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環節和系統頻率特性的測量_第1頁
典型環節和系統頻率特性的測量_第2頁
典型環節和系統頻率特性的測量_第3頁
典型環節和系統頻率特性的測量_第4頁
典型環節和系統頻率特性的測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三典型環節和系統頻率特性的測量 、實驗目的 1. 了解典型環節和系統的頻率特性曲線的測試方法; 2. 根據實驗求得的頻率特性曲線求取傳遞函數。 、實驗設備 同實驗一 三、實驗內容 1慣性環節的頻率特性測試; 2. 二階系統頻率特性測試; 3. 無源滯后一超前校正網絡的頻率特性測試; 4. 由實驗測得的頻率特性曲線,求取相應的傳遞函數; 5. 用軟件仿真的方法,求取慣性環節和二階系統的頻率特性。 四、實驗原理 1. 系統(環節)的頻率特性 設G(S)為一最小相位系統 (環節)的傳遞函數。如在它的輸入端施加一幅值為Xm、頻率 為,的正弦信號,則系統的穩態輸出為 y =Ymsin(7:) =Xm

2、G(j Jsin( t ) 由式得出系統輸出,輸入信號的幅值比相位差 Ym Xm XmG(j ) Xm -G(j ) (幅頻特性) 7 ()二 G(j-) (相頻特性) 式中G(jco)和()都是輸入信號的函數。 2. 頻率特性的測試方法 2.1李薩茹圖形法測試 2.1.1幅頻特性的測試 Ym 2Ym 由于 G(j)= Xm 2Xm 改變輸入信號的頻率,即可測出相應的幅值比,并計算 L( ) =20log A( J 20log-2Ym(dB) 2Xm 其測試框圖如下所示: 圖3-1幅頻特性的測試圖(李薩茹圖形法) 注:示波器同一時刻只輸入一個通道,即系統(環節)的輸入或輸出。 2.1.2相頻特

3、性的測試 t-Iiuiflt (ut+4) 圖3-2幅頻特性的測試圖(李薩茹圖形法) 令系統(環節)的輸入信號為:X(t)二Xmsint(3-1) 則其輸出為 Y(t)二 YmSin(t )(3-2) 對應的李薩茹圖形如圖3-2所示。若以t為參變量,則X(t)與Y(t)所確定點的軌跡將在示 波器的屏幕上形成一條封閉的曲線(通常為橢圓),當t=0時,X(0) =0由式(3-2)得 Y(0) =YmSin() 于是有 )3 罟 2Y(0) 2Ym (3-3) 同理可得 () = sin 丄 2X(0) 2Xm (3-4) 其中 2Y(0)為橢圓與Y軸相交點間的長度; 2X(0)為橢圓與X軸相交點間

4、的長度。 式(3-3)、(3-4)適用于橢圓的長軸在一、三象限;當橢圓的長軸在二、四時相位的計算公 式變為 ()=180。_sin 丄20 2Ym 或(心800 丄蒙 下表列出了超前與滯后時相位的計算公式和光點的轉向。 圖3-3用虛擬示波器測試系統(環節)的頻率特性 相角申 超前 滯后 0二 90 90 - 180 03 90 90 180 圖形 J X Lp 計算公式 4Si n-12Y0/(2Ym) -1 =Sin 2X0/(2Xm) 半=180 -1 Sin 2Y0/(2Ym) =180 -1 Sin 2X0/(2Xm) 4Si n-12Y0/(2Ym) -1 =Sin 2X0/(2Xm

5、) 半=180- -1 Sin 2Y0/(2Ym) =180 -1 Sin 2X0/(2Xm) 光點轉向 順時針 順時針 逆時針 逆時針 2.2用虛擬示波器測試(利用上位機提供的虛擬示波器和信號發生器) 可直接用軟件測試出系統(環節)的頻率特性,其中Ui信號由虛擬示波器的信號發生器 產生,并由采集卡 DA1通道輸出。測量頻率特性時,被測環節或系統的輸出信號接采集卡的 AD1通道,而DA1通道的信號同時接到采集卡的AD2通道。 3慣性環節 傳遞函數和電路圖為 G(s)= K TS 1 圖3-4慣性環節的電路圖 其幅頻特性為 若圖 5-4 中取 C=1uF , Ri=100K , R2=100K

