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實詞的推斷方法_第1頁
文言實詞的推斷方法_第2頁
文言實詞的推斷方法_第3頁
文言實詞的推斷方法_第4頁
文言實詞的推斷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言實詞的推斷方法一、答題步驟第一步,審題看要求是選正確的還是選不正確的第二步,對有把握的選項迅速作出判斷第三步,借助方法,主攻難點二文言實詞的推斷方法(一)依形推義法漢字本是表意性質的,從字形可以推知字義雖歷經演變,但表意的功能并沒有完全喪失,這種表意功能就是理解詞義的已知條件之一因此,對字形結構(主要是象形字、會意字和形聲字)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探求字的意義此外古漢語中的通假字絕大多數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還可以幫助我們識別通假字1有牧人御眾之才該句中的“牧”是一個左右結構的會意字,左為“牛”,泛指牲畜,右為“人手中拿著一條鞭子”,把兩者的意思聯系起來,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對象如果

2、是人,自然就是“統治,治理”之意了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信”是一個會意字,一個“人”一個“言”意為人言真實此句中的“信”就解為“真實”3啟聽淮北取糴d“糴”就是一個會意字,聯系“糶”意思是賣出糧食,“糴”與“糶”相對,意思是買進糧食4君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造”的義符為“之”,聯系下文“袁所寓之法華寺”,不難推測與處所關聯的詞義應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義“制造”、“成就”顯然與文意不符5若少屈,冀得一歸覲jn覲,義符為“見”,聯系下文推斷為“拜見”之義6卒然邊境有急,數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ku“饋”的意義可由它的“饣”旁推斷出它是供軍隊吃的東西,即“軍餉”,這里活用作動詞,發

3、放軍餉7贏糧而景從yng“景”用本義在此解釋不通,借助讀音推斷其通“影”,名詞作狀語,就好理解了8殫dn財不足以奉斂,盡力不能周役,民氓mng饑寒凍餒,ni死背相望“餒”在現代漢語中多指氣餒,但是這個字的本意是饑餓,因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當然這里也可以根據詞語構成法來幫助推斷譯為:用盡財物不能夠完成賦稅,費盡體力不能夠完成勞役,老百姓饑寒交迫,凍餓而死的尸體到處都是(二)語境分析法一個文言實詞一般有多個義項,但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其意義卻又是唯一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善于把實詞放在語言環境中來考查分析,根據上下文來進行詞義的推斷1及去東陽歸家,經年歲,口不言榮辱,士類益以此多之在古漢語中,“多”有五個

4、義項:數量多;重要,重視;贊美;多數,大都;實足,只我們根據語境“及去東陽歸家,經年歲,口不言榮辱,士類益以此多之”來推斷,原文說何遠離開東陽回到家鄉后,數年不談榮譽恥辱之事,士大夫們更因為這樣而贊賞他,由此可以判定解釋為“稱贊”是正確的2汝時猶小,當不復記憶祭十二郎文“猶”多數同學把它解為“還”,句意為“你當時還小,一定不再記得了”乍一看也沒有什么問題,但放在語境中就錯了,因為作者與“十二郎”雖為叔侄,但年齡相差無幾,不會這樣說話,因此解為“更”才更合理3今河內帶河為國,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審視該句語境“”可以看出,“南迫洛陽”一句是交代“河內”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釋為“逼近”更

5、符合上下文意據此可以推斷,該題A項的解釋是不合語境的,因為“逼迫”的對象應為“人”,而該句中“迫”的對象是“物”(洛陽)4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質人田券至萬畝“質”字的含義,從這一段的上下文來看是說那些富人不擁有“田籍”卻要向百姓收稅,由此看來“質”與質問之間顯然沒有什么關系,而應理解為“抵押”5酈道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根據前文語境可知,酈道元對石鐘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觀點表述上說得不夠詳細,由此推知這句中“言”為“敘述”之意6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聯系全篇及背景看,漁工水師雖知石鐘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記載下來,因此這句中的“言”可以理解為“記載”,而不

6、能理解為“說”7居數郡,見可欲終不變其心“居”有的同學譯為“居住”,有的同學譯為“待過”,放在全文語境中考查都不太確切,應為“做官”才合理8恐為身禍,每遇人盡禮“遇”解為“優待”,“遇”在句中處于謂語的位置,“優待”雖為動詞,但從語境來看是譯不通的,只能是“對待”(三)語法分析法用語法分析句子結構的方法推斷詞義將句子的語法結構進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葉成分,然后可以迅速判斷其用法即詞性,可以在具體的選擇中使用排除的方法這種方法也可以用在虛詞的用法判斷和文言文的翻譯中1資生之業,靡不畢書由語法結構可以看出“資生”一詞應為動賓結構,“生”應為“資”的賓語,故這里解釋為“資財”顯然有誤,應理解為“憑借

