的供電能力,并留有發展余地,提高供電質量和可靠性。(2)負荷預測居民生活用電負荷采用2kw/人,公共設施用電按公共設施用地采用800kw/ha標準,其他用地負荷按前兩者之和的15計,則規劃總用電負荷120000kw。3、其他供電設施:片區規劃新建一所110kv的變電站,其用地面積為0.91ha 。該片區設2個開關站,6個配電所。4、電網規劃:規劃采用管道埋設,線路沿干道埋設。四、電信、郵政規劃1、電話配置標準電信電話指標按照居民用戶50門/百人

30、,公共設施用地60門/ha ,根據上述市話指標計算出各地塊的市話需求量如電信工程規劃圖所示,本規劃區內總的市話需求量為20000線。 2、交接方式:本片區交接方式采用交接箱交接。交接箱容量采用2400對.該片區規劃設置9個2400對交接箱。3、郵政所和電信局:片區規劃設有郵政所和電信支局各一所,位于片區中心,它們的面積為0.99ha。4線路規劃:規劃采用地埋式,結合道路建設統一布局,且與電力線分設道路兩側,有線廣播電視線與電信線同側鋪設。五、燃氣規劃1、氣源燃氣使用主要以天然氣為主,直接由城市天然氣管道接入。2、用氣量預測根據人均用氣標準0.7立方米/人日,居住用氣總量為2.45萬立方米/日,

31、894.25萬立方米/年。其它用氣量按居住用氣量的20%計算,則規劃區內總用氣負荷為1075萬立方米/年3、燃氣設施及管網規劃燃氣管道均埋地敷設,沿主次干道均設置燃氣管道,并沿道路東、南側設置。燃氣管管徑dn大于200時采用高頻直縫電阻焊接鋼管(erw),dn小于200時采用pe管。 第十章環境保護與防災規劃(一)環境保護的具體標準遵循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原則,污水處理率達到9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按用地性質執行相應區域環境噪聲標準。將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建立生活垃圾的收集、分類、運輸和管理體系,實行

32、集中收集,專門處理制度。全面推廣天然氣,以氣替代燃煤和燃油。1、環境分區結合各類用地性質及規劃布局要求,將各類建設用地劃分為三種類型的環境區,并提出相應的環境目標。一類環境區包括文教區、中小學用地、綠地、一類居住用地,其環境目標為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噪聲晝間不超過55分貝,夜間34低于45分貝。二類環境區包括二類居住用地、商貿辦公區,其環境目標大氣環境質量應達國家一級標準,噪聲晝間不超過60分貝,夜間低于55分貝。三類環境區包括工業、倉儲區,其環境目標為大氣環境質量害國家二級標準,噪聲晝間為60-70分貝,夜間低于55分貝。2、大氣環境保護加強監測工業企業以及其它單位排放的廢氣,其排

33、放濃度要絕大部分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加強對機動車尾氣的監測、管理,使尾氣合格率達到90以上;加強對基建工地的管理,減少飄塵、降塵。3、水環境保護嚴禁向蒸水河及其他水體直接排放污水、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 4、固體廢棄物處理必須在大街小巷保持適當的間距,設置垃圾桶(箱),并定時將垃圾運往垃圾中轉站。該片區設立9個垃圾中轉站,每個用地面積150m2。5、根據新區道路每隔500-800米設一座獨立式公共廁所的要求,設置了9處公廁。(二)加強環境保護的措施1、水體環境保護措施任何生產、生活污水應嚴格按排水規劃統一組織處理排放,不得對區內水體造成污染。2、大氣污染防治措施(1)該區內部交通嚴格限污染型交通

34、工具在規劃區范圍內行駛。(2)規劃區內普及燃氣、電力、太陽能等無污染能源,嚴格限制燃煤、燃木等低級污染型能源利用現象。(三)綜合防災規劃1、消防規劃(1)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形成城市消防體系,(2)規劃區內設置一處消防站,用地4500平方米。(3)規劃相臨地塊須設置4m以上消防通道,通道內不得設置任何形式的障礙物,道路上消防栓應嚴格按照120m的間距設置以保證消防安全。2、防洪規劃根據國家標準20年一遇的洪水標準確定防洪措施。常年水位為62.4米。3、抗震規劃本規劃區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因此一般建筑工程按7度設防,高層建筑和生命線工程按7度設防,規劃新區綠