6、, Ro=2OOK 1 則系統的轉折頻率為 fT1=1.66Hz 2兀xT 4.二階系統 典型的二階系統結構方框圖和模擬電路圖如3-6、3-7所示。 圖3-6二階系統的方框圖 圖3-7二階系統的模擬電路圖 其閉環傳遞函數為: 可得 2 -n K s2 Is K TiTi 2k1 11 R 2Rx 其中R=100K, Rx可調。這里可取10K1)、100K (0:: 0.707)兩個典型值。 當Rx=10K時的幅頻特性為 圖3-8 1) 5.無源滯后一超前校正網絡 其模擬電路圖為 圖3-9無源滯后一超前校正網絡 其中 Ri=100K , R2=100K, Ci=0.1uF, C2=1uF 其傳遞

7、函數為 Gc(S) (1 T2S)(1 T1S) (1 汀2S)(1 TiS/ J 其中 T1 = R1C1 , T2 二 R2C21 :巴。 T1 其幅頻特性為 五、實驗步驟 虛擬試驗臺如下圖 3-11所示: 1慣性環節 根據圖3-4慣性環節的電路圖,選擇實驗臺上的通用電路單元設計并組建相應的模擬電 路,如圖3-12所示。 ChIlF 3IK -A - + -1J 十 匚 + c(0 圖3-12慣性環節的電路圖 系統輸入為一正弦信號 (由上位機軟件的信號發生器產生,其參數設置為:起始頻率 0.2Hz、終止頻率5hz、步長:0.2 Hz),可在虛擬試驗臺上依次為3賦值;為慣性環節中的T, K

8、參數賦值,點擊“運行仿真”,記錄不同頻率3下仿真軟件計算得到的頻率響應L( .),(), 在坐標紙上繪制幅頻特性曲線和相頻特性曲線。 2. 二階系統 根據圖3-7所示二階系統的電路圖, 選擇實驗臺上的通用電路單元設計并組建相應的模擬 電路,如圖3-13所示。 U2通用電路單元設計并 組建其模擬電路,如圖 圖3-13典型二階系統的電路圖 2.1 當 Rx =10K 時 系統輸入一正弦信號(由上位機軟件的信號發生器產生,其參數設置為:起始頻率3 : 0.2Hz、終止頻率2 Hz、步長:0.2 Hz),可在虛擬試驗臺上依次為 3賦值;為二階系統中的 參數賦值,點擊“運行仿真”,記錄不同頻率3下仿真軟

9、件計算得到的頻率響應L( ),(), 在坐標紙上繪制幅頻特性曲線和相頻特性曲線。 2.2 當 RX =100K 時 系統輸入一正弦信號(由上位機軟件的信號發生器產生,其參數設置為:起始頻率 0.2Hz、終止頻率5 Hz、步長:0.2 Hz),可在虛擬試驗臺上依次為 3賦值;為二階系統中的/ 參數賦值,點擊“運行仿真”,記錄不同頻率3下仿真軟件計算得到的頻率響應L( ), :( ), 在坐標紙上繪制幅頻特性曲線和相頻特性曲線。 3. 無源滯后一超前校正網絡 根據圖3-9無源滯后一超前校正網絡的電路圖,選擇實驗臺上的 圖3-14無源滯后一超前校正網絡 系統輸入一正弦信號(由上位機軟件的信號發生器產

10、生,其參數設置為:起始頻率3 : 0.2Hz、終止頻率100 Hz、步長:0.2 Hz),可在虛擬試驗臺上依次為3賦值;為二階系統中的 T1,T2參數賦值,點擊“運行仿真”,記錄不同頻率3下仿真軟件計算得到的頻率響應 LC ), :( ),在坐標紙上繪制幅頻特性曲線和相頻特性曲線。 六、實驗報告要求 1. 寫出被測環節和系統的傳遞函數,并畫出相應的模擬電路圖; 2. 把實驗測得的數據和理論計算數據列表,繪出它們的Bode圖,并分析實測的 Bode圖 產生誤差的原因; 3. 用上位機實驗時,根據由實驗測得二階系統閉環幅頻特性曲線,據此寫出該系統的傳 遞函數,并把計算所得的諧振峰值和諧振頻率與實驗結果相比較; 4. 繪出被測環節和系統的幅頻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