7、、獲取,本文指用來謀生的方法”2庭除甚蕪w從句子結構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語,從而推斷“除”是名詞,解釋為“廢棄”顯然有誤聯系蘇武傳可知“除”是“臺階”的意思3昌期少年,不閑吏事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該句主語是“昌期”,后邊有賓語是“吏事”,根據語法可以推斷“閑”應該是一個動詞,由此初步推斷“空閑”這種解釋有誤,這里應理解為通假字,通“嫻”,是熟悉的意思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受助動詞“能”的修飾,并處在謂語位置,便可推斷它是動詞“游泳”之意5仆誠以著此書報任安書“以”許多書中都未標明其意義,若用語法來斷定,本句中“仆”為主語,“著”為謂語,“誠”為狀語因而“以”應為通假字,本字為“已”,當

8、副詞“已經”解6自放驢,取樵飲爨(cun)把“樵”解為“打柴”,看上下文“樵”字之前有動詞“取”,其后又有動詞“飲爨”,整體意思為取柴做飯,因此“樵”字應是名詞,當解為“木柴”而非“打柴”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漁樵”作句子的謂語,而謂語一般由動詞、形容詞充當,故“漁樵”應釋為動詞“捕魚砍柴”8人皆得以隸使之(五人墓碑記)“使”是動詞,很顯然這個動作是由“人”而不是“隸”發出的這樣“隸”只能作狀語來修飾“使”,是“像奴隸那樣”的意思9故久立與其客語“故”作動詞“立”的狀語,而狀語一般由副詞或形容詞充當,據此可推“故”作副詞“故意”講10徒立故瑯lng琊y王澤為燕王“故”作名詞

9、“瑯琊王”的定語,而定語相當部分由形容詞充當,因此可釋為“舊有的、原來的”11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傳序)句中“梁君臣之首”是名詞性短語,作賓語,而“函”帶這個賓語,由此可推知“函”此時應由名詞(“匣子”)活用為動詞,可理解為“用匣子裝”12部使者檄剛撫定x這個句子的主語應該是“部使者”,“剛”是廖剛,廖剛做什么呢,去“撫定”,所以中間的“檄”就不是名詞“文告”,而應該是個動詞“下令”全句的意思就是“路政司下令廖剛安撫平定”13周窮振乏,家無余財應為“賑濟”,因為對于“窮乏”當然只能是“賑濟”而不是“振作”了13吏誤收訪,訪奮擊收者應為“抓獲、扣留、收監”既然官吏錯誤地“收訪”,

10、若是“收留”,周訪不用奮力反抗了根據語境即可得知理解錯誤(四)妙用修辭法利用上下文中對偶,對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語言結構,來推斷處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意義這些對應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反,相近,相同1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jn“頑魯”一詞的含義,我們可以參照原文,找到與這句話相對應的句子“賢俊者自可賞愛”,從而可得出“頑魯”是相對“賢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眾,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頑皮”、“固執”抑或“魯莽”2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結構整齊,“忠”“賢”近義,“用”和“以”處于同一位置,那么語法功能應該一致,并且詞義相近那么“以”也解釋為“任用”,這種解釋雖不常見,但卻

11、可以據此推斷出來3特拜陜西行臺中丞“拜”的含義,所給選項解釋為“拜:拜訪”,首先考慮到“拜”原指“古人表示敬意的禮節”,后又引申出“行禮”、“拜謝”、“拜見”、“授予官職、任命”等含義,拜:用在表官職的名詞前面,一般講為“授職、任命”,故而此處講為“授職、任命”4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根據“惡人者”即是“憎惡別人的人”,那么“利人者”中的“利”應該是個動詞,而不是名詞“利益”,那么這句話應該翻譯為:有利于別人的人,別人也跟這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跟著憎惡他5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疏)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7黨同伐異8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不見

12、也(屈原列傳)9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d未嘗不呼父母也(五)成語印證法即借助熟知的成語推斷詞義在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語后,便可以根據一些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出文言詞義1始速禍焉六國論“速”我們可聯系成語“不速之客”而推知其應為“招致”2舉類邇而見義遠屈原列傳r我們可聯想成語“遐邇聞名”而推出其為“近”3其文約,其辭微我們可和成語“微言大義”相聯系,就可解為“精微,含蓄”之意4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ji“堪”字聯系成語“狼狽不堪”,可推知為“忍受”義5拜住袖其疏入諫“袖”字聯系成語“袖手旁觀”,可推知為“藏在袖里”之義6特拜陜西行臺中丞“拜”字聯系熟