35、地、運動場、停車場、廣場、學校等為避震疏散場地,交通主、次干道為主要疏散救援通道。第十一章地塊劃分及控制指標體系(一)地塊劃分原則(1)控制性詳細規劃最終將規劃的布局構想、功能安排、市政公用設施配套及城市設計準則都落實到每一個可開發的地塊之中,使意象構思都落實成具體的數據和控制線,以便于管理。(2)有利于管理部門的土地出讓,并為下一步具體項目的建筑布局方案提供設計依據。(3)依據規劃布局、路網結構,使每一地塊都有周邊道路,設置交通出入口。街坊的劃分以新區主干道和規劃范圍為界。地塊的劃分以自然地形地貌、主次干道及支路為界。地塊規模根據區位、性質功能及信陽具體情況來具體確定。地塊可在土地出讓時根據

36、各自的具體情況結合城市總體環境布局進行細分或局部調整,滿足分期開發建設的需要。(二)地塊劃分與編號地塊劃分根據土地利用規劃,按土地使用性質一致,開發強度基本相同來考慮。(三)控制指標體系本次規劃控制指標體系分為兩類:一類是規定性指標;另一類是指導性指標。即在規劃管理中必需遵照的,包括用地性質、用地面積、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紅線后退距離、容積率、綠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土地使用相容性規定等;另一類是指導性指標,即土地管理及建設過程中參照執行的,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該類指標更多地反映規劃區環境設計的內容,包括人口容量、停車位、公共空間設置、其他環境要求等。地塊劃分及相應的指標規定詳見地

37、塊圖則。(四)地塊彈性為使規劃具有彈性與可操作性,規劃提出地塊性質的相容性要求,在用地性質控制中,如公建用地控制到中類為主,小類為輔,對項目不確定的地塊,不對其細分,以便于開發建設中具有靈活性,以適應實施建設中的多變因素。(五)指標體系應用原則指標體系是指土地開發強度、城市空間環境質量的定量描述,為地塊開發與建設和建筑單體設計提供依據,是城市管理部門制定土地開發策略和計劃,以及建設管理的重要依據。容積率為基本指標,所規定的為上限,一般不再調整。規劃的綠地率為下限值,即必須保證地塊的綠地率下限,可通過制定政策,鼓勵產權單位提高其用地的綠地率。第十二章附表 地塊劃分及控制指標體系地塊編碼用地性質代

38、碼用地性質用地面積()容積率綠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m)配建車位(個)公共配套設施11-11-1-1r11一類居住用地453870.548221030n s1-1-2r22公共服務設施用地363081.038281520n s1-2-1r21二類居住用地167601.630302020n s e1-21-2-2r24綠地13392-1-2-3s31機動車停車場用地3368-1-2-4r21二類居住用地298771.540262020n e1-2-5g22防護綠地5222-22-12-1-1g12街頭綠地9414-2-1-2r11一類居住用地410530.548221080n s e2-

39、1-3r21二類居住用地659851.540262020n s e w2-1-4g12街頭綠地10723-2-1-5r11一類居住用地389520.548221070n s e2-1-6r31村民安置用地431251.540262080n s e2-22-2-1r21二類居住用地715011.530302040n s w2-2-2g12街頭綠地6755-2-2-3r21二類居住用地669240.840302040n s e2-2-4rc商住用地252742.235352020n s e33-13-1-1r22公共服務設施用地551481.030261530n s e3-1-2r21二類居住用地

40、298781.540263060n e3-1-3g22防護綠地5221-3-23-2-1g11公園47189-3-2-2s22游憩集會廣場用地8791-3-2-3rc商住用地111742.432352440n w3-2-4c24服務業用地57801.530304520 e3-2-5c21商業用地101723.025454512 s 3-2-6c21商業用地99643.222424510n 3-2-7rc商住用地93672.630404512 s3-2-8c24服務業用地52262.230304520e 3-33-3-1r21二類居住用地192771.638283050n s 3-3-2r21二

41、類居住用地213111.540203052n s3-3-3r21二類居住用地163891.638283045n s e3-3-4g22防護綠地2887-3-3-5r21二類居住用地181141.638283040n w e3-3-6g22防護綠地3197-3-43-4-1c35影劇院用地121643.022303660n w 3-4-2c21商業用地75523.230404520s3-4-3s31機動車停車場庫用地6280-3-4-4g12街頭綠地8364-3-4-5u3郵電設施用地99742.030344514e3-4-6c21商業用地62823.222424510s3-4-7c21商業用地143653.025454510n w 3-4-8c26市場用地83231.1303015s e3-4-9c21商業用地148073.025454520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