13、語“封侯拜相”,可推知為“授職”義,“拜”用在表官職的名詞前面,一般講為“授職、任命”7止宿公署,終日無少怠“少”字聯系成語“少安毋躁”,可推知為“稍微”義8設五寸之的,引十步之遠有的放矢的:箭靶9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假:借助(六)課文求義法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們要善于根據課內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同時,在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語后,便可以根據一些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出文言詞義1金人曳y出,擊之敗面將“曳”解為“蜂擁”,將其放在句中考查作“出”的狀語似可通

14、,這是不顧它本身的含文而望文生義我們可以聯想課文中口技中的“曳屋許許聲”及寡人之于國也中的“棄甲曳兵而走”等句就可解為“拖、拉”的意思2歲兇,汝旁諸縣多盜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寡人之于國也)3齊人追亡逐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過秦論)4太宗初即位,務止奸吏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過秦論)5時富室多以罪傾宗,而鄭氏數千指獨完先根據語境“時富室多以罪傾宗,而鄭氏數千指獨完”說明鄭氏家族不可能是獲罪了,那么此處的“完”就不應該是結束,完蛋之類了,再聯想教材六國論中“蓋失強援,不能獨完”中的“完”是“保全”的意思,正與語境相合6諷帝大征西方奇技諷:勸告(出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15、7咸私哂其矯飾焉哂:shn譏笑(出自讀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8恐為身禍,每遇人盡禮遇:優待(出自屈原列傳“出則接遇諸侯”,遇,接待從而推出此項錯誤)9太宗初即位,務止奸吏務:致力(出自過秦論)(七)結構求義法即根據整句中對應詞語的意思推斷詞義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等對舉的現象很多,在兩兩、三三的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1及得召見,遂見親信這里牽涉到“見”這個特殊詞的用法,有兩種解釋比較特殊:“被”和作代詞前句是得到皇帝的召見,那么應該是被“親信”,所以親信應該是動詞,古今異義了這是

16、個同義復合詞,解釋為“親近信任”,所以應該翻譯為:“到獲得皇帝召見,便受到皇帝親近信任”2據殽xio函之固,擁雍yng州之地“據”與“擁”相對,“固”與“地”相對,“地”是地方之意,名詞,那么“固”也應是名詞,據此推斷“固”為“險固的地方”之意3齊人追亡逐北北:指敗逃者”,“亡”與“北”對應,也應譯為“敗逃者”4秦無亡矢遺鏃之費z“亡矢”與“遺鏃”的結構是一樣的,詞的配搭是一致的“亡”與“遺”相應,“矢”與“鏃”相應從而知道“亡”、“遺”都是失,就不會把“遺”理解為遺留或饋贈了同樣,可從“矢”是箭推知“鏃”也是武器了5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利用上下文的對稱結構,可據易推難“擇”易于理解,可推出

17、“簡”也作“選擇或選拔”講6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n借助“良”可以推斷“勁”應為形容詞,進而解為“硬”、“硬的”、“強有力的”7變姓名,詭蹤跡借助“變”可以推斷“詭”應為動詞,就可以避免將“詭”解為“詭秘”的錯誤,而較為順利地將“詭”解為“隱蔽”8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不見也(屈原列傳)上下句以“而”相連,表并列關系,據“亡國破家”這個并列結構的短語可推知“圣君治國”亦當為并列關系,譯為“圣明之君,治平之國”若譯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國家”,則為主謂關系,與前句結構顯然不相對應(八)聯想推斷法即根據學過的知識推斷詞義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語例因此,我們要善

18、于根據課內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由此正確理解詞義1遠與恢素善hu可以聯系鴻門宴中“素善留侯”,結合語境推知為“友好、友善”之義2尚輕俠可聯系促織中“宮中尚促織之戲”句,推知為“崇尚”義3環堵之中“堵”的含義,聯想到高中語文課文促織中有“于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的句子,這里的“堵”,就是“墻”的意思推斷出所給選項“院子”的說法顯然有誤4慶封出獵,景公與陳無宇、公孫灶、公孫躉dn誅封“誅”字的含義,我們就可以聯想到成語“口誅筆伐”中的“誅”是“討伐、譴責”的意思,這樣就不難推斷出題干所說的“殺掉”是錯誤的5使老弱女子乘城“乘”的含義,聯系高中課本第三冊中氓一文中“乘彼陒垣,以望復關”一句,這里的“乘”字應理解為“登上”,從而排除“巡視”這一錯誤選項(九)代入檢驗法古漢語單音詞占多數,一詞多義的現象很普遍,確定一個多義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意義,可先把這個多義詞素組成若干個雙音詞,然后用“代入法”把這些詞放在具體語境中去體會,可以推斷一些詞語的意義1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我們就應聯想到現代漢語的“具備”一詞,那么“具”就可解為“備”,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